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的可靠性诊断和测试

建筑结构的可靠性诊断和测试

一、建筑结构的可靠度诊断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刘念[1](2021)在《含微损伤石油井架风振响应及抗风安全性分析》文中指出石油井架作为钻采作业中主要承载受力的设备,在拆装、运输与服役过程中,人为或环境因素的作用,可能会导致石油井架产生不易发现的局部微损伤,含微损伤的石油井架其抗风安全性会降低。为解决风载荷下的石油井架安全性评估问题,本文使用风振响应时程分析的方法研究石油井架在风载荷下的响应特性,针对响应结果提出合理的抗风安全性分析方法,并设计相应的实验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论文主要工作如下:借助风振系数计算风载荷的等效静力,进而进行石油井架的等效静风载分析;对风载荷的特性和ZJ70石油井架的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合两者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滤波法的石油井架风场数值模拟方法,根据石油井架结构特点将其分为四段,使用基于线性滤波法模拟得到的风场数值对每一段进行风压力加载,提取石油井架在风振响应分析过程中的响应数据;通过等效静力分析与风振响应分析的结果对比,验证对石油井架进行风振响应分析的必要性;使用风振响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风力强度、阻尼与损伤对石油井架在风载荷下的位移与应力响应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石油井架的抗风安全性分析方法,该方法以石油井架在风载荷下的应力响应数据为基础,先对响应数据进行正态化处理,再使用设计点法计算风载荷下的石油井架构件的可靠度指标与失效概率,能够对石油井架的抗风安全性进行定量化评定;以实验室的ZJ70石油井架模型为研究对象,进行风载荷激励实验,采集实验过程中石油井架的各部位加速度响应与应变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线性滤波法的石油井架风场模拟方法计算简便,模拟效果较好;保全设备工况下ZJ70石油井架构件轴应力最高达到283.793MPa,石油井架处于不安全状态;石油井架的风振响应对阻尼的敏感度较低,而风力强度与构件损伤对石油井架的抗风安全性影响较大;基于风振响应分析数据,对ZJ70型石油井架进行抗风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ZJ70型石油井架工作环境风载荷等级不得高于13级;风振实验结果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仿真模拟的结论,基于可靠度指标的石油井架抗风安全性分析方法也能在实验模型上有效应用。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2](2021)在《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文中提出为了促进中国桥梁工程学科的发展,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桥梁工程领域(包括结构设计、建造技术、运维保障、防灾减灾等)的学术研究现状、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首先总结了桥梁工程学科在新材料与结构体系、工业化与智能建造、抗灾变能力、智能化与信息化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然后分别对上述桥梁工程领域各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桥梁结构设计方面重点探讨了钢桥及组合结构桥梁、高性能材料与结构、深水桥梁基础的研究现状;桥梁建造新技术方面综述了钢结构桥梁施工新技术、预制装配技术以及桥梁快速建造技术;桥梁运维方面总结了桥梁检测、监测与评估加固的最新研究;桥梁防灾减灾方面突出了抗震减震、抗风、抗火、抗撞和抗水的研究新进展;同时对桥梁工程领域各方向面临的关键问题、主要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桥梁工程学科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北京工业大学韩强老师提供初稿)

朱振寰[3](2020)在《基于可靠度的在役水工钢闸门锈蚀后工作性态评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工钢闸门作为水工建筑物中重要的控制设施,可以起到调节流量、控制水位等作用,为水利工程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建国以来,随着水利水电事业的高速发展,水工钢闸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闸门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锈蚀作为在役水工钢闸门最常见破坏现象,削弱构件,降低结构强度和刚度,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威胁闸门的安全运行,所以及时对锈蚀的在役水工钢闸门进行工作性态的安全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急迫。本文基于可靠度评估理论,结合江西省七一水库溢洪道弧形钢闸门工程实例,通过钢闸门的锈蚀现场检测及有限元模拟,对其进行了锈蚀后的工作性态安全评估研究,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总结现有的资料文献,整理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在综合考虑各方因素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水工钢闸门锈蚀的本质、机理及影响锈蚀因素,详细阐述了在役水工钢闸门锈蚀状况检查和锈蚀检测的常用方法。并根据七一水库钢闸门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锈蚀检测方法,获取了弧形钢闸门锈蚀量的数据,并对钢闸门的实际锈蚀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七一水库弧形钢闸门锈蚀前后的有限元模型,并分析了锈蚀前后弧形钢闸门静、动力性能的变化。为了研究不同锈蚀部位及不同锈蚀程度对钢闸门构件静动力性能的影响,在实际锈蚀模型的基础上,分别模拟了各构件的不同锈蚀深度。通过对比各锈蚀状态及工况下的闸门静动力计算结果表明,锈蚀对闸门强度的影响较大,对刚度的影响较小,对闸门自振频率及振型的影响也相对较小。通过总结分析锈蚀对闸门应力和变形的影响,利用应力系数法,建立各失效模式的极限状态方程,并用JC法计算出闸门的可靠指标,利用其可靠指标对该闸门的工作性态进行安全评估。将计算的评估结果与实际安全鉴定评价结果对比,验证了结果的合理性。同时也验证了利用可靠度理论对锈蚀的在役水工钢闸门进行工作性态评估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也为水工结构工作性态的安全评估提供了新的途径。

程立翔[4](2020)在《鳞虾群算法的改进及其在结构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鳞虾群算法(Krill herd algorithm,KH)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新型元启发算法,其主要受南极鳞虾群觅食行为启发,由gandomi于2012年首次提出。鳞虾群算法因其强大的局部开发能力,所需调整参数较少,易于实现而成为研究的热点。虽然在一些优化问题上KH比其他元启发算法有更好的寻优表现,但依然存在一些缺点,例如缺少一个选择初始磷虾群分布的优化策略、探索和开发能力间的平衡不足、全局收敛速度较慢等缺点。本文在理解鳞虾群算法基本思想,各参数意义及实现过程基础上,提出了2个改进版本的鳞虾群算法,分别是目标指向型鳞虾群算法(Target oriented krill herd algorithm,TOKH)和合作竞争鳞虾群算法(Cooperative competitive krill herd algorithm,CCKH),并深入研究了它们在结构可靠度的应用。在鳞虾群算法研究方面:针对鳞虾群算法全局收敛速度较慢缺点,本文提出了合作竞争鳞虾群算法(CCKH)。合作是在磷虾群运动计算前让最优磷虾和“虚拟食物”交叉以产生一个较好的候选解;竞争是在最优磷虾和“虚拟食物”间选择较好的一个策略来指引磷虾群运动。最后,基于李维飞行策略的寻优效率高于随机物理扩散,因此将李维飞行寻优策略替代随机扩散,进一步加快算法的全局收敛。针对鳞虾群全局探索和局部开发能力不均衡,以及鳞虾群初始分布未得到充分利用问题,本文提出了目标指向磷虾群算法(TOKH)。该算法首先修改了鳞虾群的初始分布,加大了对最优鳞虾和“虚拟食物”周围鳞虾分布的密度,其次交叉最优鳞虾和“虚拟食物”的位置以产生新的候选方案。蒙特卡洛模拟结果显示,TOKH较好地平衡全局探索和局部开发,提高了KH全局寻优能力。