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文献回顾与102份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编制大学生职业决断力初始问卷,包含36个题项。在广州一所综合性本科院校回收650份有效问卷,通过项目分析与探索性因子分析,确定了9个题项的正式问卷,发现大学生职业决断力包含三个维度:职涯准备决断力、社会舆论决断力和职业环境决断力。随后在广州、深圳、湘潭、北京、天津、泉州等城市多所综合性本科院校回收448份有效问卷,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支持了大学生职业决断力的三因子结构。分析结果还发现:中国大学生职业决断力及其三个维度得分水平不高;女大学生职业环境决断力不如男大学生;低收入家庭出身大学生的职涯准备决断力不如来自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家庭的同伴。问卷信效度良好,可作为大学生职业决断力的测量工具。
关键词职业决断力;职涯准备决断力;社会舆论决断力;职业环境决断力;职业选择
1 问题提出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近年已被党中央、国务院当作一项最大的民生工作来开展。《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群体就业工作。高校需要防范和化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焦虑问题,努力通过多种渠道促进应届毕业生充分就业。但另一方面,不少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不仅会受到来自家长的干涉,也经常受“先就业后择业”这种被广泛宣扬的观念的影响,以一份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开启职业生涯。在家庭物质条件改善、青年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的情况下,一份自己并不心仪的工作不仅难以激发新生代员工的工作活力与激情,甚至也无法让他们安心留下继续工作。据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发布的《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显示,70后、80后、90后和95后员工第一份工作在职月数为51、43、19和7。而随着95后大学生迈入职场,如此短暂的第一份工作在职时间,甚至频频出现的“闪辞”等现象,既不利于他们自身职业成长,也会增加用人单位的人员招聘、培训和管理成本,破坏用人单位借以提升业绩水平、建立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基础(戴先任, 2018; 郭振纲, 2018)。在此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偏好问题亟需引起大学生本人和高校、用人单位、社会各方面的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
尽管大学生存在自身职业偏好,但国家或地区经济形势,家庭职业偏好、经济负担、地域约束,以及个体社会经济地位、种族或族群、性别、残疾、性取向等因素,往往使个体职业选择或职业发展路径受限,导致绝大多数大学生需要在各种限制条件下做出职业选择(Duffy, Diemer, & Jadidian, 2012; Duffy, Diemer, Perry, Laurenzi, & Torrey, 2012)。工作心理理论(psychology of working theory, PWT)认为,职业决断力(work volition)——个体感知到自己能冲破限制条件做出职业选择的能力(Duffy, Diemer, & Jadidian, 2012)——是解释他们在面对上述职业障碍时能否获得一份体面工作的关键因素(Blustein, 2006, 2008; Blustein, Kenna, Gill, & DeVoy, 2008; Duffy et al., 2016)。该理论由Duffy等人(2016)基于职业心理学、多元文化心理学、交错性、工作社会学,以及工作心理框架的核心命题发展形成。它一方面把以往职业发展理论及相关研究关注的主要对象,从拥有更大决断力和优先待遇的部分个体拓展至所有个体,尤其重视那些职业选择有限的社会底层和边缘群体,或以工作情境作为工作体验主要驱动力但却被迫转换工作的群体;另一方面则通过把外界情境、经济和社会结构作为构建理论的关键因素,对以往职业发展理论及相关研究进行补充。作为工作心理理论关键要素的职业决断力更强调择业个体认为自己能克服外界限制条件的主观信念,而不是综合内外部条件务实地做出“成熟”的职业选择结果(Super, 1953)。虽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常被用于刻画择业个体对自己成功完成各项任务所需要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Betz & Luzzo, 1996),但它更强调个体层面内部因素,并未像职业决断力那样明确对外部情境、经济和社会结构予以关注。在表现形式上,职业决断力是一个程度从低到高的连续体,这与刻画个体职业选择结果究竟取决于自我行动(内控型)还是任务难度、权势他人和偶然因素(外控型)的职业控制点(Trice, Haire, & Elliott, 1989)不同。职业决断力水平较高的个体,即使在择业过程中面对各种外部职业障碍,也倾向于相信自己有能力让职业希望自我、职业预期自我在未来工作中得到表达和实现,避免陷入职业恐惧自我的困扰(陈巍, 2014)。研究发现,职业决断力正向影响职业生涯适应力(Autin, Douglass, Duffy, England, & Allan, 2017)、职业决策效能感(Jadidian & Duffy, 2012)和工作满意度(Duffy, Bott, Torrey, & Webster, 2013),也能通过增强人岗匹配和工作意义间接提高工作满意度(Duffy, Autin, & Bott, 2015)。而个体职业生涯适应力改善,也被发现有助于促进个体职业成功(凌斌, 孙丽君, 樊传浩, 2017)。因而,准确刻画和测量大学生职业决断力,是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完善大学生职业发展辅导和咨询实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然而,目前国际上被广泛采用的职业决断力量表源于崇尚个人主义的美国情境,它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难以确保能直接用于推崇集体主义的中国情境。