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现行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

改革现行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改革现行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郑小凤[1](2021)在《制度视角下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地区,影响了整个区域的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发展高等教育,当以人才为本。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理应重视体育人才。以往对于高校体育人才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体育教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如今转换一下视角,研究国家和学校能为西部高校体育教师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激励体育教师潜心教学、科学研究,激发教师主动性和敬业精神,真正实现“以教师为本”。而制度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高度相关,制度是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方向标”,引导教师价值和行为选择。正是基于此,从制度视角研究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以体育学科发展的角度,考虑体育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工作性质,制定有利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职称晋升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薪酬分配制度、激励制度、培训制度等,以期为西部地区高校制度更新和改进提供借鉴。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对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1)梳理建国后国家及各省颁布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宏观制度。根据制度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结合建国后我国政治环境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战略调整等,将制度的演变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了解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制度,掌握当下的政策热点,预测未来的制度走向,为西部地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提供政策依据。(2)通过问卷调查对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进行实证研究,获得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呈现的主要特点以及与职业发展有关的潜在联系。具体运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以及结构方程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3)通过访谈法获得西部地区13所高校的学校制度以及专家观点,具体详细了解每所学校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制度,制度实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结论如下:(1)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重视体育教学,课程内容设置以运动项目为主,大学体育教师的培养注重“运动专项化”。制度高度统一化,初步建立了对所有教师一视同仁的培训进修、任职制度、考核制度、晋升制度、薪酬制度等。文革结束以后,各体育院系、师范院校采取各种手段,培养体育人才;考核制度进入量化考核阶段;职称晋升制度得到恢复;薪酬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20世纪90年代,高校体育教师进修培训网络体系基本建成;薪酬制度不断完善;考核制度进入分类探索时期;职称评审权下放,制度改革进入新的时期。(2)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描述性统计结果。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发现,人口特征变量性别、年龄、学历、年收入、执教时间,以及学校特征变量学校地理位置、省份、招生体育专业研究生、分类考核、分类职称评定在职业发展某个或某些维度存在显着性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某些变量和维度对教学发展、科研发展、职称职务提升、薪资增长产生正向直接影响。探索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学校制度对职业发展的解释力度达到0.346,并探索建立调节效应模型。(3)通过微观研究发现部分高校存在评职称难的问题,各高校职称晋升制度有差别,评定方式也各有特色。通过对13所高校的对比分析发现,职称评审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制定评定职称必备条件和任选条件;另一类是量化打分。在职称评定中,多数高校已经进行分类评定,有的高校将学历作为限制条件,影响体育教师评职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是否将比赛成绩纳入其中,而各高校的规定各不相同,没有突出体育教师的特殊性。绩效考核突出量化标准,每所学校的年度考核制度不太一样,但都是侧重教学、科研的考核,教学占的比重更大。学校进修与培训制度明确,考核制度不太全面,教学、竞赛训练方面的奖励不足,薪酬制度满意度较低。根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国家政策引领是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本路径;高校制度是促进西部地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保障;提高自身认识是促进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内部动力。

赵洁[2](2021)在《高校形体舞蹈混合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混合教学模式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学习方式的结合,是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将传统教学的优势和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二者优势互补,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目前各大高校的部分课程都在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尤其是一些公共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更为突显,分别通过微课、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等进行了教学改革,效果良好且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形体舞蹈课程作为高校公共体育的一门选项课,一直以来深受广大学生喜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形体舞蹈课程的需求。当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将直接影响她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如何让学生一直保持形体舞蹈的学习兴趣,变为其终身体育锻炼的一种方式是我们广大形体舞蹈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运用了实验法,结合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将混合教学模式(微课+传统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在高校形体舞蹈公体课中进行为期17周的教学实验研究。实验对象为广西师范大学形体舞蹈公体选项课班级,从中随机选取两个班(对照组)的学生进行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两个班(实验组)的学生进行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其中实验一班35人、实验二班25人,对照一班43人、对照二班26人。实验研究结果如下:1在进行实验教学效果分析时,通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技术成绩的对比发现P值<0.05,验证实验结果具有显着差异,且具有意义;通过对实验组自身实验前后测技术成绩对比P值<0.05,验证实验结果具有显着差异,且有意义;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期末技术成绩的对比发现,两个班级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值分别为+2.63和+0.57,验证实验结果具有意义。2在混合教学模式的实验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课程学习能力的分析发现,教学实验后,学生在自学能力和模仿能力测试中p值<0.001<0.05,验证两组实验组学生的成绩增长存在显着性差异,且具有意义;教学实验后,学生在综合能力的测试中,选择“喜欢形体舞蹈,为了提高水平”占比为34.0%、选择“爵士舞”和“中国舞”以及“拉丁舞”的人数都较高,验证实验结果具有意义。3本教学实验的学生满意度分为学习兴趣、团结精神和自信心理。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实时反馈,实验班学生在后测的满意度中认为“混合教学模式使我们的学习内容更加具体化和系统化”占比18.0%、“学习不同的舞种对自己舞蹈的肢体感觉有所帮助”占比10.3%,验证实验结果具有意义;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和创编,实验组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实行组别讨论的方式洽使学生的交流更加融洽,对照组的学生认为有无小组学习无区别,验证实验结果具有意义;选取四位技术较差的同学进行前后测对比分析,实验组的学生差值为+19.3和+15.8,对照组的学生差值为+10和+12,因此实验组的进步程度大于对照组,验证实验结果具有意义。实验研究结论如下:1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构想成立且适用于高校形体舞蹈公体课程的教学。说明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实验组的学生进步大于对照组的学生;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自身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实验组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2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在高校形体舞蹈公体课中,对于学生课程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意义。说明实验组学生的学习能力(自学能力和模仿能力)有所提高;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转变,在自主性学习的推动下综合能力也有显着的提高。3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在高校形体舞蹈公体课中,对于学生课程满意度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作用。在学生满意度的实时反馈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之前有所提高;自信心理有所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混合教学模式的实验过程中,发现仍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在高校形体舞蹈公体课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思维,加强教师实施混合教学模式的意愿;(2)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和态度,培养学习主动性以及促进学习兴趣;(3)需要完善学校的保障和激励政策,领导及相关教育部门给予大力支持;(4)需要加强平台的信息技术化设计,给学习者和教学者提供一定的便利。