在工程应用研究方面:将改进后的目标指向型鳞虾群算法和合作竞争鳞虾群算法与结构可靠度的一次二阶矩法结合,通过添加一种罚函数,将约束优化问题转换到一般求解最优问题,从而求解出Hasofer-Lind可靠指标。三个算例的数值结果表明,应用目标指向型鳞虾群算法和合作竞争鳞虾群算法不仅可以在较高的精度下求解出结构失效概率,而且可以直接求解出结构失效点。同时,与蒙特卡洛模拟相比,TOKH和CCKH求解可靠指标所需的时间也大大减少,求解效率大大提高。本文对鳞虾群算法的改进措施,提高了鳞虾群算法的全局寻优性能,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并为求解结构可靠度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在工程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宋小广[5](2020)在《基于BIM的地铁车辆电气系统智能运维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轨道交通行业的飞速发展,地铁列车智能运维的需求日益迫切,尤其是复杂的电气系统的维修及管理非常重要。现今,地铁列车电气设备的管理模式比较滞后,检修程序比较繁琐。为了提高电气系统管理效率,实现电气设备的快速检修,亟需研究出一种应用新技术的列车电气智能运维系统。本文以某地铁电气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基于BIM的地铁列车电气系统智能运维技术。首先,本文针对二维电路图可视化效果差的问题,根据现场调研的车辆设备尺寸及空间位置,运用Autodesk Revit等软件建立电气设备BIM参数化模型,不仅能够集成电气设备结构属性信息数据、模拟电路逻辑和电气设备动作,而且能够根据内设规则和插件快速检索和定位模型。其次,针对电气设备数据不完整和分散的问题,本文运用数据库技术设定数据交换接口,对设备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针对电气系统检修效率低的问题,本文将动态故障树映射为离散时间贝叶斯网络模型,结合专家模糊评判和证据理论计算模型各事件故障概率和可靠度,达到快速的故障预警和诊断,为电气系统智能运维检修决策提供参考。最后,基于Visual Studio 2012设计一种基于BIM的地铁车辆电气设备智能运维管理系统,实现BIM模型管理、电气仿真及智能检修等功能,该系统对地铁列车的电气设备维护和检修具有重要意义。

陈适之[6](2019)在《基于长标距FBG的中小跨桥梁损伤识别与评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路桥梁系统中,中小跨桥梁数量庞大且地理分布广泛。随着服役时间的增长,交通荷载的增加,其结构性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为了及时发现并避免潜在危害,可通过安装健康监测系统来对桥梁性能进行实时监测评估。但目前现有的健康监测系统及方法主要是针对大跨桥梁开发的,并不适用于中小跨桥梁。本课题组开发的长标距FBG传感器,与传统点式传感器相比,可以方便地仅通过有限数量的传感器采集到桥梁结构大范围区域内的响应,同时还兼具安装简便、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该传感器组建传感系统,计划通过一套传感器实现健康监测所需的多种损伤识别和评估功能,以适应中小跨桥梁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包括:本文首先建立了基于长标距应变响应差分的桥梁式动态称重方法,在传统应变影响线概念的理论基础上推导出了长标距应变影响线方程,并根据长标距应变差分与车辆车速、轴重、轴距间的对应关系,提出应变指标εD,建立起不受结构边界条件限制的桥梁式动态称重方法。随后开展了系列数值模拟和实桥测试,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随后,提出了基于长标距应变响应多重交叉检验的中小跨桥梁损伤识别方法。在单车通过工况下,推导出结构任意三段长标距应变响应内差值和结构刚度间的函数关系,建立起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全部传感器测得的应变数据,经多种排列组合进行多重交叉验证,可准确识别结构损伤位置和程度,避免因传感器故障、外部环境干扰等引起的损伤误报。然后基于车桥耦合模拟理论,编写了二维车桥耦合模拟程序以检验方法的可行性,开展了一系列数值模拟,并在实际桥梁上进行了短期测试来考察其在实际环境中的表现。还提出了一种随机车流下基于长标距应变响应的中小跨桥梁损伤识别方法。基于桥梁长标距应变影响线时程积分与结构刚度分布间的关系,推导出随机车流作用下长标距应变时程积分表达式,并经分析发现该时程积分面积与结构刚度分布的对应关系仍近似符合单车工况下两者的函数关系,基于该原理开发了此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不仅限于单车通过工况,还可用于实际随机车流状况。然后基于缩尺桥梁模型搭建起室内车桥耦合试验平台并设计了不同的工况来检验该方法。此外为了模拟更为真实的车流环境,编写了三维车桥耦合模拟程序,并基于实测车流数据生成模拟随机车流下的桥梁响应来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然后基于上述两种损伤识别方法,还建立了基于长标距应变时程的两阶段贝叶斯模型修正方法方法,对有限元模型中重要参数包括材料信息和边界条件进行修正。方法基于贝叶斯理论,结合损伤识别方法得到的各参数先验分布通过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修正得到各参数的后验分布。同时在该框架中,通过训练径向基神经网络作为代理模型来替代有限元模型,以提高模型修正计算效率,可以实现对桥梁状况进行实时快速更新及评估。该方法随后也通过一系列数值案例和室内试验进行了检验。最后,文章结合前述各项成果,建立了基于长标距应变时程和概率密度演化方法的中小跨桥梁可靠度分析方法,主要思路是将前述经贝叶斯模型修正的基准有限元模型与真实随机车流模型以及概率密度演化方法结合,来对结构当前状态下的随机响应进行计算分析,并最终评估出结构当前可靠度状态,改善传统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求解可靠度时效率低下的问题。基于一座国内典型公路桥梁建立数值算例,选择国内一实测随机车辆荷载模型,在考虑模型材料和结构边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计算出该公路桥梁在不同交通状况、不同系统工况下的疲劳可靠度及疲劳寿命,验证了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徐卿[7](2019)在《基于风场实测和考虑不确定性的结构抗风性能评估》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超高层建筑、特高压输电线路为代表的大型工程结构纷纷建成。这些工程大多属于对风荷载敏感的结构,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下容易遭受恶劣气象条件影响,严重危及结构的安全。因此,为了保障重大工程在运营期间的安全运行,进行结构动力特性的实时评估,并在灾害来临前做到及时预警与防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为此,本文以现场实测技术为基础,结合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在高层建筑和特高压输电线路的风场特性、动力参数识别、可靠度评估预警等方面开展了以下工作:1.实测强风风场湍流特性分析:针对我国东南沿海丘陵地带开展了输电塔线风场实测,利用实测风速记录分析了台风场和非台风场的平稳性和高斯性。结合平稳性检验法提出了自适应的非平稳风速处理模型,将S变换应用于非平稳风速的演化谱估计,采用非高斯峰值因子理论提供了考虑风速非高斯特性的阵风因子计算方法。基于以上方法,研究对比了实测强风风场的湍流特性,演化谱特性和阵风因子等风场特性。2.基于WRF的混合神经网络台风过程短期风速预测: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WRF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分解技术及神经网络模型,拓展得到了基于WRF的数据分解型混合神经网络预测方法。以实测台风风速为目标,从小波分解、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等两类分解方法和BP、Elman、GRNN、ANFIS等4种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评估比选,优选出最佳的混合神经网络短期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优选的最佳短期预测方案,进一步实现了台风过程极值风速的预测。3.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及其改进:针对快速贝叶斯FFT方法,随机减量法,随机子空间法等几类常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进行改进。假定风荷载谱在一定频率带内近似满足指数形式,提出一种适用于风荷载激励的改进快速贝叶斯FFT识别方法。引入Gabor变换,得到两类能够针对时变系统的贝叶斯模态识别方法,快速贝叶斯Gabor变换法和贝叶斯演化谱密度法。