以往尝试把Duffy,Diemer和Jadidian(2012)开发的大学生版职业决断力量表应用到中国、韩国和土耳其的研究发现,往往需要增加部分题项(刘毅, 2017)、删减题项(Kim & Lee, 2014)或调整原有题项表述(Buyukgoze-Kavas, Duffy, & Douglass, 2015),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信效度。第二,Duffy及其合作者开发的职业决断力量表(Duffy, Diemer, & Jadidian, 2012; Duffy, Diemer, Perry, Laurenzi, 2012)同时包含体现正面意义的一般决断力因子(示例题项:“我能选择自己想要的工作”),和体现负面意义的约束因子(示例题项:“囿于我的经济状况,我将不得不接受能找到的任何工作”)。这既与“个体感知到自己能冲破限制条件做出职业选择的能力”(Duffy, Diemer, & Jadidian, 2012)这个定义不一致,又给后续研究造成因子取舍或反向计分等困扰。事实上,后续研究通常仅采用决断力因子分量表(高群, 王小慧, 2016; Autin, Douglass, Duffy, England, & Allan, 2017; Duffy, Bott, Allan, & Autin, 2014; Duffy, Douglass, & Autin, 2015), 或对约束因子进行反向计分处理(Bouchard & Nauta, 2018; Duffy, Bott, Torrey, & Webster, 2013),另有部分研究虽然采用包含决断力因子和约束因子的全量表,但却没有明确指出是否对约束因子进行反向计分处理(Cheung, Wu, & Yeung, 2016; Duffy, Douglass, Autin, & Allan, 2016; Duffy, Jadidian, Douglass, & Autin, 2015)。第三,时光磊(2014)以我国大学生为对象研究编制的本土量表遵从职业决断力原有定义,所用题目基本整合了外界限制条件与大学生感知到自己能克服这些限制条件的能力两个部分(示例题项:“虽然培训机会少,但只要我想从事这份工作,我就能下决心选择它”)。但该研究揭示的能力、经济、环境和发展四个决断力因子中,能力决断力因子基本对应Duffy,Diemer和Jadidian(2012)的决断力维度,经济决断力因子过去只出现在已就业的成人版职业决断力量表(Duffy, Diemer, Perry, Laurenzi, 2012),并非大学生版职业决断力量表的内容,并且时光磊(2014)的这份量表也缺乏后续研究检验。第四,在以儒家礼教作为社会规范重要基础的中国,某些传统社会习俗和“五伦十义”这样的人际规范仍继续对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黄光国, 2008; 凌文辁, 郑晓明, 方俐洛, 2003)。在这种严格度较高的文化中,个体行为受社会规范约束强度高,如果偏离社会规范行事将受到强烈的批判(Gelfand, Nishii, & Raver, 2006)。具体到我国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的情况,由于他们经常面临来自家长或其他长辈、朋辈的意见,这些可能成为约束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外界因素,但国内外已有大学生职业决断力量表并未直接体现这部分内容。最后,我国大学生正面临着“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新的影响因素还在增加”的复杂就业环境(李克强, 2019),并且在求职过程中还可能受某些职业刻板印象约束(连晓荷, 刘晓红, 郭成, 滕召军, 2018; 于泳红, 2003),已有大学生职业决断力量表能否准确体现他们克服上述各类限制条件的感知能力,也存在理论不确定性。
为揭示我国当代大学生职业决断力的理论内容,准确把握我国当前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给大学生职业选择带来的限制,尤其是他们认为自己能克服上述限制条件做出职业选择方面感知能力的新特点,本研究将遵循科学的量表编制程序(德威利斯, 2016),以我国95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编制符合我国当代大学生群体的职业决断力测量问卷。在此基础上,对该群体在职业决断力方面表现出来的某些个体差异展开分析,希望为准确理解、科学测量我国当代大学生职业决断力的特点和水平提供理论指导,为推动我国大学生职业决断力研究,进而丰富和发展职业决断力理论知识体系积累新的研究证据。
根据每个因子的原始样本序列,计算出其均值μ和标准差σ,然后遍历序列的每一个原始测值V,如果满足:|V-μ|≥3σ,即判定该值为离群点,予以剔除。
2 研究过程
研究主要遵循科学的量表编制程序(德威利斯, 2016),通过以下三阶段工作逐一完成:
根据大学生职业决断力正式问卷施测数据执行信度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职业决断力总量表在本阶段样本数据中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1,其职涯准备决断力、社会舆论决断力、职业环境决断力三个维度子量表Cronbach’sα系数依次为0.77、0.67、0.69,都至少达到可以接受的标准(德威利斯, 2016)。
第二,设计结构化问卷对该大学大三、大四学生展开调研,探索大学生职业决断力的维度结构。问卷包括一份按从1(强烈不同意)到6(强烈同意)计分的Likert量表,和调查大学生性别、专业类别的两个题目。本研究将问卷在问卷星平台发布,利用第一作者及其他相熟同事给本科大三、大四学生授课的机会,在课间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二维码,邀请他们在线作答,再根据调查数据执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信度分析。
