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磷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磷虾,南极,生长率,幼鱼,复眼,盐度,石斑鱼。
大磷虾论文文献综述
赵国庆,邱盛尧,黄洪亮,李灵智,屈泰春[1](2018)在《盐度骤变和渐变对南极大磷虾生存状况和蜕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 Dana)对盐度的适应性,设置盐度骤变和渐变两组实验。骤变实验以34±0.4为基础盐度,活体磷虾直接转入14±0.4、18±0.4、22±0.4、26±0.4、30±0.4、34±0.4、38±0.4、42±0.4、46±0.4、50±0.4和54±0.4盐度水体中;渐变实验盐度从34±0.4开始,以4·d-1的日变幅逐渐升至54和降至14,观察记录并分析不同处理下南极大磷虾的生存状态和蜕壳状况。实验结果表明:在骤变实验中,盐度对南极大磷虾死亡率的影响具有显着作用(P<0.05);蜕壳现象只出现在骤变盐度26~42范围时,且以盐度值为38时达到最大值,为88%。在渐变实验中,盐度对南极大磷虾的存活率的影响具有显着作用(P<0.05);南极大磷虾存活的适宜盐度为30~42;以34±0.4为基础盐度,盐度在特定范围内升高时,会增强南极大磷虾的蜕壳率,而随着盐度的下降,蜕壳率会逐渐降低。(本文来源于《海洋渔业》期刊2018年03期)
张潇丫,姜国良,樊喜英[2](2017)在《响应面法优化南极大磷虾抗菌肽提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南极大磷虾为原材料,提取抗菌肽,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抗菌肽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抗菌肽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确定为硫酸浓度0.28 mol/L、硫酸用量3倍、乙醇用量2倍、提取时间0.5 h,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南极大磷虾抗菌肽的得率为1.21%,比优化前提高了0.3%。表明响应面法南极大磷虾抗菌肽的提取工艺的优化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7年11期)
苑丽东[3](2016)在《南极大磷虾共附生菌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共附生菌是发掘新型海洋活性天然产物热点,而南极磷虾是南大洋生态系统中的最重要关键物种之一,其生活方式独特,体内定植了大量共附生菌群,是发掘极地特殊生境海洋微生物新资源的宝库。本文通过免培养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南极大磷虾肠道共附生菌群的种类、丰度及其群落组成多样性信息;通过微生物纯培养技术对其可培养菌株进行了系统分离及系统发育分析;对其中发现的潜在新分类单元进行了细菌鉴定,并分析了其发酵代谢产物化学多样性。结果表明:南极大磷虾肠道共附生菌群在97%相似水平下共有95个OTU,归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细菌(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菌门(Chlorobi)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等70个属,95个种与已有数据库匹配,尚有7%未知种及大量不可培养微生物,其中厚壁菌门为优势类群,比例为92%,有32个OTU;变形菌门所占比例为5.10%,有41个OTU。优势属10个,包括Arthrobacter sp.、Bacillus sp.、Carnobacterium sp.、Lactococcus sp.、Lysinibacillus sp.、Leuconostoc sp.、Pseudomonas sp.、Solibacillus sp.、Streptococcus sp.及Vibrio sp.。分离获得81株可培养细菌,属于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的36个属,包括Mobilicoccus sp.、Rhodococcus sp.、Arthrobacter sp.和Microbacterium sp.等稀有属。其中变形菌门为优势类群,占68%;放线菌门占25%;拟杆菌门4株,占5%;厚壁菌门细菌为2%。其中菌株NJES-16、NJES-13、NJES-23的16S r RNA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71%、95.72%、95.88%,是潜在的新分类单元。对其中的新种NJES-13进行了多相分类学鉴定;通过LC-TOF MS分析了其发酵代谢产物的化学多样性。南极大磷虾共附生菌群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且蕴含大量未知物种,具有从中发掘极端生境微生物新活性天然产物的优良潜力。有望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丰富对南极大磷虾这一特殊物种共附生菌新资源多样性的认识;其活性代谢产物的系统发掘,亦可为南极磷虾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开辟一条新途径。(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6-05-01)
