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敏感性论文_陈蓓蓓,张文娟,刘永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癫痫敏感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癫痫,敏感性,感性,闪光,热敏,儿茶酚胺,间断性。

癫痫敏感性论文文献综述

陈蓓蓓,张文娟,刘永红[1](2019)在《伴有光敏感性的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的电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伴有光敏感性的青少年肌阵挛癫痫(juvenile myoclonic epilepsy,JME)患者的临床及脑电生理进行分析,总结伴有光敏感性的JME的电临床特点。方法将2015年9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长程视频脑电监测中确诊为伴有光敏感性的JME患者纳入此项研究。结果 42例伴有光敏感性的JME患者纳入此项研究,男∶女比例为0. 4∶1; 81%(34/42)的伴有光敏感性的JME的发作形式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肌阵挛发作(Mjs);所有患者在合眼状态均出现光敏性反应(PPR),且诱发频率多在8~25 Hz。多数光惊厥反应出现在合眼状态,最常见的发作形式为肌阵挛发作。结论伴有光敏感性的JME患者中,女性具有显着发病优势,Mjs是伴有光敏感性的JME患者主要就诊原因,PPR和光惊厥反应最常出现于合眼状态。(本文来源于《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刘嘉宁,陈燕惠[2](2019)在《一例PCDH19基因突变相关热敏感性癫痫发作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报道一例PCDH19基因致病性突变相关热敏感性癫痫发作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采集1例PCDH19基因致病性突变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本人及双亲外周血行trio全外显子测序,Sanger测序验证,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已报道的PCDH19基因致病性突变研究报道,总结临床特征(本文来源于《第八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8)

高小玲,段泓宇[3](2019)在《儿童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误诊为癫痫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患儿,男,9岁8月,因"反复晕厥、抽搐5+年,加重1天"入院。5+年前,运动、情绪激动后反复出现晕厥、抽搐,抽搐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每次持续时间约20秒后可自行清醒。否认猝死、惊厥、流产等阳性家族史。该患儿多年来一直就诊于多家医院,均被诊断为"癫痫",后一直抗癫痫治疗(丙戊酸钠,20mg/kg·d),但患儿症状无缓解,1天前再次出现上述症状,24小时(本文来源于《四川医学》期刊2019年01期)

刘欣,洪葵,胡金柱,申阳,俞建华[4](2016)在《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致晕厥误诊为癫痫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资料患者,男,11岁,因"反复晕厥、抽搐8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自4岁起运动或受惊吓后反复发生晕厥,伴抽搐,偶出现胸闷及大小便失禁,无口角歪斜、吐白沫、头晕、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数分钟后可自行清醒。该患者数年来就诊于当地多家医院,均被诊断为"癫痫",先后经多种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奥卡西平和丙戊酸镁等)治疗无效。1周前患者感冒后上述症状再发并加重,行走稍快或上楼即发作,至当地医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6年11期)

陈旨娟,杨卫东,毓青,王增光,姚晓娟[5](2016)在《图形敏感性癫痫1例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报告1例图形敏感性癫痫以及文献探讨该类型癫痫的电-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报告图形敏感性癫痫1例,并对国内外报告该病例的文献总结分析。结果图形敏感性癫痫起病多在青春期及以前发病,发作类型包括失神、肌阵挛和全面强直阵挛发作。一半以上的患者发作间期脑电图表现为全面性放电,2/3患者图形诱发的痫性放电未全面性,1/3痫性放电位于后头部。1/3患者对生活中常见的电视、窗格、衣服、桌布和天花(本文来源于《第五届CAAE脑电图与神经电生理大会会刊》期刊2016-10-21)