第三,按照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重新设计结构化问卷对大四学生展开调研,检验大学生职业决断力维度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大学生职业决断力的个体差异。问卷包括一份按从1(强烈不同意)到6(强烈同意)计分的Likert量表,和调查大学生性别、毕业去向选择、目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儿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常用电子邮箱的五个题目,由作者借助人脉资源,采取与前一阶段类似的数据收集策略,在广州、深圳、湘潭、北京、天津、泉州等城市对多所综合性本科院校大四学生展开调研。最后,根据调查数据执行信度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平均值差异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大学生职业决断力初始问卷题项形成
开放式问卷调查由作者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利用随堂作业的形式共回收102份问卷,获得326个陈述语句。完成调查的大三学生68人(占66.7%),大四学生34人(占33.3%);男生37人(占36.3%),女生65人(占63.7%)。
2.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流程。根据《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办法》总则,编制的政府财务报表,有相应的流程要遵守,首先要以下列报表为基础,根据发生的经济事务与相关项目信息;其次依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抵销、调整、合并。具体处理方法如下:①无关内部交易原报表项目,根据有关报表项目汇总项目金额直接录入;②有关内部交易原报表项目,抵销合并,汇总列入项目金额;③调整反映财务报表编制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应反映却没反映的内容,后列入有关项目。温州市试编工作立足上述报表数据,结合相关财务资料,根据经济事项实质,通过剔除、抵销、调整、合并完成试编报告。
先由一名管理学博士通读所有陈述语句,把并未明确表达具体障碍因素的语句剔除,把包含两个以上障碍因素的语句分解为各自语义独立的语句。再按语义相似性归并、保留被提及至少3次的职业选择障碍因素,结合职业决断力的定义和已有量表题项(时光磊, 2014; Duffy, Diemer, & Jadidian, 2012; Duffy, Diemer, Perry, Laurenzi, 2012),编写初始测量题项。在此基础上,由一名拥有丰富人员测评经验的研究员和两名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副教授共同审阅、修订。最终,形成大学生职业决断力初始问卷的36个题项,内容主要涉及大学生克服个人素质不足、社会关系束缚、职业环境障碍三方面限制条件做出职业选择的能力。
3.2 大学生职业决断力问卷的探索性构建
3.2.1 探索性样本构成
本阶段共回收问卷775份,剔除选择同一选项、不注意反向题等作答不认真的数据后,最终获得有效问卷650份,有效回收率约83.87%。有效作答的男生319人(占49.08%),女生331人(占50.92%);就读于理工类专业的186人(占28.62%),经管类专业的201人(占30.92%),人文类专业的203人(占31.23%),艺体类专业的41人(占6.31%),其他类专业的19人(占2.92%)。
3.2.2 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为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写作热情,老师就要常常出新招。我所教的班级每学期都搞点活动,如带学生旅游和野餐、扮蛋与斗蛋等,至少这样自由的空间、欢乐的氛围,孩子们的压力得到了释放,很多孩子事后在日记中描述了野餐的情况和快乐。有个孩子写道:“今天我真高兴啊!野餐让我体会到品尝是快乐的,分享更是快乐的。”班级活动增进了班级的凝聚力,让学生体验生活,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们的天性、个性、创造力更好发展。活动后的体验是真实的,写出的文章也是鲜活的。
后来,关之琳的乳罩倏地落了下去,快得像闪电一样,我连什么也没有看清,镜头便一转:瓦蓝瓦蓝的天空下,笔直的高速公路上,车群如蚁。
按临界比值法执行项目分析发现,有两个题项CR值低于3.50,应该予以剔除(吴明隆, 2018)。对剩下的34个题项执行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发现,KMO值为0.93,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χ2值为9596.96(df=561,p<0.001),说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3.3.3 验证性因子分析
而当企业启动并购战略后,如何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兼并和收购,从而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的确也是需要思考的事情。
式中,EIi,t表示i地区t年的能源强度,X为六大宏观产业的产业动态集聚指数,β和θ表示待估参数;W为0~1空间权重矩阵,λ为空间相关系数,ε为随机误差。其中,β是反映收敛程度的重要参数,当β>0时,说明区域间能源强度呈现出发散的趋势,不存在β收敛;当β<0时,说明期初能源强度高的区域,能源强度的降低速率快,即存在β收敛。
由表1可知:职业决断力三因子模型的每个公共因子都包含三个题项;在本研究样本中,这三个公共因子旋转后的特征值依次为2.15、2.03、1.92,方差解释比率依次为23.92%、22.53%、21.34%,累计方差解释比例为67.79%;全部九个题项的共同度介于0.55和0.80之间,在各自相应共同因子的载荷介于0.56和0.89之间,每个题项仅在一个因子载荷超过0.50。
大学生职业决断力正式问卷题目
表1 大学生职业决断力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n=650)