利用多元经验模态分解方法(MEMD),提出基于MEMD的多维信号模态参数识别方法。通过不同数值算例,验证了改进方法能够在各自适用范围内提高原识别方法的稳定性与精度。4.实测高层建筑及输电塔线结构模态参数识别:利用现场实测系统获得了香港K11大楼,广州塔,舟山某输电塔线等三类结构在不同荷载激励下的动力响应。基于现场实测响应,识别了三种结构在风荷载、地震荷载和环境噪声等不同激励下的模态参数及动力特性变化。随后根据环境激励和风荷载作用下的模态参数识别结果,进一步研究了广州塔和输电线路的气动阻尼特性。5.考虑不确定性的高层建筑风振可靠度分析:以现场实测数据为基础,开展了台风作用下三维风场模拟和风振反演分析,验证风振分析流程的可靠性。在结构可靠度计算中考虑结构参数与风荷载的不确定性,通过Monte Carlo模拟的方法,抽样得到年最大风速与结构参数的样本,并开展风振时程分析,评估高层建筑实际运行阶段结构的风振可靠度。考虑不同人群对振动的敏感性差异,引入模糊理论来表征舒适度限值的不确定性,建立能够同时考虑结构响应与舒适度限值不确定性的结构舒适度综合评价体系。6.基于贝叶斯定理的输电线路风灾易损性更新:利用输电线路实测风场和风致响应数据,结合贝叶斯有限元模型修正、模态参数识别、风场多尺度模拟等技术提出一套输电线路风灾易损性更新框架。以实测舟山输电线路为例,开展了两次台风下的风振易损性更新分析,得到了实测线路在两次超强台风后的易损性曲线,并分析了实际运行阶段与设计阶段输电线路的风致动力性能差异。基于该风偏易损性分析框架,研究了脉动风速谱和温度对输电线路风偏易损性的影响。

钟元[8](2019)在《基于SIL的核环境起重机起升机构安全防护系统的可靠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核环境起重机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国内还没有深入研究潜在的故障模式、故障机制和设计过程中的可靠性指标要求对核环境起重机的影响,忽略了核环境起重机潜在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核环境起重机的发展。本文主要以核环境起重机安全防护系统为研究对象,依据可靠性原理和安全完整性等级原理,对起升机构安全防护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与研究。首先,对核环境起重机安全防护原理进行详细的叙述;其次,通过对可靠性理论和安全完整性等级理论进行分析,建立系统可靠度和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的定量关系;然后,建立了核环境起重机起升机构安全防护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模型,并根据此模型分别研究了安全系统和制动装置系统的可靠性,建立了不同结构的可靠性模型,从而推导出可靠性计算公式;最后,根据前面所建立的模型,可以计算出安全系统在不同冗余结构中的失效概率与安全完整性等级的关系;制动装置系统在操作人员不同工作状态和制动器不同的安全系数下的故障率与安全完整性等级的关系;由此得出,系统在不同模型以及不同参数下的故障率与安全完整性等级的关系,有力地推动核环境起重机安全防护系统在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监督等技术上的进步,同时也对核环境起重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尚峰[9](2019)在《在役钢筋混凝土渡槽安全性评价与时变可靠度研究》文中认为渡槽结构是水工建筑物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结构的安全稳定性至关重要。钢筋混凝土渡槽结构因其造型多样美观、取材方便、受力性能好等优点在输水工程中被广泛采用。目前,我国既有渡槽结构中大约有一半左右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其设计使用年限,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渡槽面临着结构老化、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等安全稳定性下降的问题。本文针对大型灌区中混凝土渡槽普遍出现的病害现象,结合引沁灌区在役钢筋混凝土渡槽,进行现场质量检测与三维数值仿真分析,对在役钢筋混凝土渡槽的安全稳定性进行科学的评价与病害分析;另外考虑影响因素的随机性、模糊性和灰色性,对在役钢筋混凝土渡槽进行时变可靠度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包括:(1)结合东方红渡槽工程,进行现场质量检测分析,运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了渡槽在各工况下静、动力状态,对钢筋混凝土渡槽局部与整体的安全稳定性进行多角度科学的评价与病害分析,探索了一套适用于在役钢筋混凝土渡槽的检测分析方法,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加固方案。(2)基于在役钢筋混凝土渡槽结构,考虑时间因素,并考虑混凝土碳化引起结构耐久性下降因素的随机性与模糊性,以渡槽结构混凝土碳化深度为基本控制参数,建立了混凝土碳化深度随时间变化的时变模糊可靠度模型,运用Matlab编制了相应的程序,针对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时间因素,可以较好地反映渡槽结构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可靠性指标,便于更加准确地掌握渡槽的检修时间;在以时间为因素的基础上,考虑变量的随机性与模糊性所得解比经典可靠度解偏小,这与实际工程相符,更加接近于工程真实情况。(3)将灰色系统理论引入到在役钢筋混凝土渡槽可靠度分析与寿命预测研究中,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渡槽碳化深度随时间变化的GM(1,1)模型,推导了碳化深度随时间变化的预测公式,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渡槽结构的时变灰色可靠度。并针对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渡槽结构碳化深度预测模型,碳化深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小于8%,具有很好的拟合精度与预测可靠性;在以时间为因素的基础上,考虑变量的灰色性所得解比经典可靠度解偏小,这与实际工程相符,更加接近于工程真实情况。

周霏[10](2018)在《综采工作面不同环境条件对作业人员生理指标影响分析与研究》文中提出综采工作面是一个由人、机、环境组成的、空间分布复杂的系统。在这一复杂的人机环境系统中,作业人员受井下温度、湿度、噪声、照度等复杂环境的影响,生理、心理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和难控性,易引发事故。因此,研究综采工作面环境因素与人因事故关系,对有效预防事故发生,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首先针对煤矿综采工作面作业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温度、湿度、噪声、照明)对作业人员生理、心理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针对上述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对综采工作面的环境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环境场的分布规律。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建立了各环境因素与人体生理心理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率、体温、率压积和疲劳度)的回归模型。其次,基于功能函数以及蒙特卡洛(Monte-Carlo)方法,对作业人员的可靠度进行研究;确立了综采工作面不同环境下人的可靠度。结合平煤一矿实际,对综采工作面作业人员的生理指标进行测量,基于人体生理指标阈值以及所测得的主要敏感性指标,研究了作业人员安全劳动时间。最后,基于人的可靠度功能函数和安全劳动时间,建立了作业人员生理指标可靠度预警系统。本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1)基于COMSOL数值模拟软件,分别对综采工作面内的风速场、风压场、湿度场、温度场和噪声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风速场、风压场、湿度场、温度场和噪声场分布规律。基于DIALux对工作面照明进行了模拟计算,提出了井下综采工作面照明灯具合理布局模式。(2)建立了温度、湿度、噪声和照明单一环境因素与人体各项生理心理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率、体温、率压积和疲劳度)的回归模型,研究了环境因素与各生理指标的影响关系;进而建立了多环境因素与人体各项生理心理指标的回归方程,确立了各环境因素对生理指标的影响关系。(3)构建了基于功能函数的人的可靠度模型,给出了作业人员可靠度计算公式,计算了综采工作面不同环境下人的可靠度。结合综采工作面环境场数值模拟结果,得出机巷区域、采煤机区域和风巷区域的可靠度分别为:0.9931、0.9705和0.9892。(4)在平煤一矿进行现场实测,对综采工作面不同环境下作业人员多种生理指标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得出对环境敏感性最大的四个生理指标,分别为:率压积、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通过建立作业人员生理指标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计算得到各生理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基于医学界定的生理指标阈值计算出作业人员的安全劳动时间为5.8小时,为井下作业人员科学的工作时长提供了理论依据。(5)基于可靠度模型和预警系统理论,结合大数据分析方法,建立了系统的作业人员安全预警体系,实现了对人的可靠度的准确预警。

