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波带通滤波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滤波器,通滤波器,微波,波导,可调,谐振器,技术。
微波带通滤波器论文文献综述
袁正昊[1](2019)在《一种小型化微波宽带带通滤波器及其工程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线通信系统高速发展过程中,微波滤波器有着较为重要的价值与作用。微分电路可以有效解决环境噪声以及电磁干扰抑制性问题,微波差分滤波器是现阶段研究的重点。基片集成波导具有较高的速度,加工也较为便捷,具有较大功率容量的优势,在滤波器设计中应用相对较为广泛。SIW在差分滤波器的设计中应用效果更为显着。基于此,文章主要对一种小型化微波宽带带通滤波器及其工程设计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9年22期)
曹良足,王莉雅,殷丽霞[2](2019)在《电调微波带通滤波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调滤波器是当前微波滤波器的研究热点,它们取代滤波器组可减小整机体积和降低设计复杂度。本文从电调滤波器的分类着手,分别综述变容管电调滤波器、铁电薄膜电调滤波器、微机电系统(MEMS)电调滤波器和压电换能器电调滤波器的结构和性能,并分析各自的特点。最后,提出电调滤波器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电子元件与材料》期刊2019年01期)
戚兴,肖建康[3](2018)在《基于CBCPW的微波平衡带通滤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CBCPW的多传输零点的平衡带通滤波器。给出了平衡带通滤波器的差模和共模等效电路,并根据奇偶模分析方法分析了差模响应和共模响应。利用分路电磁耦合,源-负载耦合和1/4波长短路线实现了差模响应多传输零点。最终,设计了一款工作频率为2.33GHz且具有四个传输零点的CBCPW平衡带通滤波器。(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期刊2018-05-06)
郭韵语[4](2018)在《基于3D打印技术的微波腔体带通滤波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滤波器作为信号处理的一个重要器件,需求量也在飞速增长。但传统加工方法制成的滤波器因其重量大、加工成本与复杂度成正比、加工结构与精度相关等特点,在器件的设计、加工方面有很多局限性。而且传统可调谐滤波器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后期调试阶段,这对于个数少的时候还可以接受,但是如果加工滤波器数量大、结构复杂,后期调试任务量就太过巨大了。为此,我们尝试用3D打印技术对器件进行加工。3D打印技术又叫做“增材制造”,按照原材料可以分为熔融材料打印系统、离散颗粒物打印系统、固态薄层打印系统和液态聚合物打印系统。本文采用的SLA打印方式属于液态聚合物打印系统。具体加工方式为:将生成的3D模型在系统中进行分层预处理、在凸出的部分增加支撑架、确定精度层厚等,利用层层添加的方式将液态树脂进行涂覆,后用激光照射使需要的部分固化,不需要的部分仍旧是液体,成型的器件后被取下放入烤箱进行加固,最后得到打印完全的器件。将其清洗打磨过后便可进行金属化。本文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了两个腔体滤波器并详细叙述了设计的全过程。在介绍了滤波器背景、理论、传统加工工艺及其局限性之后,详细介绍了设计滤波器的一些基本原理,包括设计的前提背景(二端口网络等效的前提)、二端口网络相关参数定义、滤波器的低通滤波器原型、带通滤波器的转换、耦合矩阵理论等。深入浅出的说明本文设计滤波器的基本原理,这为后续的滤波器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随后详细说明了跨频段十腔滤波器和Ku频段四腔八模腔体滤波器的设计步骤。首先根据指标进行结构、阶数的确定,然后通过二维电路进行细节优化。结合群时延法和Y矩阵法对外部耦合进行计算以及对模型进行初值优化。最后利用仿真软件自身的优化算法对腔体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经过加工后查看实物测试结果,证明3D打印在微波腔体带通滤波器加工方面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30)