龚洋洋,黄洪亮,吴越,陆建学,周斌[4](2015)在《南设得兰群岛东部南极大磷虾活体磷脂含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中国大型拖网渔船在船上实时分析获得的南设得兰群岛东部海域捕获南极大磷虾活体脂质含量数据,分析比较了不同时间段南极大磷虾磷脂营养成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极大磷虾磷脂含量丰富,平均含量达到了磷虾干重的5.4%,同时3个时间段南极大磷虾磷脂含量存在着显着性差异,1月下旬的南极大磷虾磷脂的含量最高,显着高于1月上旬和12月下旬。南极大磷虾丰富的磷脂及其磷脂含量的时间差异可为南极大磷虾今后的可持续商业捕捞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渔业信息与战略》期刊2015年03期)
李灵智,杨桥,黄洪亮,屈泰春,陈帅[5](2015)在《基于体长和复眼直径的南极大磷虾种群年龄结构分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13年2—3月南极普里兹湾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样品的复眼直径和体长数据,使用Normsep方法对大磷虾种群年龄结构组成进行分离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复眼直径和体长数据分离出的大磷虾年龄组均为1+—4+龄,群体年龄以2+龄为主;复眼直径的分离效果优于体长,其结果更为可靠;1+—3+龄磷虾复眼直径平均值分布范围为1.21—1.40 mm、1.59—1.76 mm和1.93—2.08 mm,4+龄复眼直径约为2.23 mm;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普里兹湾附近海域大磷虾各年龄组的平均体长分布变化不大,表明大磷虾种群体长特征稳定,其资源状况较好。(本文来源于《极地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黄艳青,龚洋洋,陆建学,高露姣,黄洪亮[6](2015)在《南极大磷虾粉对点带石斑鱼幼鱼氟蓄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粉对点带石斑鱼幼鱼氟蓄积和生长的影响,作者通过饲养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幼鱼(初始体质量为(3.50±0.30)g,体长(5.5±0.3)cm)100 d,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对照组)、2%、4%和6%的南极大磷虾粉制成4组饲料,饲料中氟质量分数分别为145.81、202.71、257.53和317.60 mg/kg。结果显示:南极大磷虾粉中的氟在点带石斑鱼幼鱼组织中的分布程度,以脊椎骨和鳃中为最高,氟质量分数分别为(58.020~114.380)mg/kg和(46.029~123.874)mg/kg,其次是皮(含鳞片)((44.127~88.761)mg/kg),再次是肝((7.654~18.248)mg/kg),而肌肉中氟蓄积最低((3.352~3.999)mg/kg);脊椎骨、皮(含鳞片)和鳃中氟含量随饲养时间的延续而产生蓄积,且与饲料中南极大磷虾粉的水平呈正相关,肝中氟含量随饲养时间延续而产生蓄积,但与南极大磷虾粉的水平无相关性,肌肉中氟含量与饲养时间和南极大磷虾粉水平均无相关性;100 d时,4%组和6%组的特定生长率处于最高水平,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4%~6%南极大磷虾粉,对点带石斑鱼幼鱼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15年06期)
李灵智,黄洪亮,屈泰春,杨桥,陈帅[7](2015)在《南极普里兹湾南极大磷虾资源时空分布与海洋环境要素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我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在普里兹湾附近海域断面的调查,对2012年12月31日至2013年3月5日期间,普里兹湾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 Dana)资源时空分布和资源量评估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大磷虾平均资源密度为32.8 g/m2,总资源量为9.34×107 t;普里兹湾附近海域大磷虾资源量年度变化明显,种群年龄结构以2+龄或3+龄的补充群体为主,补充群体的生长状况将直接影响资源量变化;调查期间大磷虾主要集群于普里兹湾口的陆架坡折区,其范围为70.50°E~75.50°E、67°S~68.5°S,海底水深介于250~1 000 m;叶绿素浓度与大磷虾资源时空分布极显着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193;未发现水温、盐度和海底水深与大磷虾资源时空分布的直接相关关系(P>0.05);盐度与叶绿素浓度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为–0.23;叶绿素浓度深层极大值现象(简称DCM现象)出现在以73°E 67°S为中心的普里兹湾口附近海域,DCM现象可能与冬季残留水团关系密切。