因子名称及测量条目因子1因子2因子3共同度因子1:职涯准备决断力WV3.即使所学专业与企业需求不匹配,我也能找到想要的工作。0.830.130.140.73WV4.虽然当前学历不占优势,我也能找到自己想从事的工作。0.800.300.090.74WV1.虽然学校教育与工作实践脱节,我也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0.770.150.070.61因子2:社会舆论决断力WV21.虽然不创业、不深造会被认为没本事,我仍乐于从事心仪的工作。0.130.820.000.69WV19.如果自己想做的并不是热门好工作,我也能坚持自己的选择。0.180.790.040.65WV20.尽管大家强调“先就业后择业”,我仍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0.210.700.110.55因子3:职业环境决断力WV29.我能为了心仪的工作而忍受用人单位内部不太和谐的人际关系。0.090.000.890.80WV28.我能为了心仪的工作而忍受与自己三观不太一致的组织文化。0.020.000.880.77WV30.虽然企业招聘时可能存在某些歧视,我也能成功找到心仪的工作。0.360.320.560.55特征值2.152.031.92方差解释率%23.9222.5321.34累计方差解释率%23.9246.4567.79
3.2.3 信度分析
根据表1所示九个题项调查数据执行信度分析发现,职业决断力总量表在本阶段研究样本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8,职涯准备决断力、社会舆论决断力、职业环境决断力三个维度子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依次为0.78,0.71,0.73,初步说明本阶段构建的九题大学生职业决断力量表测量结果有较高可靠性,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德威利斯, 2016)。
3.3 大学生职业决断力的正式问卷检验
3.3.1 验证性样本构成
本阶段共回收问卷623份,剔除选择同一选项、选择答案存在其他规律或明显杂乱,以及明确表达本科毕业后选择读研深造或自主创业的问卷数据后,最终获得有效问卷448份,有效回收率约71.91%。有效作答的男生145人(占32.37%),女生303人(占67.63%);自我报告目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属于低收入阶层的67人(占14.96%),属于普通工薪阶层的273人(占60.94%),属于中产阶层的93人(占20.76%),属于中高收入阶层的15人(占3.35%),属于富人阶层的0人;自我报告儿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属于低收入阶层的134人(占29.91%),属于普通工薪阶层的251人(占56.03%),属于中产阶层的53人(占11.83%),属于中高收入阶层的7人(占1.56%),属于富人阶层的3人(占0.67%)。
3.3.2 信度分析
第一,结合现有文献中关于职业决断力的量表题项,以及对广州一所综合性重点本科院校管理类大三、大四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所收集到的条目,归纳编写初始测量题项。开放式问卷在提供Duffy,Diemer和Jadidian(2012)关于职业决断力的定义基础上,以它强调的个体职业选择限制条件为引导,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句填写至少三项自己在应聘兼职、实习或全职工作岗位时,不利于他们取得成功的个人、家庭、学校、经济和社会方面因素。再按语义相似性归并、保留被提及至少3次的不利因素,并参考现有职业决断力量表,编写形成本研究的初始测量题项。
CEI计算软件系统的模块化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CEI项目数据管理、CEI在线计算、CEI报告产生和ERPG数据管理等主要功能模块。
综合特征值、平行分析和碎石图结果发现:(1)原始特征值大于1的有6个,分别为10.70、2.68、2.21、1.31、1.22、1.11,随机特征值大于1的有18个,其中前6个分别为1.45、1.40、1.36、1.32、1.29、1.26;(2)基于R3.6.0执行平行分析发现,前3个平行分析特征值大于1,分别为10.03、1.88、1.49;(3)碎石图结果揭示出,从第4个因子开始原始特征值基本不存在明显变化。因此,本研究保留3个因子较合适。
对表1所示大学生职业决断力三因子模型执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全部自由估计的参数达到p<0.001的显著性水平,参数估计值的具体情况如下(详见图1):全部题项标准化载荷系数介于0.58和0.79之间,均超过0.50的一般要求;全部题项标准化误差方差介于0.37和0.66之间,没有出现误差方差特别大的情形;因子相关系数介于0.52和0.70之间,基本呈现中等强度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模型基本拟合情况较好(Bagozzi & Yi, 1988)。
图1 大学生职业决断力三因子模型的标准化估计结果路径图(n=448)
注:图中题项编号同表1;潜变量CPV、SOV、OEV依次代表职业决断力中的职涯准备决断力、社会舆论决断力、职业环境决断力三个因子。
由表2可知,图1所示大学生职业决断力三因子模型与样本数据的主要拟合指数(χ2=120.50,df=24, χ2/df=5.02,SRMR=0.06,GFI=0.94,CFI=0.95,NNFI=0.92),除卡方与自由度的比值(χ2/df)略大于一般推荐临界值5,其他各项拟合指数均符合要求,且都优于另外两个竞争模型的拟合情况,说明前一阶段所构建的大学生职业决断力三因子模型与样本数据整体拟合情况较好(Hu & Bentler, 1998)。
表2 大学生职业决断力三因子模型的主要模型拟合指数(n=448)
拟合指数χ2dfχ2/dfSRMRGFICFINNFI可接受的标准<5<0.08>0.90>0.90>0.90三因子模型拟合指数120.50245.020.060.940.950.92二因子模型拟合指数179.19266.890.070.910.920.89单因子模型拟合指数251.61279.320.090.880.880.84
注: 二因子模型由图1相关性最强的CPV、SOV两个因子合并构成;单因子模型由全部三个因子合并构成。
另外,进一步分析发现(见表3):大学生职业决断力三个维度得分与总分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75和0.83;而三个维度得分相互中度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34和0.51。这也再次确认,大学生职业决断力可由三个既相关、又能相互区分的维度构成。
在时间为150 s及γ=30噪声水平下,对机器人传感器网络节点位置信息进行了测量,如图2所示.通过显示与原始节点之间的实际位置、估计位置,对MDS结合KL定位方法进行了定性评价.由于噪声的影响,估计的位置与节点的实际坐标间存在较大的距离误差.采用MDS和KL联合定位方法,误差的波动远小于传统的MDS定位方法.
