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相容性,生物,可降解,镁合金,材料,碳水化合物,血液。
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福霞[1](2019)在《心血管支架用可降解镁合金的体外降解行为及生物相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每年有超过5000万人需要通过人工植入器件来帮助恢复骨创伤或心血管支架等。现有的人体可植入支架通常为不可降解的不锈钢、镍钛合金或钴铬合金,植入后长久存在于人体中,不利于组织修复和身体检查。采用可降解金属制备心血管支架,一方面无需手术取出,减轻病人二次手术的痛苦。另一方面植入材料降解时释放出特定的离子,可诱导细胞增殖和组织再生,实现自我修复。用于人体可植入支架所需材料的要求较高,需同时具备较好的强度、韧性、耐腐蚀性及生物相容性等。镁合金由于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及弹性模量,有望作为一种适合心血管支架的可降解金属材料。本课题组前期研发了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镁合金,其强度和塑性均可满足血管支架应用的要求,但是作为心血管支架的镁合金降解行为还需大量研究,同时临床使用前还需要进行血液及细胞相容性实验来检验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本文主要围绕心血管支架用镁合金的体外降解机理和生物相容性进行研究。本文设计了Mg-2Y-1Zn-0.4Zr和Mg-1Y-3Zn-0.6Zr-0.5Ca合金成分,并对铸态合金分别进行挤压和固溶时效处理,获得不同显微组织的镁合金。通过微观组织、电化学腐蚀、失重实验、血液相容性及细胞相容性考察了合金的降解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研究镁合金在体外模拟环境中的降解机理,明确降解速率与组织微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两种成分镁合金不同状态的显微组织演变:铸态、热处理态(T6)和挤压态的Mg-2Y-1Zn-0.4Zr的相组成主要为α-Mg和Mg_3YZn_6。铸态Mg-1Y-3Zn-0.6Zr-0.5Ca合金的相组成主要为α-Mg、Ca_2Mg_6Zn_3、MgZn_2和Mg_3YZn_6,经过热处理后(T4)后Ca_2Mg_6Zn_3、MgZn_2和部分Mg_3YZn_6第二相固溶到基体中,挤压后的相组成为α-Mg、Ca_2Mg_6Zn_3、MgZn_2和Mg_3YZn_6。(2)镁合金在模拟体液中的腐蚀机理:Mg_3YZn_6、Ca_2Mg_6Zn_3及MgZn_2相的电位均高于镁基体电位,与镁基体形成腐蚀电偶,导致第二相周围的镁基体腐蚀速率加快,引起第二相的剥落,形成腐蚀坑。实验结果表明挤压态的Mg-2Y-1Zn-0.4Zr合金和挤压态的Mg-1Y-3Zn-0.6Zr-0.5Ca合金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3)降解速率与不同细胞微环境的作用关系:不同处理态的Mg-2Y-1Zn-0.4Zr合金和Mg-1Y-3Zn-0.6Zr-0.5Ca合金在生理盐水和培养液中的降解速率不同,引起浸提液中的镁离子浓度不同。实验结果表明挤压态的Mg-2Y-1Zn-0.4Zr合金和挤压态的Mg-1Y-3Zn-0.6Zr-0.5Ca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细胞毒性。(4)不同浓度镁离子对不同种类细胞的耐受性:镁离子浓度高于6.16mmol/L时,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细胞形貌发生改变,存活率下降;镁离子浓度高于12.25mmol/L时,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活性开始下降。(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兴健,孙一鸣,孙祥科,李成龙,邢泉生[2](2018)在《新型生物可降解心脏缺损封堵器的3D打印制作及其生物相容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3D打印制作生物可降解心脏缺损封堵器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为动物实验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自主研制的聚左旋乳酸(PLLA)-叁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叁元共聚物作为材料,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封堵器样品;通过溶血实验、动态凝血实验及血小板黏附实验评价封堵器样品的血液相容性,通过肌肉内植入实验评价其组织相容性。结果成功打印封堵器样品。溶血实验显示样品材料溶血率小于5%,表明材料对红细胞破坏程度轻微;动态凝血实验显示材料激活内源性凝血因子的程度较低;血小板黏附实验表明材料激活血小板程度较PLLA低;肌肉内植入实验未显示明显的组织损伤和坏死。结论新型生物可降解心脏缺损封堵器可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且其生物相容性良好,具备动物实验条件。