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水系统论文和设计-王岩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冷却水系统,所述冷却水系统包括稀油站冷却器、给水泵电机冷却器、引风机冷却器、工业水管网、第一集水器、第一分水器、发电机空冷器、汽轮机油冷器、汽轮机凝汽器、冷却水塔、第二集水器和第二分水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却水系统通过工业水管网对稀油站冷却器、给水泵电机冷却器和引风机冷却器等冷却水量需求较少的设备进行冷却,而采用冷却水塔对发电机空冷器、汽轮机油冷器和汽轮机凝汽器等冷却水量需要较多的设备进行冷却,从而有效降低了冷却水塔的能耗,提高了工业水管网中水的温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系统包括稀油站冷却器(1)、给水泵电机冷却器(2)、引风机冷却器(3)、工业水管网(4)、第一集水器(5)、第一分水器(6)、发电机空冷器(7)、汽轮机油冷器(8)、汽轮机凝汽器(9)、冷却水塔(10)、第二集水器(11)和第二分水器(12),所述工业水管网(4)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分水器(6)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分水器(6)的出水口与所述稀油站冷却器(1)、给水泵电机冷却器(2)和引风机冷却器(3)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稀油站冷却器(1)、给水泵电机冷却器(2)和引风机冷却器(3)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集水器(5)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集水器(5)的出水口与所述工业水管网(4)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冷却水塔(10)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分水器(12)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分水器(12)的出水口与所述电机空冷器(7)、汽轮机油冷器(8)和汽轮机凝汽器(9)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电机空冷器(7)、汽轮机油冷器(8)和汽轮机凝汽器(9)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集水器(11)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集水器(11)的出水口与所述冷却水塔(10)的进水口连通。

设计方案

1.一种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系统包括稀油站冷却器(1)、给水泵电机冷却器(2)、引风机冷却器(3)、工业水管网(4)、第一集水器(5)、第一分水器(6)、发电机空冷器(7)、汽轮机油冷器(8)、汽轮机凝汽器(9)、冷却水塔(10)、第二集水器(11)和第二分水器(12),所述工业水管网(4)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分水器(6)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分水器(6)的出水口与所述稀油站冷却器(1)、给水泵电机冷却器(2)和引风机冷却器(3)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稀油站冷却器(1)、给水泵电机冷却器(2)和引风机冷却器(3)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集水器(5)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集水器(5)的出水口与所述工业水管网(4)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冷却水塔(10)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分水器(12)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分水器(12)的出水口与所述电机空冷器(7)、汽轮机油冷器(8)和汽轮机凝汽器(9)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电机空冷器(7)、汽轮机油冷器(8)和汽轮机凝汽器(9)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集水器(11)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集水器(11)的出水口与所述冷却水塔(10)的进水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水器(6)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截止阀(13)与所述第二分水器(12)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集水器(11)的出水口通过第二截止阀(14)与所述第一集水器(5)的进水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稀油站冷却器(1)、给水泵电机冷却器(2)和引风机冷却器(3)的进水口通过第一循环水泵(15)与所述第一分水器(6)的出水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空冷器(7)、汽轮机油冷器(8)和汽轮机凝汽器(9)的进水口通过第二循环水泵(16)与所述第二分水器(12)的出水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水器(12)的出水口通过滤网(17)与汽轮机凝汽器(9)的进水口连通。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煤气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水系统。

背景技术

冷却水系统是发电厂重要的设备之一,用于冷却发电厂的电机、水泵、油泵等设备。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气热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所述燃气热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包括:二拖一循环冷却水系统、一拖一循环冷却水系统、循环冷却水系统回水母管,循环冷却水系统进水母管,12个机力通风塔,四台循环水泵,循环水公共吸水前池及两个循环水回水联络门。通过该系统可以将较高热量的循环冷却水回水冷却,还可以防止较大的杂质异物进入循环水泵,防止导致循环水泵轴卡涩或抱死的现象。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站机组冷却水系统,包括取水龙头、与取水龙头连接的引水管、与引水管相连的取水干管,取水龙头包含腔体、滤水管、端盖,腔体上开设至少一个开口,端盖为空心结构,端盖设置在腔体的开口处,腔体上开设有取水孔,腔体内安装滤水管,滤水管与端盖的内部空间相通,滤水管上开设进水孔,引水管与端盖的内部空间连通,取水干管与引水管连通。该电站机组冷却水系统通过增加进水面积及改善内部水流状态大大提高了供水的可靠性,有效地避免了堵塞现象,并且由端盖、腔体、滤水管等组成,便于拆装清扫。

现有冷却水系统一般采用冷却水塔进行冷却,能耗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却水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水系统将部分冷却水由工业水管网直接供给,降低了能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冷却水系统,所述冷却水系统包括稀油站冷却器、给水泵电机冷却器、引风机冷却器、工业水管网、第一集水器、第一分水器、发电机空冷器、汽轮机油冷器、汽轮机凝汽器、冷却水塔、第二集水器和第二分水器,所述工业水管网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分水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分水器的出水口与所述稀油站冷却器、给水泵电机冷却器和引风机冷却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稀油站冷却器、给水泵电机冷却器和引风机冷却器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集水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集水器的出水口与所述工业水管网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冷却水塔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分水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分水器的出水口与所述电机空冷器、汽轮机油冷器和汽轮机凝汽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电机空冷器、汽轮机油冷器和汽轮机凝汽器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集水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集水器的出水口与所述冷却水塔的进水口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分水器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截止阀与所述第二分水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集水器的出水口通过第二截止阀与所述第一集水器的进水口连通。