付学东[5](2018)在《小型化微波差分带通滤波器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微波滤波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差分电路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系统中的环境噪声和电磁干扰的抑制问题,因此微波差分滤波器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基片集成波导(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SIW)因其具有较高的品质因数,易加工和较大功率容量等优点在滤波器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在对微波滤波器的理论知识和SIW传输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差分滤波器的小型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将改良的微带-槽线结构和双模圆形谐振环结合,并刻蚀缺陷地结构(Defected ground structures,DGS),设计了一种小型化的差分滤波器。通过折迭槽线,使得微带-槽线结构的尺寸减小,并保持了良好的共模抑制性能。通过引入微扰,使得该滤波器在通带两侧各产生一个传输零点(Transmission zero,TZ)。通过刻蚀DGS,在通带右侧引入了第叁个TZ,进一步提高了该滤波器的带外抑制性能。第二,通过将具有微扰结构的四分之一模SIW谐振腔(Quarter SIW resonator,QSIWR)和八分之一模SIW谐振腔(One eighth mode SIW resonator,OEMSIWR)结合,并引入源负载耦合,设计加工了一种双层的交叉耦合差分滤波器,其体积较传统滤波器减小了79.5%。通过引入微扰切角,使得该滤波器在下阻带具有较宽的阻带特性。通过交叉耦合结构,使得该滤波器在通带两侧各产生一个TZ。通过源负载耦合,在下通带产生一个差模TZ,同时在差模通带内产生一个共模TZ,极大地提高了滤波器的整体带外抑制和共模抑制性能。第叁,创新性地将新型的叁分之一模SIW腔体(One third mode triangular SIW resonator,OTMTSIWR和六分之一模SIW腔体(One sixth mode triangular SIW resonator,OSMTSIWR)结合,设计了一种交叉耦合的小型化差分滤波器。其中新型OTMTSIWR,由于其结构对称性,更适合于设计差分谐振电路。通过与OSMTSIWR结合,可以进一步减小滤波器的尺寸。实测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在通带两侧分别产生了一个TZ,带内实现了较好的共模抑制,且尺寸减小了87%,兼具高性能和小型化的特性。第四,基于刻蚀Sierpinski型分形缺陷结构的QSIWR,设计并加工了一种叁阶的小型化交叉耦合滤波器。通过应用刻蚀缺陷分形结构的QSIWR,有效降低滤波器的谐振频率(Resonant frequency,f_0),使得滤波器的尺寸减小了88%。通过引入交叉耦合技术,在上阻带产生一个TZ,极大的提高了频率选择性。第五,首次将刻蚀等腰直角叁角形缺陷结构的QSIWR和刻蚀缺陷分形结构的OEMSIWR结合,设计加工了一种交叉耦合差分滤波器。通过应用等腰直角叁角形缺陷结构的QSIWR和分型缺陷结构的OEMSIWR,可以有效降低滤波器的f_0,使得该滤波器的尺寸减小了72.5%。通过引入交叉耦合,使得该滤波器在上下阻带各产生一个TZ,并在带内对共模信号实现了良好抑制,从而实现了小型化与高性能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8-04-10)
王潇[6](2018)在《新型3D打印微波波导带通滤波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滤波器在许多射频/微波应用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们常用于分离或合并不同的频率信号。由于电磁频谱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共享,而滤波器则用于选择或限制指定频谱范围内的射频/微波信号。诸如无线通信等新兴应用继续挑战更高要求的RF/微波滤波器——更高性能,更多功能,如可调或可重构,更小尺寸,更轻重量和更低成本。根据要求和规格,RF/微波滤波器可以设计为集总元件或分布式元件电路,它们可以在各种传输线结构中实现,例如波导,同轴线,共面波导(CPW),槽线和微带。带通滤波器(BPF)是所有RF通信系统的基本组件,其通过通带中的频率信号并为位于通带之外的频率信号提供衰减,因此带通滤波器(BPF)常充当频率信号选择电路。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人们越来越关注3D打印(也称为增材制造)在制造具有高度几何复杂性的组件方面的应用。一些3D打印技术(融合沉积建模(FDM),立体光刻设备(SLA)和选择性激光烧结(SLS)等)吸引了巨大的商业兴趣。3D打印为制造几何复杂的微波/毫米波波导设备提供了时间和成本效率高的路径,以适应多功能无线电通信系统日益增长的需求。与使用计算机数控铣削技术(CNC)由铜,黄铜和铝等金属结构材料制成的常规波导器件相反,这些3D打印器件是直接成型的,在其结构设计中表现出更好的灵活性,而不需要任何后期制作组装或调整。随着商用3D打印机从台式到工业级的发展,许多印刷材料已经被开发出来,例如光敏树脂,工程塑料,金属/合金粉末和生物聚合物等。作为本论文主要工艺,讨论了3D打印技术在微波/毫米波领域中的优缺点以及需要攻克的难题,并基于3D打印技术设计了几款带通滤波器。首先从滤波器的原理中总结出一套设计方案,即找到n个相同物理结构的谐振腔,然后把它们按照适当的拓扑结构进行排列。据此设计了一款Ku波段交指带通滤波器,从传输零点的角度分析了带通滤波器的带外抑制。之后设计了叁款基于球形谐振腔不同拓扑结构的带通滤波器,并通过对比不同的拓扑结构对于带通滤波器带外抑制的影响,从而从高次模的角度分析了带通滤波器的带外抑制。最后对比其他形状,讨论了球形谐振腔的高_uQ特性,从而体现3D打印的优势所在。(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4)