3.4 大学生职业决断力的得分及个体差异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见表3):我国当代大学生自我报告的职业决断力及其职涯准备决断力、社会舆论决断力、职业环境决断力三个维度平均得分依次为3.85(SD=0.60)、 3.85(SD=0.78)、 4.26(SD=0.74)、 3.43(SD=0.75)。由于问卷采用从1到6分的尺度进行评分,我国当代大学职业决断力并不高。表现最好的社会舆论决断力维度,其得分均值占满分的比例为71.00%;表现最差的职业环境决断力,其得分均值占满分的比例为57.17%。
表3 大学生职业决断力总分与其三个维度得分的均值、标准差及相关系数(n=448)
变量/维度均值标准差12341. 职业决断力3.850.601.002. 职涯准备决断力3.850.780.831.003. 社会舆论决断力4.260.740.780.511.004. 职业环境决断力3.430.750.750.450.341.00
注:p<0.001(双尾)。
为检验职业决断力在不同大学生群体之间的个体差异,本研究首先分别以大学生性别、目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儿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作为分组变量,借鉴Vandenberg和Lance(2000)推荐的检验程序,对前面构建的大学生职业决断力三因子模型执行多群组分析,结果发现(见表4):虽然大学生职业决断力三因子模型在不同性别之间不存在严格跨群组测量不变性,但该模型在不同性别群体之间的因子负荷差异为2.85(Δdf=6),在统计上不显著(p=0.83);而对于目前和儿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大学生而言,各嵌套模型主要拟合参数之间的差异在统计上都不显著,说明职业决断力三因子模型在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之间存在较严格的跨群组测量不变性。
3)调节水资源极差收入,保障水电机组公平竞争,进一步放开发电侧进入市场。云南省内机组水电机组资源差异大、开发时间不同、调节能力不同,导致水电机组上网电价差异很大。目前云南的市场出清办法为价差对模式,主要原因是水电机组价格差异大,水电机组边际成本又低,如果采用统一出清的方式,出清价格会非常低,严重损害发电企业利益。当前平衡不同机组之间上网电价差异大的方式主要通过政府分配进行平衡。通过政府主导来平衡利益的方法在市场建设之初有助于平衡利益,但长期会损害市场主体的能动性,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
表4 大学生职业决断力三因子模型跨群组测量不变性检验结果(n=448)
分组变量模型χ2dfΔχ2(Δdf)差异p值CFIΔCFITLIΔTFI性别无约束模型170.4348——0.89—0.84—负荷相等模型173.27542.85(6)0.830.900.010.860.02截距相等模型218.106344.83(9)0.000.86-0.040.85-0.01协方差相等模型223.72695.61(6)0.470.860.000.860.01残差相等模型234.487810.76(9)0.290.860.000.870.01目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无约束模型199.94102——0.91—0.91—负荷相等模型203.611083.67(6)0.720.910.000.910.00截距相等模型219.1611715.55(9)0.080.920.010.910.00协方差相等模型230.6912311.53(6)0.070.920.000.90-0.01残差相等模型233.121322.43(9)0.980.930.010.910.01儿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无约束模型195.51102——0.92—0.91—负荷相等模型203.061087.55(6)0.270.91-0.010.910.00截距相等模型209.211176.15(9)0.730.920.010.920.01协方差相等模型217.261238.06(6)0.230.920.000.930.01残差相等模型230.9413213.68(9)0.130.91-0.010.930.00
注:由于受访大学生目前与儿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属于中高收入阶层和富人阶层人数很少,分析时把这两类群体合并到中产阶层,重新编码为中产及以上阶层,下同。
鉴于大学生职业决断力三因子模型在不同性别、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大学生群体之间至少满足因子负荷跨群组测量不变性的要求,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大学生职业决断力在不同大学生群体之间的平均值差异。结果发现(见表5):职涯准备决断力维度在儿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2, 445)=4.56,p<0.05, η2=0.02), 儿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属于低收入阶层的学生, 职涯准备决断力得分(3.69)明显低于其他群体; 男生职业环境决断力维度得分(3.62)显著高于女生得分(3.33)(F(1, 446)=14.57,p<0.001, η2=0.03); 职业决断力及其社会舆论决断力维度在不同大学生群体之间无显著差异。
表5 职业决断力的个体差异比较结果(n=448)
待比较变量分组变量分组属性均值标准差个案数Fpη2职业决断力性别目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儿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男生女生低收入阶层普通工薪阶层中产及以上阶层低收入阶层普通工薪阶层中产及以上阶层3.913.813.893.813.913.763.883.900.540.620.540.610.590.610.600.5614530367273108134251632.731.361.920.100.260.150.010.010.00职涯准备决断力性别目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儿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男生女生低收入阶层普通工薪阶层中产及以上阶层低收入阶层普通工薪阶层中产及以上阶层3.893.843.893.823.943.693.913.980.720.810.730.800.770.820.760.7414530367273108134251630.320.974.560.570.380.010.000.000.02社会舆论决断力性别目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儿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男生女生低收入阶层普通工薪阶层中产及以上阶层低收入阶层普通工薪阶层中产及以上阶层4.244.274.214.264.304.194.284.320.700.760.680.770.690.720.750.7314530367273108134251630.190.320.860.660.730.420.000.000.00职业环境决断力性别目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儿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男生女生低收入阶层普通工薪阶层中产及以上阶层低收入阶层普通工薪阶层中产及以上阶层3.623.333.573.363.513.413.443.410.710.750.830.710.780.780.750.70145303672731081342516314.752.930.080.000.050.920.030.010.00
