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体发酵生产系统,包括固体发酵罐、对固体发酵罐灭菌的转动式灭菌锅、及混合固体发酵罐内部物料的翻转架;所述转动式灭菌锅包括筒体,在筒体内设置旋转轨道,于旋转轨道内固定设置有框架,框架的内部用以容置固体发酵罐;所述翻转架包括底座,在底座的两侧分别设有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均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主动滚轮与从动滚轮,以及位于主动滚轮与从动滚轮间的轨圈,所述底座两侧的轨圈卡接固定固体发酵罐。本实用新型获得的固体发酵生产系统可实现固体发酵罐的全方位灭菌,同时在发酵过程利用结构简单的翻转架,对固体发酵罐进行翻转混合,提高固体发酵质量和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固体发酵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体发酵罐、对固体发酵罐灭菌的转动式灭菌锅、及混合固体发酵罐内部物料的翻转架;所述转动式灭菌锅包括筒体,在筒体内设置旋转轨道,所述旋转轨道的下部两侧设有支撑凸轮,所述支撑凸轮与旋转轨道滑动连接,以带动旋转轨道的旋转,于旋转轨道内固定设置有框架,所述框架的一侧与设置在筒体外部的驱动单元固定连接,框架的内部用以容置固体发酵罐;所述翻转架包括底座,在底座的两侧分别设有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主动滚轮与从动滚轮,以及位于主动滚轮与从动滚轮间的轨圈,所述主动滚轮连接有电机,以带动轨圈旋转,所述底座两侧的轨圈卡接固定固体发酵罐。
设计方案
1.一种固体发酵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体发酵罐、对固体发酵罐灭菌的转动式灭菌锅、及混合固体发酵罐内部物料的翻转架;
所述转动式灭菌锅包括筒体,在筒体内设置旋转轨道,所述旋转轨道的下部两侧设有支撑凸轮,所述支撑凸轮与旋转轨道滑动连接,以带动旋转轨道的旋转,于旋转轨道内固定设置有框架,所述框架的一侧与设置在筒体外部的驱动单元固定连接,框架的内部用以容置固体发酵罐;
所述翻转架包括底座,在底座的两侧分别设有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主动滚轮与从动滚轮,以及位于主动滚轮与从动滚轮间的轨圈,所述主动滚轮连接有电机,以带动轨圈旋转,所述底座两侧的轨圈卡接固定固体发酵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发酵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发酵罐为蜂箱式固体发酵罐,包括罐体,于罐体内平行设有若干层固定床,所述固定床与罐体的内壁固定连接,于固定床间设有气孔板,以方便供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发酵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两侧分别设有活接门,所述活接门边缘均设有吊环螺栓,活接门上均设有透气网布口,所述罐体上侧设有接种口,于接种口上设有接种口盖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发酵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板两侧均设有拱形把手,气孔板底部到拱形把手顶点的垂直距离等于相邻两固定床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发酵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上侧设有温度表、压力表、安全阀、进汽口、吊耳和人孔,筒体下侧设有排汽口和两对前后对称的支撑脚,筒体左侧设有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发酵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连接有变速箱,变速箱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贯穿筒体与框架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发酵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下侧还开设有一对用以容纳凸轮的下工艺孔,所述下工艺孔内均设置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经螺杆和螺母与凸轮连接,于所述筒体上侧、旋转轨道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上工艺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发酵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圈间连接有活接架横梁和固定架横梁,所述活接架横梁均通过旋转臂杆和螺丝与轨圈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体发酵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固体发酵又称固态发酵,是指没有或几乎没有自由水存在下,在一定湿度的水不溶性固态基质中,利用一种或多种微生物的作用完成的生化反应过程;广泛应用于酱油、酿酒、饲料、生物农药、酶制剂及有机酸等产品生产。传统固体发酵工艺常采用蒸笼方式灭菌,由于蒸汽容易走短路往往造成灭菌不透彻,近代工艺采用旋转蒸球方式对发酵物料灭菌,但发酵罐罐体的灭菌仍存在操作繁杂、灭菌存在疏漏等问题,而且固体发酵过程物料的混合操作也是限制固体发酵生产的一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体发酵生产系统,该生产系统可直接对装有发酵物料的固体发酵罐进行整体灭菌,实现对罐体和发酵物料的全方位、彻底灭菌,同时在发酵过程利用改进的翻转架,提高混合效果,有效的保障固体发酵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固体发酵生产系统,包括固体发酵罐、对固体发酵罐灭菌的转动式灭菌锅、及混合固体发酵罐内部物料的翻转架;
