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粤东近岸海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粤东,沉积物,海域,海洋学,地球化学,叶绿素,近岸。
粤东近岸海域论文文献综述
张元标,林辉,芦敏,邝伟明,孙秀武[1](2014)在《福建和粤东近岸海域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年11~12月采集福建和粤东近岸海域的沉积物样品,对沉积物中的PAHs含量、组成进行研究,分析了研究海域沉积环境中PAHs的分布特征、来源,并利用Long等人建立的评价模式对PAHs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海域沉积环境中PAHs的地球化学行为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研究海域PAHs的含量范围为52.93~398.50 ng/g,平均值为170.30 ng/g,研究发现闽江径流是影响海区沉积物中PAHs含量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不同环数PAHs的相对丰度和异构体比值分析,对研究海区沉积物中PAHs进行了溯源分析,发现厦门以北海域沉积物中的PAHs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而厦门以南海域则主要来源于石油污染.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海域PAHs对生物体极少产生负面生态效应,潜在生态风险很小.(本文来源于《应用海洋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蔡尚湛,吴日升,许金电[2](2011)在《2006年夏季粤东至闽南近岸海域上升流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6年夏季粤东至闽南近岸海域海水的实测温度、盐度资料和海表温度、叶绿素a含量的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上升流现象.结果表明:上升流区水体具有低温、高盐特征,其中心区域位于汕头至东山一带近岸海域.在汕头以西海域,外海深层低温高盐水沿海底地形向岸爬升形成上升流.汕头以东近岸海域的上升流为爬升至惠来近岸的外海水随沿岸流向东北方向运动,并在各地沿海底地形爬升所致.研究海域上升流区的水体属同一来源,均来自汕头西南外海.汕头以东近岸海域的上升流强度大于汕头以西,水温低于23.0℃、盐度高于34.00的外海水仅爬升至汕头以西近岸海表以下25 m左右,但可出现在汕头以东近岸10 m以浅海域.以研究海域海表温度低于27.5℃的沿岸低温区的面积来反映上升流的强度,通过对海表温度遥感数据的分析可知:7月初至7月中旬和7月28日至8月上旬,低温区域面积较大且较为稳定,上升流强度较大;7月19~27日期间和8月中旬以后,低温区域面积较小或短暂消失,上升流强度较弱.该上升流在2006年7~8月期间经历了强-弱-强-弱的短期变化过程.(本文来源于《台湾海峡》期刊2011年04期)
乔永民[3](2004)在《粤东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粤东是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之一,近叁十年来的经济改革和工业化发展,直接或间接排入近岸海域的污染物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其中重金属因其自身的非降解性和通过食物链富集、毒性放大的特性,其污染问题更是倍受关注。沉积物是重金属的主要汇集场所,了解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和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附存形态,对于探寻近海海域重金属的来源、评价污染现状、预测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海洋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也是正确划分不同海区功能和保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粤东近岸海域共设置46个表层沉积物采样站位和13个柱状样采样站位。并按自然条件将整个研究海域划分为四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汕头港、韩江口、南澳岛、柘林湾。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分别对上述区域进行了表层和柱状沉积物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调查。沉积物样品在50℃条件下烘干、磨碎、过孔径为250μm的网筛。沉积物总量采用王水消化方法,形态分析采用1 N HCl提取的单一形态分析方法和BCR四步连续提取多形态分析方法。以Perkin-Elmer 2000DV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重金属元素含量。 重金属的背景值是区分沉积物中重金属自然来源和人为污染的界限,对于评价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首次以本区域工业化以前沉积物样品(柱状样底层样品),对粤东近沉积物的重金属背景值进行了研究。各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分别为:镉0.15μg/g、钴8.40μg/g、铬28.39μg/g、铜19.22μg/g、锰343.14μg/g、镍14.91μg/g、铅32.87μg/g、锌58.58、铁3.57%。与其它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元素背景值相比较,铜、铅的背景值较高。分析认为,粤东地质成分中富含铜、铅等矿藏资源是粤东海域沉积物重金属背景值较高的主要原因。 粤东近岸海域的重金属总量分别为:镉0.38μg/g、钴9.00μg/g、铬38.20μg/g、铜30.05μg/g、锰622.66μg/g、镍20.90μg/g、铅43.65μg/g、锌97.12μg/g、铁3.63%。与其它海域相比,铅锌的平均含量偏高。各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为:镉、铬、铜、镍、锌的含量由汕头港至南澳岛成下降趋势,而在柘林湾则又略有上升,其平均含量均以汕头港最高。