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威泰克电子有限公司510665
摘要:介绍了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实现电磁兼容的测试技术,提出了对电磁兼容的控制方法,以及针对不同的设备或系统不同的设计方案,并介绍了电磁兼容的测试。
关键词;电磁兼容;电磁兼容测试;测试场地;电磁干扰
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及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的电气及电子设备的数量与日俱增,汽车、通信、计算机与电子、电气设备大量进人家庭,空间人为电磁能量急剧增长,电磁环境日益恶化。在这种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如何减少相互间的电磁干扰,使各种设备正常运转,是一个巫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如何降低恶劣的电磁环境对人体及生态产生的不良影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愈来愈复杂的电磁环境及其广泛的影响,从而促使环境电磁学及电磁兼容技术成为迅速发展的学科领域。
1.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类型和测试标准
(1)基本概念
电磁兼容测试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自从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赫芝发现电磁波至今百余年来,电磁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尤其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广播、电视、通信、导航、雷达、遥测遥控及计算机等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爆炸性发展,使世界的对话距离一下拉近。EMC测试包括测试方法、测量仪器和试验场所,测试方法以各类标准为依据,测量仪器以频域为基础,试验场地是进行EMC测试的先决条件,也是衡量EMC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EMC检测受场地的影响很大,尤其以电磁辐射发射、辐射接收与辐射敏感度的测试对场地的要求最为严格。
(2)电磁兼容类型
作为EMC测试的实验室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经过EMC权威机构审定和质量体系认证而且具有法定测试资格的综合性设计与测试实验室,或称检测中心。另一种类型就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需要和经费情况而建立的具有一定测试功能的EMC实验室。主要适用于预相容测试和EMC评估,也就是为了使产品在最后进行EMC认证之前,具有自测试和评估的手段。
(3)测试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已经和正在制定EMC的有关标准和规范。我国在这方面的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很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要参与世界技术市场的竞争,进出口的电子产品都必须通过EMC检验。我国1998年已立法强制对六类进口电子产品及通信终端产品施行EMC检测。同时,国内也正在审定和验收正式的EMC认证机构和实验室。产品的EMC检测是实现电磁兼容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强制贯彻电磁兼容标准,则是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先决条件。
2.电磁兼容测试技术
电磁兼容的测试技术力求真实地反映产品的电磁特性。测试项目分两大类: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和电磁敏感度(EMI,electromagneticsusceptic-bility)测试。电磁干扰测试技术是用来测量电子产品的电磁干扰特性;电磁敏感度测试技术是用来测量电子产品对各种电磁现象的敏感特性。