(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朱月琳[3](2018)在《新型PLA-PEG-RPM生物可降解血管支架制备及生物相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用3D打印技术制备一种新型PLA-PEG-RPM(聚乳酸-聚乙二醇-雷帕霉素)生物可降解血管支架并评估其生物相容性,为生物可降解支架的后续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研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通过3D max软件对血管支架进行建模,导出为光固化立体造型术(Stereolithograp Hy,STL)格式。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将不同配比的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雷帕霉素(Rapamycin,RPM)挤出造粒。材料粒子经3D打印拉丝机拉丝得到3D打印线料。使用熔融沉积造型技术(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打印出支架。使用压力泵和球囊测量支架发生断裂时的扩张压力,以评估各组支架的韧性并找出韧性最佳的支架组。对该组支架的降解情况进行长期观察,测量支架降解后质量和浸提液的p H变化。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ITC)鉴定支架所含物质的结构和分析支架所含物质的官能团。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分析支架中所含药物雷帕霉素的情况,并探究经过3D打印后支架中聚合物的熔融行为是否有所改变。提取猪的骨髓干细胞,诱导分化成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并用α-ac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v WF(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分别鉴定。用制备的各组支架分别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共同培养,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分布情况。各组支架分别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共同培养8天,隔天利用MTT法分析支架上的活细胞量,再根据国家安全性标准规定的毒性标准对各组结果进行分级,评估细胞在各组支架上的活性。通过支架材料与冠脉内皮细胞的共培养,以细胞计数的方式计算不同材料表面细胞粘附的数量和悬浮细胞数量,评估支架材料是否有利于细胞的粘附与生长。通过检测OD值间接测量血红蛋白释放量,观察各组支架的溶血率,以评估支架的血液相容性。用富含血小板的血浆接触材料30min,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各组支架上的血小板粘附数量,以评估支架抗血小板的能力。结果:1.测得韧性最佳的PLA-PEG混合物质量比例为90%。2.含有PEG的样品短期内质量下降明显。单纯PLA支架降解速度最快,PLAPEG-RPM支架降解速度次之,最慢的是雷帕霉素涂层PLA-PEG支架。(P<0.05)3.FITC实验证明经过3D打印处理,PEG对PLA的结构和官能团有影响。PLAPEG-RPM支架保留了雷帕霉素的固有结构和官能团。4.DSC分析显示PLA的熔融温度因PEG的添加而降低,PEG改善了聚乳酸的热稳定性。RPM经过3D打印处理后依然保留其熔融峰。5.内皮细胞在PLA支架、PLA-PEG支架、PLA-PEG-RPM支架上均分布均匀且密集,生长状态良好,平滑肌细胞的细胞在PLA、PLA-PEG支架表面贴壁生长且覆盖支架表面,分布均匀,生长良好,在PLA-PEG-RPM支架上细胞数量减少,分布欠均匀。6.在分别培养2、4、6、8天后,各组支架浸提液中生长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细胞毒性级别都在0.9和1.3之间。7.PLA支架组、PLA-PEG-RPM支架组和对照组黏附细胞个数分别为(36.675±9.98)×104个、(35.25±7.14)×104个、(34.00±10.68)×104个,未黏附细胞个数分别为(2.74±0.40)×104个、(2.50±2.38)×104个、(4.1±1.85)×104个,细胞黏附率分别为93.05%、93.38%、89.24%。(P<0.05)8.PLA-PEG支架组溶血率HR为4.132%。PLA-PEG-RPM支架组溶血率HR为2.686%。9.PLA-PEG支架、PLA-PEG-RPM支架表面血小板均匀分布,有部分血小板发生聚集现象。结论:1.适量的PEG能帮助PLA克服脆性。雷帕霉素涂层能延缓聚乳酸降解过程。含有PEG的支架短期内质量下降较快。经过3D打印处理,PEG对PLA的结构和官能团有影响。经过3D打印处理,雷帕霉素保留固有结构、官能团和熔融峰。3D打印技术制备PLA-PEG-RPM支架具有可行性。2.PLA-PEG-RPM支架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毒性级别分别在国家安全标准允许的范围内。PLA-PEG-RPM支架对细胞黏附能力没有较大影响,PLAPEG-RPM支架不会影响内皮化。血小板吸附试验证明PLA-PEG-RPM支架对血小板的分布和聚集没有显着影响。PLA-PEG-RPM支架生物相容性良好,可用于体内实验。(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04)