(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期刊2015年03期)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8](2015)在《一种干酵母和南极大磷虾粉混合饵料发明成功》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发明的“一种干酵母和南极大磷虾粉培养轮虫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采用干酵母和南极大磷虾粉作为轮虫培养的混合饵料,其特征是用交叉搅拌研磨剂将南极大磷虾粉超微粉碎,再用超声波破碎溶解,使虾粉的粒径<(本文来源于《中国渔业报》期刊2015-02-02)
屈泰春,陈帅,黄洪亮,汤勇,刘健[9](2014)在《南极大磷虾声学调查数据噪声处理与资源密度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利用"雪龙号"科考船载SIMRAD EK500(38 k Hz)科学渔探仪对南极半岛附近海域的南极大磷虾资源量进行了调查。原始声学数据经过信噪比估算和背景噪声剔除数据后处理方法剔除背景噪声以及手动剔除表面混响、海底反射和坏数据之后,在200 m以浅水层中,以1n mile间隔进行积分,并应用Matlab软件编程对积分结果进行后处理,得出调查海域中南极大磷虾的资源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雪龙号"的平均噪声功率值为-146.47 d B re 1W;(2)空白水体的噪声平均剔除百分比为88.3%;(3)调查区域内的南极大磷虾平均密度为27.30 g·m-2(62.95 ind·m-2)。(本文来源于《极地研究》期刊2014年04期)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10](2014)在《“一种利用南极大磷虾粉制备的俄罗斯鲟饲料”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龚洋洋等人发明的“一种利用南极大磷虾粉制备的俄罗斯鲟饲料”,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该项发明采用南极大磷虾粉、红鱼粉、大豆粕、全脂大豆、面粉、鱼油、矿物质、多维、磷酸二氢钙、防霉剂、磷酯粉、大豆卵磷脂和氯(本文来源于《中国渔业报》期刊2014-06-23)
大磷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南极大磷虾为原材料,提取抗菌肽,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抗菌肽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抗菌肽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确定为硫酸浓度0.28 mol/L、硫酸用量3倍、乙醇用量2倍、提取时间0.5 h,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南极大磷虾抗菌肽的得率为1.21%,比优化前提高了0.3%。表明响应面法南极大磷虾抗菌肽的提取工艺的优化是可行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磷虾论文参考文献
[1].赵国庆,邱盛尧,黄洪亮,李灵智,屈泰春.盐度骤变和渐变对南极大磷虾生存状况和蜕壳的影响[J].海洋渔业.2018
[2].张潇丫,姜国良,樊喜英.响应面法优化南极大磷虾抗菌肽提取工艺[J].中国酿造.2017
[3].苑丽东.南极大磷虾共附生菌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
[4].龚洋洋,黄洪亮,吴越,陆建学,周斌.南设得兰群岛东部南极大磷虾活体磷脂含量分析[J].渔业信息与战略.2015
[5].李灵智,杨桥,黄洪亮,屈泰春,陈帅.基于体长和复眼直径的南极大磷虾种群年龄结构分离研究[J].极地研究.2015
[6].黄艳青,龚洋洋,陆建学,高露姣,黄洪亮.南极大磷虾粉对点带石斑鱼幼鱼氟蓄积的影响[J].海洋科学.2015
[7].李灵智,黄洪亮,屈泰春,杨桥,陈帅.南极普里兹湾南极大磷虾资源时空分布与海洋环境要素的相关性[J].中国水产科学.2015
[8].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一种干酵母和南极大磷虾粉混合饵料发明成功[N].中国渔业报.2015
[9].屈泰春,陈帅,黄洪亮,汤勇,刘健.南极大磷虾声学调查数据噪声处理与资源密度评估[J].极地研究.2014
[1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一种利用南极大磷虾粉制备的俄罗斯鲟饲料”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N].中国渔业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