覃丽容[7](2018)在《电压调谐微波带通滤波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压调谐微波滤波器通过控制其电子器件的偏压,可对中心频率、带宽和带外抑制进行调节,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电子对抗设备等微波系统。它可实现不同功能的快速转换,是当前微波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作为超宽带一体化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能快速选择所需通道、抑制干扰信号,满足当前系统集成化和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为超宽带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基于变容二极管能快速响应的特点,研究了不同结构加载变容管的谐振特性、耦合原理和调谐机理,同时基于多模谐振器和交叉耦合理论,提出了不同改进方法提升滤波器性能。通过对不同馈电结构的耦合原理进行分析,利用电磁耦合及相位延迟理论,提出了几种改善带外抑制的方法。通过对当前稀缺的高频段可调滤波器进行研究,扩大了可调滤波器能实现的调节频段,使其在超宽带上的应用成为可能。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归纳如下:1、提出了基于变容二极管调谐技术的14.25~17.61GHz微带电调窄带滤波器,突破了当前已实现的变容管微带可调滤波器频段。研究了几种微带可调谐振器的特性,推导出相应的设计公式。提出了新颖的改进型梳状线滤波器结构,分别设计了小型化频率可调滤波器、多个传输零点的中心频率和带宽可调滤波器及带宽恒定的中心频率可调滤波器,具有尺寸小、调谐范围较宽、通带传输特性和阻带衰减特性良好的特点。基于开口环结构和交叉耦合理论,提出了高选择性的开口环可调滤波器,可调范围大于50%,插损小于4.8dB,通带两侧均有大于25dB的零点。2、通过对SIR(Stepped Impedance Resonator)和SLR(Stub-Loaded Resonator)谐振特性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可灵活调节谐振模式并减小体积的方法。研制的紧凑型可调叁模滤波器具有较宽的上阻带,其-20dB抑制延伸到了6.5个倍频程。利用奇偶模理论并引入源-负载耦合,提出了紧凑型可调双模滤波器,通带两侧均引入传输零点改善了带外特性,其上阻带零点大于35dB,实现了0.846~1.21GHz的频率可调和80~194MHz的带宽可调范围。3、基于SIW(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和变容二极管设计高频可调滤波器,研究了它们的等效电路、可调谐振器特性和变容管耦合到谐振器的方法,研制的SIW可调滤波器解决了可调滤波器在微波高频段的设计问题。同时为适应当前系统小型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将慢波基片集成波导(SW-SIW)和四分之一模基片集成波导(QM-SIW)结构应用于可调滤波器的思想,实现了腔体尺寸减小62.3%的SW-SIW可调滤波器,和腔体面积减小73.3%的QM-SW-SIW可调滤波器,证明了设计思想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3-30)
晏伯武[8](2017)在《一种人工等离激元型微波带通滤波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通讯需要大量用于微波选频的高性能滤波器,随着频率的升高,迫使器件尺寸小型化,但小型化到一定的程度时,电磁干扰噪声、RC延迟等达到极限导致器件不能稳定工作,为此探索人工表面等离激元型微波器的设计和运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设计了一种金属微带加载的人工等离激元型微波带通滤波器,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对该样品的滤波特性曲线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该滤波器通带内电磁场的分布主要局域于金属微带加载凹槽周围,避免电磁场强烈反射,传输损耗低,大大提高了滤波器工作时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表明人工等离激元型微波带通滤波器得到较好的实现。(本文来源于《湖北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戚楠,张睿奇,李胜先[9](2017)在《微波带通滤波器直接综合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在带通频域内直接综合广义切比雪夫滤波器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低通归一化原型到带通的转换,并能指定传输零点改善带外抑制和带内群时延。其次,提取出滤波器多项式的导纳矩阵,证明传统耦合矩阵是导纳矩阵的窄带近似。与传统综合方法相比,直接综合方法减少了窄带近似的误差,适用于宽带滤波器的综合。举例说明了宽带滤波器的综合过程,加工了一个宽带滤波器,测试结果与综合吻合良好。(本文来源于《空间电子技术》期刊2017年04期)