沈鑫,刘雪,宿烽,陈左生,李速明[4](2018)在《完全可降解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的生物相容性:研究、应用与未来》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成为当今生物材料的研究热点。目的:对完全可降解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生物相容性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在Pub Med、CNKI等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关键词为"polylactide,polylactic acid,copolymer,biocompatibility,animal"及"聚乳酸,共聚物,生物相容性,动物",检索时间为2006至2016年。结果与结论:聚乳酸及其共聚物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可用于人体的聚酯类化合物,临床应用主要是临时植入物和药物输送载体。与此同时,其在临床应用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聚乳酸共聚物应用于载药系统、骨科和皮肤治疗等不同临床医学领域时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反应,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眼部和心血管等不同组织器官几乎不会造成影响,并且高分子生物降解材料基本没有遗传毒性和致癌性。目前聚乳酸共聚物植入物引起的都是靠近植入材料的局部反应,未发现系统性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8年14期)
赵厚宽[5](2018)在《LCC基可降解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对人体细胞的生物相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继而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人患上心肌梗塞,肝硬化等疾病。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死于肝病(如肝癌、肝硬化)和心脏病(如冠心病等)。肝癌和冠心病更是严重的威胁了人类的健康。肝病和心脏病的通常采用的治疗手段是肝移植和心脏支架。目前使用的各种支架都有各自的弊端,因此寻找一种各方面都较好的支架材料迫在眉睫。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Lignin-carbohydrate complexes,LCC)具有良好的两亲性、生物相容性、无毒性、可降解性等特性,是一种很好的医用高分子材料。本研究对LCC在组织工程支架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本文从以不同球磨时间(48h和72h)下制得的杨木的水不溶部分LCC-48和LCC-72,在聚乙二醇缩水甘油醚存在下,由上述LCC制备的干凝胶多孔载体。FT-IR光谱表明两种LCC样品由木素和多糖组成,并且显示典型的LCC结构。LCC-48和LCC-72的半乳糖含量分别为3.02%和5.67%,表明LCC-72更容易被人肝细胞识别。LCC-48和LCC-72分子量分别为9836和7153。LCC-48和LCC-72基多孔载体比表面积为26.311 m~2/g、21.263 m~2/g它们的孔径分别为29.627nm和23.812 nm。将上述干凝胶多孔载体用于人肝细胞L-02,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LCC制成的多孔材料的孔隙率和孔径随之下降。通过倒置显微镜、SEM观察发现大量的肝细胞粘附在多孔载体上。在LCC-72基载体上生长的肝细胞优于LCC-48基载体和对照组。细胞体外培养的白蛋白分泌量、血尿素氮分泌量以及葡萄糖消耗量的测定表明LCC-72的结果优于LCC-48和空白样。以LCC-48、LCC-72以及NCC为原料,通过液氮冷冻制备复合球形载体,通过红外光谱、SEM等实验对球形载体形态及组分进行分析,然后通过人体肝细胞L-02培养,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计数、SEM观察,并检测其细胞的代谢活性。结果表明复合球形载体具有典型的木素和聚糖复合物的结构,LCC-72/NCC复合球形载体和LCC-48复合球形载体的比表面积分别为24.262 g/m~2和28.938 m~2/g,它们的孔径分别为28.617nm和33.565 nm,通过倒置显微镜、SEM观察表明大量的肝细胞粘附在多孔载体上。在LCC-72/NCC基复合球形载体上生长的肝细胞优于LCC-48/NCC基复合球形载体和对照组。细胞体外培养的白蛋白分泌量,血尿素氮分泌量以及葡萄糖消耗量的测定结果表明LCC-72/NCC球形复合载体的生物相容性优于LCC-48/NCC球形复合载体和空白组,且在LCC/NCC球形载体中其生物相容性随LCC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LCC含量为超过50%,LCC/NCC生物相容性不再随LCC含量的变化而变化。以LCC-48、LCC-72以及CNF为原料,通过流延成膜法和卷曲成型法制备复合管状载体,并对形态进行分析,然后通过人体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计数、SEM观察,并检测其细胞活性。