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移速度论文_龙沫涵

导读:本文包含了滑移速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速度,能量,分子,热传导,静压,方法,液力。

滑移速度论文文献综述

龙沫涵[1](2019)在《智能汽车减速度与车轮滑移率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汽车是目前重点研究的汽车技术,将在未来的交通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减速度跟踪控制可实现车辆精确纵向运动控制,保证安全性,而车轮滑移率跟踪控制利于车轮力矩协调,提高车辆操控性,具有重要意义。线控制动系统是实现智能汽车主动制动和力矩分配的重要技术,本文针对一类由电动伺服总泵和液压控制单元构成的线控制动系统,研究车辆减速度跟踪控制和车轮滑移率跟踪控制方法。一,讨论了电动伺服总泵非线性特性、不确定性带来的控制问题,使用滑模控制方法设计控制器,可实现减速度跟踪控制;二,分析液压控制单元中开关阀不连续特性带来的控制问题,基于反步法提出一种切换控制方法,可实现滑移率的动态跟踪控制。论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阐述了线控制动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搭建硬件在环实验系统对液压控制单元特性进行测试,建立流量阀液压特性数据模型,为后文车轮滑移率控制器设计奠定基础。最后,基于Simulink搭建系统模型用于仿真验证,并修改veDYNA液压系统模块,使得仿真平台与实验台架液压特性一致。其次,基于减速度与主缸压力关系,将减速度跟踪控制问题转为主缸压力跟踪控制问题。针对电动伺服总泵,考虑电机、传动装置以及主缸建模问题,简化得到面向控制的模型。针对模型存在的不确定性,设计滑模控制器对主缸压力进行跟踪控制,并根据Lyapunov理论证明系统的稳定性。为克服坡度、车辆质量等外界因素对减速度-主缸压力关系的影响,采用一种前馈加反馈的方法计算压力参考值,并通过仿真验证控制方法效果。最后,分析轮胎-地面摩擦特性、车轮动力学以及液压制动系统特性,建立以制动力矩变化率为输入的滑移率控制模型,使用反步法设计连续控制律。考虑实际液压控制单元中开关阀的存在,连续控制律应用受限,故引入切换控制律,并结合Fillipov与Lyapunov理论证明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基于仿真以及硬件在回路仿真系统验证控制器效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晓晖[2](2019)在《液力透平叶轮内速度滑移机理及S型叶片的水力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力透平可回收生产生活中的液体余压能量,将液体压力能转换为旋转机械能加以利用,在石油化工、煤化工、海水淡化、钢铁冶金等工艺流程中有广泛应用。但工业应用发现,该装置存在选型不准、效率低、运行不稳定等问题。究其原因,液力透平内部流动机理不清,速度滑移、通道涡等特殊流动现象对能量转换及运行稳定性的影响未曾得知,这成为阻碍液力透平性能预测及优化设计的屏障。基于此,本课题开展了液力透平叶轮内速度滑移机理,以及基于速度滑移的叶片水力模型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以离心泵反转液力透平(Pumps as Turbines,简称PAT)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nal Fluid Dynamic,简称CFD)数值模拟,分析了泵工况与透平工况的速度滑移机理,对比了两工况的滑移系数,建立了考虑滑移系数时泵与透平性能参数间的比例关系。经试验验证,该关系式比Stepanoff,Alatorre-Frenk,Sharma等方法误差更小,可为PAT的选型设计和性能预测提供理论指导。(2)基于势流理论,在考虑速度滑移的条件下,通过蜗壳与叶轮协同水力设计,提出了液力透平大进口角叶片方案,构建了S型叶片的叶轮水力模型。以80-50-315液力透平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数值模拟计算了叶片进口角分别为30°、60°、90°、120°、150°、175°的6种不同叶型液力透平的能量特性,对比发现,进口角为90°~150°时,液力透平回收功率较高,进口角为120°时,液力透平回收功率最高。进一步数值模拟发现,S型叶片液力透平比后弯叶片及离心泵反转透平的回收效率高。(3)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S型叶片液力透平内流场进行定常计算,分析了速度滑移诱发的大尺度叶道涡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叶道涡主要发生于叶轮进口处,造成此处速度压力分布紊乱。大流量时叶道涡区域较小,强度较弱。进一步采用分离涡模型(DES)对该透平不同工况的非定常计算发现:叶道涡的结构随时间无明显变化,但涡核的旋涡强度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变化周期为叶轮旋转周期的0.5倍。叶道涡对液力透平内压力脉动有一定影响。(4)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通过为S型叶片液力透平设置不同叶片数与叶片包角等方案,分析了叶间流道收缩角对速度滑移的影响,建立了滑移系数与叶间流道收缩角的二次函数关系;研究了转速对液力透平速度滑移的影响,得到了滑移系数与转速的叁次函数关系。为验证所提出的S型叶片液力透平的水力性能,通过对80-50-315 S型叶片、后弯叶片及泵反转液力透平的外特性对比试验发现,在所测试工况范围内,S叶片液力透平回收效率最高,比泵反转透平平均高约3%。以上研究成果可为液力透平选型、性能预测、优化设计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7)