白洁[6](2016)在《光敏感性癫痫的临床和电生理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光敏感性癫痫(Photosensitive epilepsy,PSE)是反射性癫痫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常常因受到光刺激而诱发癫痫发作。光敏感性在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上表现为限局性或者全面性的棘波、棘慢综合波、多棘慢综合波发放,也称之为光阵发性反应(Photoparoxysmal respons,PPR)。国外流行病学研究报告,在一般人群中,光敏感性的年发生率大约为1.1/100000,在新诊断的癫痫患者中约为2%;在7-19岁之间的人群中,光敏感性的年发生率大约为5.7/100000,在该年龄阶段新诊断的癫痫患者中约为10%。无论在什么年龄阶段,都存在女性优势。这种反应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比如性别、年龄、基因遗传等因素。一些研究表明,光敏感性还存在种族差异性,不同种族癫痫患者中的光敏感性的发生率不同:黑人为0.4%,有色人种为4%,白色人种为5.2%。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中国汉族人群PSE的临床和电生理特性的研究仍然少见。间断性闪光刺激(Intermittent photic stimulation,IPS)是EEG监测中比较常用的一种诱发程序,旨在发现儿童与成人癫痫样放电对光的敏感性(即光敏感性)。这也是众所周知IPS成为EEG的叁大“活化程序”之一的原因,即可以提高EEG的阳性诊断率。尽管应用非常广泛,但在临床实践操作中,不同的国家以及不同地区的脑电图室所采用的IPS方法不尽相同,导致结果也有所差异。为了提高IPS的有效性及实用性,欧洲神经病学及癫痫专家经过6年的不断实践反馈并反复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对IPS进行了更新。新版IPS不仅增加了内容,而且对检测技术以及相关的操作原理进行了详尽的描述,通过新方法的检测不仅可以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诱因提供建议,同时能够对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icdrugs,aeds)的选择以及疗效的评估提供帮助。因此,各脑电图室非常有必要采用标准化的ips方法,从而更好的探究光敏感性的临床和电生理特性。目的:通过分析总结本研究中的ips阳性患者的临床电生理特点,旨在为研究总结中国汉族人群光敏感性患者的临床和eeg特征提供依据;评价新版ips方法在中国人群脑电图监测中的有效性;对所有ips检测患者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新版ips方法在中国人群脑电图监测中的安全性;同时总结中国光敏感性患者在性别、年龄、不同眼状态、最易诱发频率范围、临床发作类型等方面的特性,为ips检测提高癫痫的诊断率以及帮助癫痫分型提供依据,同时希望能够指导癫痫用药以及帮助评估减停药的成功率。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11月-2014年10月于西京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行24小时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并能够配合执行ips诱发试验的患者共5482例。对入组的患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人口学和病例资料,并收集患者的eeg、ips结果及影像学资料;统计分析与ips检测相关的不良事件;研究ips阳性患者的临床及脑电生理特点,对性别比例、年龄分布以及敏感频率范围、发作类型等进行分析总结;对合眼敏感患者随访1年,分析其特点。结果:⑴共有73例(1.3%)ips阳性患者,男女性别比例为1:1.9;中位年龄为15岁;⑵87.7%(64/73例)患者在闪光刺激时出现全面性癫痫样放电,12.3%(9/73例)出现限局性癫痫样放电;另有4例患者清醒期和睡眠期eeg均未见异常波发放,仅在ips检测过程中出现ppr;⑶72例患者诊断为癫痫、光敏感性癫痫,1例诊断为偏头痛;偏头痛患者为9岁女性,病程为2年,ips检测过程中仅在合眼状态25hz时出现ppr;⑷3例患者有癫痫家族史;另有2例患者有视觉刺激诱发癫痫发作病史,1例在直视阳光时诱发了癫痫发作,1例在观看电视转换频道时诱发了癫痫发作;⑸21例(28.8%)患者由ips诱发了癫痫发作,其中9例表现为肌阵挛发作,2例表现为眼睑肌阵挛发作,1例表现为失神发作,3例表现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5例表现为部分性发作,1例表现为部分继发全面性发作;⑹70.0%(51/73例)患者的光敏区间在8-25hz范围之内,其中14/51例(27.0%)患者诱发了癫痫发作;24.7%(18/73例)患者光敏阈值上限≥40hz,其中7/18例(38.9%)患者诱发了癫痫发作;另有3例患者仅在合眼状态诱发了ppr;⑺9例患者有合眼敏感,均为女性,有5/9例(55.6%)在ips检测中诱发了癫痫发作;有3例患者在ips检测时已服用aeds治疗,1例服用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1例服用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1例服用拉莫叁嗪(lamotrigine,ltg)+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但是发作控制均不佳;之后其余6例患者均给予丙戊酸(valproicacid,vpa)单药治疗,随访1年,只有3/6例(50%)vpa单药治疗和1例oxc单药治疗的患者无发作,有3例患者仍发作频繁,发作频率为平均2次/月,其余患者平均发作2-3次/年,有4例患者年龄>24岁;⑻检测时有27例(37%)患者正在服用aeds治疗,其中,10例口服vpa治疗,5例口服ltg治疗,3例口服托吡酯(topiramate,tpm)治疗,3例口服lev治疗,7例口服cbz治疗,3例口服oxc治疗,1例口服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pb)治疗;⑼本研究总共纳入5482例患者行ips检测,其中有3例患者因闪光刺激出现眼部不适、流泪而中止试验;1例患者在检测过程中出现轻微头痛,1例患者在检测结束后出现头晕,均很快自行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不良事件;未见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结论:⑴光敏感性有明确的年龄依赖性,儿童和青少年癫痫患者是ips阳性的主要人群。⑵欧洲新版标准化的ips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光敏感性的诊断率,为癫痫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能更有效的检测出光敏感性患者的光敏区域范围,从而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诱因提供帮助;此外,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且症状轻微,往往可以自行缓解。⑶脑电监测中ips诱发临床发作的风险性与广泛性癫痫样放电和诱发频率为更高的阈值上限相关,因此,在ips检测过程中,当患者eeg表现为广泛性癫痫样放电或给予患者更高的刺激频率(≥40hz)时,医护人员更应注意预防患者出现癫痫发作并做好相应的抢救防护准备。⑷IPS诱发的PPR不仅会出现在PSE患者,个别的偏头痛患者也会出现PPR。⑸合眼敏感的患者在IPS检测过程中可能更易于诱发癫痫发作,临床医生要充分准备好相关急救措施。⑹合眼敏感的女性患者,其光敏感性难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行缓解,而且其临床发作相对不易控制,预后可能不佳。(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16-05-01)