所述转动式灭菌锅包括筒体,在筒体内设置旋转轨道,所述旋转轨道的下部两侧设有支撑凸轮,所述支撑凸轮与旋转轨道滑动连接,以带动旋转轨道的旋转,于旋转轨道内固定设置有框架,所述框架的一侧与设置在筒体外部的驱动单元固定连接,框架的内部用以容置固体发酵罐;
所述翻转架包括底座,在底座的两侧分别设有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主动滚轮与从动滚轮,以及位于主动滚轮与从动滚轮间的轨圈,所述主动滚轮连接有电机,以带动轨圈旋转,所述底座两侧的轨圈卡接固定固体发酵罐。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固体发酵罐为蜂箱式固体发酵罐,包括罐体,于罐体内平行设有若干层固定床,所述固定床与罐体的内壁固定连接,于固定床间设有气孔板,以方便供氧。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罐体两侧分别设有活接门,所述活接门边缘均设有吊环螺栓,活接门上均设有透气网布口,所述罐体上侧设有接种口,于接种口上设有接种口盖子。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气孔板两侧均设有拱形把手,气孔板底部到拱形把手顶点的垂直距离等于相邻两固定床间的距离。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筒体上侧设有温度表、压力表、安全阀、进汽口、吊耳和人孔,筒体下侧设有排汽口和两对前后对称的支撑脚,筒体左侧设有门。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连接有变速箱,变速箱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贯穿筒体与框架相连。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筒体下侧还开设有一对用以容纳凸轮的下工艺孔,所述下工艺孔内均设置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经螺杆和螺母与凸轮连接,于所述筒体上侧、旋转轨道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上工艺孔。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轨圈间连接有活接架横梁和固定架横梁,所述活接架横梁均通过旋转臂杆和螺丝与轨圈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体发酵生产系统,将罐体放置于框架内,对罐体以及罐体内部进行灭菌,罐体不需受压,减小罐壁厚度,蒸汽充分渗透罐体内部的任何位点,有效保证灭菌质量,实现罐内绝对无菌,操作简单、高效;罐体灭菌、接种后,将固体发酵罐放入翻转架两侧轨圈上,将罐体内部混合均匀,简化翻转架的结构,提高固体发酵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体发酵生产系统,适宜采用蜂箱式固体发酵罐,通过透气网布口自然供氧,经气孔板其供氧能到每个薄层任何位点,保证微生物固体发酵的顺利进行,气孔板上设置拱形把手,保证气孔板固定在固定床间,提高气孔板的稳定性,同时,固体发酵罐可生产不同发酵产品品种;筒体下侧设置的支撑脚,提高了筒体的稳定性;通过下工艺孔的设置,固定支撑凸轮,而且方便对支撑凸轮的调整;另外,活接架横梁与轨圈的连接设计,方便了罐体的放置与取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式灭菌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转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转架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体发酵罐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B-B侧面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体发酵罐中气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2-旋转轨道;3-支撑凸轮;4-框架;5-驱动单元;51-驱动电机;52-变速箱;53-转动轴;11-温度表;12-压力表;13-安全阀;14-进汽口;15-吊耳;16-人孔;17-排气口;18-支撑脚;19-下工艺孔;191-固定板;192-上工艺孔;6-底座;71-主动滚轮;72-从动滚轮;73-轨圈;74-电机;8-活接架横梁;81-旋转臂杆;82-螺丝;9-固定架横梁;10-罐体;100-固定床;101-气孔板;102-拱形把手;103-活接门;104-吊环螺栓;105-透气网布口;106-接种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7所示,该固体发酵生产系统包括固体发酵罐、对固体发酵罐灭菌的转动式灭菌锅、及混合固体发酵罐内部物料的翻转架;