Nor,Ain,Azeany,Mohd,NASIR,Anuar,ISHAK,Ioan,POP[3](2019)在《通过具有速度滑移和辐射效应的可渗透拉伸/收缩Riga板的驻点流动和热传导(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通过分析Riga板的抽吸效应来控制流体运动和减少摩擦力和压力阻力;2.利用磁场的速度滑移效应来控制流体的流速;3.基于辐射原理控制热传导并减小阻力。创新点:1.本研究可应用于核电厂、飞机、潜艇以及卫星等设施中推进装置的设计;2.本研究可用于防止边界层分离以减少湍流的产生。方法:1.构建基于偏微分方程的数理模型;2.利用相似变换法将偏微分方程简化为常微分方程;3.利用Matlab内置求解器bvp4c对常微分方程组进行数值求解;4.基于求解结果讨论稳定性。结论:1.对于拉伸/收缩两种情形的Riga板问题都存在对偶解;2.数值求解结果显示表面摩擦系数和表面传热率均会随着吸力的增大而增大,而随拉伸/收缩参数?的增大而减小;3.上支解的努塞尔数增大而下支解减小;4.辐射会提高边界层内的温度,而增强滑移效应则会提高流速同时降低边界层温度;5.只有上支解是长期稳定的。(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期刊2019年04期)

时北极,何国威,王士召[4](2019)在《基于滑移速度壁模型的复杂边界湍流大涡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滑移速度壁模型实现了浸入边界方法与壁模型相结合的大涡模拟.本文首先分别采用平衡层模型和非平衡壁模型对周期山状流进行数值模拟,以考查在壁模型中考虑切向压力梯度的作用.数值结果表明,流场的压力对本文所采用的壁模型形式并不敏感,但是考虑切向压力梯度可以显着改进壁面摩擦力的计算结果,并且能够准确的预测强压力梯度区以及分离区内的流动平均统计特性.不考虑压力梯度效应的平衡层模型显着低估了壁面摩擦力的分布,同时无法准确预测分离区内的平均速度剖面.非平衡模型的修正项正比于切向压力梯度和壁面法向距离,因此在强压力梯度区或者网格较粗时,计算得到的平均压力和摩擦力分布以及流动的低阶统计量均与参考的实验和计算结果吻合.在此基础上,通过回转体绕流的大涡模拟考查了该方法用于模拟高雷诺数壁湍流的适用性,非平衡壁模型可以准确地捕捉流动的物理结构并较准确地预测其水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将浸入边界方法与非平衡滑移速度壁模型相结合的大涡模拟,有望成为数值模拟复杂边界高雷诺数壁湍流的工具.(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晓晖,杨军虎,郭艳磊,夏正廷,苗森春[5](2018)在《反转泵液力透平速度滑移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速度滑移对液力透平的水力性能和内流特性有一定影响。以反转泵液力透平为研究对象,评估不同湍流模型对液力透平水力性能影响的敏感性,通过数值模拟与试验值误差分析发现,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预测液力透平水力性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选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CFX17.0,分析透平内速度滑移机理及速度滑移量化指标,进一步对比液力透平和离心泵速度滑移的大小及流动机理。研究发现:液力透平叶轮内存在速度滑移现象,速度滑移导致透平水头降低,并诱发了附着于叶片工作面的旋涡。透平滑移系数随比转速变化而变化,数值在0.2~0.4。比较反转泵液力透平透平工况与泵工况的滑移系数发现:当比转速大于50时,透平工况的滑移系数比泵工况的小,比转速低于50时,出现了透平工况滑移系数高于泵工况的情形。(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24期)