倪保锐[3](2021)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新发展理念,将使核心素养融入教育体系,分布于各学段、学科、课程、课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国普通高等师范类院校要落实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进行师资专业化培养,提高师范类专业导出师资的质量,为我国教育事业培养高质量师资队伍、大国良师。对于新时代体育强国理念下的体育教育专业来说,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落实推进素养教育的深入,也是助推体育强国战略的一条路径。教育理念,学科素养,教师理念、教师素养、学生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大纲等一系列要素都面临着调整,我们只有逐层逐一突破,无捷径可寻。田径运动被公认为“运动之母”,它是最原始人类生产生活形成而演化成自今的田径运动,也是世界上最早呈现运动形式的类型,奥运项目最多,终有“得田径者得天下”的美誉,体育教育专业本着培养适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中小学体育事业服务。田径普修课程是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的先锋课程,田径普修课程的建设决定着体育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体育学科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基础教育质量保障等。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多种方法对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的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研究,以期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初步呈现改革内容和体系,为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为田径普修课程的教学大纲修订完善提供依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当前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整体内容简单,不全面,描述不具体,各部分孤立。课程目标过于强调技术学习和理论知识,对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与中小学教学衔接度不高,缺乏师范生内涵建设的课程思政内容。(2)研究发现当前的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现状仍不容乐观,课程理念陈旧,重教轻学,偏重于灌输式的教师教、学生学。课程目标偏重技术传授、理论知识学习,教学内容以技术教学为主,项目内容上与中小学教学内容脱离,教学方法相对保守,教学方式传统,很难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调动参与的积极性,考核与评价偏重期末成绩评价,技术考核占比较大,评价主体单一。(3)通过多次咨询专家,进行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和课程体系设计,以问卷的形式收集专家、同行教师、学生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设计的评价,并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施培养与跟踪,最终得到良好的课程目标达成度。(4)结合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和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田径普修课程体系,其中包含目标要素体系、内容要素体系、实施要素体系和评价要素体系,凸显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相互对标的联动课程体系。

姚天峰[4](2020)在《运动教育模式在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中应用效果的实证研究 ——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文中指出运动教育模式是2004年首次引进国内体育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教学模式基于游戏理论为指导,以教师直接指导、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为方法,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在整个教学中以比赛为主线,注重提供给不同水平学生真实丰富的运动体验。体育选项课作为我国普通高校教改、课改后的实施形式,虽然关注到且满足了一些学生的需求,但目前的教学模式存在以注重技术教学为主、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现象,此类现象也反映出现行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仍存在亟待改进之处。本文将运动教育模式以课堂实验的形式应用到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中,能显着地提高学生运动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两极化现象,最终能够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管理形式,更加有利于完善和发展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课程。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南京农业大学18级羽毛球选项课学生为实验对象,就运动教育模式应用到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育教学中的效果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增进学生体质健康。实验班学生在基本素质上的肺活量、5次低重心移动和前后步法移动项目测试结果和对照班测试结果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立定跳远和50米跑项目测试结果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二是提高羽毛球基本技术。实验班学生在羽毛球基本技术上的正反手颠球和发球落点项目测试结果和对照班测试结果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正手发高远球技评和发球成功率项目测试结果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三是激发学习内部动机。实验班学生在运动动机上的求知、成就、内化、认同、外部调节和无动机项目测试结果和对照班测试结果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刺激体验项目测试结果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四是改变学生锻炼态度。实验班学生在锻炼态度上的行为意向项目测试结果和对照班测试结果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等项目测试结果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得出,运动教育模式在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中让学生在比赛中得到了真实运动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内部动机,改变被动学习的态度,强化体育锻炼意识,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积极有效的参与到运动中去,有效促进学生心肺功能及提升学生活动的运动强度,学生的羽毛球基本技术也在高使用率中得到了强化,同时正式比赛中所达到的高强度负荷使学生专项素质也得到了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验研究证明运动教育模式在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育教学中值得去推广,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操作。

吴琪[5](2020)在《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地高校纷纷开展课程改革,以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在这种背景下,许多高校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俱乐部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实施适应了当代大学生多样化的兴趣需求,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教学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经历了起始阶段、规范建设阶段、发展阶段和提升阶段,通过7年的教学应用实践和运营改造,在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下已经形成了拥有自己特色的一套完整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通过课内与课外一体化教学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其成功的教学经验可为其它学校的俱乐部教学提供经验借鉴。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发展历程、教学模式的特色、教学成就、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启示等方面做出分析与探讨,得出结论如下:5.1.1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教学采取的是课内外一体化的俱乐部教学模式,是根据现有教学条件,围绕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的指导思想指导下,规范教学程序,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组织学生完成体育教学俱乐部与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的体育舞蹈课程的一种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5.1.2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及课外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利用教学场地,教学师资队伍的便利开展课内以及课外教学工作,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在培养目标、思想工作、教学形式与师资队伍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5.1.3影响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俱乐部教学模式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场地设施缺乏、学生学习经济负担重以及辅助课程设置缺乏常态化等。5.1.4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成功开展可为其它学校其它项目的俱乐部教学提供经验启示,主要是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教学始终围绕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俱乐部的发展符合学校办学的需求、教师队伍专业化。

