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3D打印用铝板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炉本体和底座,所述加热炉本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且加热炉本体的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磁控管,所述加热炉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排气口,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柱,且支撑台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上端转动连接有主动转盘,所述主动转盘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凸起,且主动转盘的一侧设置有从动转盘,所述从动转盘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弧形台。本实用新型中当加热炉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得第一密封块在排气口内向右移动,使得滑块压缩弹簧,将气体排出,避免加热炉内的气压过大,发生安全事故,同时也使铝板加热的更加均匀。
主设计要求
1.一种3D打印用铝板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炉本体(1)和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本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2),且加热炉本体(1)的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磁控管(7),所述加热炉本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排气口(6),所述底座(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台(4),所述支撑台(4)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柱(5),且支撑台(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动机(9),所述电动机(9)的上端转动连接有主动转盘(10),所述主动转盘(10)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凸起(11),且主动转盘(10)的一侧设置有从动转盘(12),所述从动转盘(1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弧形台(13),且从动转盘(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轴(8),所述从动转盘(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5),所述转轴(8)转动连接在底座(2)的上端一侧,所述支撑柱(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台(3),所述排气口(6)的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块(18),且排气口(6)的内壁底端开设有滑槽(16),所述滑槽(16)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15),所述滑块(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块(17)。
设计方案
1.一种3D打印用铝板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炉本体(1)和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本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2),且加热炉本体(1)的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磁控管(7),所述加热炉本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排气口(6),所述底座(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台(4),所述支撑台(4)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柱(5),且支撑台(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动机(9),所述电动机(9)的上端转动连接有主动转盘(10),所述主动转盘(10)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凸起(11),且主动转盘(10)的一侧设置有从动转盘(12),所述从动转盘(1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弧形台(13),且从动转盘(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轴(8),所述从动转盘(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5),所述转轴(8)转动连接在底座(2)的上端一侧,所述支撑柱(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台(3),所述排气口(6)的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块(18),且排气口(6)的内壁底端开设有滑槽(16),所述滑槽(16)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15),所述滑块(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块(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用铝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8)与电动机(9)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用铝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8)共设置有2个,所述电动机(9)和主动转盘(10)之间设置有转轴(8),且电动机(9)和主动转盘(10)通过转轴(8)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用铝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块(17)和第二密封块(18)的长度之和与排气口(6)的内壁长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用铝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与从动转盘(12)通过转轴(8)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用铝板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9)和磁控管(7)的输入端均与加热炉本体(1)的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用铝板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3D打印(3DP)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
在使用3D打印机时需要对铝板进行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由于加热炉处于密封状态,难以将加热炉内膨胀的气体排出,很容易使加热炉发生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3D打印用铝板加热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3D打印用铝板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炉本体和底座,所述加热炉本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且加热炉本体的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磁控管,所述加热炉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排气口,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柱,且支撑台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上端转动连接有主动转盘,所述主动转盘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凸起,且主动转盘的一侧设置有从动转盘,所述从动转盘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弧形台,且从动转盘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从动转盘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底座的上端一侧,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台,所述排气口的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块,且排气口的内壁底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块。
优选的,所述转轴与电动机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转轴共设置有2个,所述电动机和主动转盘之间设置有转轴,且电动机和主动转盘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的长度之和与排气口的内壁长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底座与从动转盘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动机和磁控管的输入端均与加热炉本体的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铝板放置在工作台的上端,此时磁控管和电动机同时通电,使电动机带动主动转盘转动,在主动转盘的转动的作用下使凸起插入相邻两个弧形台之间的间隙内,带动从动转盘转动,从而使从动转盘带动支撑柱转动,使支撑柱带动工作台转动,当加热炉加热一段时间后,使加热炉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得第一密封块在排气口内向右移动,使得滑块压缩弹簧,当加热炉的空气排出后,加热炉内的气压变小,使弹簧恢复原长,从而使第一密封块移动至第二密封块的正下方,避免加热炉内的气压过大,而发生安全事故,同时也使铝板加热的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从动转盘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气口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热炉本体;2、底座;3、工作台;4、支撑台;5、支撑柱;6、排气口;7、磁控管;8、转轴;9、电动机;10、主动转盘;11、凸起;12、从动转盘;13、弧形台;14、弹簧;15、滑块;16、滑槽;17、第一密封块;18、第二密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3D打印用铝板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炉本体1和底座2,加热炉本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2,且加热炉本体1的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磁控管7,加热炉本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排气口6,底座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台4,支撑台4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柱5,且支撑台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动机9,电动机9的上端转动连接有主动转盘10,主动转盘10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凸起11,且主动转盘10的一侧设置有从动转盘12,从动转盘1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弧形台13,且从动转盘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轴8,从动转盘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5,转轴8转动连接在底座2的上端一侧,支撑柱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台3,排气口6的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块18,且排气口6的内壁底端开设有滑槽16,滑槽16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弹簧14,弹簧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15,滑块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块17。
转轴8与电动机9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转轴8共设置有2个,电动机9和主动转盘10之间设置有转轴8,且电动机9和主动转盘10通过转轴8转动连接,第一密封块17和第二密封块18的长度之和与排气口6的内壁长度相等,底座2与从动转盘12通过转轴8转动连接,电动机9和磁控管7的输入端均与加热炉本体1的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通过将铝板放置在工作台3的上端,此时磁控管7和电动机9同时通电,使电动机9带动主动转盘10转动,在主动转盘10的转动的作用下使凸起11插入相邻两个弧形台13之间的间隙内,带动从动转盘12转动,从而使从动转盘12带动支撑柱5转动,使支撑柱5带动工作台3转动,当加热炉加热一段时间后,使加热炉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得第一密封块17在排气口6内向右移动,使得滑块15压缩弹簧14,当加热炉的空气排出后,加热炉内的气压变小,使弹簧14恢复原长,从而使第一密封块17移动至第二密封块18的正下方,避免加热炉内的气压过大,而发生安全事故,同时也使铝板加热的更加均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5925.0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2(天津)
授权编号:CN209504925U
授权时间:20191018
主分类号:B29C 64/295
专利分类号:B29C64/295;B33Y30/00
范畴分类:17J;
申请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中德现代工业技术培训中心、天津企业管理培训中心)
第一申请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中德现代工业技术培训中心、天津企业管理培训中心)
申请人地址: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河教育园区雅深路2号
发明人:陈愚;康喆;薛龙;郑宁;王鹏
第一发明人:陈愚
当前权利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中德现代工业技术培训中心、天津企业管理培训中心)
代理人:高志军
代理机构:11616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