导读:本文包含了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人防信息系统,设计
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论文文献综述
孙仪红[1](2017)在《对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人防信息系统设计的分析与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相关参考文献及个人研究经验,基于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旨在构建一个统一、开放、高度综合的叁维人防信息系统,以期进一步提高人防工程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地下空间的最大作用,进而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学》期刊2017年08期)
刘凯[2](2014)在《地下空间工程数字档案的管理与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地下空间工程数字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并对数字档实施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探讨,旨在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融入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管理地下空间工程的建设与开发,为防空袭斗争提供工程保障。(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4年15期)
徐一彦,王长虹,朱合华[3](2011)在《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XML服务》一文中研究指出XML作为新一代的Web语言,具有强大的Web应用潜力,在GIS领域,地理标记语言GML作为XML在地理信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对地理信息规范化、结构化的描述;GML是数据转换以及空间数据互操作的有力工具,GML的成功证明了XML在地下空间与工程数字化中的关键地位,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DUSE)不仅描述岩土工程对象,而且表达工程的丰富语义,因此需要学习GML的成功经验,组织了DUSE的数字化标记语言DML。结合ASP.NET网页技术和互联网迅速崛起的Web服务技术,建立网络DUSE叁层架构体系。示例证明,基于DML提供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Web服务是可行的、高效的。该方法同时为岩土工程领域信息标准化、资源共享、Web服务部署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勘察》期刊2011年09期)
王长虹,朱合华[4](2011)在《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数据标记语言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XML作为新一代的Web语言,具有强大的Web应用潜力。在GIS领域,地理标记语言GML作为XML在地理信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对地理信息规范化、结构化的描述方法;GML是数据转换以及空间数据互操作的有效工具,GML的成功证明了XML在地下空间与工程数字化中的关键性地位。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DUSE)不仅描述叁维空间对象,而且表达工程的丰富语义,因此有必要在GML的成功经验之上,组织DUSE的数字化标记语言。文章论述了基于XML的特点组织标记语言并讨论其应用领域,示例证明基于XML描述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逻辑数据模型是可行的、高效的。该方法同时为工程领域信息标准化、资源共享和Web服务部署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王长虹,朱合华[5](2010)在《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XML服务》一文中研究指出XML作为新一代的Web语言,具有强大的Web应用潜力,在GIS领域,地理标记语言GML作为XML在地理信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对地理信息规范化、结构化的描述;GML,是数据转换以及空间数据互操作的有力工具,GML的成功证明了XML在地下空间与土木工程数字化中的关键地位,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DUSE)不仅描述叁维空间对象,而且表达工程的丰富语义,因此需要学习GML的成功经验,组织了DUSE的数字化标记语言DML。结合ASP.NET网页技术和互联网迅速崛起的Web服务技术,建立网络DUSE叁层架构体系。示例证明,基于DML提供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Web服务是可行的、高效的。该方法同时为工程领域信息标准化、资源共享,Web服务部署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期刊2010年04期)
史昌盛[6](2010)在《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的空间分析与知识发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完善的空间数据分析理论和方法体系,集成先进的空间数据分析工具,增强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的空间分析能力,使数据型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上升为分析型信息系统,是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技术与应用的发展目标和趋势。首先论述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特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如叁维图形剖切、实体切割、管线碰撞分析、叁维最小距离、对象属性查询等;然后论述数据分析领域迅速发展的新技术——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技术》期刊2010年02期)
柳伟,智广,彭婷婷[7](2008)在《基于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的人防信息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提高人防工程管理质量、效益、信息化为根本目的,采用计算机技术、图形学技术、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分析技术、智能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数据交换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基于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旨在建立高度综合的、统一的、开放的和真叁维的人防信息系统。着重讨论了系统总体结构、技术结构、信息数据的获取和处理、系统的功能,并通过一工程实例说明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在人防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人防信息系统对城市人防工程设备的承载力、辐射范围缓冲区、人口疏散隐蔽最佳路径、实时监测等空间分析提供支持;对提高人防工程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功能发挥以及地下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08年11期)
朱合华,李晓军[8](2007)在《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当今信息化技术在岩土及地下工程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出发,系统完整地提出了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的概念,即为地下空间与工程提供开放的信息组织方法和信息发布框架,建立完整的数据标准及数据处理方法,并提供可视化手段及相关软件。首先对地下空间与工程的基本理论框架体系进行了研究,分别从工程、信息、服务和软件架构四个角度对体系进行描述和定义,给出了地下空间与工程的数据分类体系与数据标准化方法,将地下空间与工程中的对象建模分为地质体建模、地下管线建模和地下构筑物建模叁大类,并对建模方法分别进行详细阐述。然后对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在叁维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方面,提出了应用时应当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最后结合上海长江隧道的实际工程,进行了尝试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是一个信息的发布与共享平台,也是一个地下空间与工程的数字化博物馆,通过它能使复杂的地下空间与工程透明化,真正实现对庞杂的工程资料综合动态管理,提高数据可视化程度,充分体现出工程信息的价值,提高工程效率,实现工程智能决策。还阐述下一步应重点开展的一些研究工作。(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7年11期)
陈加核,朱合华,李晓军,王长虹[9](2007)在《网管“数字城市”(之四) 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网络化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地下工程建设规模的迅速增大,工程建设管理参与单位越来越多,建立一个网络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该平台不但可以实现工程信息的快速同步共享,还可以为工程各方及时解决工程问题提供平台。但地下工程对象庞大数据量的传输、复杂对象的数据表达、对象的网络化叁维显示等都是实现网络化过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建设科技》期刊2007年19期)
朱合华,王长虹,李晓军,胡金虎,俞明健[10](2007)在《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数据库模型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下空间与工程的信息化,采用GIS技术、图形学技术、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提出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的概念,旨在建立高度综合的、统一的、开放的和一体化的地下空间与工程信息系统,涵盖地表、地层调查、设计、施工、监测、检测和运营管理等内容。着重讨论了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数据库模型建设的方法和技术,并通过一工程实例说明了数据库模型的应用。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数据库模型建设对叁维空间查询、工程施工模拟、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时监测和数据挖掘等工作提供支持;对地下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07年07期)
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分析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地下空间工程数字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并对数字档实施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探讨,旨在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融入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管理地下空间工程的建设与开发,为防空袭斗争提供工程保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1].孙仪红.对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人防信息系统设计的分析与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7
[2].刘凯.地下空间工程数字档案的管理与实施[J].科技资讯.2014
[3].徐一彦,王长虹,朱合华.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XML服务[J].工程勘察.2011
[4].王长虹,朱合华.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数据标记语言的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
[5].王长虹,朱合华.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XML服务[J].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2010
[6].史昌盛.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的空间分析与知识发现[J].铁道建筑技术.2010
[7].柳伟,智广,彭婷婷.基于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的人防信息系统的设计[J].西部探矿工程.2008
[8].朱合华,李晓军.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
[9].陈加核,朱合华,李晓军,王长虹.网管“数字城市”(之四)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网络化应用[J].建设科技.2007
[10].朱合华,王长虹,李晓军,胡金虎,俞明健.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数据库模型建设[J].岩土工程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