结果表明LCC-72/CNF复合管状载体和LCC-48/CNF复合管状载体的比表面积分别为3.497 m~2/g、3.956 m~2/g,它们的孔径分别为8.302nm、9.001 nm,通过倒置显微镜、SEM观察表明大量的人心脏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粘附在多孔载体上。在LCC-72/CNF复合管状载体上生长的肝细胞优于LCC-48/CNF基载体以及对照组。细胞体外培养的白蛋白分泌量,血尿素氮分泌量以及葡萄糖消耗量的测定结果表明LCC-72/CNF管状复合载体的生物相容性优于LCC-48/CNF管状复合载体和空白样生物活性,且在LCC/CNF球形载体的生物相容性随LCC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LCC含量为超过60%,LCC/CNF生物相容性不再随LCC含量的变化而变化。(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8-05-01)
杨国强[6](2018)在《氮化碳涂层改性的可降解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其密度接近于人体自然骨的密度,弹性模量与人体自然骨弹性模量相匹配,因此镁被认为是一种良好的生物可降解金属植入材料。但是镁在体内容易被腐蚀,从而导致植入部位pH增加、机械过早失效等不良反应。为此,本论文以尿素为前驱体,通过一步气相沉积法,在镁合金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石墨相氮化碳薄膜,以期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并改善表面的生物学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镁合金表面薄膜化学成分进行了表征。通过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考察了镀膜前后镁合金表面形貌、薄膜厚度和表面粗糙度。通过电化学、pH值变化和析氢实验等表征方法考察了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通过溶血率、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考察了镀膜镁合金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在镁合金表面已经成功制备了氮化碳薄膜,薄膜平整、致密、光滑,其表面粗糙度Ra为2.08 nm,电化学测试的动电位极化测试(PDP)的结果显示氮化碳涂层显着降低了镁的自腐蚀电流(i_(corr)),模拟体外浸泡实验表明氮化碳涂层改性后的镁合金在模拟体液中(PBS)析出的氢气量相比于空白镁合金明显减少,且p H值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氮化碳涂层明显提高了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溶血率测试结果显示450-g-C_3N_4组样品的溶血率值是3.6±0.2%,满足溶血率小于5%的ISO 10993-4标准医用材料的要求,显示了良好的血液相容性;体外细胞实验,通过将PBS溶液、空白镁合金和450-g-C_3N_4叁组样品与内皮细胞共培养,发现450-g-C_3N_4组样品中细胞生长良好。兔子股骨缺损模型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了450-g-C_3N_4相比于空白组显示了更好的修复效果。(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林正捷,赵颖,张志雄,奚廷斐,杨伟国[7](2018)在《医用可降解镁合金抗菌性、溶血以及生物相容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及镁合金因其密度低、弹性模量与硬组织匹配、可降解吸收以及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已成为可降解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但镁合金体内降解速率过快且降解时产生析氢反应并引发局部pH环境升高,这会影响周围组织的生长,甚至会发生溶血、溶骨现象,这严重限制其在临床上应用。采用添加适当合金元素以及镁合金表面改性被认为是减缓镁合金腐蚀速率以期达到其降解行为可控的有效方法。综述了可降解镁合金抗菌性和溶血性能的研究状况,系统阐述了近5年来可降解镁合金生物相容性的最新进展,展望了医用可降解镁合金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8年01期)
王硕,刘畅[8](2017)在《可降解正畸微种植体在实验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及降解性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组织形态学方法观察不同配比的聚乳酸基复合材料微种植体在实验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探讨其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将6只成年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3组,下颌骨共植入72颗微种植体。术后2月、4月和6月分别处死两只比格犬。动物处死前14天和4天分别肌肉注射盐酸四环素。对下颌骨标本和微种植体分别进行锥形束CT(CBCT)和扫描电镜检查,观察微种植体降解情况及其表面形貌变化情况;对组织切片进行甲苯胺蓝染色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锥形束CT显示,随着微种植体在体内存留时间的延长,其逐渐呈阻射影像。扫描电镜显示微种植体表面形貌变化明显,并逐渐发生降解。甲苯胺蓝染色显示微种植体周围有新生骨组织形成,且无炎症反应。盐酸四环素标记显示10天间微种植体周围有新骨基质沉积。结论聚乳酸基复合材料制作而成的微种植体生物相容性较好,能够促进周围骨组织的形成,其在体内可发生生物降解。(本文来源于《2017年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7-09-17)
