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晓凤新疆兵团农九师168团学校834608
摘要:通过“体验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在体验中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体验学习”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数学课堂“体验学习”用数学做数学说数学再创造
课程改革,犹如一声春雷滚过,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课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原来的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课堂中多了动感、生气与活力、真知灼见,让人欣喜不已,学生在自己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中,获取了数学知识。通过近几年的课改教学,使我充分认识到在数学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体验学习”十分重要,因为通过“体验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在体验中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体验学习”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例如在数学“平均分”时,我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在你们平时生活中你听说过“平均分”吗?然后学生汇报。生1说:我过生日时,妈妈把蛋糕平均分给家里的5个人;生2说:妈妈买了4支铅笔,我和姐姐一人分2支;生3……然后接着问:结合你们自己的回答,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吗?生汇报。生1:不管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得的一样;生2:每人分的一样多就是平均分;生3:每人分得同样多。最后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能够运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总结出,每人分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真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好孩子。
二、创设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在平行四边形上做高并沿边剪下,自己动手拼一拼,看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学生通过动手拼摆,得出可以拼成以前学过的长方形。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了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创设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例如学习“分数化成小数”,首先让学生把分数一个个地去除,得出1/4、9/25、17/40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若像教材上一样再将各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分母里是不是只含有质因数2或5,最后得出判断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这样哪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学生的表情是木然的,像机器一样跟着教师转,如此没有兴趣的学习,效果又能如何呢?可以先让学生猜想:这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是什么原因?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学生好像无从下手,几分钟后有学生回答:“可能与分子有关系,因为1/4、1/5都能化成有限小数。”马上有学生反驳:“1/3、1/7的分子同样是1,为什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另有学生说:“如果用4或5作分母,分子无论是什么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我猜想可能与分母有关系。”“我认为应该看分母。从分数的意义想,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有这样的3份,能化成有限小数;而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也有这样的3份,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老师再问:“这些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又有何特征呢?”学生们思考并展开讨论,几分钟后开始汇报:“只要分母是2或5的倍数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我不同意。如7/30的分母也是2和5的倍数,但它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因为分母30还含有约数3,所以我猜想一个分数的分母有约数3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我猜想如果分母只含有约数2或5的倍数,它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四、创设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例如:在学习小数除法时,计算“9.47&pide;2.7”,竖式上商3.5后,余下的2究竟表示多少,学生不易理解。于是我在横式上写出了9.47&pide;2.7=3.5……2,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经过独立思考,不少学生都想到了利用除法和乘法的逆算来检验:3.5×2.7+2>9.47,得出余数应该是0.2而不是2。在竖式上的余数2表示2个十分之一,即每次除后的余数数位与商的数位一致。
总之,体验学习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题上学生的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同时,教师应深入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经历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期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共同“体验学习”。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
2.百度中“体验学习”的有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