注:p<0.05(双尾),p<0.001(双尾)。
4 讨论
其次,本研究为开展我国大学生职业决断力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份具有良好信效度的测量工具。关于大学生职业选择这个主题,国内学者过去经常采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或择业效能感量表开展相关研究(彭永新, 龙立荣, 2001; 渠立松, 杜彬, 梁晓燕, 2015; 童辉杰, 童定, 仇月姣, 2017)。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或择业效能感与职业决断力的内容侧重点不同,后者是指“个体感知到自己能冲破限制条件做出职业选择的能力”(Duffy, Diemer, & Jadidian, 2012),外界约束或限制条件是其必不可少的理论要素,但前者并未明确作此要求。由于我国绝大多数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并非完全没有限制,职业决断力是解释他们面对外界约束时能否获得或守护一份体面工作的关键因素(Blustein, 2006, 2008; Blustein, Kenna, Gill, & DeVoy, 2008; Duffy et al., 2016),这就为采用本研究所编制的这一量表探讨我国大学生职业选择方面问题提供了可能的空间。
就内容而言,本研究所用的大学生职业决断力题项更好地把外界约束与大学生个人感知能力两方面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职业决断力是“个体感知到自己能冲破限制条件做出职业选择的能力”(Duffy, Diemer, & Jadidian, 2012)这个定义的本质要求。在其具体维度上,本研究发现,用于刻画大学生认为自己能冲破社会舆论束缚选择心仪工作的主观信念是职业决断力的一个重要成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文化严格度高的社会规范是我国大学生选择职业时要应对的外界限制条件之一,揭示出职业决断力在中国文化情境下具备不同于已有成果的本土新特点。本研究发现的职涯准备决断力基本对应时光磊(2014)所揭示的,大学生需要克服自身能力不足的能力决断力因子。相比于关注地域、自然环境、劳动市场结构等组织外部职业环境(周健临, 2011)和潜在职业发展机会对大学生职业选择产生的约束(时光磊, 2014; Duffy, Diemer, & Jadidian, 2012),本研究发现的职业环境决断力更侧重大学生克服组织内部文化环境的主观信念。
另外,尽管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自由度相比过去已提升不少,但大学生整体职业决断力不高,这从侧面反映出目前不利于大学生选择职业的外界约束仍较强。例如:较低职业环境决断力的背后,其实是大学生对用人单位的组织文化、人际关系和招聘政策等因素存在担忧,这除了完善和落实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外,还需要用人单位把友好的内部职业环境作为雇主品牌建设和宣传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好。而职涯准备决断力较低,更多体现的是所受教育难以帮助大学生适应实际工作需要,这需要高校和用人单位在教育主管部门引导下,通过紧密协作来设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内容,完善大学生实习、实践教学方式。虽然大学生社会舆论决断力得分高于其他两个维度,但面对外界不加区分地宣扬先就业后择业、升学、创业或热门工作,大学生认为自己仍能遵从内心职业召唤的能力也不容乐观。对此,社会各方除了可以围绕改善职业环境、提高大学教育质量、转变社会舆论导向以降低外界因素给大学生职业选择带来的限制外,还应增加对应届大学生的社会支持(Duffy et al., 2016),以帮助他们建立起克服外界约束去争取自己心仪工作的信心。对于女大学生而言,要设法降低就业过程的性别歧视问题,创建对女性更友好的职业环境和发展路径。对于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则要多举措帮助他们接受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甚至结合教育扶贫工作,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帮助低收入家庭子女拉齐人生起跑线,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助力。帮助大学生获得他们心仪的工作,将有希望今后进一步激发其工作幸福感,促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更大贡献(黄亮, 2014; Duffy et al., 2016)。
当然,本研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加以完善。例如,本研究并未严格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开展调查,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在推广到全体大学生群体时存在偏差;基本只依赖问卷调查方式采集研究数据,研究方法相对单一;设计正式问卷并未加入效标变量,未能就本研究所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断力九题量表的效标关联效度进行检验;本研究并未构建和检验涉及大学生职业决断力的前因、后果的关系网络模型,尚不清楚大学生职业决断力存在怎样的培育路径和作用机制。针对这些问题,今后应尝试结合问卷调查和实验等多种方法,争取按随机抽样方式在全国更多高校展开调查,在多个时间点采集数据,对大学生职业决断力的影响因素和作用后果等问题展开系统研究,进一步检验、完善和发展职业决断力的理论体系。
5 结论
(1)当代中国大学生职业决断力可通过职涯准备决断力、社会舆论决断力和职业环境决断力三个维度来刻画;(2)当代中国大学生职业决断力不强,女生职业环境决断力不如男生,低收入家庭出身大学生的职涯准备决断力不如来自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家庭的同伴;(3)研究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断力问卷信效度良好,可用于测量我国大学生职业决断力的水平。
参考文献
陈巍(2014). 中国大学生职业可能自我研究述评. 心理技术与应用,2(9), 12-15.
戴先任 (2018年11月16日). 客观看待大学生就业“闪辞”现象. 中国商报, 第P02版.
德威利斯, 罗伯特·F. (2016). 量表编制: 理论与应用(原书第3版)(席仲恩, 杜珏 译).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高群, 王小慧 (2016). 大学生生涯适应力与职业决断力的关系研究.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9-15.
