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同人,有着不同的际遇:有的城市很耀眼,有的城市很低调;有的城市在扩张,有的城市在收缩;有的城市在崛起,有的城市略失落……它们的起起落落,也正在改变着中国城市的格局。
鹤岗
鹤岗人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城市会跟随这样的表述回到大众的视野:“东北四线城市”“(房价)白菜价”——据称,3月鹤岗商品房均价为1240元/平方米,其中某兴建中的小区周围房价为300元/平方米,一套320平方米的复式高层只要15万元。
在历史上,鹤岗并非无名之辈——虽然那已经是100年前的事。1918年,鹤岗煤炭矿业有限公司成立,鹤岗开始了第一口煤矿的开采,人口也开始大量流入。当年,鹤岗和鸡西、双鸭山、七台河并称黑龙江“四大煤城”。如今,煤炭资源开采殆尽,鹤岗的人口也出现了负增长: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2010年鹤岗常住人口为105.86万人,从2010年到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减少了约5万人。也因此,2011年,鹤岗被列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而在《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鹤岗被列为衰退型城市。
在全国,像鹤岗这样的衰退型城市还有很多。《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列入的衰退型城市一共67个,黑龙江“四大煤城”中,除了鸡西,其余3个都未能幸免。
城市如同人,有着不同的际遇:有的城市很耀眼,有的城市很低调;有的城市在扩张,有的城市在收缩;有的城市在崛起,有的城市略失落;有的城市风头正盛,有的城市风光不再;有的城市雄心勃勃,有的城市踟蹰不前……它们的起起落落,也正在改变着中国城市的格局。
兴衰起伏,是城市的宿命
关于人口的聚集效应,美国城市问题学者理查德·弗罗里达在著作《你属哪座城?》中有这样的描述:“我们查看地球夜晚的卫星图片,把明亮的地区称作一个超级地区。全世界有40个超级地区,它们占世界人口的17%,但经济产出占全世界的2/3,技术革新占全世界的90%,它们是全球经济的推动力。美国有10到12个这样的地区,很多国家只有一个。”
以罗马为例,公元前2世纪中叶,罗马的人口就达到了至少50万;到了奥古斯都成为皇帝的时候(公元前27年-公元14年),罗马已经成为一个拥挤的城市,城里人口约100万——所有人都要吃要喝,多数还得由国家掏钱,给他们分配免费谷物。据统计,罗马每星期需要5000吨粮食。要供养整个罗马,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外地甚至外国运来补给。这样一个寄生城市,注定走向衰落。
2019年4月28日,南京浦口火车站附近的街景。
为此,爱德华·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写道:“罗马的衰落是不适当扩张的必然结果。繁荣催熟了腐烂;伴随着征服范围的扩大,毁灭的因素也在叠加;并且,一旦时机合适或者发生偶然事件,撤掉了虚假的支撑,这个庞大的结构就会在其自身重量的压力下坍塌。”
文/叶檀
冯晓英等学者研究的结论说明:“经过20年的发展,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已经渐趋成熟;混合式教学被普遍看好,被认为是未来教学的主要形式;政府和教育机构也对混合式教学给予越来越多的战略和政策支持。”具体来讲:
研究机构中国指数研究院认为,要判断城市兴衰,绕不过三大维度:首先是人口。人口的聚集是城市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其次是交通。交通是连接城市的纽带,也为城市发展输送人流、物流。再次是产业。产业是决定城市兴衰的根本,不同产业的选择导致城市发展结果迥异。
城市的发展,历经扩张、进化、兴盛、衰败、被遗忘、消亡等阶段。消亡之后,有些城市就此沦为永久的废墟,供后人缅怀;有些城市则在废墟上筑起新城,迎来重生。苏格兰生物学家兼社会学家帕特里克·格迪斯认为,一个城市的兴亡过程有五个阶段:首先出现的是Polis(套用了古希腊“城邦”的名称)——一个年轻的城市;下一步发展到Metropolis——一个庞大而健康的城市;然后发展到Megapolis——一个过大而不健康的城市,且倾向于自大狂;然后是Parasitopolis——一个寄生城市,吸取着全国的生命液;最后变成Pathopolis——一个近死之城,充满疾病,日益萎缩,趋向死亡。
城市之失,失在衰落、失衡与自闭
这就是年轻人在“逃离北上广”后又相继返回的原因:要想做出一番事业来,你的选择其实并不多。《你属哪座城?》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世界上10个超大城市住着近4亿人,占世界人口的6.5%,但是贡献的技术专利占到总量的57%。也就是说,站在主流舆论场的“明星城市”其实只占极少数,它们的光芒太过耀眼,以至于剩下的绝大部分城市沦为背景板般的存在。
