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径流论文_李焱秋,戴全厚,甘艺贤,严友进,高儒学

导读:本文包含了坡地径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径流,坡地,地表,红壤,模型,中流,养分。

坡地径流论文文献综述

李焱秋,戴全厚,甘艺贤,严友进,高儒学[1](2019)在《喀斯特裸坡地径流对降雨强度与坡度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喀斯特裸坡坡面在不同降雨强度与坡度组合下径流过程及其径流总量特征。将表层岩溶带中孔(裂)隙视为可透水的"筛孔",设定地下"二元"结构中孔(裂)隙度(5%)一致的情况下,探索裸坡地在不同降雨强度与坡度组合下地表/地下径流过程与总径流量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揭示降雨强度、坡度对喀斯特坡面水文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较小降雨强度条件下(≤30 mm/h),裸坡地表并未出现产流迹象,以地下所产生的径流为主。在中大雨强(≥50 mm/h)条件下,裸坡地地表产流,且在设计降雨30 min时长内其径流过程并未出现规律性变化,而地下径流过程则在不同坡度与雨强下均呈现出先增加后趋于平缓的趋势,且其转折点多居于9~12 min时段内。(2)30 min内裸坡地地下总径流量在15 mm/h降雨强度且坡度为5°,10°,15°,20°这4个坡度条件下变化并不显着(P>0.05),而其余降雨强度下地下/地表径流量均随着坡度增加差异显着(P<0.05);同时除地下径流量与坡度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外,其余地表/地下径流均与降雨强度与坡度均呈现出极显着正相关(P<0.01);(3)降雨强度为大雨强(90 mm/h)条件下首次出现了地下径流系数<0.5的情况,证明大雨强(90 mm/h)条件下存在着临界坡度使得地表与地下径流量相接近。研究成果能够为喀斯特坡地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和合理意见。(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丽莉[2](2019)在《坡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综合治理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土流失是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坡耕地水土流失中,随着坡度的增加径流中携带氮、磷含量就越大,陡坡地是最适合土壤侵蚀的耕地。基于此,探讨造成坡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原因,并提出坡地径流氮磷流失的治理方案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期刊2019年10期)

刘昭,徐燕星,聂小飞,胡皓,郑海金[3](2019)在《壤中流和地表径流耦合下的红壤坡地氮素迁移输出过程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红壤坡地大型渗漏装置(裸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泥沙量-地表氮素输出量、壤中流量-壤中氮素输出量等观测数据之间的数学关系,构建了氮素随径流泥沙输出的经验模型,并将该模型与经典的土壤水分运移模型(HYDRUS-2D)、坡面土壤侵蚀模型(WEPP)进行耦合,最终形成了一套同时可定量描述地表径流、泥沙、壤中流、氮素输出过程的综合模型。以实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校正并进行了模型检验,校正后的参数对径流量、泥沙量、壤中流量、氮素输出量均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决定系数在0.41以上),其中壤中流量和壤中氮素输出量模拟效果更好,决定系数分别达0.88和0.84。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在降雨产流期壤中氮素输出量显着高于地表氮素输出量,且在未降雨期间氮素随着壤中流持续输出,进一步印证了壤中流是红壤坡地氮素的主要流失途径。此外,壤中流产流高峰较降雨峰值延后,且一次降雨的壤中流会持续数天,说明土壤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期刊2019年05期)

何光熊,易克贤,陈何龙,陈涛,王艳丹[4](2019)在《干热河谷雨养坡地剑麻和番麻的径流分配作用及水土保持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金沙江干热河谷水土流失严重,自然降雨对地面的溅蚀以及形成径流对地表的冲刷是造成区域土壤养分流失、地力退化的重要原因。为了探究番麻、剑麻对干热河谷地区坡地产流产沙的影响及其对降雨径流的调控分配机制,设置标准小区监测试验,比较番麻、剑麻和裸地措施对小区土壤侵蚀量及降雨径流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热河谷地区坡地径流输出以地表径流为主, 3种处理小区地表径流占总径流量的比例为76.42%~95.78%;番麻、剑麻小区的地表径流与裸地相比分别减少了71.09%、 84.21%, 50 cm处壤中流减少了19.33%、32.77%, 100 cm处壤中流则增加80.26%、 36.84%。拟合方程分析发现,平均雨强对裸地小区的产流影响最大,3种处理小区泥沙含量均与径流深关系最为密切,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该结论提示,在干热河谷栽种剑麻或番麻可以有效降低坡面径流的产生,并减少干热河谷坡面土壤的侵蚀,且这种减流减沙效益与剑麻和番麻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对降雨径流(地表径流、壤中流和界面流)的分配作用有关。(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陈海生[5](2018)在《不同植物措施对南方红壤丘陵坡地地表径流系数和产沙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实验,以自然裸露坡地为对照,利用2016年安吉县山湖塘综合观测场的降雨和土壤侵蚀过程数据,研究不同植物措施对降雨条件下红壤坡面产沙量和地表径流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种植物措施中,竹子保留地被小区的水土保持效果最好、最稳定,其次是竹子全面抚育小区,最差的是落叶经济林全面抚育小区。(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22期)