陈东菊,高雪,薛斌,范晋伟[6](2018)在《速度滑移影响下液体静压止推轴承静态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微尺度下速度滑移对液体静压止推轴承性能的影响,将速度滑移模型引入传统雷诺方程中,得到修正的雷诺方程;通过求解修正后的雷诺方程,得到速度滑移影响下八油腔液体静压止推轴承的静态性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速度滑移的存在并没有改变轴承性能的变化趋势,但使得相同油膜厚度下油膜压力、轴承承载力和刚度增大;随着滑移长度的增大,轴承油腔压力、承载力及刚度增大,最优油膜厚度变小;轴承的承载力和刚度随着供油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供油压力相同时,速度滑移使得轴承承载力和刚度有一定程度的增大。(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8年11期)

陈洁敏[7](2018)在《微纳尺度气体流动速度滑移的分子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纳米技术的发展,各种微纳器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微纳器件内都涉及气体的流动。由于特征尺度很小,受壁面作用和稀薄效应的影响,微纳尺度通道内的气体流动有别于宏观流动,基于宏观流动理论得到的各种结论将不一定正确,这会极大影响仪器的测量精度。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微纳尺度下气体流动的特性,本文主要从这方面开展工作。当通道尺度较小时,壁面附近的气体会出现偏离平衡态的情况,从而在壁面上会出现速度滑移现象,这对流动影响非常大。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光滑壁面和粗糙壁面下的速度滑移现象,考虑了Poiseuille流和Couette流两种流动。对于光滑壁面的Poiseuille流动,首先研究了不同驱动压力、密度、温度和流固作用强度对速度滑移的影响。得到驱动压力越大,速度滑移越大,且呈线性增长趋势;速度滑移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并且得到速度滑移随Kn的增大而增大;在小密度时,温度越大,速度滑移越大;速度滑移随着流固作用强度的增大先不断减少,后有所增加。其次研究多个因素的组合对速度滑移的影响,得到了在不同密度、温度、流固作用强度下,速度滑移均随着驱动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在研究不同温度下速度滑移随着密度变化时得到,在较小密度情况下,速度滑移随着温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但当密度较大时,速度滑移随着温度的增大而减小;研究不同流固作用强度下密度对速度滑移的影响时得到了流固作用强度较小时,速度滑移随着密度的增大而不断减少,当流固作用强度较大时,随着密度的增大产生了负滑移;当继续增大流固作用强度,在小密度的情况下,速度滑移有所增加;对于密度较大时,流固作用强度的增加几乎不影响速度滑移的大小;还得到了流固作用强度较小时,速度滑移随着温度的增大而增大,流固作用强度较大和温度较低时,气体分子出现凝聚,导致速度滑移变大。对于光滑壁面的Couette流动得到的结论基本和Poiseuille流动一致。关于粗糙壁面的研究,首先提出了粗糙壁面的虚拟壁面方法,得到相同条件下虚拟壁面的模拟结果和真实壁面的模拟结果吻合,但是模拟效率提高了200多倍。然后用该方法对两种流动的粗糙壁面进行了速度滑移的研究,分别从不同粗糙元的纵横比、间距和高度进行研究。对于不同粗糙元的纵横比、间距、高度,两种流动的结果符合得比较好。两种流动的速度滑移都是随着粗糙元纵横比的减少而增大,随粗糙元间距的增大而增大,随粗糙元高度的增大而减少。(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大学》期刊2018-03-01)