二、建筑结构的可靠度诊断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筑结构的可靠度诊断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含微损伤石油井架风振响应及抗风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风载荷特性研究动态
        1.2.2 风载荷模拟研究动态
        1.2.3 风振响应研究动态
        1.2.4 高耸钢结构抗风安全性分析研究动态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石油井架风场模拟
    2.1 风载荷特性
        2.1.1 风载荷构成
        2.1.2 风力强度
        2.1.3 平均风速剖面
        2.1.4 脉动风速谱
        2.1.5 空间相干函数
    2.2 石油井架有限元模型
        2.2.1 石油井架的简化假设
        2.2.2 石油井架的有限元建模
    2.3 基于AR模型的脉动风模拟
    2.4 石油井架风场模拟算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石油井架风振响应分析
    3.1 等效静风载分析
        3.1.1 7级风载工况
        3.1.2 保全设备工况
    3.2 动力学分析基本原理
    3.3 模态分析
    3.4 石油井架风振响应分析
        3.4.1 风压力模拟
        3.4.2 保全设备工况下石油井架风振响应
    3.5 含微损伤石油井架风振响应分析
        3.5.1 石油井架微损伤模拟
        3.5.2 含微损伤石油井架风振响应结果
    3.6 不同因素对石油井架风振响应的影响
        3.6.1 风力强度
        3.6.2 阻尼
        3.6.3 损伤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可靠度指标的石油井架抗风安全性分析
    4.1 随机可靠度
        4.1.1 可靠度指标
        4.1.2 中心点方法
        4.1.3 设计点方法
        4.1.4 JC法
    4.2 保全设备工况下的石油井架可靠度分析
        4.2.1 状态函数的建立
        4.2.2 杆件抗力与承载力
        4.2.3 可靠度分析
    4.3 不同工况下的石油井架可靠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石油井架风振实验
    5.1 实验装置简介
        5.1.1 石油井架模型与加载装置
        5.1.2 信号采集设备
    5.2 石油井架风振实验
        5.2.1 位移信号采集
        5.2.2 应变信号采集
    5.3 损伤石油井架风振实验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2)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东南大学王景全老师提供初稿)
1 桥梁工程研究新进展(东南大学王景全老师提供初稿)
    1.1新材料促进桥梁工程技术革新
    1.2桥梁工业化进程与智能建造技术取得长足发展
    1.3桥梁抗灾变能力显着提高
    1.4桥梁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1.5跨海桥梁深水基础不断创新
2桥梁结构设计
    2.1桥梁作用及分析(同济大学陈艾荣老师、长安大学韩万水老师、河北工程大学刘焕举老师提供初稿)
        2.1.1汽车作用
        2.1.2温度作用
        2.1.3浪流作用
        2.1.4分析方法
        2.1.5展望
    2.2钢桥及组合结构桥梁(西南交通大学卫星老师提供初稿)
        2.2.1新型桥梁用钢的研发
        2.2.2焊接节点疲劳性能
        2.2.3钢结构桥梁动力行为
        2.2.4复杂环境钢桥服役性能
        2.2.5组合结构桥梁空间力学行为
        2.2.6组合结构桥梁关键构造力学行为
        2.2.7展望
    2.3高性能材料
        2.3.1超高性能混凝土(湖南大学邵旭东老师提供初稿)
        2.3.2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西南交通大学张锐老师提供初稿)
        2.3.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北京工业大学刘越老师提供初稿)
        2.3.4智能材料(西南交通大学勾红叶老师提供初稿)
        2.3.5展望
    2.4桥梁基础工程(同济大学梁发云老师提供初稿)
        2.4.1深水桥梁基础形式
        2.4.2桥梁基础承载性能分析
        2.4.3桥梁基础动力特性分析
        2.4.4深水桥梁基础工程面临的挑战
3桥梁建造新技术
    3.1钢结构桥梁施工新技术(西南交通大学卫星老师提供初稿)
        3.1.1钢结构桥梁工程建设成就
        3.1.2焊接制造新技术
        3.1.3施工新技术
    3.2桥梁快速建造技术(北京工业大学贾俊峰老师提供初稿)
        3.2.1预制装配桥梁上部结构关键技术
        3.2.2预制装配桥墩及其抗震性能研究进展
        3.2.2.1灌浆/灌缝固定连接预制桥墩及其抗震性能
        3.2.2.2无黏结预应力连接预制桥墩及其抗震性能
    3.3桥梁建造技术发展态势分析
4桥梁运维
    4.1监测与评估(浙江大学叶肖伟老师、湖南大学孔烜老师、西南交通大学崔闯老师提供初稿)
        4.1.1监测技术
        4.1.2模态识别
        4.1.3模型修正
        4.1.4损伤识别
        4.1.5状态评估
        4.1.6展望
    4.2智能检测(西南交通大学勾红叶老师提供初稿)
        4.2.1智能检测技术
        4.2.2智能识别与算法
        4.2.3展望
    4.3桥上行车安全性(中南大学国巍老师提供初稿)
        4.3.1风荷载作用下桥上行车安全性
        4.3.1.1车-桥气动参数识别
        4.3.1.2风载作用下桥上行车安全性评估
        4.3.1.3风浪作用下桥上行车安全性
        4.3.1.4风屏障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
        4.3.2地震作用下行车安全性
        4.3.2.1地震-车-桥耦合振动模型
        4.3.2.2地震动激励特性的影响
        4.3.2.3地震下桥上行车安全性评估
        4.3.2.4车-桥耦合系统地震预警阈值研究
        4.3.3长期服役条件下桥上行车安全性
        4.3.4冲击系数与振动控制研究
        4.3.4.1车辆冲击系数
        4.3.4.2车-桥耦合振动控制方法
        4.3.5研究展望
    4.4加固与性能提升(西南交通大学勾红叶老师提供初稿)
        4.4.1增大截面加固法
        4.4.2粘贴钢板加固法
        4.4.3体外预应力筋加固法
        4.4.4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法
        4.4.5组合加固法
        4.4.6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
        4.4.7其他加固方法
        4.4.8发展展望
5桥梁防灾减灾
    5.1抗震减震(北京工业大学贾俊峰老师、中南大学国巍老师提供初稿)
        5.1.1公路桥梁抗震研究新进展
        5.1.2铁路桥梁抗震性能研究新进展
        5.1.3桥梁抗震发展态势分析