刘莲,刘红兵,汪涛,朱波,姜世伟[6](2018)在《叁峡库区消落带农用坡地磷素径流流失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消落带是叁峡库区重要的生态交错带,但自发农用和无序开发可能会造成更多的氮磷流失,进而加剧叁峡库区水体富营养化。通过对库区连续3 a的定位监测(2011~2013年),研究了叁峡库区消落带农用坡地的磷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次降雨事件中常规施肥处理的地表径流、壤中流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 848±0. 153、0. 140±0. 006 mg/L,其中地表径流中磷的形态以颗粒态为主,壤中流以溶解态的生物可利用磷为主。常规施肥下,地表径流、壤中流磷素年均流失通量分别为0. 236±0. 004、0. 100±0. 003 kg·hm~(-2),地表径流、壤中流磷素流失通量分别占总流失通量的70. 2%、29. 8%,地表径流是坡地磷素流失的主要途径,但壤中流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减量施肥处理地表径流、壤中流磷素流失量分别降低了45. 3%、40. 0%。建议采取减量施肥的方式,以降低营养盐负荷,保护水环境。(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8年11期)

孟岩,郑文生[7](2018)在《黑土区降雨和坡度对坡地侵蚀径流和硝态氮流失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黑土区坡地降雨径流和硝态氮流失情况,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探讨不同雨强和坡度对黑土区降雨径流和硝态氮运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坡面产流时间随雨强和坡度增大而提前。不同雨强和坡度条件下坡面径流中硝态氮浓度从开始迅速变小并逐渐稳定,同等条件下雨强较小时,径流中硝态氮浓度偏高,随着坡度和雨强增大,坡面径流总量和径流泥沙量也都呈增大趋势。(本文来源于《人民珠江》期刊2018年08期)