尽量多引导老年人倾诉,同时不断在表情和语言上给予反馈,表示你一直都在关注他的谈话内容。选择一些安全话题(如可以和老年人说自己的情况、给老年人讲有趣的见闻等),慢慢了解老年人感兴趣的内容。并且,避免让老年人难过或情绪波动的话题。
城市要警惕收缩
延伸阅读
“收缩型城市”的概念最早由两位德国学者于1988年提出,2004年,收缩型城市国际研究网络沿用这一术语,并将之定义为“人口规模在一万以上人口密集的城市区域,面临人口流失超过两年,并经历结构性经济危机的现象”。
车门的锁被冻住?雾气缭绕的挡风玻璃模糊了你的视线?想要将雾除去而不弄花车窗和玻璃,可以将一个黑板擦放在车里。或者是把车窗摇下来,让新鲜的空气进入到车里,这样可以很快让雾散去。
目前,在中国,就衡量收缩的人口基数、收缩的时间年限和人口规模等问题,学界并未达成共识。被引用得较多的数据来自两位学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特别研究员龙瀛认为,在2000年到2010年间,中国有180个城市的人口在流失,1/3的国土人口密度在下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吴康则称,2007年至2016年间,中国有84座城市出现了“收缩”。
有论者总结了收缩型城市的四种类型:一是资源枯竭导致的收缩,也就是鹤岗这一类;二是产业变迁导致的收缩,比如东北的一些重工业城市;三是偏远城市的收缩,这些城市,既不靠近港口,又不靠近中心城市和大城市群;四是大城市周边的收缩,由于虹吸效应的存在,周边城市人口不断向核心城市涌入。
1.8%的目标血管QFR存在假阴性[16],即目标血管根据FFR分析结果判断为缺血,而根据QFR分析结果判断为未缺血[28]。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延迟介入治疗手术可能会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而如果患者存在明显缺血的临床症状或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狭窄,即使QFR分析为阴性,临床医师也可以综合判断和选择是否进行血运重建治疗或进行金标准FFR检查,进一步降低风险。此外,对于血管严重扭曲或对腺苷不敏感的患者,FFR同样存在上述假阳性和假阴性风险。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黄鹤在论文《精明收缩:应对城市衰退的规划策略及其在美国的实践》中,以位于美国俄亥俄州东北部的小城扬斯敦为案例,说明“精明收缩”策略如何实施。扬斯敦曾经也因矿业的发展而兴起,之后面临衰退,人口也持续减少,2010年时人口只有8万,是高峰期的一半。扬斯敦改造城市的前提,最重要的是承认自己是一个“较小的城市”(想想中国的城市,不管大城小城,都热衷于建设、扩张),具体做法则是:在全市范围内对城市空间环境进行清理;拆除一些废旧建筑并改造成为绿地;与俄亥俄州交通部门进行协商,发展优化城市环境的项目……这些案例,值得中国城市借鉴。
和鹤岗同时进入大众视野的,还有一个词——“收缩型城市”。国家发改委4月8日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首次公开提及“收缩型城市”,指出“收缩型中小城市应瘦身强体”。
在城市经济学的教学中,要在有限的学时里讲授大量的理论知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把教学的部分放到课前,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加强知识的内化为主,有效利用了时间,使教学活动更好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加强了知识的内化,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衡量一座城市是否失落,经济实力依然是最重要的指标,文化的丰富性和经济的多样性成正比。
兴衰起伏,是以罗马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城常见的发展轨迹。在我国,可以类比的例子是南京。2017年,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胡阿祥在一场题为“南京历史与文化”的讲座中指出,“兴衰起伏,是南京最大的特点”南京历史上被多次毁城,第一次就是“六朝古都”被毁。从212年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到589年,有六个朝代建都南京,经过这370多年的建设,南京成为南朝诗人谢朓所描述的辉煌的城市——“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入朝曲》)。589年,杨广统隋军攻陷时称建康的南京,把皇宫、民居、寺庙通通荡平,“六朝古都”从此化为废墟,只留存在后人的诗句里——“一国兴来一国亡,六朝兴废太匆忙。”(郑板桥《六朝》)
细胞内的分子过程是由许多蛋白共同作用完成的,这些蛋白相互作用而形成PPI网络,而PPI网络中某一蛋白的异常影响与其相互作用的其他蛋白,导致一系列功能的异常,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34]。本研究构建了钩藤散与AD相关的靶点PPI网络,结果显示JUN、TNF、VEGFA、ESR1、APP拥有最多的蛋白相互作用,可能是钩藤散药效作用的关键靶点,主要调控炎症、血管生成、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类固醇代谢和腺苷酸环化酶活性。