宁方伟,龙威,公玲,裴浩,杨绍华[8](2016)在《稀薄条件下平板间润滑气膜内速度滑移现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空气静压导轨润滑气膜工作在微米级时,内部气流受稀薄效应影响,沿流动方向压力和流速的变化规律与宏观计算所得差异较大。在气膜高度方向上,由于特征尺度减小,气体分子间作用效果加剧,传统忽略垂直方向压力梯度变化的假设不再成立,气膜内部不仅呈现较明显的分层趋势,并且速度滑移现象越发显着。通过LAMMPS(大规模原子分子并行模拟器)、LBM(离散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和Fluent等方法模拟气膜支撑区气体流态并计算其流速和压力,得出了相关结论:润滑气膜内沿气体流动方向分为压力驱动区和牛顿摩擦区,沿高度方向分为近壁层、稀薄层、连续流层,速度滑移主要发生在压力驱动区的近壁层和稀薄层。气膜分层及速度滑移现象存在于压力驱动区和牛顿摩擦区;压力驱动区的气膜分层及速度滑移随气体流速的增加而增强,牛顿摩擦区的气膜分层逐渐弱化,速度滑移现象逐渐退化为近壁面边界层。(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16年04期)

宋跃文,朱小军,唐达生[9](2016)在《垂直提升管道中粗颗粒滑移速度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粗颗粒在深海采矿管道系统中的滑移速度,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法对粒径为10 mm,30 mm,50 mm的锰结核、富钴结壳、多金属硫化物和模拟结核颗粒在垂直提升管道中的滑移速度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粗颗粒矿石在提升管道中的滑移速度随颗粒形状系数、颗粒粒径和颗粒密度增加而增加,随水流速度增加而减小。得到了粗颗粒矿石滑移速度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对提升管道水力输送系统机理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6年04期)