郭振纲 (2018年9月20日). 职场新人频频“闪辞”透出什么信号. 工人日报,第3版.
黄光国 (2008). 华人关系主义的理论建构. 载于杨国枢, 黄光国, 杨中芳(主编). 华人本土心理学(pp. 210-240).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黄亮 (2014). 中国企业员工工作幸福感的维度结构研究.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10), 84-92.
李克强 (2019). 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3月5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2019-03-05取自http://www.gov.cn/zhuanti/2019qglh/2019zfzgbgdzs/2019zfzgbgdzs.html
连晓荷, 刘晓红, 郭成, 滕召军 (2018). 比较思维方式对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外倾性的调节作用. 心理技术与应用, 6(12), 705-715.
凌斌, 孙丽君, 樊传浩 (2017). 生涯适应力如何影响职业成功: 一项调节中介分析. 心理技术与应用, 5(12), 728-735.
凌文辁, 郑晓明, 方俐洛 (2003). 社会规范的跨文化比较. 心理学报, 35(2), 246-254.
刘毅(2017).工作自决力与生涯适应力的关系: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使命感的中介作用. 硕士学位论文, 陕西师范大学.
彭永新, 龙立荣 (2001).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的研究. 应用心理学, 7(2), 38-43.
渠立松, 杜彬, 梁晓燕 (2015). 大学生专业承诺对就业焦虑的影响: 择业效能感的中介效应. 心理技术与应用,3(7), 3-7.
时光磊 (2014). 大学生工作自决力的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暨南大学.
童辉杰, 童定, 仇月姣 (2017). 苏南地区大学生就业质量: 自我效能与职业期望的影响. 心理技术与应用, 5(3), 169-174.
吴明隆 (2018). 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于泳红 (2003). 大学生内隐职业偏见和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研究. 心理科学, 26(4), 672-675.
周健临 (2011). 管理学教程.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Autin, K. L., Douglass, R. P., Duffy, R. D., England, J. W., & Allan, B. A. (2017).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work volition, and career adaptability: A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99, 1-10.
Bagozzi, R. P., & Yi, Y. (1988). On the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16(1), 74-94.
Betz, N. E., & Luzzo, D. A. (1996). Career assessment and the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scale.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4(4), 413-428.
Blustein, D. L. (2006). The psychology of working: A new perspective for career development, counseling, and public policy.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Blustein, D. L. (2008). The role of work in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well-being: A conceptual, historical, and public policy perspective. American Psychologist, 63(4), 228-240.
Blustein, D. L., Kenna, A. C., Gill, N., & DeVoy, J. E. (2008). The psychology of working: A new framework for counseling practice and public policy.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56(4), 294-308.
Bouchard, L. M., & Nauta, M. M. (2018).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and short-term career outcomes: Examining work volition as a mediator.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45(4), 393-406.
Buyukgoze-Kavas, A., Duffy, R. D., & Douglass, R. P. (2015). Exploring links between career adaptability, work volition, and well-being among Turkish student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90, 122-131.
Cheung, F., Wu, A. M., & Yeung, D. Y. (2016).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work volition among aging workers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43(2), 160-176.
Crites, J. O. (1978). Career maturity inventory. Monterey, CA: McGrawHill.
Duffy, R. D., Autin, K. L., & Bott, E. M. (2015). Work volition and job satisfaction: Examining the role of work meaning and person-environment fit.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63(2), 126-140.
Duffy, R. D., Blustein, D. L., Diemer, M. A., & Autin, K. L. (2016). The psychology of working theory.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63(2), 127-148.
Duffy, R. D., Bott, E. M., Allan, B. A., & Autin, K. L. (2014). Exploring the role of work volition within socia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22(3), 465-478.
Duffy, R. D., Bott, E. M., Torrey, C. L., & Webster, G. W. (2013). Work volition as a critical moderator in the prediction of job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21(1), 20-31.
Duffy, R. D., Diemer, M. A., & Jadidian, A. (2012). The development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the Work Volition Scale-Student Version. 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40(2), 291-319.
Duffy, R. D., Diemer, M. A., Perry, J. C., Laurenzi, C., & Torrey, C. L. (2012). The construction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the Work Volition Scale.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80(2), 400-411.
Duffy, R. D., Douglass, R. P., & Autin, K. L. (2015). Career adaptability and academic satisfaction: Examining work volition and self efficacy as mediator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90, 46-54.
Duffy, R. D., Douglass, R. P., Autin, K. L., & Allan, B. A. (2016). Examining predictors of work volition amo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24(3), 441-459.
Duffy, R. D., Jadidian, A., Douglass, R. P., & Allan, B. A. (2015). Work volition among US veterans: Locus of control as a mediator. 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43(6), 853-878.
Gelfand, M. J., Nishii, L. H., & Raver, J. L. (2006). On the nature and importance of cultural tightness-loosenes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91(6), 1225-1244.
Hu, L. T., & Bentler, P. M. (1998). Fit indices in covariance structure modeling: Sensitivity to underparameterized model misspecification. Psychological Methods, 3(4), 424-453.
Jadidian, A., & Duffy, R. D. (2012). Work volition, career decision self-efficacy, and academic satisfaction: An examination of mediators and moderators.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20(2), 154-165.
Kim, N. R., & Lee, K. H. (2014). Career volition and constraint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The Korean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Work Volition Scale-Student Version (WVS-SV). 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33(2), 41-58.