    5.2抗风(东南大学张文明老师、哈尔滨工业大学陈文礼老师提供初稿)
        5.2.1桥梁风环境
        5.2.2静风稳定性
        5.2.3桥梁颤振
        5.2.4桥梁驰振
        5.2.5桥梁抖振
        5.2.6主梁涡振
        5.2.7拉索风致振动
        5.2.8展望
    5.3抗火(长安大学张岗老师、贺拴海老师、宋超杰等提供初稿)
        5.3.1材料高温性能
        5.3.2仿真与测试
        5.3.3截面升温
        5.3.4结构响应
        5.3.5工程应用
        5.3.6展望
    5.4抗撞击及防护(湖南大学樊伟老师、谢瑞洪、王泓翔提供初稿)
        5.4.1车撞桥梁结构研究现状
        5.4.2船撞桥梁结构研究进展
        5.4.3落石冲击桥梁结构研究现状
        5.4.4研究展望
    5.5抗水(东南大学熊文老师提供初稿)
        5.5.1桥梁冲刷
        5.5.2桥梁水毁
        5.5.2.1失效模式
        5.5.2.2分析方法
        5.5.3监测与识别
        5.5.4结论与展望
    5.6智能防灾减灾(西南交通大学勾红叶老师、哈尔滨工业大学鲍跃全老师提供初稿)
6结语(西南交通大学张清华老师提供初稿)
策划与实施

(3)基于可靠度的在役水工钢闸门锈蚀后工作性态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钢闸门腐蚀机理及性能退化研究
        1.3.2 锈蚀检测和锈蚀影响数值模拟
        1.3.3 钢闸门的荷载作用及统计特性研究
        1.3.4 钢闸门的可靠度分析研究
        1.3.5 钢闸门结构的维护与加固研究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结构可靠度与随机变量的统计分析
    2.1 结构可靠度基本理论
        2.1.1 结构可靠度概述
        2.1.2 功能函数与极限状态
        2.1.3 结构失效概率与可靠指标
    2.2 可靠度的计算方法
        2.2.1 一次二阶矩法
        2.2.2 JC法
        2.2.3 蒙特卡罗法
    2.3 随机变量统计分析
        2.3.1 统计分析计算方法
        2.3.2 分布类型检验
        2.3.3 结构抗力统计分析
        2.3.4 金属锈蚀程度的统计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闸门锈蚀机理及锈蚀检测方法
    3.1 金属腐蚀概述
    3.2 水工钢闸门的腐蚀机理和影响因素
        3.2.1 钢闸门腐蚀机理
        3.2.2 影响钢闸门腐蚀的主要因素
    3.3 锈蚀状况检测
        3.3.1 锈蚀程度等级
        3.3.2 钢闸门锈蚀状况检查
        3.3.3 锈蚀检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锈蚀对钢闸门静力性能的影响分析
    4.1 钢闸门锈蚀现场检测
        4.1.1 工程概况
        4.1.2 弧形钢闸门锈蚀状况检查
        4.1.3 弧形钢闸门锈蚀检测
    4.2 弧形钢闸门有限元模型
        4.2.1 有限元法简介
        4.2.2 弧形钢闸门模型建立
        4.2.3 工况、荷载及约束条件
        4.2.4 弧形钢闸门锈蚀模拟
    4.3 考虑不同锈蚀程度的弧形钢闸门静力性能分析
        4.3.1 刚度、强度评判标准
        4.3.2 弧形钢闸门锈蚀前的静力性能分析
        4.3.3 弧形钢闸门锈蚀后的静力性能分析
        4.3.4 锈蚀深度对弧形钢闸门静力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锈蚀对钢闸门动力性能的影响分析
    5.1 结构动力性能基本理论
    5.2 弧形闸门锈蚀前的动力性能分析
        5.2.1 弧形钢闸门动力分析模型
        5.2.2 弧形钢闸门锈蚀前的动力性能计算结果
        5.2.3 弧形钢闸门锈蚀前的动力性能结果分析
    5.3 弧形钢闸门锈蚀后的动力性能分析
        5.3.1 弧形钢闸门锈蚀后的动力性能计算结果
        5.3.2 弧形钢闸门锈蚀后的动力性能结果分析
    5.4 锈蚀深度对弧形钢闸门动力性能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在役水工钢闸门锈蚀后的可靠度评估
    6.1 随机变量统计分析
    6.2 分析模式的选取
    6.3 钢闸门强度可靠度分析
        6.3.1 主梁可靠度分析
        6.3.2 面板可靠度分析
        6.3.3 支臂可靠度分析
    6.4 钢闸门支臂稳定可靠度分析
        6.4.1 支臂稳定应力计算
        6.4.2 支臂稳定可靠度计算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鳞虾群算法的改进及其在结构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鳞虾群算法研究进展及现状
        1.2.1 鳞虾群算法研究背景
        1.2.2 鳞虾群算法的理论发展
        1.2.3 鳞虾群算法在工程中的应用
    1.3 结构可靠度研究进展及现状
        1.3.1 国外结构可靠度研究的进展
        1.3.2 国内结构可靠度研究的进展
        1.3.3 结构可靠度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磷虾群算法及其基本原理
    2.1 引言
    2.2 鳞虾群算法基本原理
    2.3 算法分析
    2.4 鳞虾群算法关键参数分析
        2.4.1 种群数量
        2.4.2 速度控制参数D~(max)、N~(max)、V_f
        2.4.3 惯性权重ω_n和ω_f
        2.4.4 步长缩放因子C_t
        2.4.5 最大迭代次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鳞虾群算法的改进
    3.1 引言
    3.2 合作竞争的鳞虾群算法(CCKH)
        3.2.1 改进策略
        3.2.2 合作竞争鳞虾群算法实现步骤
        3.2.3 一些常用的算法测试函数
        3.2.3.1 单极值函数
        3.2.3.2 多极值函数
        3.2.4 CCKH仿真实验
    3.3 目标指向型鳞虾群算法(TOKH)
        3.3.1 改进策略
        3.3.2 目标指向型鳞虾群算法实现步骤
        3.3.3 TOKH仿真实验
        3.3.4 大鳞虾数量对TOKH优化性能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改进鳞虾群算法的结构可靠度分析
    4.1 结构可靠度基本概念
    4.2 极限状态概念
        4.2.1 承载力极限状态
        4.2.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4.2.3 破坏—安全极限状态
    4.3 结构失效概率概述
    4.4 结构可靠指标
    4.5 求解可靠度指标方法
        4.5.1 一次二阶矩法
        4.5.2 蒙特卡洛模拟法
        4.5.3 JC法
    4.6 两个改进鳞虾群算法计算可靠度指标
        4.6.1 求解可靠度指标的数学模型
        4.6.2 利用Matlab求解可靠度指标步骤
    4.7 算例分析
        4.7.1 算例1—圆锥形结构
        4.7.2 算例2—钢接头
        4.7.3 算例3—并行和串行系统可靠度求解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BIM的地铁车辆电气系统智能运维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气运维研究现状
        1.2.2 BIM运维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地铁车辆电气检修与BIM技术
    2.1 地铁车辆电气系统故障概述
    2.2 地铁电气系统逻辑与工作原理分析
        2.2.1 车辆电气原理图分析
        2.2.2 受电弓升弓工作原理
        2.2.3 受电弓控制系统故障分析
    2.3 BIM技术在车辆电气系统运维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优势
        2.3.1 BIM技术
        2.3.2 BIM技术的应用优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铁车辆电气设备BIM建模
    3.1 基于BIM的地铁电气设备运维管理方法