杨小军[7](2016)在《脑电超慢涨落图检查对预测癫痫药物控制敏感性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电超慢涨落图检查对预测癫痫药物控制敏感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患者80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两组,各40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脑电超慢涨落图检查,比较两组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E)、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水平。并了解脑功能指数中的运动指数、兴奋抑制指数、血管舒缩指数变化情况。结果:敏感组运动指数、兴奋抑制指数及血管舒缩指数均显着低于不敏感组(P<0.05),敏感组兴奋性神经递质中的5-HT、Glu和Ach水平均显着低于不敏感组(P<0.05),抑制性神经递质NE及GABA显着高于不敏感组(P<0.05)。结论:采用脑电超慢涨落图分析,如果测定到中枢神经系统中兴奋性递质水平升高而抑制性神经递质水平降低,则预示患者对该药物治疗不敏感,而治疗后,兴奋性递质水平降低而抑制性神经递质水平升高,则提示患者对该治疗方案敏感,可以考虑继续应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医学》期刊2016年03期)

李承晏[8](2014)在《电脑族须警惕光敏感性癫痫》一文中研究指出某医院癫痫外科诊疗中心对1000多例癫痫患者的临床诊疗统计表明,由长时间使用电脑、观看电视、打游戏机等诱发的癫痫病例屡见不鲜,患者年龄集中在20~40余岁,占癫痫患者的1/3左右。(本文来源于《家庭医学(下半月)》期刊2014年04期)