Super, D. E. (1953). A theory of vocational development. American Psychologist, 8(5), 185-190.
Trice, A. D., Haire, J. R., & Elliott, K. A. (1989). A career locus of control scal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69(2), 555-561.
Vandenberg, R. J., & Lance, C. E. (2000). A review and synthesis of the measurement invariance literature: Suggestions, practic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 3(1), 4-70.
附录:
再看说明书里的药代动力学项中写着“药物在红细胞内可蓄积数周”,正是因为这个药有在体内长期蓄积的这个特性,外加又有明确的对胎儿的致畸性,在美国,利巴韦林只有口服和雾化吸入两种给药剂型,没有注射剂,也就是说没有输液给药的剂型。而且在药品的说明书里注明了这样的话:“即使接触低至1% 的治疗剂量也会产生明显的致胎儿畸形的可能性。因此育龄期女性以及她们的性伴侣应该在使用这个药的6个月内避免怀孕。怀孕中的医务人员也应该避免为病人操作利巴韦林的雾化吸入。”
结合题项内容,职业决断力第一个共同因子可称为职涯准备决断力,它重点刻画大学生在面对自身职业准备尚有不足的情形时,依然认为自己有能力找到心仪工作的主观信念;第二个共同因子可称为社会舆论决断力,它重点刻画大学生在面对可能干扰其职业选择的某些社会舆论观念时,依然认为自己有能力找到心仪工作的主观信念;第三个共同因子可称为职业环境决断力,它重点刻画大学生即使要面对可能会制约其职业发展的不利环境因素时,依然认为自己有能力找到心仪工作的主观信念。
请仔细阅读下列有关职业选择的语句,按六级评分标准(1=强烈不同意,2=中度不同意,3=轻微不同意,4=轻微同意,5=中度同意,6=强烈同意),就您对每个语句所描述情形的同意程度做出评价。对某个语句的评分越高,意味着您对该语句所描述情形的同意程度也越高。
1. 即使所学专业与企业需求不匹配,我也能找到想要的工作。
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 (规格:2 mL:80 mg,8万单位,批号:3170609),由烟台只楚药业有限公司提供;0.9%无菌氯化钠溶液、pH 6.8无菌磷酸盐缓冲液及革兰染色液为实验室自配。
2. 虽然当前学历不占优势,但我也能找到自己想从事的工作。
3. 虽然学校教育与工作实践脱节,我也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4. 虽然不创业、不深造会被认为没本事,我仍乐于从事心仪的工作。
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在理实一体化的实训室里,通过高清摄像头、投影仪,教师边展示设备、边操作、边示范、边提问,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突出技能训练,提高教学质量。
5. 如果自己想做的并不是热门好工作,我也能坚持自己的选择。
6. 尽管大家强调“先就业后择业”,我仍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
7. 我能为了心仪的工作而忍受用人单位内部不太和谐的人际关系。
8. 我能为了心仪的工作而忍受与自己三观不太一致的组织文化。
9. 虽然企业招聘时可能存在某些歧视,我也能成功找到心仪的工作。
TheMeasurementandIndividualDifferencesofCollegeStudents’WorkVolition
ZHANG Juncheng1; HUANG Yingjie1; ZHANG Shuying1; LIU Dege1; QU Shuguang2
(1SchoolofManagement,GuangzhouUniversity,Guangzhou510006,China) (2SchoolofEconomicsandStatistics,GuangzhouUniversity,Guangzhou510006,China)
Abstract
Based on both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survey results from 102 open-ended questionnaires, we developed an initial questionnaire with thirty-six items for measuring the work vol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 total of 650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from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in Guangzhou. By conducting item analysis and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9 items were retained in the final questionnaire. We found that college students’ work volition has three dimensions, namely career preparation volition, social opinion volition, and occupational environment volition. Then another 448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from multiple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in Guangzhou, Shenzhen, Xiangtan, Beijing, Tianjin, and Quanzhou. The results of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supported the three-factor structure of college students’ work volition. Analyses also showed that both work volition and its three dimensions were not scored high by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Moreover, the level of occupational environment volition for female students was lower than male students, while the level of career preparation volition for those students who grew up in low-income families was lower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who came from those families with higher social economic status. The scale we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it can be used as a measurement instru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work volition.
(141)尖瓣扁萼苔 Radula apiculata Sande Lac.ex.Steph.余夏君等(2018)
Keywords: work volition; career preparation volition; social opinion volition; occupational environment volition; career choice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规划青年专项课题“90后大学生职业自决力的培育机制研究:一个积极心理学的观点”(1201451195);广州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下属多重身份管理策略研究”(BJ201718);广州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90后大学生职业决断力的结构模式、影响因素与作用效果研究”(CXXL2017300)。
通讯作者: 张军成, E-mail: zhangjuncheng@gzhu.edu.cn
分类号B841.7
DOI: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9.10.008
标签:职业论文; 决断力论文; 大学生论文; 因子论文; 工作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心理学论文;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9年第10期论文; 广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规划青年专项课题“90后大学生职业自决力的培育机制研究:一个积极心理学的观点”(1201451195) 广州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下属多重身份管理策略研究”(BJ201718) 广州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90后大学生职业决断力的结构模式; 影响因素与作用效果研究”(CXXL2017300)论文; 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论文; 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