沈超[9](2017)在《医用可降解锌合金(Zn-1.2Mg-0.1Ca)的机械性能、降解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医用可降解Zn-1.2Mg-0.1Ca合金的制备及机械性能研究背景:永久金属内植物一旦进入人体,会缓慢释放金属离子,引起周围组织和器官的炎症反应。因此,在达到固定治疗目的后,部分患者需要二次手术将内植物取出,由此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会带来经济负担。生物可降解金属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同时具有生物可降解性,近些年来逐渐进入研究者视线。镁及其合金的机械性能与正常骨组织相似,且降解后产生的离子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但是,镁基合金最大的缺点在于降解速度过快,不能在骨愈合前完成其固定的目标。锌及其合金以其金属惰性及相似的机械性能,成为新的选择。此外,锌是人体必需元素之一,在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根据现有的文献得知,Mg是增强金属锌机械性能的一种有效的合金化元素,并且镁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在0.93%和1.55%时表现出了较好的强度和硬度。另外,Ca是人体必需的生命元素,也是人体中含量最为丰富的金属元素,99%存于牙齿和骨骼中,维持牙齿和骨骼的支撑作用,同时Ca还是一种重要的合金化元素,被用来改善锌及其合金的力学性能。目的:制备了Zn-1.2Mg-0.1Ca合金,并使用热轧处理的方式对综合学性能进一步提升,研究了热轧处理对Zn-1.2Mg-0.1Ca合金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纯锌、纯镁和纯钙由CO2气氛保护,在460oC-480oC条件下,熔炼成为Zn-1.2Mg-0.1Ca合金,并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得合金的成分为Zn-1.13Mg-0.11Ca(wt.%)。同时,制备了Zn-1.2Mg-0.1Ca合金热轧板。此外,使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和电镜,对合金试样进行扫描,观察其微观组织及物相结构;并将铸态和轧态锌合金加工成拉伸试样,在万能材料力学试验机上进行室温拉伸性能测试;使用扫描电镜观察拉伸试验测试后的样品断口形貌;在显微硬度计上进行显微硬度测试。结果:Zn-1.2Mg-0.1Ca合金因Ca的引入会在树枝晶间形成菱角分明的Ca Zn13相,会提升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且轧制处理后,微观组织呈现一定的取向,共晶组织和析出物沿晶界排布,使其表现出较为优异的力学性能。结论:通过Zn-1.2Mg-0.1Ca合金的制备及实验研究证明,轧Zn-1.2Mg-0.1Ca合金具有相对较好的机械性能,可作为新的医用可降解材料,应用于后续的研究。第二部分:医用可降解Zn-1.2Mg-0.1Ca合金的体外降解及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背景:金属相对于聚合物材料及陶瓷,具有较高的强度及硬度,因此作为一种生物医学材料,被广泛的应用在骨科内植物中。但是,传统的生物金属材料如不锈钢、钴铬合金、及钛合金,具有较高的抗腐蚀能力,被作为永久内植物,应用于人体。一旦进入人体,植入物可能释放金属离子,引起周围组织和器官的炎症反应。因此,在达到固定治疗目的后,部分患者需要二次手术将内植物取出,由此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会带来经济负担。医用可降解金属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同时具有生物可降解性,近些年来逐渐进入研究者视线。镁及其合金的机械性能与正常骨组织相似,且降解后产生的离子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但是,镁基合金最大的缺点在于降解速度过快,不能在骨愈合前完成其固定的目标,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与镁合金相比,锌及其合金以其金属惰性及相似的机械性能,成为新的选择。此外,锌是人体必需元素之一,在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以上因素综合考虑,锌可以作为可降解金属的一份子。但是,研究发现,纯锌的机械性能较差,无法直接加工成为内植物设备。因此,合金化处理增加锌的机械性能,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过程。第一部分实验证明,热轧的合金具有相对较好的机械性能,该部分实验通过对该合金的腐蚀性能、血液相容性及细胞毒性的研究,观察其体外降解行为及体外生物相容性。目的:制备了Zn-1.2Mg-0.1Ca合金,并使用热轧处理对其综合学性能进一步提升,探究了Zn-1.2Mg-0.1Ca合金的腐蚀性能、血液相容性及细胞毒性。