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繁殖期羽色变化的皮肤转录组研究

朱鹮繁殖期羽色变化的皮肤转录组研究

论文摘要

朱鹮是一种珍稀鸟类,曾广泛分布于东北亚地区,20世纪80年代由于栖息地减少、食物缺乏及人类捕杀等原因在多个地区出现野外灭绝。目前仅存的少量人工种群中仍存在人工繁殖受精率低、存活率低等问题,限制了野外种群的重建工作,因此有必要加强有关朱鹮繁殖的研究。朱鹮具有与众不同的换羽方式,其在繁殖期通过水浴行为,将头颈部黑色皮肤分泌的黑色物质涂抹到羽毛上,从而使白色冬羽转变为灰色婚羽。该现象与朱鹮繁殖之间的关系目前还未有具体研究,因此对其涉及的分子机制进行分析,能够加深对朱鹮繁殖期生理活动情况的了解。本研究以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踏水镇基地的朱鹮为对象,分别采集了非繁殖期与繁殖期的颈部黑色皮肤样品,通过转录组测序的手段对两个时期的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比较,以期寻找到与朱鹮繁殖期羽色变化过程相关的分子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新获得的转录组数据,预测了2359个新蛋白编码基因,形成了由19435个基因组成的新基因集,其中有14808个基因是活跃表达基因。(2)在全局水平上对基因表达进行分析,发现与繁殖期皮肤相比,非繁殖期皮肤中有382个基因表达上调,136个基因表达下调。(3)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发现有部分基因富集在酪氨酸代谢通路与黑色素生成通路上。(4)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发现朱鹮非繁殖期中下调的GO terms主要参与生物体内磷脂和脂肪的水解过程,而上调的GO terms主要与细胞骨架和细胞核膜上的物质运输有关。(5)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通路分析,发现与繁殖期皮肤相比,非繁殖期皮肤中与黑色素生成通路相关的TYR、TYRP1、DCT基因以及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信号通路相关的PLA2基因的表达量均出现显著下调。(6)根据差异表达基因在其他物种中较为保守的调控网络,预测并绘制了影响朱鹮繁殖期羽色变化的分子信号通路图。本研究初步探索了朱鹮繁殖期羽色变化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为将来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该物种的保护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朱鹮的生物学背景
  •     1.1.1 朱鹮的生物学特征
  •     1.1.2 朱鹮的生活习性
  •     1.1.3 朱鹮的历史与生存现状
  •   1.2 朱鹮的羽色变化
  •     1.2.1 朱鹮的换羽
  •     1.2.2 朱鹮羽色变化的研究
  •   1.3 鸟类的羽色变化
  •     1.3.1 鸟类的换羽
  •     1.3.2 鸟类的羽色变化
  •       1.3.2.1 黑色素
  •       1.3.2.2 类胡萝卜素
  •       1.3.2.3 非常见色素
  •       1.3.2.4 结构色
  •   1.4 转录组学在鸟类羽色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   1.5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二章 朱鹮繁殖期羽色变化的皮肤转录组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样品
  •     2.1.2 主要试剂及器材
  •   2.2 实验方法与数据分析流程
  •     2.2.1 朱鹮皮肤采样
  •     2.2.2 RNA提取
  •     2.2.3 转录组测序文库构建和测序
  •     2.2.4 测序数据过滤和比对
  •     2.2.5 新基因的预测和基因结构优化
  •     2.2.6 基因表达水平计算与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2.2.7 GO功能和KEGG pathway的富集分析
  •   2.3 RNA质量检测结果与测序数据概况
  •     2.3.1 RNA提取与质量检测结果
  •     2.3.2 mRNA测序数据概览及新基因鉴定
  •     2.3.3 表达水平的归一化处理
  •   2.4 朱鹮不同时期皮肤转录组的差异分析
  •     2.4.1 差异表达基因的聚类分析
  •     2.4.2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分析
  •     2.4.3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分析
  •       2.4.3.1 黑色素生成通路与酪氨酸代谢通路
  •       2.4.3.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信号通路
  • 第三章 讨论
  •   3.1 黑色素
  •   3.2 性激素
  •   3.3 羽毛毛囊
  •   3.4 酪氨酸激酶受体
  •   3.5 其他影响因素
  • 第四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展望
  •   4.1 主要结论
  •   4.2 创新点
  •   4.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周彤

    导师: 方盛国,万秋红

    关键词: 朱鹮,转录组,羽色,繁殖期

    来源: 浙江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生物学

    单位: 浙江大学

    分类号: Q953

    DOI: 10.27461/d.cnki.gzjdx.2019.000569

    总页数: 65

    文件大小: 1669K

    下载量: 53

    相关论文文献

    • [1].繁殖期母羊饲养管理技术[J]. 中国畜禽种业 2019(12)
    • [2].繁殖期母羊饲养管理技术[J]. 吉林畜牧兽医 2020(10)
    • [3].笼养黑鹳繁殖期的交尾行为[J].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 [4].知识果味派[J]. 小哥白尼(野生动物画报) 2016(11)
    • [5].繁殖期母羊饲养管理技术分析[J]. 畜禽业 2018(12)
    • [6].麝鼠TNFRSF13C和TNFRSF4基因表达分析[J]. 野生动物学报 2020(02)
    • [7].狐貉貂繁殖期不宜搬家[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8(02)
    • [8].繁殖期母羊饲养管理技术[J]. 中国畜禽种业 2020(05)
    • [9].麝鼠前列腺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转录组差异分析[J]. 遗传 2018(06)
    • [10].卧地为巢的金鸻[J]. 科学之友(上旬) 2010(09)
    • [11].半散养状态下斑嘴鹈鹕繁殖期行为的初步研究[J]. 动物学杂志 2011(02)
    • [12].南京地区黑水鸡繁殖期行为生态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4)
    • [13].笼养灰鹤繁殖期行为时间分配的研究[J]. 野生动物 2009(04)
    • [14].山口红树林区互花米草有性繁殖期的生物量动态[J]. 生态学杂志 2008(12)
    • [15].笼养黑颈鹤粪便性激素水平的时间动态[J]. 动物学杂志 2020(03)
    • [16].四川羚牛繁殖期集群类型及海拔分布[J]. 四川动物 2013(06)
    • [17].繁殖期野生大熊猫救护——外伤处理[J]. 陕西林业科技 2020(01)
    • [18].褪黑素受体基因MTR1在绵羊生殖轴系的表达定位[J].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20(03)
    • [19].规模化貂场繁殖期管理要点[J]. 山东畜牧兽医 2018(05)
    • [20].狐繁殖期的生理特点及其饲养管理[J]. 养殖技术顾问 2010(04)
    • [21].繁殖期母羊的饲养管理[J]. 兽医导刊 2020(13)
    • [22].笼养朱鹮非繁殖期昼间行为活动时间分配[J]. 野生动物 2011(03)
    • [23].狐、貉配种繁殖期饲养管理要点[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9(07)
    • [24].母兔繁殖期管理及仔兔培育[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09)
    • [25].不同配对方式下雌鸽繁殖期生殖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J]. 中国家禽 2015(10)
    • [26].黑水鸡非繁殖期行为时间分配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09)
    • [27].种雉鸡繁殖期的饲养管理[J].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2008(01)
    • [28].外源性促性腺激素对非繁殖期公貉睾酮浓度的影响[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2(20)
    • [29].四川宝兴笼养绿尾虹雉的繁殖期行为观察[J]. 四川动物 2011(04)
    • [30].繁殖期母猪疾病防治思考[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8(01)

    标签:;  ;  ;  ;  

    朱鹮繁殖期羽色变化的皮肤转录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