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燃料喷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发动机,双燃料,燃料,甲醇,燃油,多点,气态。
燃料喷射论文文献综述
赵一诺[1](2019)在《范立云 燃料喷射技术助力绿色航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压共轨系统是现代发动机节能减排核心技术——燃料喷射系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哈工程动力学院范立云教授一直从事发动机燃料喷射技术的研究,在高压燃油建压与喷射、燃料喷射与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实现了这项技术难题从基础理论到共性关键科学问题的全面突破。$(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日报》期刊2019-11-14)
迟昊[2](2019)在《喷射时刻对乙醇/汽油双燃料发动机缸内流场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CFD叁维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1台乙醇缸内直喷+汽油进气道喷射(EDI+GPI)双燃料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分析比较了不同乙醇喷射正时下缸内流场的变化规律、缸内当量比分布和缸内压力变化。结果表明:乙醇喷射时刻在250°CA BTDC时,缸内流场最合适乙醇的蒸发雾化,能够形成较均匀的缸内混合气,产生最佳的燃烧相位;其余过早或过晚喷射均不利于缸内混合气形成和燃烧。(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13期)
Hyunwook,Park,Euijoon,Shim,Choongsik,Bae[3](2019)在《喷射策略对低负荷下天然气-柴油双燃料预混压燃燃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燃料预混压燃(dual-fuel premixed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 DF-PCCI)燃烧因其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排放低而被认为是重载压燃发动机中传统柴油燃烧的可行替代方案。当天然气(NG)应用于DF-PCCI发动机时,其低反应活性降低了高负荷下的最大压升率。然而,天然气-柴油DF-PCCI发动机在低负荷工况运行时存在燃烧效率低的问题。为了降低低负荷工况下的燃料消耗率、未燃碳氢化合物(HC)和一氧化碳(CO)排放,本文研究了DF-PCCI发动机中供给燃料(天然气和柴油)的喷射策略。研究发现,天然气替代率和柴油喷射时刻(start of energizing, SOE)的改变有效地控制了燃料-空气混合气的形成。采用柴油两次喷射策略可以调节混合气的局部反应活性。预喷柴油SOE的延迟和预喷柴油喷射量的减少有利于降低燃烧损失。废气再循环(EGR)的引入通过推迟燃烧相位改善了燃料经济性并将NO_x和PM排放降低至欧六(EuroⅥ)标准以下。结合40%天然气替代率,柴油两次喷射策略和中等EGR率可以在低负荷工况下有效提高燃烧效率与指示效率,并降低HC和CO排放。(本文来源于《Engineering》期刊2019年03期)
李秀岭[4](2019)在《含氧混合燃料发动机喷射参数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能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和新能源汽车的冲击,如何实现高效清洁燃烧成为内燃机发展的首要问题。探索机内净化措施,优化燃烧过程,实现同时降低油耗、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的新型燃烧模式,降低对后处理的依赖,始终是内燃机发展的方向。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燃料氧与环境氧复合作用机制的分层活化可控压燃内燃机瞬态燃烧及颗粒物生成机理研究”的支持下,基于燃料理化特性与燃烧边界条件协同控制的思想,燃用柴油及其与正丁醇的混合燃料,研究了燃料理化特性与发动机燃烧过程及污染物排放的相关性,明确了不同缸内氧浓度分布形式下,燃油喷射参数对含氧混合燃料燃烧与排放的影响与差异。利用统计的方法,分析了燃油喷射参数对含氧燃料NOx排放与排气烟度的作用效果。将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引入燃油喷射参数优化问题中,以揭示燃油喷射参数降低NOx排放与烟度的潜力,并提出了合理的燃油喷射策略。