    3.2 地铁电气设备BIM模型建立
        3.2.1 协同建模
        3.2.2 BIM模型建模规范
        3.2.3 BIM模型命名编码标准
        3.2.4 BIM建模过程
        3.2.5 BIM数据传递及应用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铁车辆电气系统智能运维检修决策算法研究
    4.1 理论基础
        4.1.1 不确定量化模型及证据理论
        4.1.2 动态故障树分析法
        4.1.3 离散时间贝叶斯网络模型方法
    4.2 检修决策算法分析
        4.2.1 基于模糊理论的根节点先验概率计算
        4.2.2 基于证据理论的叶节点故障概率计算
        4.2.3 根节点后验故障概率计算
    4.3 地铁车辆受电弓系统可靠性建模实例分析
        4.3.1 离散时间贝叶斯网络建模
        4.3.2 离散时间贝叶斯网络模型根节点计算
        4.3.3 离散时间贝叶斯网络模型可靠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BIM的地铁电气设备智能运维管理系统设计
    5.1 系统需求分析及架构设计
    5.2 系统开发环境及数据库设计
        5.2.1 系统开发环境
        5.2.2 系统数据库设计
    5.3 模块功能分析
        5.3.1 系统登录及功能主界面
        5.3.2 BIM管理模块
        5.3.3 电气仿真模块
        5.3.4 故障检修模块
        5.3.5 系统管理模块
    5.4 故障智能分析实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6)基于长标距FBG的中小跨桥梁损伤识别与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动态称重方法研究现状
        1.2.2 桥梁损伤识别方法
        1.2.3 桥梁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
        1.2.4 在役桥梁可靠度评估方法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主要创新点
        1.3.1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本文研究内容
        1.3.3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
        1.3.4 本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基于长标距应变响应差分的桥梁式动态称重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长标距FBG传感器
        2.2.1 FBG传感原理
        2.2.2 长标距FBG传感器基本结构
        2.2.3 长标距FBG传感器性能测试
    2.3 理论基础
    2.4 车桥耦合模拟
        2.4.1 车桥耦合模拟理论
        2.4.2 路面不平顺模拟
    2.5 数值验证
        2.5.1 简支梁桥工况参数分析
        2.5.2 连续梁桥工况参数分析
    2.6 工程实例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长标距应变响应多重交叉检验的中小跨桥梁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理论基础
    3.3 数值验证
        3.3.1 模拟工况及参数
        3.3.2 模拟结果与讨论
    3.4 实际桥梁测试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随机车流下基于长标距应变响应的中小跨桥梁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理论基础
    4.3 室内试验验证
    4.4 试验结果讨论
        4.4.1 单车通过工况
        4.4.2 多车通过工况
    4.5 随机车流模拟
        4.5.1 三维车桥耦合模拟
        4.5.2 随机车流模拟
    4.6 模拟结果讨论
    4.7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基于长标距应变响应的两阶段贝叶斯模型修正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理论基础
        5.2.1 构造目标函数
        5.2.2 径向基神经网络
        5.2.3 K均值聚类
        5.2.4 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
        5.2.5 模型修正方法框架
    5.3 数值模拟
    5.4 室内试验研究
    5.5 本章小节
第六章 基于长标距应变时程和概率密度演化的中小跨桥梁可靠度评估方法研究
    6.1 引言
    6.2 理论基础
        6.2.1 概率密度演化方法
        6.2.2 失效准则
        6.2.3 雨流计数法
        6.2.4 随机车流模型
    6.3 数值案例
    6.4 本章小节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主要结论
    7.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基于风场实测和考虑不确定性的结构抗风性能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基于现场实测的风场特性研究
        1.2.2 实际风速场短期预测研究
        1.2.3 环境激励下结构模态参数识别
        1.2.4 高层建筑和输电塔线现场实测研究
    1.3 全文安排
第二章 沿海丘陵地区实测强风风场特性分析
    2.1 实测风场数据简介
        2.1.1 风速实测系统
        2.1.2 数据预处理
        2.1.3 强风记录分类汇总
        2.1.4 台风与非台风场湍流特性对比
    2.2 风速平稳性分析
        2.2.1 平稳性分析方法
        2.2.2 平稳性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2.2.3 非平稳风速模型
    2.3 脉动风速演化谱特性估计
        2.3.1 估计方法介绍
        2.3.2 实测典型非平稳风速演化谱对比
        2.3.3 基于演化谱的特性估计
    2.4 非高斯阵风因子
        2.4.1 风场非高斯特性
        2.4.2 非高斯阵风因子计算方法
        2.4.3 实测阵风因子曲线
    2.5 结论
第三章 基于WRF的混合神经网络台风过程风速预测
    3.1 预测方法介绍
        3.1.1 神经网络方法
        3.1.2 基于WRF的数据分解型混合神经网络预测
    3.2 WRF计算
        3.2.1 WRF参数设置
        3.2.2 WRF计算结果
    3.3 基于WRF的数据分解型混合神经网络预测
        3.3.1 单独神经网络方法预测
        3.3.2 经验模态分解混合预测
        3.3.3 小波分解混合预测
        3.3.4 预测精度对比
    3.4 极值风速预测
    3.5 结论
第四章 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及其改进
    4.1 Hilbert-Huang变换结合多阈值随机减量法
    4.2 风荷载激励下的改进FBFFT法
        4.2.1 方法简介
        4.2.2 不同谱参数b识别结果
        4.2.3 不同噪声强度识别结果
    4.3 基于Gabor变换的贝叶斯识别
        4.3.1 方法简介
        4.3.2 三角函数数值算例
        4.3.3 单自由度时变系统算例
    4.4 基于MEMD多维数据识别
        4.4.1 多维经验模态分解
        4.4.2 数值案例
    4.5 结论
    附录A: 改进FBFFT法模态参数的后验不确定性计算
第五章 实测高层建筑及输电塔线结构模态参数识别
    5.1 实测项目介绍
        5.1.1 香港K11大楼
        5.1.2 广州塔
        5.1.3 输电塔线
    5.2 不同激励作用下的模态参数识别
        5.2.1 K11大楼
        5.2.2 广州塔
        5.2.3 输电线路
    5.3 结构时变动力参数识别
        5.3.1 加速度响应时频分析
        5.3.2 时变动力参数识别结果
    5.4 气动阻尼
        5.4.1 气动阻尼计算方法