于征征[6](2020)在《郑州市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及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要求越来越高。为培养社会所需的综合型人才,国家对教育体系进行了多次优化改革,使整体教育水平有了突破性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也不例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重点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体育教学就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由于校内、外两方面环境因素的影响,当前的高职体育教学特别是公共体育教学现状并不尽人意。郑州市作为河南省会,共有高职院校27所,其中公办19所,民办8所。本研究试图通过随机抽样方法对郑州市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目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为郑州市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研究以郑州市8所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置体系、体育教师教学现状、学生学习现状三个主要模块。研究结果显示:影响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因素主要有师资队伍、场地器材、管理制度、学校领导的观念与重视程度、经费的投入五个方面。具体结论如下:1、郑州市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体系没有显示出职业性的特点,教学内容传统,课程种类少;2、教学模式传统,创新性不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较为单一,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发展;3、学生参与体育课目的多样,学生评价方式不能与时俱进;4、教师队伍偏年轻,师资力量短缺,教师课时任务重,场地器材不能满足学生运动以及教师上课要求。针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全国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的指导思想,提出以下建议和优化策略:1、结合高职院校发展的定位、办学特点,明确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2、探索改进体育教学模式,建立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3、丰富教学内容,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未来的工作性质与职业特点要求,将职业体能训练加入到教学中来;4、加强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训,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新兴项目的体育人才;5、改善学校领导对于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完善体育场馆和器械的建设。

陈凌[7](2020)在《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体育史课程开展困境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历史和文化的民族,不但不能得到发展,而且可能酿成悲剧。当然,体育人也不能失去自己的灵魂——体育历史和文化。体育历史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成为体育人更基本、更广泛、更深入的自信源泉。作为体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的体育史,在当前的普通高校体育专业课程中逐渐被边缘化,一些学校甚至在培养计划中取消了体育史课程的设置。湖南省无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教育的改革与沿海地区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体育史课程开设方面的研究也相对较少。为了促进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的发展,对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开设体育史课程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湖南省15所普通高校体育专业体育史课程的开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开设的体育史课程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现状、教学评价、师资情况等内容的分析,从社会环境、课程目标、教材、教师、学生等几个方面探究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体育史课程开展的对策,为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体育史课程的发展提供借鉴。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体育史课程目标单一,部分高校体育专业受各种原因的限制,无法正常开设体育史课程,体育史课程的开率不高。建议政府和学校适当投入经费,丰富教学平台,创造更多的多媒体资源,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体育史课程开课率,实现体育史课程应有的价值。2.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体育史课程学时数少、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教师需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把握教学的重难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建议完善教学评价内容及方式;合理安排课时。3.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体育史教师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但部分学校教师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教师均未参与体育史教学培训。此外,年轻体育史教师的科研水平函待提升。建议湖南省各高校体育专业应当提高体育史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4.课后体育史教师的主动性不够。教师在课后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互联网等多种方式便于学生理解枯燥的历史知识点,鼓励学生参与体育史探究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对体育史的思考。建议体育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课后同样注重师生的交流和互动,对教学策略及时做出调整。

秦新[8](2020)在《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改善,以前对于温饱的追求逐渐转变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思想观念在时间的长河中经历着不断地变化,体育强国政策带动了全国人民对体育的重视,全民健身高潮逐渐兴起,使得体育进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社会化,学校体育教育也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高校体育教育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最后环节,承担着为国家输送健康人才的重任。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非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系统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主要途径,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直接决定了学生体育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决定着其培养出的人才是否能够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从啦啦操选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考核评价四个维度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与学的主体、教学方法、教学场地设备、考核评价方法及内容标准六个方面对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的实施现状展开了调查,查找啦啦操课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为促进高校啦啦操课程的科学健康开展及深化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的四个维度六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完善措施。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1)当前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开设时间偏短,属于新融入的课程,特色和价值不突出,受传统类似项目的影响开设不稳定。(2)课程目标的表述较为笼统,领域划分不清晰,标准也不够明确。注重身体素质目标和运动技术学习,对于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能力目标的重视度不够。(3)课程内容的编制上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不够。在教学中“重技术轻理论”现象严重。