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池傩戏论文-吴楠,于红

贵池傩戏论文-吴楠,于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贵池傩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元杂剧,本事来源,贵池傩戏,说唱词话

贵池傩戏论文文献综述

吴楠,于红[1](2019)在《论元杂剧《包待制智斩鲁斋郎》与贵池傩戏《章文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杂剧《包待制智斩鲁斋郎》之本事,在传世相关典籍中并无明确记载,故部分学者认为此故事纯属虚构。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现的古老曲种——安徽贵池傩戏中的《章文选》篇,在唱词语言、人物形象、叙事要素、创作规律等方面与《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存在种种相类,其当为《包待制智斩鲁斋郎》的重要本事来源。这不仅为元杂剧创作本事研究开拓了着力方向,也对元代说唱词话演变模式研究提供了材料支撑。(本文来源于《吕梁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赵化彬,孙四化[2](2018)在《对贵池“傩戏”配器的思考与延展——以创作电子乐《傩戏随想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傩戏"一词对于当代的我们显得尤为陌生,并且给人感觉是充满迷信色彩的。当然,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存在绝对有它曾经的功能与需求,若是学习"傩戏"本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再运用现代的作曲思维加上技术手段,又会呈现出怎样的声响效果。在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创作环境下,我们又该如何学习好、发展好、传承好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傩戏的表现方式是在封建社会下的产物,是否需要继承发展。想要传统文化繁荣发展是一种极其困难的事情,但是任何事情也都是有途径可以够解决的。本文将以创作电子乐《傩戏随想曲》为例来解读傩戏的由来与发展,以及如何运用"傩戏"的素材创作音乐而得出笔者对"傩戏"素材配器的思考与延展。(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8年24期)

孟凡玉[3](2018)在《敦煌曲子、变文与贵池傩戏中的《孟姜女》》一文中研究指出1900年,古丝绸之路上的文化明珠——敦煌藏经洞封存一千多年的珍贵经卷重见天日,其中关于孟姜女的曲子词、变文陆续被发现。与此同时,远隔千里之外的安徽贵池乡间活态传承了上千年的傩仪、傩戏仍在偏僻的山村不断上演。敦煌曲子、变文以及安徽贵池傩戏中都有关于孟姜女的表演内容,它们在故事情节、歌词内容、唱歌格律、表演方式、祭祀习俗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很多地方完全一致。它们不仅是该题材的歌舞、说唱、戏曲艺术在不同历史时空的表现样本,也是跨越时空、联系古今的文化纽带。(本文来源于《音乐文化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马丽[4](2016)在《从造型艺术看贵池傩戏面具的审美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贵池傩戏面具不仅是民间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其本身就是一种造型艺术。从造型艺术上看,贵池傩戏面具的艺术造型夸张,色彩绚丽,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李豫,于红[5](2015)在《追寻逝去的“元代社会记忆”——贵池傩戏的仪式、体化与刻写》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徽贵池傩戏是近年来所发现的被称之为"活化石"的古老戏曲,对于它的形成时间、纪念目的、戏种名称,一直没有较为确切的定位,本文通过研究它的纪念仪式(仪式程序)、体化实践(正戏表演)、刻写实践(抄本形式),认为它是活态的"元代社会(说唱词话)记忆"。(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5年09期)

王夔[6](2015)在《贵池傩戏“刘家戏”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贵池棠溪乡魁山吴吴荣森抄本《刘文龙》改编自同题材说唱文学作品,其中保存了较多的宋金戏剧遗存,其产生的时代应为最早。贵池刘街乡南山刘刘本质抄本《刘文龙赶考》受明代前期民间目连戏的影响较深,从其中保存了大量于史可征的明代官制及社会风尚信息来看,其创作时间不会晚于明代嘉靖年间。贵池刘街乡太和章章阳春抄本《和番记》直接承袭自宋元南戏《刘文龙菱花镜》,既保留了《错打千字文》《风花雪月爨》等宋金戏剧片段,又借鉴了《琵琶记》的唱词和关目,曲词典雅,情节紧凑,是贵池傩戏"刘家戏"中戏曲化程度最高的一部作品。(本文来源于《戏曲艺术》期刊2015年03期)