敖畅[8](2018)在《黄土坡地径流养分流失特征及其化学调控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高原地区侵蚀、养分流失现象严重,水土养分的流失不仅造成土地质量退化,同时还造成水体环境污染,因此,准确的预测坡面养分流失量对流域管理、农业耕作指导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室内试验、野外试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降雨特性、地形条件、施加PAM等对坡面养分迁移特征的影响,并提出描述坡面水分、泥沙、养分传递的数学模型及参数确定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揭示了雨滴击溅和水流冲刷条件下雨滴直径、冲刷流量、化学调控对水土养分运移规律的影响。雨滴击溅作用下,雨滴直径增大会增大径流率和泥沙、养分流失量,在土壤表层覆盖纱布和施用PAM可以有效减少水土养分流失,但二者作用机理不同,覆盖纱布的作用是减小了雨滴动能的影响,施加PAM是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抗蚀性。土槽放水量越大坡面侵蚀量和养分流失量越大,施用PAM处理径流含沙率降低了 27.2%-98.6%,径流氨氮流失量降低了40.0%-63.4%。(2)综合分析了降雨强度、坡面形态、化学调控措施对坡面径流量、径流含沙率以及养分流失规律的影响,提出了试验区适宜的化学调控方式。施用PAM处理能有效减小坡面流速和产沙量,且随施用量的增大逐渐递减,但是坡面径流和养分流失量随PAM施用量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黄土坡面适宜的PAM施用量为1-2g/m2,不宜超过4g/m2。坡面土壤和养分的流失量在不同坡形坡面的排序大致为凸形坡>凹形坡>直形坡,在凸形坡面上施用PAM控制水土养分流失的效果最为明显。(3)建立了考虑降雨过程中土壤表层容重随降雨时间变化的土壤导水率模型和基于运动波方程和Green-Ampt入渗模型为基础的坡面产流模型。考虑雨滴击溅作用下表层容重随时间变化的导水率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降雨过程土壤导水率的变化过程。模型参数表层容重的衰减速率与雨滴直径之间存在线性递增关系,土壤表层容重的最大变化量随施加PAM量的增大呈指数下降。土壤饱和导水率随降雨时间变化的径流模型可以很好的描述坡面的径流运动,可为计算复杂的坡面产沙过程及溶质迁移过程提供基础研究方法。(4)提出了不同侵蚀条件下基于土壤剥蚀率参数为时变函数的土壤颗粒和养分随地表径流迁移动力模型,为黄土地区水土养分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针对坡面产沙过程提出了坡面养分向径流迁移的数学模型,通过雨滴击溅、水流冲刷和野外降雨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和参数确定。结果显示交换层深度随降雨强度、雨滴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随PAM施用量的增大而减小。对比混成层深度模型,考虑侵蚀作用的养分迁移动力模型的模拟效果要优于混合层深度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唐湘伟,王全九,陶汪海[9](2018)在《基于RUSLE模型因子的坡地土壤硝态氮地表径流流失经验公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方便有效地预测坡地土壤养分流失,以硝态氮流失为研究对象,根据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中的试验数据,通过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研究分析硝态氮地表径流流失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初步建立了坡地土壤硝态氮地表径流流失预测经验公式。结果表明:硝态氮流失量与五大影响因子之间均呈幂函数正相关关系。利用相关资料对经验公式预测准确性进行检验得出,硝态氮流失量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为30.28%,模型确定性系数为0.772,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接近。因此,通过分析影响因子与硝态氮流失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所建立的硝态氮地表径流流失预测经验公式,可用于不同条件下的坡地地表径流硝态氮流失量预测,为坡地土壤硝态氮流失量预测分析和控制措施优化提供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郑海金,左继超,奚同行,聂小飞,王凌云[10](2018)在《红壤坡地氮的径流输出通量及形态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红壤坡地氮素输出特征,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采用野外大型土壤水分渗漏试验装置,对赣北第四纪红壤坡地植草覆盖、干草覆盖和裸露对照3种处理的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中不同形态氮素的输出开展了试验观测。结果表明:(1)在侵蚀不明显的第四纪红壤坡地,TN(总氮)、DIN(溶解态无机氮)、DON(溶解态有机氮)和PN(悬涂泥沙颗粒态氮)主要随105cm壤中流输出,占径流输出总通量的71%,而随地表径流和30cm、60cm壤中流输出通量分别为23%和6%;(2)氮素随壤中流输出主要以溶解态(DTN(溶解态总氮)占TN比例为54.8%~86.9%)为主,DTN又以无机态(DIN占DTN比例为57.8%~97.1%)尤其是NO3--N(硝态氮)为主。氮素随地表径流输出的主要形态则随处理措施的不同而不同;(3)保留草被覆盖可以较好地削减氮素径流流失,而采取干草覆盖有增大氮素径流流失尤其是深层损失的风险。(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坡地径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土流失是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坡耕地水土流失中,随着坡度的增加径流中携带氮、磷含量就越大,陡坡地是最适合土壤侵蚀的耕地。基于此,探讨造成坡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原因,并提出坡地径流氮磷流失的治理方案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坡地径流论文参考文献

[1].李焱秋,戴全厚,甘艺贤,严友进,高儒学.喀斯特裸坡地径流对降雨强度与坡度的响应[J].水土保持学报.2019

[2].张丽莉.坡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综合治理进展[J].江西农业.2019

[3].刘昭,徐燕星,聂小飞,胡皓,郑海金.壤中流和地表径流耦合下的红壤坡地氮素迁移输出过程模拟[J].中国水土保持.2019

[4].何光熊,易克贤,陈何龙,陈涛,王艳丹.干热河谷雨养坡地剑麻和番麻的径流分配作用及水土保持效应[J].热带农业科学.2019

[5].陈海生.不同植物措施对南方红壤丘陵坡地地表径流系数和产沙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8

[6].刘莲,刘红兵,汪涛,朱波,姜世伟.叁峡库区消落带农用坡地磷素径流流失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

[7].孟岩,郑文生.黑土区降雨和坡度对坡地侵蚀径流和硝态氮流失影响研究[J].人民珠江.2018

[8].敖畅.黄土坡地径流养分流失特征及其化学调控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

[9].唐湘伟,王全九,陶汪海.基于RUSLE模型因子的坡地土壤硝态氮地表径流流失经验公式[J].水土保持学报.2018

[10].郑海金,左继超,奚同行,聂小飞,王凌云.红壤坡地氮的径流输出通量及形态组成[J].土壤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5种利用类型坡地径流TP的输出过...5种利用类型坡地径流TN的输出过...5种利用类型坡地径流NH4+-N的输...5种利用类型坡地径流NO3--N的输...横坡耕种与顺坡耕种坡地径流过程径流场坡地径流系数Fig.22runof...

标签:;  ;  ;  ;  ;  ;  ;  

坡地径流论文_李焱秋,戴全厚,甘艺贤,严友进,高儒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