(4)云南省高校啦啦操教师队伍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的优势,但啦啦操教师总人数太少,供给与需求不对称,在教学中教师兼任教学项目的现象严重,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5)啦啦操课程的教学方法趋于保守主要以讲解、示范、练习等方法为主,教师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多媒辅助教学法以及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不足,趋同于传统运动项目。(6)当前各校啦啦操教学场地设施还有较大的优化空间,该项目受到学生的喜爱选课率高,生师比例普遍偏高。场地设施不能够满足教学需求,课后场馆不开放,不仅给教师的教学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也影响了学生的课后的自主学习。(7)啦啦操课程的考核内容及标准均有待进一度的完善。实践中注重对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的考核。部分学校没有将理论知识纳入考核中,直接影响到理论课程在教学中的落实情况。(8)啦啦操课程考核评价主体及方式太单一。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总结性评价,对诊断性评价及形成性评价运用很少,不能对学生学习啦啦操课程的过程进行考核。并且给出了相应的建议:(1)各校提高对新项目的认识和了解,重视其融入体育课程,稳定其开展。(2)立足于自身办学特色结合《纲要》的指导,制定具体、细化的课程目标,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啦啦操课程。(3)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将理论教学内容纳入其中,保证其体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4)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聘请高资历的教师入校,改善教师队伍。(5)鼓励教师尝试新教法,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6)合理设置开可时间,和场馆开放时间,充分利用场馆资源,改善教学环境。(7)优化设置课程考核内容板块及比例,关注理论学习,注重过程考核。(8)优化可程考核评价方式及主体多元化,将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纳入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王旭[9](2020)在《武汉体育学院篮球普修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提升体育事业发展水平,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为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篮球作为武汉体院的重点学科,一直延续至今,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对篮球普修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有必要对篮球普修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采取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SWOT分析法,多角度、多视觉对武汉体育学院篮球普修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影响篮球普修教学的相关因素,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普修教学理论,提出了武汉体育学院篮球普修教学改革的对策和路径:一、影响武汉体育学院篮球普修教学的主要因素有:武汉体育学院历史悠久,经过6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厚实的师资力量,雄厚的物质基础,完备的教学管理体系,这为篮球普修教学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武汉体育学院已从单一的体育院校发展为多学科综合类院校,学生群体也从单一结构向多元结构发展变化,文化生占比越来越大,呈现“非体育”特征,现行的篮球普修教学目标仍然是以“技术”为主。篮球普修教学课时数相比过去明显减少,但教学内容并没有随之调整。现行的教学评价方式仍以终结性评价方式为主,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没有真正反映学生的整体表现。总体上看,篮球活动开展少、形式比较单调、整体水准比较低,不能很好地满足非体育专业学生的篮球活动需求。篮球的功能性没有有效地融入到篮球普修教学之中,对学生体育人文精神、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任重道远。二、调整教学目标:应以引导学生参与篮球教学活动为主,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为主,使篮球运动成为学生体育锻炼的常态方式;充分发挥篮球普修教学的功能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三、改进教学策略: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篮球普修教学模式,坚持课内教学和课外指导有机结合;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网络教学管理平台,丰富教学形式,检验教学效果;成立非体育专业院系课外篮球联合部,整合篮球普修教学资源和活动,组织指导非体育专业院系开展篮球活动,提升校园篮球运动水平;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篮球教学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标准,使其优势互补。四、发挥功能性:以篮球普修教学为载体,把篮球人文精神的培养以及体育心理素质的锻炼贯穿篮球普修教学全过程。以“学生联赛”为框架,让学生以“社会人”的身份去参与活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转变商业赞助理念,提高校园篮球赛事运作水平,提升篮球普修教学的社会效应。

申格[10](2020)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如今正处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阶段,对创新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部署与实施,对体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作为培养具备坚实基础、广泛知识面、较高综合素质、能力突出的专业人员的重要基地,在进行人才培养工作时,应以满足社会、国家的需求为基础,根据大众化的趋势要求对不同群体进行分别培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得到满足。而针对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优化的研究有利于更加准确地定位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的标准化。优化改革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使社会急需体育教育应用型专业人才这一要求得到满足,在建设健康中国的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健康中国”为视角,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优化进行研究分析,主要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体育教育人才的要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等方面进行了剖析,找出高校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建议,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做出适时调整,在“十三五”进程中,高校对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身兼重任,要最大程度的保证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相接轨,在遵循优化必要性、优化原则及优化指导思想的条件下,具体可以进行培养目标的优化、培养规格的优化、课程体系结构的优化、实践能力培养环节的优化、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体系的优化、评价体系的优化,不断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健康服务领域的中的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改革现行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革现行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制度视角下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宏观制度相继出台
        1.1.2 西部大开发重新受到重视
        1.1.3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不可或缺
        1.1.4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需要成长
        1.1.5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新旧问题叠加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论文的创新点
    1.7 论文的局限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2.1.1 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阶段划分
        2.1.2 有关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研究
    2.2 国内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2.2.1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2.2 有关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研究
    2.3 职业发展及其相关变量测量的研究综述
    2.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调查法
        3.2.3 比较研究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3 基本理论与研究假设
        3.3.1 基本概念
        3.3.2 基本理论
        3.3.3 研究假设
    3.4 相关量表的修订与测量
        3.4.1 量表修订
        3.4.2 变量测量
        3.4.3 量表评价
4 建国后基于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宏观制度梳理
    4.1 初创与曲折发展阶段(1949—1977 年)
        4.1.1 初创阶段
        4.1.2 曲折发展阶段
    4.2 恢复发展阶段(1978—1991)
        4.2.1 进修培训制度
        4.2.2 考核制度
        4.2.3 职称晋升制度
        4.2.4 薪酬制度
        4.2.5 聘任制度
    4.3 探索改革阶段(1992—2019)
        4.3.1 宏观制度分析