可选的,所述稀油站冷却器、给水泵电机冷却器和引风机冷却器的进水口通过第一循环水泵与所述第一分水器的出水口连通。

可选的,所述电机空冷器、汽轮机油冷器和汽轮机凝汽器的进水口通过第二循环水泵与所述第二分水器的出水口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二分水器的出水口通过滤网与汽轮机凝汽器的进水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却水系统通过工业水管网对稀油站冷却器、给水泵电机冷却器和引风机冷却器等冷却水量需求较少的设备进行冷却,而采用冷却水塔对发电机空冷器、汽轮机油冷器和汽轮机凝汽器等冷却水量需要较多的设备进行冷却,从而有效降低了冷却水塔的能耗,提高了工业水管网中水的温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稀油站冷却器 2给水泵电机冷却器 3引风机冷却器

4工业水管网 5第一集水器 6第一分水器

7发电机空冷器 8汽轮机油冷器 9汽轮机凝汽器

10冷却水塔 11第二集水器 12第二分水器

13第一截止阀 14第二截止阀 15第一循环水泵

16第二循环水泵 17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却水系统,所述冷却水系统包括稀油站冷却器1、给水泵电机冷却器2、引风机冷却器3、工业水管网4、第一集水器5、第一分水器6、发电机空冷器7、汽轮机油冷器8、汽轮机凝汽器9、冷却水塔10、第二集水器11和第二分水器12,所述工业水管网4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分水器6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分水器6的出水口与所述稀油站冷却器1、给水泵电机冷却器2和引风机冷却器3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稀油站冷却器1、给水泵电机冷却器2和引风机冷却器3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集水器5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集水器5的出水口与所述工业水管网4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冷却水塔10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分水器12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分水器12的出水口与所述电机空冷器7、汽轮机油冷器8和汽轮机凝汽器9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电机空冷器7、汽轮机油冷器8和汽轮机凝汽器9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集水器11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集水器11的出水口与所述冷却水塔10的进水口连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却水系统通过工业水管网对稀油站冷却器、给水泵电机冷却器和引风机冷却器等冷却水量需求较少的设备进行冷却,而采用冷却水塔对发电机空冷器、汽轮机油冷器和汽轮机凝汽器等冷却水量需要较多的设备进行冷却,从而有效降低了冷却水塔的能耗,提高了工业水管网中水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稀油站是稀油循环润滑系统的心脏,作用为将润滑油液强制地压送到机器摩擦部位,稀油站冷却器用于降低稀油站的温度;电机冷却器是电机的主要换热部件,是维持电机运行的重要产品,直接影响电机的温升、出力和寿命;引风机是通过叶轮转动产生负压,进而从系统(设备)抽取空气的一种设备,一般安装在锅炉尾端,用于抽取炉膛内的热烟气,引风机冷却器用于对引风机的电机进行冷却;工业水管网用于连通工业水箱用于给发电站各部分供水;集水器和分水器分别用于收集水和分配水以实现水的循环和流动;发电机空冷器是用于对发电机进行空冷的设备,其中设置有冷却水腔对空冷器进行降温;汽轮机油冷器用于冷却汽轮机中润滑油,汽轮机凝汽器用于冷却从汽轮机流出的蒸汽的温度。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分水器6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截止阀13与所述第二分水器12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集水器11的出水口通过第二截止阀14与所述第一集水器5的进水口连通。在夏季温度较高时,可以将工业水管网中的水进行冷却水塔中冷却水的循环,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和冷却水塔的能耗。

如图1所示,所述稀油站冷却器1、给水泵电机冷却器2和引风机冷却器3的进水口通过第一循环水泵15与所述第一分水器6的出水口连通,通过第一循环水泵可以提高进入稀油站冷却器1、给水泵电机冷却器2和引风机冷却器3的水流速度,提高冷却效率。

如图1所示,所述电机空冷器7、汽轮机油冷器8和汽轮机凝汽器9的进水口通过第二循环水泵16与所述第二分水器12的出水口连通。通过第二循环水泵可以提高进入电机空冷器7、汽轮机油冷器8和汽轮机凝汽器9的水流速度,提高冷却效率。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分水器12的出水口通过滤网17与汽轮机凝汽器9的进水口连通,通过过滤网可以降低进入汽轮机凝汽器的颗粒物含量,减少凝汽器内换热管的结垢,凝汽器、冷油器和空冷器换热管采用不锈钢管。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设计图

一种冷却水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2754.1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3(河北)

授权编号:CN209470400U

授权时间:20191008

主分类号:F25D 17/02

专利分类号:F25D17/02

范畴分类:35D;

申请人:辛集市澳森钢铁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辛集市澳森钢铁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052360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南智邱赵马村村东

发明人:王岩;孟宪豪;马建中;张俊杰;李朝晖;贾芳;寇树卫;郭超

第一发明人:王岩

当前权利人:辛集市澳森钢铁有限公司

代理人:冯建基;孙进华

代理机构:1157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创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  

一种冷却水系统论文和设计-王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