杨少白[7](2014)在《见闻贵池傩戏》一文中研究指出贵池傩戏是安徽古老稀有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佛教圣地九华山下的刘街、姚街、梅街、棠溪、桃坡、元四、渚湖、清溪、茅坦、里山一带。它是以宗族为演出单位,以请神敬祖、驱邪纳福为目的,以佩戴面具为表演特征的古老戏曲艺术形式。据清代贵池人郎遂所编《杏花村志》记载,贵池傩戏源于对昭明太子的祭祀活动。明嘉靖《池州府志》对贵池傩戏活动内容有较明确的记载:"凡乡落自(正月)十叁至十六夜,(本文来源于《宁波通讯》期刊2014年06期)

方向[8](2013)在《贵池傩戏道具民俗内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贵池傩戏道具的木雕、绘画、刺绣是非常精美的民间工艺美术品,通过对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和民俗活动的载体的外在艺术表象进行分析,研究其具有的民俗内涵,从而折射出贵池傩文化中所包含的贵池本土重生利命的信仰原则和中庸平和、与人为善的民俗内涵。(本文来源于《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方向[9](2012)在《贵池傩戏面具民俗内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贵池傩戏面具在贵池傩文化中占有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位置,贵池傩文化如果失去了傩面具,将不复存在。同时贵池傩戏面具是非常精美的民间艺术品,具有深厚的民俗内涵。贵池傩戏面具大多是用柳木雕制、油漆彩绘而成,可分为正神、凶神和世俗人物叁类。贵池傩戏面具反映出贵池本土重生利命的民俗内涵和"万灵崇拜"的民间信仰。(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11期)

杨琴[10](2011)在《贵池傩戏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贵池傩戏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分析贵池傩戏的传承脉络和影响因素,挖掘隐藏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类的贵池傩戏中的原始的健身价值,进一步拓展贵池傩戏在地方体育旅游文化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作用与价值,以引起人们对贵池傩戏体育文化保护的重视。(本文来源于《池州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贵池傩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傩戏"一词对于当代的我们显得尤为陌生,并且给人感觉是充满迷信色彩的。当然,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存在绝对有它曾经的功能与需求,若是学习"傩戏"本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再运用现代的作曲思维加上技术手段,又会呈现出怎样的声响效果。在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创作环境下,我们又该如何学习好、发展好、传承好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傩戏的表现方式是在封建社会下的产物,是否需要继承发展。想要传统文化繁荣发展是一种极其困难的事情,但是任何事情也都是有途径可以够解决的。本文将以创作电子乐《傩戏随想曲》为例来解读傩戏的由来与发展,以及如何运用"傩戏"的素材创作音乐而得出笔者对"傩戏"素材配器的思考与延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贵池傩戏论文参考文献

[1].吴楠,于红.论元杂剧《包待制智斩鲁斋郎》与贵池傩戏《章文选》[J].吕梁学院学报.2019

[2].赵化彬,孙四化.对贵池“傩戏”配器的思考与延展——以创作电子乐《傩戏随想曲》为例[J].艺术评鉴.2018

[3].孟凡玉.敦煌曲子、变文与贵池傩戏中的《孟姜女》[J].音乐文化研究.2018

[4].马丽.从造型艺术看贵池傩戏面具的审美意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5].李豫,于红.追寻逝去的“元代社会记忆”——贵池傩戏的仪式、体化与刻写[J].学术界.2015

[6].王夔.贵池傩戏“刘家戏”考论[J].戏曲艺术.2015

[7].杨少白.见闻贵池傩戏[J].宁波通讯.2014

[8].方向.贵池傩戏道具民俗内涵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

[9].方向.贵池傩戏面具民俗内涵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10].杨琴.贵池傩戏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池州学院学报.2011

标签:;  ;  ;  ;  

贵池傩戏论文-吴楠,于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