山君来,朱建国[9](2011)在《不同部位脑外伤后癫痫对γ射线剂量敏感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脑外伤后癫痫γ射线治疗剂量。方法取自我院2004年5月到2009年4月共计48例患者,采用日立AIRISII0.3Tesla永磁MR扫描仪,西门子Biograph-16 PET联合定位诊断。采用玛西普公司旋转式头部γ刀治疗仪。结果 47例患者,颞叶单纯发作,采取边缘剂量15~20Gy,等中心曲线40%~60%,50%剂量曲线包围大于致癫灶的有效范围约10mm,额叶病灶边缘剂量10~15Gy,等中心曲线40%~60%,50%剂量曲线包围大于致癫灶的有效范围约10mm,顶叶病灶边缘剂量8~16Gy,等中心曲线40%~60%,50%剂量曲线包围大于致癫灶的有效范围约10mm,复杂性部分发作患者给予上述剂量的1.2~1.5倍,全身性发作患者给予上述剂量的1.5~2.5倍,对于颞叶病灶或额颞叶同时受累及的病灶,杏仁核,边缘剂量25~30Gy,采用8mm准直器;胼胝体、扣带回和内囊前肢中心剂量75~100Gy,采用4mm准直器,均为50%等剂量曲线。结论不同部位病灶存在着最佳剂量范围采用最佳剂量治疗,可以提高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辐射卫生》期刊2011年04期)

丁山,庄明华,涂艳阳[10](2009)在《电压敏感性染料在癫痫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电压敏感性染料将癫痫灶染色,以期准确判断病灶的范围.方法:实验组采用青霉素皮质注射制作新西兰白兔急性癫痫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皮质注射,利用电压敏感性染料进行染色,观察并记录染料显色情况.结果:在脑皮质局部点染电压敏感性染料后观察30min,脑皮质均被染成红色.其中对照组一直表现为红色,并再未出现颜色变化;实验组癫痫灶出现颜色变化,染色率为89.47%.结论:电压敏感性染料可以在癫痫动物模型上对脑皮质癫痫灶进行染色,以确定痫灶的准确范围.(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20期)

癫痫敏感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报道一例PCDH19基因致病性突变相关热敏感性癫痫发作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采集1例PCDH19基因致病性突变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本人及双亲外周血行trio全外显子测序,Sanger测序验证,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已报道的PCDH19基因致病性突变研究报道,总结临床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癫痫敏感性论文参考文献

[1].陈蓓蓓,张文娟,刘永红.伴有光敏感性的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的电临床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

[2].刘嘉宁,陈燕惠.一例PCDH19基因突变相关热敏感性癫痫发作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C].第八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汇编.2019

[3].高小玲,段泓宇.儿童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误诊为癫痫1例[J].四川医学.2019

[4].刘欣,洪葵,胡金柱,申阳,俞建华.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致晕厥误诊为癫痫1例[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6

[5].陈旨娟,杨卫东,毓青,王增光,姚晓娟.图形敏感性癫痫1例并文献复习[C].第五届CAAE脑电图与神经电生理大会会刊.2016

[6].白洁.光敏感性癫痫的临床和电生理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

[7].杨小军.脑电超慢涨落图检查对预测癫痫药物控制敏感性的价值[J].河北医学.2016

[8].李承晏.电脑族须警惕光敏感性癫痫[J].家庭医学(下半月).2014

[9].山君来,朱建国.不同部位脑外伤后癫痫对γ射线剂量敏感性的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11

[10].丁山,庄明华,涂艳阳.电压敏感性染料在癫痫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

论文知识图

额叶皮层PCCK mRNA在癫痫敏感性早发性癫痫敏感性分析图迟发性癫痫敏感性分析图蝎毒耐热蛋白对癫痫敏感性形成...膈-海马切断SS能神经元的表达文中一例患者脑电图

标签:;  ;  ;  ;  ;  ;  ;  

癫痫敏感性论文_陈蓓蓓,张文娟,刘永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