果鹏,夏军强,李娜,陈倩[10](2016)在《洪水中汽车滑移速度试验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洪水中汽车滑移后有可能撞毁周边基础设施,危及行人生命安全.因此,有必要对洪水中汽车滑移速度开展力学分析及相应试验研究,为城市洪水风险评估提供科学参考.文章首先分析了洪水中汽车滑移状态时的受力情况,结合抛石落距和一维碰撞双自由度力学模型推导出洪水中汽车的滑移速度及其最大撞击力的计算公式;然后采用模型小车开展了汽车滑移及碰撞的水槽试验,得到不同来流情况下的汽车滑移速度和最大撞击力的试验数据;最后利用这些试验结果率定出公式中关键参数,计算了原型车辆在不同来流条件下的滑移速度和最大撞击力.(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滑移速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液力透平可回收生产生活中的液体余压能量,将液体压力能转换为旋转机械能加以利用,在石油化工、煤化工、海水淡化、钢铁冶金等工艺流程中有广泛应用。但工业应用发现,该装置存在选型不准、效率低、运行不稳定等问题。究其原因,液力透平内部流动机理不清,速度滑移、通道涡等特殊流动现象对能量转换及运行稳定性的影响未曾得知,这成为阻碍液力透平性能预测及优化设计的屏障。基于此,本课题开展了液力透平叶轮内速度滑移机理,以及基于速度滑移的叶片水力模型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以离心泵反转液力透平(Pumps as Turbines,简称PAT)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nal Fluid Dynamic,简称CFD)数值模拟,分析了泵工况与透平工况的速度滑移机理,对比了两工况的滑移系数,建立了考虑滑移系数时泵与透平性能参数间的比例关系。经试验验证,该关系式比Stepanoff,Alatorre-Frenk,Sharma等方法误差更小,可为PAT的选型设计和性能预测提供理论指导。(2)基于势流理论,在考虑速度滑移的条件下,通过蜗壳与叶轮协同水力设计,提出了液力透平大进口角叶片方案,构建了S型叶片的叶轮水力模型。以80-50-315液力透平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数值模拟计算了叶片进口角分别为30°、60°、90°、120°、150°、175°的6种不同叶型液力透平的能量特性,对比发现,进口角为90°~150°时,液力透平回收功率较高,进口角为120°时,液力透平回收功率最高。进一步数值模拟发现,S型叶片液力透平比后弯叶片及离心泵反转透平的回收效率高。(3)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S型叶片液力透平内流场进行定常计算,分析了速度滑移诱发的大尺度叶道涡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叶道涡主要发生于叶轮进口处,造成此处速度压力分布紊乱。大流量时叶道涡区域较小,强度较弱。进一步采用分离涡模型(DES)对该透平不同工况的非定常计算发现:叶道涡的结构随时间无明显变化,但涡核的旋涡强度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变化周期为叶轮旋转周期的0.5倍。叶道涡对液力透平内压力脉动有一定影响。(4)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通过为S型叶片液力透平设置不同叶片数与叶片包角等方案,分析了叶间流道收缩角对速度滑移的影响,建立了滑移系数与叶间流道收缩角的二次函数关系;研究了转速对液力透平速度滑移的影响,得到了滑移系数与转速的叁次函数关系。为验证所提出的S型叶片液力透平的水力性能,通过对80-50-315 S型叶片、后弯叶片及泵反转液力透平的外特性对比试验发现,在所测试工况范围内,S叶片液力透平回收效率最高,比泵反转透平平均高约3%。以上研究成果可为液力透平选型、性能预测、优化设计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滑移速度论文参考文献

[1].龙沫涵.智能汽车减速度与车轮滑移率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2].王晓晖.液力透平叶轮内速度滑移机理及S型叶片的水力特性[D].兰州理工大学.2019

[3].Nor,Ain,Azeany,Mohd,NASIR,Anuar,ISHAK,Ioan,POP.通过具有速度滑移和辐射效应的可渗透拉伸/收缩Riga板的驻点流动和热传导(英文)[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A(AppliedPhysics&Engineering).2019

[4].时北极,何国威,王士召.基于滑移速度壁模型的复杂边界湍流大涡模拟[J].力学学报.2019

[5].王晓晖,杨军虎,郭艳磊,夏正廷,苗森春.反转泵液力透平速度滑移机理[J].机械工程学报.2018

[6].陈东菊,高雪,薛斌,范晋伟.速度滑移影响下液体静压止推轴承静态性能分析[J].润滑与密封.2018

[7].陈洁敏.微纳尺度气体流动速度滑移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中国计量大学.2018

[8].宁方伟,龙威,公玲,裴浩,杨绍华.稀薄条件下平板间润滑气膜内速度滑移现象分析[J].机械强度.2016

[9].宋跃文,朱小军,唐达生.垂直提升管道中粗颗粒滑移速度试验研究[J].矿冶工程.2016

[10].果鹏,夏军强,李娜,陈倩.洪水中汽车滑移速度试验及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

论文知识图

滚动体的运动状态Fig.3.9Motionstate...纳米颗粒吸附微通道模型米高速度场,算例2(组合模型),单...计算域与回转体头部附近网格σv=0.3时不同头型回转体的空泡外形不同高度反应器内传质系数Fig.5.13M...

标签:;  ;  ;  ;  ;  ;  ;  

滑移速度论文_龙沫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