        4.3.2 影响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4.3.3 有关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4.4 结果分析
        4.4.1 前两个阶段制度呈现的特点
        4.4.2 有关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4.4.3 影响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5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现状与模型构建
    5.1 数据质量评价
        5.1.1 正式问卷量表的信度分析
        5.1.2 验证性因子分析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 人口特征的差异性分析
    5.4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相关分析
    5.5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模型构建
    5.6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假设验证
    5.7 调节效应模型构建
    5.8 分析讨论
        5.8.1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整体情况
        5.8.2 西部地区高校制度执行情况分析
        5.8.3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称结构分析
        5.8.4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分析
        5.8.5 人口特征变量对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和学校制度的评价
        5.8.6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和学校制度的关系验证
        5.8.7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6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微观探析
    6.1 职称晋升制度比较
        6.1.1 职称情况
        6.1.2 学术成果
        6.1.3 职称晋升人数比较
        6.1.4 职称晋升方式比较
    6.2 绩效考核制度比较
    6.3 培训与进修制度比较
    6.4 奖励制度比较
    6.5 薪酬制度比较
    6.6 结果分析
        6.6.1 职称晋升制度各不相同
        6.6.2 职称晋升受限
        6.6.3 绩效考核方式多样化
        6.6.4 体育教师工作量量化不足
        6.6.5 高校支持进修与培训
        6.6.6 明确的奖励制度
        6.6.7 奖励“一刀切”
        6.6.8 薪酬偏低
7 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国家政策引领是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本路径
        7.1.1 国家给与西部地区政策支持
        7.1.2 国家制度突出“以教师为本”
        7.1.3 国家进行有效的监督
    7.2 学校制度是西部地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保障
        7.2.1 激励高校制度创新
        7.2.2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7.2.3 制定合理的晋升制度
        7.2.4 合理运用激励制度
        7.2.5 完善薪酬制度
        7.2.6 突出体育学科的学科差异
        7.2.7 注重制度公平
    7.3 提高自身认识是促进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内部动力
        7.3.1 正视体育教学与科研的问题
        7.3.2 积极引导体育教师树立正确的发展意识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初始量表
附录2:调查问卷
附录3:正式量表
附录4:访谈提纲
附录5:项目分析
附录6:H大学职称评审分值表
附录7:博士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2)高校形体舞蹈混合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重要性
        1.1.2 完善教学模式改革的迫切性
        1.1.3 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性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解读及界定
        2.1.1 教学模式概念解读
        2.1.2 混合教学模式概念解读
        2.1.3 本研究关于混合教学模式概念界定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关于混合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2.2.2 关于现行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2.2.3 关于翻转课堂的相关研究
        2.2.4 关于形体舞蹈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推理法
    3.3 研究思路
4 混合教学模式的实验设计与实施
    4.1 教学实验的设计
        4.1.1 教学设计
        4.1.2 教学实验对象和地点、时间
        4.1.3 实验教学工具
        4.1.4 实验阶段步骤
        4.1.5 教学内容的设计
        4.1.6 实验控制
    4.2 教学实验的实施
        4.2.1 实验测试指标选定
        4.2.2 实验前测
        4.2.3 实验实施过程
        4.2.4 实验后测
5 结果与分析
    5.1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效果分析
        5.1.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实验后测技术成绩对比
        5.1.2 实验组自身实验前后的技术成绩对比
        5.1.3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期末技术考试成绩对比
    5.2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课程学习能力分析
        5.2.1 自学能力
        5.2.2 模仿能力
        5.2.3 综合能力
    5.3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心理层面满意度分析
        5.3.1 学习兴趣
        5.3.2 团结精神
        5.3.3 自信心理
    5.4 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形体舞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5.4.1 教师层面
        5.4.2 学生层面
        5.4.3 学校层面
        5.4.4 平台层面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Ⅰ 2020年形体舞蹈公共选修课本科生学生调查问卷
附件Ⅱ 课程学习能力以及学生心理层面满意度指标
附件Ⅲ 公共体育形体舞蹈在线课程混合教学模式评分细则
附件Ⅳ 教学实验部分图片
附件Ⅴ
附件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国家政策文件的重视
        1.1.2 落实师范类专业认证是师范院校未来的责任与义务
        1.1.3 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梳理
        2.1.1 师范类专业认证
        2.1.2 体系
        2.1.3 课程体系
        2.1.4 田径普修课程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2.2.1 国外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相关研究
        2.2.2 国内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相关研究
        2.2.3 课程体系相关研究
        2.2.4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相关研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个案研究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实地调查法
第4章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体系改革理论研究
    4.1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论依据
        4.1.1 实用主义课程论
        4.1.2 要素主义课程论
        4.1.3 结构主义课程论
        4.1.4 人文主义课程论
        4.1.5 实践主义课程论
    4.2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
        4.2.1 合理性原则
        4.2.2 可行性原则
        4.2.3 目标定位精准性原则
        4.2.4 毕业要求衔接性原则
    4.3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体系改革的功能
        4.3.1 诊断功能
        4.3.2 改进功能
        4.3.3 激励功能
    4.4 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学教育认证标准解读
        4.4.1 培养目标
        4.4.2 毕业要求
        4.4.3 课程与教学
第5章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现实依据
    5.1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分析
        5.1.1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目标分析
        5.1.2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分析
        5.1.3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实施分析
        5.1.4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评价分析
    5.2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5.2.1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理念现状分析
        5.2.2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目标现状分析