所述转动式灭菌锅包括筒体1,在筒体1内设置N个旋转轨道2,N≥1,所述旋转轨道2的下部两侧设有支撑凸轮3,所述支撑凸轮3与旋转轨道2滑动连接,通过支撑凸轮3带动旋转轨道2的旋转,于旋转轨道2内固定设置有框架4,所述框架4的一侧与设置在筒体1外部的驱动单元5固定连接,驱动单元5包括驱动电机51,驱动电机51连接有变速箱52,变速箱52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轴53,所述转动轴53贯穿筒体1与框架4相连,框架4的内部用以容置固体发酵罐,通过驱动电机51带动转动轴53转动,转动轴53带动框架4转动,框架4带动旋转轨道2转动,旋转轨道2转动同时支撑凸轮3也一起转动,从而带动框架4内固体发酵罐的转动。
所述筒体1上侧设有温度表11、压力表12、安全阀13、进汽口14、吊耳15和人孔16,筒体1下侧设有排汽口17和两对前后对称的支撑脚18,筒体1左侧设有门,筒体1下侧还开设有一对用以容纳支撑凸轮3的下工艺孔19,所述下工艺孔19内均设置固定板191,用来固定支撑凸轮3,固定板191经螺杆和螺母与支撑凸轮3连接,于所述筒体1上侧、旋转轨道2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上工艺孔192,使用者可以通过上工艺孔192和下工艺孔19调整支撑凸轮3与旋转轨道2之间的距离,方便使用者的使用,筒体1上侧设置的人孔16,可方便人员对转动式灭菌锅进行维护保养,另外,工作人员可经吊耳15,将筒体1吊起,方便筒体1的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变速箱52与筒体1的一侧还可设置轴封,轴封将转动轴53穿过筒体1的一侧完全包裹于轴封内,保证筒体1的密封以及转动轴53的转动。
所述翻转架包括底座6,在底座6的两侧分别设有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6上的主动滚轮71和从动滚轮72,以及位于主动滚轮71与从动滚轮72间的轨圈73,其中主动滚轮71与从动滚轮72相匹配,所述主动滚轮71连接有电机74,电机74驱动主动滚轮71转动,主动滚轮71带动从动滚轮72转动,从而带动轨圈73转动,所述底座6两侧的轨圈73用于卡接固定固体发酵罐,所述轨圈73间连接有活接架横梁8和固定架横梁9,活接架横梁8均通过旋转臂杆81和螺丝82与轨圈73连接,活接架横梁8的设置,方便固体发酵罐的放置与取出,固定架横梁9的设置,用来固体固体发酵罐,具体的活接架横梁8的数量为两条,固定架横梁9的数量为两条,加强工作时的稳定性。
所述固体发酵罐为蜂箱式固体发酵罐,包括罐体10,于罐体10内平行设有若干层固定床100,固定床100与罐体10的内壁固定连接,于固定床100间设有气孔板101,通过气孔板101保证供氧能到每个薄层任何位点,保证微生物固体发酵的顺利进行,所述气孔板101两侧均设有拱形把手102,气孔板101底部到拱形把手102顶点的垂直距离等于相邻两固定床100间的距离,以确保气孔板101固定在固定床100之间;
罐体10两侧分别设有活接门103,活接门103边缘均设有吊环螺栓104,活接门103上均设有透气网布口105,通过透气网布口105自然供氧,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密封性能,活接门103的外围边缘与罐体10侧面边缘还可设有密封垫圈,所述罐体10上侧设有接种口106,于接种口106上设有接种口盖子,最优的固体发酵罐结构如专利ZL201720457469.7中所述。
本实用新型的固体发酵生产系统在使用时,将麸皮、豆粕、谷壳、水等原料投入固体发酵罐内;旋转吊环螺栓104安紧活接门103后,将罐体10推入转动式灭菌锅框架4内,关闭转动式灭菌锅一侧的门;开启驱动电机51转动1rpm,进汽口14进蒸汽,同时底部排气口17排气,关闭排气,继续进蒸汽到锅压1kg\/cm2<\/sup>,维持30分钟;关闭蒸汽,开排气,使锅压降到0kg\/cm2<\/sup>。开门,停转动,拉出固体发酵罐,置室温自然冷却;开始接种,接种口106朝上,采用火焰封口接种,将酒精棉花围在接种口106周围点燃,拧开接种口盖子,将三角瓶菌种在火环中间倒入罐内,将接种口盖子盖在火焰上灼烧灭菌后拧紧在接种口106上;接种后,旋转翻转架至活接架横梁8到上顶端,打开活接架横梁8吊起固体发酵罐放入翻转架;关闭活接架横梁8,开启电机74转动翻转架混合;混合均匀后,旋转翻转架至活接架横梁8到上顶端,打开活接架横梁8,吊出固体发酵罐;平放固体发酵罐静置培养发酵;通过透气网布口105自然透气供氧,通过调节发酵室窗户大小来控制室温即发酵温度;打开二个活接门103即可出料,出料结束后应立即彻底清洗,完成固体发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所得的技术方案,都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1434.5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3(河北)
授权编号:CN209537485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C12M 1/34
专利分类号:C12M1/34;C12M1/16;C12M1/12;C12M1/00
范畴分类:18H;
申请人:北京华美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北京华美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063200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新兴产业园区
发明人:范志恒
第一发明人:范志恒
当前权利人:北京华美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檀文礼
代理机构:11595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发酵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