本文基于燃油喷射控制系统与模拟增压系统实现发动机进气流量与组分、燃油喷射参数的主动控制和柔性调节;以燃烧分析仪为核心,组建燃烧采集分析与排放测试系统,实现对缸内燃烧状况与污染物排放的在线分析与实时记录,避免了排放数据采集的人为误差,提高了试验的可重复性与数据的准确性,为本文试验研究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燃料理化特性是影响燃烧及排放的重要因素。发动机燃用柴油与含氧混合燃料B15和B30,由于含氧混合燃料B15、B30十六烷值的降低及汽化潜热的增大使得滞燃期延长,预混燃烧比例增大,排气烟度显着降低(60%以上),且NOx排放仅在进气氧浓度较为充足时有所增加。核态微粒和总微粒数量浓度有所增加,积聚态微粒数量浓度明显减少。2.在缸内氧浓度均质分布形式下,采用单段喷射,燃油喷射压力与正时对柴油-正丁醇含氧混合燃料B15的燃烧及排放影响显着。提高燃油喷射压力,使缸内混合气过浓区域明显减少,消光烟度明显降低,NOx处于较高排放水平,几乎呈直线增长,核态微粒数量浓度增加,积聚态微粒数量浓度明显减少。随喷射正时提前,CA50明显前移,NOx明显升高,消光烟度有所降低,核态微粒增加,积聚态微粒减少。因此,在缸内氧浓度均质分布形式下,为同时降低NOx和微粒排放,含氧混合燃料B15不宜采用较高的燃油喷射压力和较早的喷射正时。3.在缸内氧浓度分层分布形式下,采用单段喷射,喷射压力与正时对B15的燃烧及排放影响效果减弱。随着喷射压力的提高,缸压峰值与缸内温度无明显变化,NOx升高缓慢,降烟效果逐渐减弱,但相比于缸内氧浓度均质分布仍具有较低的NOx和积聚态微粒排放水平。随喷射正时提前,CA50明显提前,NOx逐渐升高,消光烟度显着降低,与氧浓度均质分布相比,NOx和总微粒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仅在过晚的喷射正时下,缸内氧浓度分层形式的消光烟度高于均质。因此,在缸内氧浓度分层形式下,可以适当提高燃油喷射压力、提前喷射正时以进一步降低消光烟度。4.在缸内氧浓度均质与分层分布形式下,燃用含氧混合燃料B15,采用两段喷射,主预喷间隔和预喷油量对NOx排放和消光烟度影响显着。随着主预喷间隔增加,NOx排放与核态微粒数量浓度增加,消光烟度与积聚态微粒明显降低;随预喷油量增加,NOx排放与消光烟度均有所增加。缸内氧浓度均质与分层形式下的NOx排放区别不大,缸内氧浓度分层形式下的消光烟度普遍略低于均质。因此,对于含氧混合燃料B15而言,采用两段喷射时,适合采用较小的预喷油量和适中的主预喷间隔。5.针对含氧混合燃料B15,利用统计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燃油喷射参数对NOx与烟度影响效果显着。主喷正时、喷射压力与预喷油量对NOx排放影响较大。主喷正时、喷射压力、主预喷间隔对烟度具有明显影响。6.基于含氧燃料喷射参数的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在缸内氧浓度分层形式下,燃用含氧混合燃料B15时,采用带有预喷的两段喷射在同时降低NOx排放和消光烟度方面具有巨大潜力。选取燃油喷射压力、主喷正时、主预喷间隔、预喷油量作为试验因素,设计正交试验,根据试验数据对NOx和消光烟度建立回归模型,采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发掘通过优化燃油喷射参数综合降低NOx和烟度的潜力。喷射压力110MPa,主喷正时-5.6°CA ATDC,预喷油量9.4%,主预喷间隔17.7°CA,能使得发动机在1400r/min,50%负荷下,NOx降低至476ppm,烟度降低至1.0%,相比于原机同等负荷下,在缸内平均氧浓度为20.7%时燃用柴油,分别降低26.2%和9.1%,并保持油耗率未明显恶化。(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唐立峰,骆聪,沈骐骥[5](2019)在《新型燃料喷射系统标准体系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国家最新政策导向及内燃机领域发展需求,结合燃料喷射系统行业发展现状的需求,开展新型燃料喷射系统标准体系建设工作。通过标准体系的持续改进完善,引领燃料喷射系统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标准化》期刊2019年08期)
李明湖[6](2019)在《甲醇停缸对多点喷射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对石油的需求量逐年上涨,但石油资源日益匮乏。因此开发代用燃料,使汽车朝着节能、清洁的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甲醇由于其燃烧性能良好,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逐步进入人们视野。本文为分析甲醇停缸对多点喷射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设计并搭建发动机台架,具体操作为在一台电控共轨、增压中冷、六缸四冲程的柴油机上,加装了一套甲醇供给系统,以实现甲醇在柴油机上的燃烧;通过对比发动机小负荷范围内不同工况下,甲醇停缸前后的有效燃料消耗率、缸内压力、放热率、循环变动和HC、CO比排放等参数,分析了甲醇停缸对多点喷射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在转速1800 r/min,30%负荷,四种掺烧比(17.82%、25.53%、33.28%、37.26%)下的试验结果表明:与不停缸模式相比,甲醇停缸之后的经济性变好;缸内压力、压力升高率及瞬时放热率升高,峰值压力循环变动系数增大;HC、CO排放量显着降低。