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谑精神论文-骆兵

谐谑精神论文-骆兵

导读:本文包含了谐谑精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戏曲,身份认同,谐谑娱乐品格,人文精神

谐谑精神论文文献综述

骆兵[1](2013)在《古代戏曲身份认同的人文精神——以建构戏曲的谐谑娱乐品格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戏曲的谐谑娱乐品格是古代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对戏曲身份认同的主要路径之一。戏曲的谐谑娱乐功能给观众带来精神愉快,从而成为一种集体记忆积淀下来,使得后世戏曲为人们喜闻乐见。后世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认同戏曲的谐谑娱乐品格,并以之作为衡量戏曲作品优劣的尺度之一。历代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自觉建构形成了戏曲的谐谑娱乐品格,并不断认同、丰富和充实了其内涵。这种自觉建构是对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本文来源于《新余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陈宇京[2](2011)在《从“谐谑”的艺术学本体意义到人文的“谐谑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既往"谐谑"相关文论综述总揽当下国内与"谐谑"相关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叁类。其一,艺术学(包括音乐美学)视阈内的"谐谑"类艺术本体及学理意义考析,如吴文科专着《中国曲艺通论》"第一章本体通论第四节谐谑论"①、单林论文《谐谑曲及其谐谑性和谐谑精神》②、李娟硕士学位论文《谐谑曲的历史演变及其谐谑精神》③及其他音乐曲式学层面的(本文来源于《人民音乐》期刊2011年02期)

张新颖[3](2010)在《谐谑式的语调和时代性的精神分裂(外一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今天这个时代,谐谑式的语调已经成为我们逐渐熟悉起来、甚至逐渐产生出亲切感的朋友了。你无需跟它约个时间、地点见面,你越来越经常碰见它。朋友之间的聊天,手机里的短信,还有那铺天(本文来源于《长城》期刊2010年09期)

张新颖[4](2008)在《谐谑式的语调和时代性的精神分裂》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文学走过了叁十年。叁十年是一个需要总结的时间段落。我们始终积极地参与新时期文学,现在已经到了总结我们自己的时候。文学在叁十年的历史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这与我们的文学观念息息相关。社会历史、人性、美、内心世界、语言和形式、文化传统——这些问题不断地启动我们的活跃思想。围绕着文学,叁十年的争论留下了哪些深刻的认识?哪些问题需要继续争论,以至于可能影响未来的叁十年?我们的刊物愿意开辟一个新的栏目,为大家的踊跃发言提供空间。(本文来源于《当代作家评论》期刊2008年06期)

李娟[5](2007)在《谐谑曲的历史演变及其谐谑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谐谑曲,是一种产生于文艺复兴末期的音乐体裁,最初指的是具有戏谑、诙谐特点的声乐小曲或器乐小曲,后海顿将谐谑曲引进奏鸣曲套益并确立了它的使用地位,在浪漫主义早中期得到广泛的流行与发展,形成注重内容的特征,并逐渐融入许多作曲家个性特质,于19世纪中叶由肖邦等人发展至高峰。19世纪中叶以后,谐谑曲作为一种独立的体裁其概念变得更为宽泛模糊,所涵盖的范围也更广,而谐谑性则常常隐藏于某些其他体裁之中,以“谐谑精神来呈现。本文以17世纪到19世纪间的谐谑曲为研究对象,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角度,运用技术分析与文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谐谑曲不同历史阶段形态特征与变化、与其它相关体裁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纳,以及对谐谑曲在不同历史时期社会观念变化影响下,其内部演变和外部延伸特征进行了考察与分析,总结出谐谑曲“形式→内容的二维转化特征,即“形式→内容转化的内部演变特征和“形式→内容转化的外部延伸特征。(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期刊2007-04-20)

单林[6](1997)在《谐谑曲及其谐谑性和谐谑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音乐近几百年的历史过程中,音乐风格、音乐语言、音乐题材与体裁、作品演奏形式、美学观念等诸要素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和发展,这一切使音乐史呈现出一片生动而极为复杂的局面.例如在音乐体裁的发展中,许多体裁的变化与发展本身就具有深刻的意义.如交响曲本来只是一种多声部的声乐和器乐曲,它的形式的真正确立是十七世纪的意大利歌剧序曲,在音乐表现上也是统一多于矛盾的对比和冲突;而发展到贝多芬时期则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它体现出当时整个社会矛盾的本质,同样当交响曲这种体裁发展到二十世纪初的马勒时代时,它呈现的又是另一幅生动、深刻及壮观的世间情怀,等等这一切似乎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种艺术形式乃至这些形式的子形(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期刊1997年02期)

谐谑精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既往"谐谑"相关文论综述总揽当下国内与"谐谑"相关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叁类。其一,艺术学(包括音乐美学)视阈内的"谐谑"类艺术本体及学理意义考析,如吴文科专着《中国曲艺通论》"第一章本体通论第四节谐谑论"①、单林论文《谐谑曲及其谐谑性和谐谑精神》②、李娟硕士学位论文《谐谑曲的历史演变及其谐谑精神》③及其他音乐曲式学层面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谐谑精神论文参考文献

[1].骆兵.古代戏曲身份认同的人文精神——以建构戏曲的谐谑娱乐品格为视角[J].新余学院学报.2013

[2].陈宇京.从“谐谑”的艺术学本体意义到人文的“谐谑精神”[J].人民音乐.2011

[3].张新颖.谐谑式的语调和时代性的精神分裂(外一篇)[J].长城.2010

[4].张新颖.谐谑式的语调和时代性的精神分裂[J].当代作家评论.2008

[5].李娟.谐谑曲的历史演变及其谐谑精神[D].南京艺术学院.2007

[6].单林.谐谑曲及其谐谑性和谐谑精神[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1997

标签:;  ;  ;  ;  

谐谑精神论文-骆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