方法:通过电化学测试及浸渍实验对合金的体外降解性能进行评估;通过水接触角实验,评价了合金的亲疏水性;通过溶血率测试、血小板粘附实验,评价合金的血液相容性;通过细胞毒实验评估细胞对合金耐受性。结果:1、Zn-1.2Mg-0.1Ca合金具有较为理想的腐蚀速率,电化学实验结果提示轧态Zn-1.2Mg-0.1Ca合金腐蚀速率为0.250 mm/year,浸泡实验的结果显示其腐蚀速率为0.103 mm/year;2、Zn-1.2Mg-0.1Ca合金表现出了亲水性,其溶血率远低于5%,不致引发对血液成分的破坏,且血小板粘附性能较佳,不会造成血液凝聚,综合表现出良好的血液相容性;3、Zn-1.2Mg-0.1Ca合金的体外细胞毒性结果提示,MG63细胞对合金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3T3细胞对其稀释后的浸提液具备耐受性,并无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结论:通过以上实验证明,Zn-1.2Mg-0.1Ca合金具有适当的腐蚀性和体外生物相容性。该合金可以作为新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应用于后续的研究。第叁部分:医用可降解Zn-1.2Mg-0.1Ca合金的体内降解及生物相容性研究背景:对于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的评价方法,总体上可分为叁阶段:体外生物相容性实验、体内生物相容性实验和临床试验。通过前两部分的研究已经证实,轧态Zn-1.2Mg-0.1Ca合金具有相对较好的机械性能和适当的腐蚀速率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体外生物相容性。该部分研究,为了进一步观察轧态Zn-1.2Mg-0.1Ca合金的植入动物体内后,其生物学性能的变化,了解其与体内物质及微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其在体内降解的变化过程中对骨与周围组织的影响。该部分对轧态Zn-1.2Mg-0.1Ca合金进行进一步的体内生物相容性试验。体内生物相容性试验将实验材料植入动物体内,评价实验动物的组织器官对试样的生物学反应。至今为止,体内生物相容性实验仍然是研究机体对生物材料反应的主要手段之一。目的:研究合金在新西兰白兔体内生物相容性与安全性方法:将轧态Zn-1.2Mg-0.1Ca合金和WE43镁合金(作为参照),制成柱状试样,植入新西兰兔股骨髁部骨髓腔内。定期抽血监测镁离子及锌离子浓度浓度;通过生化检测,结合重要组织的切片观察,评价肝肾功能的变化;通过Micro-CT扫描与硬组织磨片观察,评估两种合金在兔体内的降解情况及相容性。结果:实验材料植入后兔生命体征平稳,手术区域干燥,无红肿及感染化脓现象,未出现死亡现象。2个月取材时两组实验动物手术创口愈合良好,未发现明显皮下气泡。4个月时间点取材时,兔股骨髁种植材料处愈合较好。术后X线片观察,假体安装位置一周后,进行X线扫描观察,假体位置合适,位于骨髓腔中。外周血生化检测证明兔的肝肾功能未受到影响,结合重要器官切片HE染色,证明兔的心脏、肝脏、肾脏及脾的结构及功能均未受到明显影响。Micro-CT扫描发现相比于镁合金,锌合金降解速度较慢,周围有少量骨形成,气体空腔较少。硬组织磨片发现锌合金棒材周围有少量骨形成。结论:1、将锌合金植入新西兰兔骨内,具有较低的腐蚀速率,在术后32周可以在骨愈合期间内提供足够的力学支撑;2、锌合金与骨组织交界面无炎性细胞浸润,无界膜样物质形成,在体内能与骨组织有良好的结合力,并能促进新骨形成;3、锌合金植入动物骨内后对外周血锌、肝肾功能等无影响;4、术后新西兰兔心、肝、肾等组织形态学上细胞结构无改变,说明锌合金对机体重要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17-05-01)
都彦伶[10](2017)在《新型生物可降解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医学正在朝着再生重建被破坏的人体组织或器官、恢复增进人体生理功能、微创治疗等方向蓬勃发展。传统的无生命医用金属、高分子、生物陶瓷等材料已满足不了医学发展要求。因此,加强生物医用材料的临床医用研究,及后期应用推广意义重大。新型生物可降解水凝胶作为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一种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将药物释放到人体内达到治疗效果。也可以对细胞、组织或器官进行诊断治疗、替换修复及诱导再生,人体的细胞、血液或者组织必定直接或间接地与生物材料相互接触。本课题旨在研究两种新型生物可降解水凝胶:羧甲基壳聚糖水凝胶(CMCS-gel)、聚乳酸-羧甲基壳聚糖共聚物水凝胶(CMCS-PLA-gel)的细胞相容性、血液相容性、组织相容性及体内药物释放研究。本课题通过研究羧甲基壳聚糖水凝胶(CMCS-gel)、聚乳酸-羧甲基壳聚糖共聚物水凝胶(CMCS-PLA-gel)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相容性,包括叁方面:(1)MTT法检测材料浸提液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存活和生长的影响;(2)琼脂覆盖法是通过观察细胞脱落或细胞溶解检测材料浸提液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细胞毒性影响;(3)LDH法是通过测定细胞膜完整性以及线粒体代谢和功能状况反应材料浸提液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细胞