在转速1400 r/min,中等掺烧比,叁种负荷(20%、30%、40%)下的试验结果表明:与不停缸模式相比,甲醇停缸之后的经济性变好;缸内压力、压力升高率及瞬时放热率升高,峰值压力循环系数增大;HC、CO排放量显着降低。在转速1400 r/min,负荷率分别为20%和30%的工况下,逐渐增加掺烧比,将不同停缸模式(停四缸模式、停叁缸模式、停两缸模式)的燃油消耗率、缸内压力、放热率、峰值压力循环系数和HC、CO比排放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停四缸模式的有效燃油消耗率最小,缸内压力、放热率和峰值压力循环系数最高,HC和CO的比排放最低;停两缸模式的有效燃油消耗率最大,缸内、放热率和峰值压力循环系数最低,HC和CO的比排放最高;停叁缸模式的各项参数介于二者之间。(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15)
白帅峰[7](2019)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阳极喷射器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具有高效率,零排放,低成本,结构简单,寿命长及便于模块化等众多优点,应用于汽车领域代替传统内燃机可实现零排放,已成为燃料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阳极氢燃料供给系统是PEM燃料电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氢燃料供给系统多采用燃烧器或氢循环泵,存在氢燃料利用率低及故障率高等缺陷。本文针对该问题,研究基于喷射器的阳极气体循环系统,对其核心部件喷射器进行了优化设计,提高了氢燃料利用率及PEM燃料电池系统效率。该研究对实现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首先,介绍了基于喷射器的PEM燃料电池阳极气体循环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又对PEM燃料电池电池的原理以及叁种不同的阳极气供给系统进行了分析。在了解喷射器工作原理以及优点的前提下,对基于喷射器的阳极氢气循环系统进行了研究。其次,对PEM燃料电池阳极氢气循环系统的喷射器采用CFD仿真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喷射器的CFD仿真模型并结合实际工作条件对所采用的求解算法和湍流模型进行了比较,选取二阶迎风算法和RNGk-ε湍流模型及组分运输模型对其进行仿真计算。然后,以引射比作为优化目标,对喷射器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先根据燃料电池工作条件确定喷射器几何参数的初始值,并通过CFD仿真对等压混合室、等面积混合室、扩散室以及喷嘴出口位置(NXP)分别进行了研究。根据仿真结果,得到了等压混合室长度和收敛角度,等面积混合室的长度,扩散室长度和扩散角度以及NXP值与喷射器性能之间的关系。在获取最优几何参数后,设计出用于PEM燃料电池系统中的最优几何尺寸喷射器。此外还分析了喷射器工作时内部流体流动的压力、温度、速度和组分分布变化情况。最后,结合本文燃料电池的工作条件,根据喷射器模型和PEM燃料电池模型对喷射器喷嘴出口直径、混合室直径与喷射器效率和燃料电池系统效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同时也对基于氢循环泵与喷射器的两种阳极氢气供给系统效率的差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喷射器的燃料电池系统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燃料利用率。(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4-06)
高先理[8](2019)在《船用双燃料发动机电液联控多点喷射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资源日益减少、雾霾等新型环保问题凸显、排放法规逐步严苛,在此背景下,人们迫切需要探寻石化资源的替代燃料。天然气具有热值高、储量多和清洁环保的优点,是非常受发动机行业重视的可替代资源。