        5.4.2 高层建筑
        5.4.3 输电线路
    5.5 结论
第六章 考虑不确定性的高层建筑风振可靠度分析
    6.1 高层建筑风振舒适度分析
        6.1.1 各国舒适度限值
        6.1.2 可靠度计算方法
        6.1.3 分析框架
    6.2 台风作用下风振反演分析
        6.2.1 三维风场模拟
        6.2.2 风荷载确定
        6.2.3 风振分析与实测对比
    6.3 考虑参数不确定性的可靠度评估
        6.3.1 参数不确定性
        6.3.2 顶层可靠度分析结果
        6.3.3 全楼各层可靠度分析结果
        6.3.4 不同重现期可靠度分析结果
    6.4 基于模糊理论的舒适可靠度计算
        6.4.1 模糊可靠度定义
        6.4.2 模糊可靠度计算方法
        6.4.3 实际应用
    6.5 结论
第七章 基于贝叶斯定理的输电线路风灾易损性更新
    7.1 风灾易损性更新框架
        7.1.1 易损性定义
        7.1.2 贝叶斯更新
        7.1.3 分析流程
    7.2 输电线路风致响应分析
        7.2.1 有限元模型及修正
        7.2.2 输电线路风场多尺度模拟
        7.2.3 风致动力响应分析结果
    7.3 风灾易损性更新
        7.3.1 初始风偏闪络易损性分析
        7.3.2 风偏易损性贝叶斯更新
        7.3.3 影响因素分析
    7.4 结论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创新点
    8.2 本文工作总结
        8.2.1 沿海丘陵地区实测强风风场特性分析
        8.2.2 基于WRF的混合神经网络台风过程短期风速预测
        8.2.3 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及其改进
        8.2.4 实测高层建筑及输电塔线结构模态参数识别
        8.2.5 考虑不确定性的高层建筑风振可靠度分析
        8.2.6 基于贝叶斯定理的输电线路风灾易损性更新
    8.3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8)基于SIL的核环境起重机起升机构安全防护系统的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核环境起重机的概述
        1.1.1 起重机概述
        1.1.2 核电的发展
        1.1.3 核环境起重机概述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1 课题来源
        1.2.2 课题背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课题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意义
        1.4.1 课题的主要内容
        1.4.2 课题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核环境起重机安全防护原理
    2.1 核环境起重机的特殊性能
        2.1.1 核环境起重机的工作要求
        2.1.2 核环境起重机的主要特点
        2.1.3 核环境起重机的特殊性能
    2.2 起升机构的安全防护系统
        2.2.1 起升机构布置形式
        2.2.2 钢丝绳卷绕系统
        2.2.3 防“冲顶”事故
        2.2.4 其他安全措施
    2.3 运行机构的安全防护系统
        2.3.1 小车运行机构的安全防护系统
        2.3.2 大车运行机构的安全防护系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核环境起重机安全防护系统的可靠性理论
    3.1 可靠性基本理论
        3.1.1 可靠性的概念
        3.1.2 应力—强度分布理论
        3.1.3 应力和强度分布的确定及可靠度计算
        3.1.4 随机变量函数的变差系数
        3.1.5 可靠性的基本分析方法
        3.1.6 可靠性等级划分
    3.2 安全系统的安全完整性理论
        3.2.1 安全系统的概述
        3.2.2 安全系统的功能安全
        3.2.3 安全系统的功能影响因素
        3.2.4 安全系统的安全完整性等级分析方法
    3.3 系统可靠度和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的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核环境起重机起升机构安全防护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4.1 起升机构安全防护系统的模型建立
    4.2 安全系统的安全完整性可靠性分析
        4.2.1 可靠性框图模型建立
        4.2.2 Markov模型建立
    4.3 制动装置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4.3.1 制动装置系统模型的建立
        4.3.2 制动器安全系数与可靠度关系
        4.3.3 制动装置系统可靠性模型建立
        4.3.4 操作人员的可靠性分析
        4.3.5 电气元件的可靠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核环境起重机起升机构安全防护系统的可靠性计算
    5.1 安全系统的可靠性计算
        5.1.1 起重量限制器的可靠性计算
        5.1.2 起升高度限位器的可靠性计算
        5.1.3 安全系统的可靠性分析结论
    5.2 制动装置系统的可靠性计算
        5.2.1 高速单制动系统的可靠性计算
        5.2.2 高速双制动系统的可靠性计算
        5.2.3 高速单制动-低速制动系统的可靠性计算
        5.2.4 高速双制动-低速制动系统的可靠性计算
        5.2.5 两套双制动-低速制动系统的可靠性计算
        5.2.6 制动装置系统的可靠性分析结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9)在役钢筋混凝土渡槽安全性评价与时变可靠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渡槽结构健康诊断研究现状
        1.2.2 结构可靠度研究现状
    1.3 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2.可靠度基本理论
    2.1 结构可靠度的基本概念
        2.1.1 结构的极限状态
        2.1.2 结构的可靠度
        2.1.3 结构的可靠指标
        2.1.4 结构可靠度指标的计算
        2.1.5 本章小结
3.在役钢筋混凝土渡槽检测与病害处理
    3.1 工程简介
    3.2 检测目的
    3.3 测点布置
    3.4 检测方法
    3.5 检测依据
    3.6 主墩检测
        3.6.1 混凝土回弹强度
        3.6.2 裂缝宽度和深度
        3.6.3 碳化深度检测
    3.7 支墩检测
        3.7.1 混凝土回弹强度
        3.7.2 碳化深度
    3.8 拱体检测
        3.8.1 混凝土回弹强度
        3.8.2 碳化深度
    3.9 渡槽底板和顶板检测
        3.9.1 混凝土回弹强度
        3.9.2 碳化深度
    3.10 护栏检测
    3.11 病害分析与处理
    3.12 本章小结
4.东方红渡槽整体力学分析
    4.1 力学分析目的
    4.2 力学分析基本假定
    4.3 静力分析
        4.3.1 模型的建立
        4.3.2 材料参数与计算工况
        4.3.3 计算理论依据
        4.3.4 整体静力学分析
        4.3.5 典型区域静力学分析
        4.3.6 静力分析小结
    4.4 动力分析—反应谱法
        4.4.1 反应谱法概述
        4.4.2 抗震计算基本参数
        4.4.3 整体动力学分析
        4.4.4 典型区域动力学分析
    4.5 动力分析—时程分析法
        4.5.1 时程分析法概述
        4.5.2 时程分析法要素选波
        4.5.3 整体动力学分析
        4.5.4 典型区域动力学分析
        4.5.5 动力分析小结
    4.6 本章小结
5.在役钢筋混凝土渡槽时变模糊可靠度分析
    5.1 模糊数学基本概念
        5.1.1 模糊集的概念
        5.1.2 模糊集的运算
        5.1.3 模糊识别
        5.1.4 确定隶属函数的方法