        5.2.3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5.2.4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5.2.5 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评价现状分析
第6章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改革思路
    6.1 健全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目标设置
    6.2 充实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内容
    6.3 创新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实施
    6.4 完善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考核与评价
第7章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体系改革实证研究
    7.1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体系构建
        7.1.1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解读
        7.1.2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体系的确立过程
        7.1.3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整体框架设计
        7.1.4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整体框架设计的结果与分析
    7.2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目标建设
        7.2.1 改革田径普修课程目标与原目标对比分析
        7.2.2 注重课程培养目标与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对接
        7.2.3 侧重课程培养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对应
    7.3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内容设置
        7.3.1 改革田径普修课程内容与原内容对比分析
        7.3.2 注重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
        7.3.3 侧重实训内容设置
    7.4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实施
        7.4.1 改革田径普修课程实施与原实施对比分析
        7.4.2 注重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7.4.3 侧重实训内容的实施
    7.5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评价体系
        7.5.1 改革田径普修课程评价与原评价对比分析
        7.5.2 注重课程教学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7.5.3 侧重课程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第8章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8.1 知识目标达成度
    8.2 技能目标达成度
    8.3 情感目标达成度
第9章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9.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调查问卷效度检验表
    附录 B:教师问卷
    附录 C:学生问卷
    附件D:教师访谈提纲(教学现状)
    附录 E:学生成绩表
    附录 F:教学技能考核评委打分表
    附录 G:学习自评/互评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运动教育模式在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中应用效果的实证研究 ——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校选项课教学现状及效果
        1.1.2 学生体质下降背景下对体育课教学的新要求
        1.1.3 国内对运动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国内有关研究现状
        1.3.3 国外有关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实验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运动教育模式下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实验方案
        3.1.1 实验假设的提出
        3.1.2 实验内容及实验对象
        3.1.3 实验周期设计
        3.1.4 实验测试指标及测试方法
        3.1.5 实验操作步骤
        3.1.6 教学实验设计
    3.2 运动教育模式下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方案的实施结果
        3.2.1 实验前数据结果与分析
        3.2.2 实验后数据结果与分析
        3.2.3 教学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6 附录
致谢

(5)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研究
        2.1.1 关于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概念研究
        2.1.2 关于体育舞蹈俱乐部的概念研究
        2.1.3 关于教学模式的概念研究
        2.1.4 关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概念研究
        2.1.5 关于体育舞蹈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概念研究
    2.2 关于体育舞蹈的相关研究
        2.2.1 关于体育舞蹈特点和作用的研究
        2.2.2 关于高校开展体育舞蹈教学现状的研究
    2.3 关于体育俱乐部的相关研究
        2.3.1 关于体育俱乐部的功能与目的研究
        2.3.2 关于体育俱乐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的研究
    2.4 关于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2.4.1 关于俱乐部教学模式优势的研究
        2.4.2 关于高校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研究
        2.4.3 关于体育舞蹈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田野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发展历程
        4.1.1 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俱乐部的起始阶段(2013年)
        4.1.2 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俱乐部的规范建设阶段(2014-2015年)
        4.1.3 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俱乐部的发展阶段(2016-2018年)
        4.1.4 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俱乐部的提升阶段(2019-2020年)
    4.2 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俱乐部的教学模式
        4.2.1 教学条件
        4.2.2 指导思想
        4.2.3 教学目标
        4.2.4 教学内容
        4.2.5 教学方法
        4.2.6 教学程序
        4.2.7 教学管理
        4.2.8 教学评价
    4.3 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特色
        4.3.1 在培养目标方面
        4.3.2 在教学形式与师资队伍方面
        4.3.3 在思想工作方面
    4.4 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教学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取得的成就
        4.4.1 在教学效果方面
        4.4.2 在竞赛与表演方面
        4.4.3 在升学方面
        4.4.4 在就业方面
    4.5 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俱乐部教学模式发展的影响因素
        4.5.1 场地资源问题突出
        4.5.2 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4.5.3 学生学习经济负担重
        4.5.4 辅助课程的设置缺乏常态化
    4.6 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启示
        4.6.1 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4.6.2 教学始终围绕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4.6.3 俱乐部的发展符合学校办学需求
        4.6.4 教师队伍专业化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9 个人简历

(6)郑州市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及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高职院校
        2.1.2 公共体育课教学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关于体育教学目标的研究
        2.2.2 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2.2.3 关于体育课程内容的研究
        2.2.4 关于体育教学方式的研究
        2.2.5 关于体育评价的研究
        2.2.6 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2.2.7 关于学生学习的研究
    2.3 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章 郑州市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开展现状及分析
    3.1 郑州市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体系
        3.1.1 教学目标
        3.1.2 教学内容
        3.1.3 课程设置
    3.2 郑州市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教师的“教”
        3.2.1 教学模式
        3.2.2 教学方法
        3.2.3 教师评价