铅与上述几种元素的分布特征不同,其最高值站位和平均含量最高值均在韩江口。钴、锰分布趋势性不明显,相比较而言,在韩江口的平均含量较高。各重金属元素之间及其与保守元素、总有机质、碳酸盐和细粒级组分的摘要相关和聚类分析以及富集系数研究表明:福、铬、铜、镍、锌具有相似的地化行为,其分布特征受城市排污影响,富集系数较高;铅的地化行为与上述儿种元素不同,大气沉降对沉积物中铅的含量影响明显;钻和锰有相似的地化行为,其分布特征受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较大。 基于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总量对粤东近岸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以沉积物质量标准(G B18668一2002)评价,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在总体水平上均达一类沉积物标准,对四个典型区域评价,只有汕头港的福、铜元素的平均含量均达到二类沉积物标准;以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粤东近岸海域的各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地累积指数均为无污染水平,就典型区域而言,只有汕头港的锡为轻度污染;以多元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在总体水平上,粤东近岸海域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就各典型区域而言,污染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汕头港>韩江口>拓林湾>南澳岛,其中汕头港为重度污染,其它区域为中度污染。 沉积物中“非稳态”或生物可利用的重金属是对环境具有直接影响的部分,本文采用单一形态分析方法研究了粤东近岸海域“非稳态”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特征,并首次利用与洁净区“非稳态”重金属相对照的方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人为输入量进行了估算。粤东近岸海域“非稳态”重金属的平均含量为:锅0.2109/9、钻3.60林9/9、铬7.65林g/g、铜18.08林9/9、锰496.24林9/9、镍7.45林眺、铅30.69林魄、锌58.61林吮、铁0.98%。其分布特征与重金属总量相似,两者成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粤东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人为输入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锌(26.53呵g)>铜(11一7呵g)>铬(3.04呵g)>钻(0.77陀龟)>镍(0.68叼g》铅(0.53叼g)>福(0.19呵g),分别占“非稳态”的45.27%、61.78%、39.77%、21.41%、9.91%、1.72%、90.63%。由此可见,粤东近岸海域人为输入的重金属元素主要为福、铜、锌、铬、镍。 以BCR四步连续提取法研究了粤东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结果表明:锅、锰主要以酸可溶态存在,分别为总量的65.90%和6239%;钻、铬、铜、镍、锌、铁则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分别占其总量的54.50%、67.55%、49.76%、66.52%、45.00%和81.64%;铅则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约为总量的36.19%。根据对不同结合态重金属与其基质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在结合位过剩的情况下,各基质之间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吸附、络合存在竞争。 基于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各种形态的含量,分别以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和次性相富集系数法对粤东近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汕头港的锅、铜、铅、锌?(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04-05-01)
粤东近岸海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2006年夏季粤东至闽南近岸海域海水的实测温度、盐度资料和海表温度、叶绿素a含量的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上升流现象.结果表明:上升流区水体具有低温、高盐特征,其中心区域位于汕头至东山一带近岸海域.在汕头以西海域,外海深层低温高盐水沿海底地形向岸爬升形成上升流.汕头以东近岸海域的上升流为爬升至惠来近岸的外海水随沿岸流向东北方向运动,并在各地沿海底地形爬升所致.研究海域上升流区的水体属同一来源,均来自汕头西南外海.汕头以东近岸海域的上升流强度大于汕头以西,水温低于23.0℃、盐度高于34.00的外海水仅爬升至汕头以西近岸海表以下25 m左右,但可出现在汕头以东近岸10 m以浅海域.以研究海域海表温度低于27.5℃的沿岸低温区的面积来反映上升流的强度,通过对海表温度遥感数据的分析可知:7月初至7月中旬和7月28日至8月上旬,低温区域面积较大且较为稳定,上升流强度较大;7月19~27日期间和8月中旬以后,低温区域面积较小或短暂消失,上升流强度较弱.该上升流在2006年7~8月期间经历了强-弱-强-弱的短期变化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粤东近岸海域论文参考文献
[1].张元标,林辉,芦敏,邝伟明,孙秀武.福建和粤东近岸海域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J].应用海洋学学报.2014
[2].蔡尚湛,吴日升,许金电.2006年夏季粤东至闽南近岸海域上升流的特征[J].台湾海峡.2011
[3].乔永民.粤东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