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新型生物可降解水凝胶的浸提液对细胞的增殖没有毒性影响,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通过对溶血率实验的研究表明,这两种新型生物可降解水凝胶的溶血率均小于5%,同时,凝血时间实验、血浆复钙时间实验以及动态凝血时间实验显示不会造成凝血,即抗凝血性能较好,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通过将材料植入SD大鼠皮下,肉眼观察其体内降解性及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HE染色病理切片,判断其周围炎症反应,得出结论:第5d块状物变小并有局部出血现象,说明材料在逐步地降解吸收,但有数量较多的炎症细胞浸润,主要是巨噬细胞,少量浆细胞和淋巴细胞;第10d包块仍在但里面的水凝胶已不在,炎症反应减少;第19d大鼠皮下恢复正常。通过药物释放研究显示,负载紫杉醇的羧甲基壳聚糖水凝胶在释放初期紫杉醇没有突释过程,累计浓度增长缓慢,释放7d后,增长速度有所增加。释放30d后,累计释放率能达到50%左右;负载紫杉醇的聚乳酸-羧甲基壳聚糖水凝胶在释放初期紫杉醇没有突释过程,累计浓度增长缓慢,释放7d后,增长速度有所增加。释放30d后,累计释放率能达到45%左右。结果表明,该两种水凝胶包载疏水性药物紫杉醇可以实现缓慢持续释放,这对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很好的效果。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水凝胶(CMCS-gel)、聚乳酸-羧甲基壳聚糖共聚物水凝胶(CMCS-PLA-gel)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对作为药物释放载体的可行性提供初步参考,而其的进一步改性对其生物相容性的影响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7-04-05)
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3D打印制作生物可降解心脏缺损封堵器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为动物实验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自主研制的聚左旋乳酸(PLLA)-叁亚甲基碳酸酯-乙交酯叁元共聚物作为材料,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封堵器样品;通过溶血实验、动态凝血实验及血小板黏附实验评价封堵器样品的血液相容性,通过肌肉内植入实验评价其组织相容性。结果成功打印封堵器样品。溶血实验显示样品材料溶血率小于5%,表明材料对红细胞破坏程度轻微;动态凝血实验显示材料激活内源性凝血因子的程度较低;血小板黏附实验表明材料激活血小板程度较PLLA低;肌肉内植入实验未显示明显的组织损伤和坏死。结论新型生物可降解心脏缺损封堵器可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且其生物相容性良好,具备动物实验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福霞.心血管支架用可降解镁合金的体外降解行为及生物相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2].张兴健,孙一鸣,孙祥科,李成龙,邢泉生.新型生物可降解心脏缺损封堵器的3D打印制作及其生物相容性评价[J].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3].朱月琳.新型PLA-PEG-RPM生物可降解血管支架制备及生物相容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8
[4].沈鑫,刘雪,宿烽,陈左生,李速明.完全可降解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的生物相容性:研究、应用与未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
[5].赵厚宽.LCC基可降解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对人体细胞的生物相容性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
[6].杨国强.氮化碳涂层改性的可降解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7].林正捷,赵颖,张志雄,奚廷斐,杨伟国.医用可降解镁合金抗菌性、溶血以及生物相容性的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
[8].王硕,刘畅.可降解正畸微种植体在实验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及降解性观察[C].2017年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7
[9].沈超.医用可降解锌合金(Zn-1.2Mg-0.1Ca)的机械性能、降解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7
[10].都彦伶.新型生物可降解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及应用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