    3.3 郑州市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学生的“学”
        3.3.1 学习效果
        3.3.2 学习兴趣
        3.3.3 学习评价
第四章 影响郑州市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因素分析
    4.1 教学条件
        4.1.1 师资水平
        4.1.2 场地器材
    4.2 管理制度
    4.3 领导的重视程度
    4.4 经费保障
第五章 郑州市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现存问题优化策略
    5.1 加强体育课程建设
        5.1.1 加强对公共体育课的重视
        5.1.2 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5.2 强化体育师资建设
    5.3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5.3.1 改进教学方法
        5.3.2 完善教学评价
    5.4 注重职业体能训练在教学中的应用
        5.4.1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专业体能训练计划
        5.4.2 合理构建多元化的职业体能训练模式
        5.4.3 合理调整职业体能训练结构
    5.5 加强体育场馆建设与经费投入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郑州市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附录2 郑州市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调查(教师问卷)
附录3
附录4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7)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体育史课程开展困境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资料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专家访谈法
        1.3.4 数理统计法
        1.3.5 逻辑分析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湖南省普通高校
        2.1.2 体育专业
        2.1.3 体育史课程
    2.2 理论基础
        2.2.1 系统理论
        2.2.2 课程理论
    2.3 体育史课程的地位与价值
        2.3.1 体育史课程是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
        2.3.2 体育史课程是实现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2.3.3 体育史课程是体育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
        2.3.4 体育史课程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存在重要价值
    2.4 小结
第三章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体育史课程开展现状
    3.1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体育史课程开课率情况分析
        3.1.1 当前开设体育史课程的普通高校
        3.1.2 当前没有开设体育史课程的普通高校
    3.2 教学大纲现状分析
        3.2.1 体育史课程教学大纲执行现状
        3.2.2 体育史课程教学目标
        3.2.3 体育史课程开设学时
    3.3 教材与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3.3.1 体育史课程现行教材
        3.3.2 体育史课程教学重点分析
    3.4 教学现状分析
        3.4.1 学生对体育史课程认知情况
        3.4.2 学生对体育史课程喜欢程度
        3.4.3 学生参与体育史课程目的
        3.4.4 学生对体育史课程教学内容满意度
        3.4.5 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满意度
        3.4.6 体育史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情况分析
    3.5 教学评价分析
        3.5.1 体育史课成绩评价方式分析
        3.5.2 体育史课成绩评价内容分析
    3.6 师资情况分析
        3.6.1 体育史课程教师年龄结构分析
        3.6.2 体育史课程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分析
        3.6.3 体育史课程教师继续教育情况分析
        3.6.4 体育史课程教师科研情况分析
第四章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体育史课程开展困境及影响因素
    4.1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体育史课程开展困境
        4.1.1 学校对体育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4.1.2 体育史课程师资匮乏
        4.1.3 课程目标单一
        4.1.4 教材内容多、学时少
        4.1.5 学生对体育史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
        4.1.6 学生参与体育史课程学习途径单一,学习效果不明显
    4.2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体育史课程的影响因素
        4.2.1 教材支撑体育史课程的教学
        4.2.2 学习途径影响学生参与体育史学习的兴趣
        4.2.3 体育史教师推动体育史课程的发展
        4.2.4 社会经济影响体育史课程的地位
        4.2.5 课程改革促进体育史课程的发展
第五章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体育史课程发展对策
    5.1 推动课程多元化发展
        5.1.1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课程目标多元化
        5.1.2 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策略多元化
    5.2 提高对体育史课程的重视程度
        5.2.1 政策支持和经济保障,提高开课率
        5.2.2 进一步加强体育史课程的建设
    5.3 优化体育史课程结构
        5.3.1 提早开课,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5.3.2 合理安排课时,提高学习效果
    5.4 加强体育史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5.4.1 培养体育史专业人才,提高教学水平
        5.4.2 引进高水平体育史课程教师
    5.5 完善考核评价方法
        5.5.1 构建多元化的考评标准
        5.5.2 完善教学评价内容及方式
    5.6 加强教材建设
        5.6.1 加强教材内容创新
        5.6.2 加强立体化教材建设
    5.7 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促进教学的变革
        5.7.1 依托科技,创新教学模式
        5.7.2 新媒体推广,教育平台多样化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体育史课程开展困境与对策研究》学生问卷调查表
附录二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体育史课程开展困境与对策研究》教师问卷调查表
附录三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体育史课程开展困境与对策研究》访谈提纲
附录四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体育史课程开展困境与对策研究》访谈专家名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8)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1.1 是课程改革的时代需求
        1.1.2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存在一定问题
        1.1.3 研究啦啦操选修课程对于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1.4 是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关于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相关研究
        1.3.3 关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相关研究
        1.3.4 关于高校啦啦操课程的相关研究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基本思路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资料法
        2.3.2 问卷调查法
        2.3.3 实地考察法
        2.3.4 数理统计法
        2.3.5 逻辑分析法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修课程开设基本情况分析
        3.1.1 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修课程开设的现状
        3.1.2 云南省普通高校啦啦操课程教学文件配备现状
    3.2 云南省普通高校啦啦操选修课程编制的解读
        3.2.1 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目标设定分析
        3.2.2 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内容分析
        3.2.3 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教学实施情况分析
        3.2.4 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教学考核评价分析
    3.3 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实践反思
        3.3.1 啦啦操课程进入云南省高校的时间普遍偏短,课程开设不稳定
        3.3.2 啦啦操课程目标表述过于笼统,领域划分不清晰
        3.3.3 啦啦操课程内容相对空泛,教材的理论指导性不足
        3.3.4 啦啦操课程实施方法相对保守
        3.3.5 啦啦操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单一,评价内容和标准不够合理