付文悦[10](2017)在《超材料微波带通滤波器的仿真设计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材料是一种自然界中不存在的、人工合成的复合结构或复合材料,它具有一些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如负折射率、逆多普勒效应,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因而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基于超材料的设计理念,人们经过合理的设计,能够实现具有较高性能滤波特性的带通滤波器。本文设计了四种基于金属(Metal)-介质(Dielectric)-金属(Metal)(MDM)夹层结构的超材料微波带通滤波器,并在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它们的滤波特性,主要结果如下:(1)设计了两种多波段超材料微波带通滤波器。研究表明双波段带通滤波器在0-12 GHz频率范围内具有两个稳定的透射通带,两个通带-3 dB频率范围为3.50-4.55 GHz和7.69-8.55 GHz,中心频率为4.03 GHz和8.12 GHz,相应的透过率为-0.30 dB和-0.25 dB;叁波段带通滤波器在4-16 GHz频率范围内具有叁个稳定的透射通带,叁个通带-3 dB频率范围为5.35-6.80 GHz、8.33-9.75 GHz和11.12-12.43 GHz,中心频率为6.07 GHz、9.04 GHz和11.77 GHz,相应的透过率为-0.15 dB、-0.28 dB和-1.09 d B。两种滤波器均具有极化不敏感和大角度入射稳定的特性。此外,研究还发现基片集成波导(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SIW)技术的引入能有效改善叁波段带通滤波器的大角度入射性能表现。(2)设计了两种可调超材料微波带通滤波器。研究表明机械可调带通滤波器在8-12 GHz频率范围内存在一个唯一的谐振频点。谐振频率随着两个结构之间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且二者近似成线性关系;电可调带通滤波器在不加馈电网络时在4-10 GHz频率范围内仅存在一个谐振频点。随着变容二极管电容值的增大,谐振频率朝着低频方向移动。而加入馈电网络后则存在两个谐振频点,其中一个谐振频率随着电容的增大依然朝着低频方向移动,而另一个谐振频率基本维持不变,这也表明该模式来源于馈电网络的引入。这四种具有不同滤波特性的超材料滤波器能够被用作带通滤波器,并有望在微波通讯、多频成像以及军事技术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微波带通滤波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调滤波器是当前微波滤波器的研究热点,它们取代滤波器组可减小整机体积和降低设计复杂度。本文从电调滤波器的分类着手,分别综述变容管电调滤波器、铁电薄膜电调滤波器、微机电系统(MEMS)电调滤波器和压电换能器电调滤波器的结构和性能,并分析各自的特点。最后,提出电调滤波器的发展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波带通滤波器论文参考文献
[1].袁正昊.一种小型化微波宽带带通滤波器及其工程设计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
[2].曹良足,王莉雅,殷丽霞.电调微波带通滤波器的研究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9
[3].戚兴,肖建康.基于CBCPW的微波平衡带通滤波器[C].2018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2018
[4].郭韵语.基于3D打印技术的微波腔体带通滤波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5].付学东.小型化微波差分带通滤波器的研究与设计[D].中国矿业大学.2018
[6].王潇.新型3D打印微波波导带通滤波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7].覃丽容.电压调谐微波带通滤波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8].晏伯武.一种人工等离激元型微波带通滤波器的研究[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7
[9].戚楠,张睿奇,李胜先.微波带通滤波器直接综合方法[J].空间电子技术.2017
[10].付文悦.超材料微波带通滤波器的仿真设计与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