    5.2 在役钢筋混凝土渡槽时变模糊可靠度分析
        5.2.1 问题的提出
        5.2.2 基于混凝土碳化深度时变极限方程的建立
        5.2.3 混凝土碳化深度模型概率分布与统计特征
        5.2.4 隶属度函数
        5.2.5 基于混凝土碳化深度时变模糊可靠度模型的建立
    5.3 计算实例
    5.4 本章小结
6.在役钢筋混凝土渡槽时变灰色可靠度分析
    6.1 灰色系统基本概念
        6.1.1 灰数的定义
        6.1.2 灰数的白化
        6.1.3 灰数的运算
    6.2 在役钢筋混凝土渡槽时变灰色可靠度
        6.2.1 问题的提出
        6.2.2 等时序预测GM(1,1)模型
        6.2.3 灰色可靠度
    6.3 计算实例
        6.3.1 灰色预测模型的应用
        6.3.2 模型精度分析
        6.3.3 渡槽结构检修寿命预测
    6.4 本章小结
7.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项目和获奖情况
致谢

(10)综采工作面不同环境条件对作业人员生理指标影响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温度场、湿度场、噪声场数值模拟
        1.2.2 矿井作业环境对作业人员生理、心理指标的影响
        1.2.3 作业人员的可靠性分析
        1.2.4 安全预警研究
        1.2.5 问题提出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综采工作面环境对人体影响基本理论
    2.1 综采工作面环境对人体生理影响综述分析
        2.1.1 安全生理学概述
        2.1.2 综采工作面环境对作业人员生理的影响
    2.2 综采工作面环境对人体心理影响综述分析
        2.2.1 安全心理学概述
        2.2.2 综采工作面环境对作业人员心理的影响
    2.3 小结
3 综采工作面环境场数值模拟
    3.1 综采工作面温湿度环境数值模拟
        3.1.1 高温矿井综采工作面热环境分析
        3.1.2 综采工作面热源与风流换热系数的确定
        3.1.3 综采工作面热环境数值模拟
        3.1.4 模拟结果及分析
        3.1.5 验证试验
    3.2 综采工作面噪声环境数值模拟
        3.2.1 综采工作面噪声概况及噪声源介绍
        3.2.2 综采工作面噪声场模拟
        3.2.3 模拟结果及分析
        3.2.4 试验验证
    3.3 综采工作面照明环境数值模拟
        3.3.1 DIALux适用性分析
        3.3.2 煤矿巷道照明模拟
        3.3.3 模拟结果分析
    3.4 小结
4 综采工作面环境对人的影响实验研究
    4.1 实验准备
        4.1.1 实验平台
        4.1.2 实验样本选取
        4.1.3 测量工具介绍
        4.1.4 问卷星调查问卷
    4.2 实验方案与实验过程
        4.2.1 实验方案
        4.2.2 样本预处理
        4.2.3 实验过程
        4.2.4 多因素环境实验设计
    4.3 实验结果的单因素环境影响分析
        4.3.1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4.3.2 温度与各生理心理指标的回归模型
        4.3.3 湿度与各生理心理指标的回归模型
        4.3.4 噪声与各生理心理指标的回归模型
        4.3.5 照明度与各生理心理指标的回归模型
    4.4 实验结果的多因素环境影响分析
        4.4.1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4.4.2 多元线性回归
        4.4.3 收缩压与多环境因素的回归模型
        4.4.4 舒张压与多环境因素的回归模型
        4.4.5 心率与多环境因素的回归模型
        4.4.6 呼吸率与多环境因素的回归模型
        4.4.7 体温与多环境因素的回归模型
        4.4.8 率压积与多环境因素的回归模型
        4.4.9 疲劳度与多环境因素的回归模型
        4.4.10 实验结果分析
    4.5 多因素模型验证
    4.6 小结
5 综采工作面不同环境条件下作业人员可靠度模型研究
    5.1 传统可靠度模型
        5.1.1 人的可靠度模型
        5.1.2 人子系统的可靠度计算模型
        5.1.3 量化作业工人作业环境的安全区域、潜在危险区域、危险区域
    5.2 基于功能函数的作业人员作业可靠度模型
        5.2.1 功能函数与极限状态方程
        5.2.2 人的可靠度
        5.2.3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法的可靠度计算
    5.3 人的可靠度求解中的M-C法
        5.3.1 模型建立分析
        5.3.2 模型建立
        5.3.3 建模结果与分析
    5.4 小结
6 综采工作面作业人员生理指标实测与安全劳动时间
    6.1 矿井基本情况
        6.1.1 井田位置与范围
        6.1.2 矿井开采与开拓
        6.1.3 主采煤层
    6.2 生理敏感指标分析
        6.2.1 综采工作面作业人员生理指标的测定
        6.2.2 敏感指标分析原理介绍
        6.2.3 井下作业人员生理指标显着性分析
        6.2.4 生理指标敏感性分析
    6.3 井下作业人员安全劳动时间
        6.3.1 GM(1,1)预测模型
        6.3.2 生理指标随工作时间变化模拟分析
        6.3.3 井下作业人员安全劳动时间确定
    6.4 小结
7 煤矿作业人员生理指标安全预警系统
    7.1 矿井安全预警系统综述
        7.1.1 矿井预警系统概述
        7.1.2 安全预警的主要功能
        7.1.3 考虑矿井环境特殊性的预警模型
    7.2 Hadoop数据自动收集与存储架构
    7.3 作业人员生理指标预警系统
        7.3.1 预警系统简介
        7.3.2 预警系统设计
    7.4 可靠度预警系统在煤矿的应用
        7.4.1 井下作业人员信息收集与录入
        7.4.2 可靠度预警系统应用
    7.5 系统优化功能介绍
        7.5.1 预警模型优化
        7.5.2 数据预处理
    7.6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POMS(心境状态量表)
    附录B:DGS24/127(A)的IES文件
    附录C:作业人员可靠度计算代码
    附录D:MATLAB程序代码
    附录E:作业人员作业环境预警系统建设方案
        E.1 背景
        E.2 目标和建设内容
        E.3 系统说明
        E.4 功能界面示例
        E.5 统计分析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建筑结构的可靠度诊断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含微损伤石油井架风振响应及抗风安全性分析[D]. 刘念. 燕山大学, 2021
  • [2]中国桥梁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J].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中国公路学报, 2021(02)
  • [3]基于可靠度的在役水工钢闸门锈蚀后工作性态评估研究[D]. 朱振寰. 南昌大学, 2020(01)
  • [4]鳞虾群算法的改进及其在结构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D]. 程立翔. 广州大学, 2020(02)
  • [5]基于BIM的地铁车辆电气系统智能运维技术研究[D]. 宋小广.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4)
  • [6]基于长标距FBG的中小跨桥梁损伤识别与评估研究[D]. 陈适之. 东南大学, 2019
  • [7]基于风场实测和考虑不确定性的结构抗风性能评估[D]. 徐卿. 浙江大学, 2019(01)
  • [8]基于SIL的核环境起重机起升机构安全防护系统的可靠性研究[D]. 钟元. 太原科技大学, 2019(04)
  • [9]在役钢筋混凝土渡槽安全性评价与时变可靠度研究[D]. 尚峰. 中原工学院, 2019(09)
  • [10]综采工作面不同环境条件对作业人员生理指标影响分析与研究[D]. 周霏. 河南理工大学, 2018(01)

标签:;  ;  ;  ;  

建筑结构的可靠性诊断和测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