    3.4 云南省普通高校啦啦操课程实践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3.4.1 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开设和定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4.2 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目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4.3 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内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4.4 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教学主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4.5 云南省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教学法方法存在问题与对策
        3.4.6 当前啦啦操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4.7 部分高校啦啦操课程教学场地设施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3.4.8 高校啦啦操课程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9)武汉体育学院篮球普修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体育教学的研究
    2.2 关于体育活动的研究
    2.3 关于体育人文精神的研究
    2.4 关于体育心理素质的研究
    2.5 关于体育社会功能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篮球普修课“学生”定义
        3.1.2 篮球活动“非体育专业学生”定义
        3.1.3 篮球普修教学与活动开展联系界定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经验总结法
        3.2.3 比较研究法
        3.2.4 访谈法
        3.2.5 问卷调查法
        3.2.6 数理统计法
        3.2.7 SWOT分析法
4 研究结果和分析
    4.1 武汉体育学院篮球普修教学历史沿革
        4.1.1 教学目标
        4.1.2 教学内容
        4.1.3 教学优势
    4.2 武汉体育学院篮球普修教学现状
        4.2.1 篮球普修教学目标现状
        4.2.2 篮球普修教学内容现状
        4.2.2.1 理论部分
        4.2.2.2 实践部分
        4.2.2.3 评价考核部分
        4.2.3 篮球普修教学效果现状
        4.2.4 篮球普修教学活动开展现状
        4.2.4.1 体育专业篮球活动开展现状
        4.2.4.2 非体育专业篮球活动开展现状
        4.2.4.2.1 健康科学学院篮球活动开展现状
        4.2.4.2.2 经济和管理学院篮球活动开展现状
        4.2.4.2.3 非体育专业篮球活动开展问题分析
    4.3 武汉体育学院篮球普修教学的SWOT分析
        4.3.1 优势分析
        4.3.1.1 物质优势
        4.3.1.2 专业能力优势
        4.3.2 劣势分析
        4.3.2.1 篮球普修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4.3.2.2 篮球普修教学师生认知不清晰
        4.3.2.3 篮球普修教学活动开展不充足
        4.3.3 机遇分析
        4.3.3.1 篮球普修教学发展前景广阔
        4.3.3.2 多种形式篮球普修教学活动的开展
        4.3.4 威胁分析
        4.3.5 运用SWOT分析法对武汉体育学院篮球普修教学的启示
    4.4 武汉体育学院篮球普修教学对策
        4.4.1 篮球普修教学目标设置
        4.4.2 篮球普修教学策略分析
        4.4.2.1 教师教学对策
        4.4.2.2 学生学习对策
        4.4.2.2.1 改变教学内容,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4.4.2.2.2 形成性评价,以评价驱动教学
        4.4.3 篮球普修教学功能分析
        4.4.3.1 篮球普修教学中篮球人文精神培养对策
        4.4.3.1.1 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对策
        4.4.3.1.2 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对策
        4.4.3.1.3 人道主义精神培养对策
        4.4.3.1.4 公平竞争精神培养对策
        4.4.3.2 篮球普修教学中体育心理素质培养对策
        4.4.3.3 篮球普修教学中篮球社会功能分析
        4.4.3.3.1 篮球普修教学中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对策
        4.4.3.3.2 篮球普修教学的社会效应发展对策
    4.5 对武汉体育学院篮球普修教学改革的建议
        4.5.1 调整篮球普修教学目标
        4.5.2 改进篮球普修教学策略
        4.5.3 发挥篮球普修教学功能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健康中国背景下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健康中国》
        1.1.2 体育强国
        1.1.3 教育强国
        1.1.4 课程改革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简介
        1.4.2 健康中国与高校体教专业人才培养
        1.4.3 高校体教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优化
        1.4.4 中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体育教育人才的要求
        3.1.1 秉持健康理念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3.1.2 拓宽体育运动能力加持全民健康
        3.1.3 提升自身身体素质树立健康榜样
        3.1.4 凭籍新兴科技提高健康教育能力
    3.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3.2.1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现状
        3.2.2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现状
        3.2.3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现状
        3.2.4 体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价分析
    3.3 健康中国2030视域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研究
        3.3.1 优化的必要性
        3.3.2 优化遵循的原则
        3.3.3 优化的指导思想
        3.3.4 培养目标的优化
        3.3.5 培养规格的优化
        3.3.6 实践环节的优化
        3.3.7 课程体系的优化
        3.3.8 教学体系的优化
        3.3.9 评价体系的优化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天津体育学院体教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能满足规划纲要要求
        4.1.2 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内容缺乏特色
        4.1.3 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具有片面性
        4.1.4 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优化亟需多方融合进行
    4.2 建议
        4.2.1 加大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力度
        4.2.2 充分开发利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资源
        4.2.3 改革培养模式输送高质量的体育教育人才
        4.2.4 多方合作优化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适应能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 1 《健康中国背景下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研究》调查问卷
    附件 2 《健康中国背景下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研究》访谈提纲

四、改革现行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制度视角下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D]. 郑小凤.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2]高校形体舞蹈混合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 赵洁.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3]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云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体系改革研究[D]. 倪保锐.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运动教育模式在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中应用效果的实证研究 ——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D]. 姚天峰. 南京体育学院, 2020(11)
  • [5]广东白云学院体育舞蹈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D]. 吴琪.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6]郑州市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及优化研究[D]. 于征征.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4)
  • [7]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体育史课程开展困境与对策研究[D]. 陈凌.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4)
  • [8]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 秦新.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9]武汉体育学院篮球普修教学研究[D]. 王旭.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1)
  • [10]健康中国背景下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研究[D]. 申格. 天津体育学院, 2020(08)

标签:;  ;  ;  ;  ;  

改革现行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