近年来国家一直鼓励将天然气应用于船舶运输,对采用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船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天然气是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主要燃料,微量的柴油起到点火引燃的作用,其功率与原型柴油发动机相当,能够根据目前的工况转换为纯柴油模式或双燃料模式,实现燃油替代率的最大化(目前该值已经超过80%),成为行业内新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多个船用主机厂也已经研发成功船用双燃料发动机,但基本上都是预混合供气方式和电控单点喷射方式,这两种方式相对较为落后,安全性较低,难以达到较好的燃烧效果和较佳的排放水平,天然气对于排放性能的优势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本文对淄柴的某船用柴油发动机进行改进,增加了天然气供气系统,并设计了相匹配的电液联控多点喷射系统,燃料供应的准确性、稳定性、均衡性和排放性都比电控单点喷射和预混合供气方式更优,并且安全性也有很大提升。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介绍了双燃料发动机及其燃气喷射系统的研究和发展现状,结合天然气的燃烧特性,将传统柴油机改造为双燃料发动机,并设计相匹配的电液联控多点喷射系统,对天然气的供气过程进行控制。第二,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结构做了详细介绍。在柴油发动机主要结构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了天然气的控制电路和供气系统,还有燃气混合装置、喷油器冷却系统等其它改进的零部件。天然气喷射阀安装在气缸盖上,天然气喷入气缸盖内,在进气阀之前与空气混合,之后混合气进入燃烧室,实现准内混混合。天然气“准内混”混合技术能够有效解决预混合进气方式造成大量燃料浪费和回火的安全隐患,而且比天然气进气支管喷射技术更接近燃烧室,有利于缩短发动机的反应时间,提升发动机控制效率。第叁,介绍了电液联控多点喷射系统的硬件、软件以及控制策略。硬件部分着重介绍了控制电路(包括正时处理信号、开关量输入信号、供气系统状态信号和发动机状态信号处理电路),执行机构电路(包括燃气开关阀电路、喷射阀电路和H桥驱动电路)和外部通信电路的设计;软件部分主要介绍了软件功能的实现,包括模拟量采集处理、工况判别、工作模式转换控制、发动机故障诊断等等;控制策略主要包括天然气喷射空燃比的闭环控制,各缸燃烧的均匀控制和发动机的负荷控制。最后,对发动机和电液联控喷射系统进行了船舶推进特性试验、排气烟度测定试验、模式转换试验和噪声测定试验等试验进行验证,得到了发动机的实测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其动力特性和改动前相当,最大燃油替代率可达到83.9%,可以有效节省燃油;两种模式下的噪声都能满足国家强制性标准,氮氧化物及颗粒物的排放低于柴油机。本文改进的双燃料发动机配合电液联控多点喷射系统能够代替原有柴油发动机,为船舶提供动力。(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3-10)
王玉凤[9](2019)在《转速对乙醇汽油双燃料喷射系统油耗和排放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进气道喷射乙醇和缸内直喷汽油共同构成的双燃料双喷射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发动机转速下,EPI+GDI(进气道喷射乙醇+缸内直喷汽油)和EDI+GPI燃烧模式随乙醇质量分数增大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变化。研究结果表明:QB(建立在燃油质量消耗基础上的油耗)都表现出随乙醇质量分数增大而线性上升的结果,QE(建立在燃油能量消耗基础上的油耗)则表现出随乙醇质量分数增大而下降的变化趋势。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加,QB和QE均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规律。所有转速下的最低QE都出现于乙醇质量分数为100%的状态下,在EDI+GPI燃烧模式下,QE最低值时为241 g/(kW·h)。在乙醇质量分数为0%的条件下,EDI+GPI燃烧模式相对于EPI+GDI燃烧模式将会产生更大的HC排放量;在乙醇质量分数为100%时,EPI+GDI燃烧模式将会产生比EDI+GPI燃烧模式更大的HC排放量。在所有转速下,CO排放量都随乙醇质量分数增大而出现先降低后上升的现象,其中在乙醇质量分数为40%的条件下CO排放量达到最低。(本文来源于《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杨志鹏[10](2019)在《燃油喷射对微喷引燃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现阶段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作为石油消费大户的船舶发动机,随着船舶能效和排放法规的日趋严格,对其经济性和污染物排放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迫使船舶发动机向新能源转型,天然气作为储量极其丰富的一次替代清洁能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天然气发动机存在充气效率低、缸内火焰传播速度慢等问题,导致其功率密度不及传统柴油机,而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具有较大功率密度和低燃料消耗,能够实现模式的冗余和备份,在确保发动机安全可靠运行的同时显着降低发动机的排放,是当前实现船舶节能减排最现实的技术途径。