《钢的琴》剧照
三年前,我写了一篇《我眼中最无前途的十大城市》,在网络上引发了巨大争议。现在我想谈谈我们这个时代那些失落的城市。
实验试剂及材质:咪唑啉、季铵盐、酰胺盐、膦酸盐、氨基三亚甲基膦酸、聚天冬氨酸;N80碳钢、825耐腐蚀合金(组分见表1)。
我觉得所谓“失落之城”,大体能分成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因为支柱产业的衰败引发城市发展降级,由此让城市感到“失落”。计划经济时代的老工业基地,一旦到了市场经济时代,会无法顺利完善产业链并完成产业转型。比如长春,它本来是中国的物流中心节点,是黑龙江、吉林区域的粮食和重工业中心。但市场经济是资源决定配置,处在一个流动的市场区间里,所有要素都不是固定静止的,所以我们会感觉沈阳在经济发展和曝光度方面比长春表现得好一些。如果立足东北,把东北的资源辐射到全国,那么沈阳肯定是首屈一指的中心城市,地缘优势决定了它既能辐射南方城市,又能承接起胶东半岛。
但沈阳的情况并不比长春好多少。我看过《钢的琴》,也知道《铁西区》《艳粉街的故事》这几部纪录片,还去过铁西区现场调研。但这些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曝光,并不能说明沈阳的城市文化和底蕴就比长春、哈尔滨、大同这些城市更丰富,因为文学、艺术作品都是妙手偶得的,并不具备普遍的样本性,所以衡量一座城市是否失落,经济实力依然是最重要的指标。
第二种情况,城市受“虹吸效应”影响太大,导致它的光环被临近的中心城市剥夺了。这一方面,没有哪座城市能出石家庄之右。
参考Sun等[13]的方法略作修改。称取样品约10 g,加入25 mL的95%乙醇匀浆,并采用等体积的95%乙醇,清洗匀浆机,合并溶液,置于沸水浴中30 min。冷却至室温,8000 r/min 离心15 min,弃上清液,残渣加入25 mL 95%乙醇,沸水浴30 min,加水 20 mL,于50 ℃水浴锅中水浴30 min。将上述混合物予以8000 r/min 离心15 min,弃上清液,残渣加入25 mL 0.5 mol/L的硫酸,沸水浴60 min后,转入100 mL容量瓶中,定容。采用咔唑比色法进行测定,以半乳糖醛酸绘制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原果胶含量。
我之前在盘点最无前途的十大城市时,把天津看作城市“虹吸效应”的一个样本。因为离北京太近,它被首都虹吸了大部分资源,所以我认为它是最没有存在感的直辖市。现在我想说的是,石家庄也许是中国最失落、最没有存在感的省会城市。
石家庄距离北京300公里,它可以说是最悲催的省会,因为一直被北京这座巨无霸型的中心城市当作卫星城,更何况自身还没什么有特点的产业集群。研究一下数据你就会发现,石家庄这座城市,无论是从首位度还是区位度来看,数据方面都是很难看的。我觉得它是一个被虹吸的落寂城市。
但并不是所有临近一线城市的卫星城都会像石家庄一样,资源和人才被虹吸,到最后,几乎被外界遗忘。这就又谈回中国三大都市圈发展模式的老问题了。我说过,北京周边穷邻居,上海周边富亲戚。和创造、扶持“富邻居”的长三角、珠三角相比,北京就像一根巨大的吸管,它在鲸吞各类资源,所以位于北京周边的城市很悲催,它们只有一个发展目标,那就是保证首都能落实发展目标。
借失落的石家庄,我也想呼吁一下,其实未来京津冀是大有可为的。因为一旦得到均衡发展,它可以形成“北京-雄安-石家庄”的“铁三角组合”。这三座城市在地缘上构成了一个三角形,能够带动方圆200公里之内的城市、村镇互助发展。
第三种情况可能比较特殊:因为地方文化色彩过于浓烈,导致城市发展格局受限。这方面典型的例子是汕头。汕头虽然是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特区之一,但它的格局和视野一直受限。我去过几次汕头,觉得这是个文化封闭性极强的地方,拉帮结派现象很严重,地方势力和关系网络也是盘根错节,所以这里的外来移民很少,这和深圳截然相反。
但我不担心汕头的发展,因为这座城市迟早会摆脱失落感的,理由就是它应该会慢慢被沿海的深圳影响。这不是一座适合落脚的城市,但我认为它会在一定时间内摘掉“失落之城”的帽子。
乔纳森在《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一书中说,“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2]一位德国学者说过这样一个比喻,把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汤中,你会在享用美味佳肴的同时,不知不觉把盐全部吸收。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这就是情境的价值。[3]
(陈仕荐自《新周刊》)
标签:城市论文; 鹤岗论文; 人口论文; 罗马论文; 南京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 《东西南北》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