EMI测试是被测件,EUI所产生的、非预期的电磁分量,通过测量到的时频特性来描述产品的电磁干扰特性。电磁现象随时频特性而改变的性质,使得测试结果不能以一个固定的模型来说明。因此,EMI特性按时频特征分为瞬态干扰和连续干扰;按传输方式分为传导发射和辐射发射。在EMI测试过程中,EMI的工作状态和测试设置都直接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为了确保测试结果再现,EUI测试都被要求按照有关标准进行。在按照产品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测试时,测试设备的使用和测试环境的电磁状况是影响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其中主要包括EUI的供电EUI工作时所需的辅助设备干扰特性、测试设备干扰特性和环境电磁电平。在实际测试过程中,经常被人们忽视的是EUI与其它设备之间互连线的使用和布置。当互连线上有时变电流通过时,互连线就会向外产生电磁辐射,因而影响环境电平和改变产品测试结果。正确使用和布置互连线,是控制环境电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EMS测试是通过使用不同的信号源来模拟各种自然和人为电磁现象的,以此测量产品对电磁现象的敏感特性。同EMI测试相同,EMS测试方法根据所模拟电磁现象的时频特征分为瞬态和连续,按传输方式同样分为传导敏感度和辐射敏感度。EMS测试与EMI测试有着非常大的差异,EMI测试是针对已确定的具体产品,其电磁发射特性基本保持不变。EMS测试虽然也是针对具体产品,但为了使产品能适应可能遇到的使用环境,EMS测试是尽最大可能来模拟产品使用时可能遇到的电磁环境。在EMS测试过程中,如何防范与测试相关的设备受到干扰影响测试结果是EMS测试的关键。与EMI测试相比,EMS测试不但测试项目繁多,而且受到的条件约束也较多。
国际学界以及许多行业协会已制定了大量有关产品电磁兼容要求和测试的标准。在这些标准中,对产品电磁兼容要求及测试方法都作了详尽的说明。但实际情况是,这些标准的制定不仅仅出于产品技术状态的考虑,还包含了产品社会化生产、产品垄断及非关税贸易壁垒等其他社会因素,因此针对产品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3.电磁兼容的控制方法
EMC技术在控制干扰的策略上采取了主动预防、整体规划和“对抗”与“疏导”相结合的方针。人类在征服大自然各种灾难性危害中,总结出的预防和救治、对抗和疏导等一系列策略,在控制电磁危害中同样是极其有效的思维方法。
(1)采用众所周知的抑制干扰传播的技术,也可以采取回避和疏导的技术处理,有时这些回避和疏导技术简单而巧妙,可以代替成本费用昂贵而质量体积较大的硬件措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解决电磁干扰问题的时机上,应该由设备研制后期暴露出不兼容问题而采取挽救修补措施的被动控制方法,转变成在设备设计初始阶段就开展预测分析和设计,预先检验计算,并全面规划实施细则和步骤,做到防患于未然。把EMC设计和可靠性设计,维护性、维修性设计与产品的基本功能结构设计同时进行,并行开展。EMC控制技术是现代并行工程的组成内容之一。
EMC控制策略与控制技术方案可分为如下几类:
传输通道抑制:具体方法有滤波、屏蔽、搭接、接地、布线。
空间分离:地点位置控制、自然地形隔离、方位角控制、电场矢量方向控制。
时间分隔:时间共用准则、雷达脉冲同步、主动时间分隔、被动时间分隔。
④频率管理:频率管制、滤波、频率调制、数字传输、光电转换。
⑤电气隔离:变压器隔离、光电隔离、继电器隔离、DC/DC变换。
4.电磁兼容的设计方法
(1)EMC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首先是根据产品设计对EMC提出的要求和相应指标,然后,依据EMC的有关标准和规范,将设计产品的EMC指标要求分解成元器件级、电路级、模块级和产品级的指标要求,再按照各级要实现的功能要求,逐级分层次的进行设计。
(2)MC设计应考虑的问题很多,但从根本上讲,就是如何提高设备的抗扰度和防止电磁泄漏。通常采取的措施,一方面设备或系统本身应选用互相干扰最小的设备、电路和部件,并进行合理的布局。再就是通过接地、屏蔽及滤波技术,抑制与隔离电磁骚扰。对不同的设备或系统有不同的设计方法和措施。
元器件的选择和电路的分析是EMC设计基础。
电源系统的EMC设计。
接地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④印制电路板的EMC设计。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EMC设计时,一定不能忽略对静电放电的防护。ESD防护的关键,一是防止静电核的产生和积累,再就是阻隔ESD效应的发生。
结语;电子、通信等技术迅猛发展,电磁兼容问题愈加突出。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在电子元件、设备及系统设计过程中,都将进行电磁兼容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方法的不断改进,电磁兼容预测技术将逐渐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电磁兼容及其测试_殷坤堂
(2)电磁兼容及其测试方法_马骕
(3)电磁兼容及其测试技术_陈炜峰
(4)电磁兼容及其检测技术_尤海云
(5)电磁兼容技术_王禹
(6)浅谈电磁兼容及其测试_刘鸿琴
(7)浅谈电磁兼容及其测试_郑希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