在微喷引燃双燃料发动机中,过量空气系数、引燃柴油喷射参数的变化会改变缸内混合气浓度、点火能量以及点火时刻,进而影响缸内燃料的燃烧过程。故为了合理组织缸内的燃烧以优化双燃料发动机的动力性、排放性,研究不同过量空气系数条件下,燃油喷射参数(微喷量、微喷正时)的变化对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非常重要。故本文采用叁维数值模拟的方法,结合FIRE软件对6K双燃料发动机1800r/min、100%负荷、扭矩1607N*m、功率303kw工况点,过量空气系数分别为2.1、2.3,微喷量分别为为1%、2.5%、5%、10%,喷射正时分别为715°CA、710°CA、707.5°CA、705°CA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并归纳了微喷量、微喷正时的变化在缸内不同过量空气系数环境下对该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为该发动机性能的优化提供指导。结果表明,在所研究范围内,微喷量的提高和微喷正时的提前,都会提高缸内压力、温度、放热率的峰值,加快缸内的燃烧进程,缩短缸内燃料的燃烧持续期,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热效率,降低发动机未燃碳氢的排放,增加发动机NO的排放。但缸内燃料的滞燃期会随着微喷量的增加逐渐缩短,反而会随着微喷正时的提前逐渐增加,导致发动机的燃烧噪音也会随微喷量的增加逐渐降低,随微喷正时的提前逐渐增加。当微喷量为2.5%、微喷正时为707.5°CA时,发动机燃油的经济性最高,排放性最好。缸内过量空气系数由2.1提高到2.3,会使缸压、燃料的燃烧持续期、发动机未燃碳氢的排放有所增加,而温度、放热率的峰值、发动机NO的排放有所降低。当发动机缸内的平均压力、平均温度较高时,适当提高缸内的过量空气系数,可在发动机未燃碳氢排放增加量很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并显着降低发动机NO的排放。(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9-01-01)
燃料喷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CFD叁维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1台乙醇缸内直喷+汽油进气道喷射(EDI+GPI)双燃料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分析比较了不同乙醇喷射正时下缸内流场的变化规律、缸内当量比分布和缸内压力变化。结果表明:乙醇喷射时刻在250°CA BTDC时,缸内流场最合适乙醇的蒸发雾化,能够形成较均匀的缸内混合气,产生最佳的燃烧相位;其余过早或过晚喷射均不利于缸内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燃料喷射论文参考文献
[1].赵一诺.范立云燃料喷射技术助力绿色航运[N].黑龙江日报.2019
[2].迟昊.喷射时刻对乙醇/汽油双燃料发动机缸内流场和性能的影响[J].南方农机.2019
[3].Hyunwook,Park,Euijoon,Shim,Choongsik,Bae.喷射策略对低负荷下天然气-柴油双燃料预混压燃燃烧的影响研究[J].Engineering.2019
[4].李秀岭.含氧混合燃料发动机喷射参数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9
[5].唐立峰,骆聪,沈骐骥.新型燃料喷射系统标准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
[6].李明湖.甲醇停缸对多点喷射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性能影响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9
[7].白帅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阳极喷射器优化设计[D].山东大学.2019
[8].高先理.船用双燃料发动机电液联控多点喷射系统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9
[9].王玉凤.转速对乙醇汽油双燃料喷射系统油耗和排放物的影响[J].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2019
[10].杨志鹏.燃油喷射对微喷引燃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