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再生植株论文_邓叶,阳淑金,杜新平,董彬,任丽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转化再生植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植株,子叶,抗性,杆菌,体系,胚轴,基因。

转化再生植株论文文献综述

邓叶,阳淑金,杜新平,董彬,任丽萍[1](2017)在《菊花高效瞬时转化体系建立及稳定遗传植株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试验的目的是通过瞬时转化解决菊花转基因中存在的两大难题:转化效率低和表达水平低。[方法]通过农杆菌注射渗透法将含有GUS基因(编码β-葡糖苷酸酶)的表达载体pORE R1-2×35S∷GUS转入菊花‘优香’叶片中,进行瞬时表达,并组织培养转化后的叶片,利用GUS化学染色法和RT-PCR进行转化植株鉴定。[结果]菊花‘优香’瞬时表达的转化效率高达76.7%,外源基因(GUS)的表达水平也较理想,尤以第4和第5片完全展开叶(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数)表现最佳。经过3~4个月的组织培养和抗性筛选,瞬时转化的‘优香’叶片再生出稳定遗传的转基因株系,转化效率达38.9%。[结论]本试验提供的菊花瞬时表达的方法高效、简单,并能实现稳定遗传。(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宋星星[2](2016)在《甜瓜植株再生和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甜瓜(Cucumis melo L.)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营养丰富,瓜味甜美,原产热带,我国各地普遍栽培。转基因操作是开展过量表达、RNAi等基因功能研究的基础。为此,本试验以甜瓜子叶为材料,获得了稳定的甜瓜再生体系,并对其由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甜瓜再生体系的建立:通过对种子发芽培养基、子叶诱芽培养基、苗龄、伸长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及驯化基质的研究,得出了甜瓜以子叶为外植体的最佳再生体系:去除种皮后置于1/2MS培养基中培养最适于种子发芽,最佳的芽诱导培养基为MS+1.0mg/L6-苄基腺嘌呤(6-BA),最适苗龄为4-5天,约28天后,再生芽转入最佳伸长培养基(MS+0.05 mg/L 6-BA+0.2 mg/L赤霉素(GA3))中培养,约14天后,将其转入最佳生根培养基(1/2MS+0.1 mg/L吲哚丁酸(IBA))中进行生根培养,约20天后,再生植株开始驯化,发现商品化基质(购于镇江兴农有机肥有限公司的蔬菜育苗基质)优于混合基质(草炭:蛭石:珍珠岩=2:1:1)。统计结果显示,整个再生过程需要62天左右。2、甜瓜子叶转化体系的建立:将苗龄5天子叶在上述最佳诱芽培养基上预培养1天(或苗龄4天子叶预培养2天),以LBA4404(含质粒pCAMBIA2301)菌液侵染后黑暗条件下共培养3天,转入选择培养基(最佳诱芽培养基+100 mg/L卡那霉素(Kan)+500 mg/L头孢霉素(Cef))在16小时光周期、27-C条件下培养,25天左右将抗性芽转入伸长培养基(MS+0.05 mg/L 6-BA+0.2 mg/LGA3+500mg/L Cef)中培养。抗性芽2 cm左右时转入生根培养基(1/2MS+0.1 mg/L IBA++200 mg/L羧苄青霉素(Carb)),获得抗性株系。结果显示,以子叶为外植体,从选择培养开始到转化苗生根需要60天左右。若以RT-PCR阳性作为判断最终转化成功的标准,子叶转化体系的转化率为0.62%。(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6-06-01)

孟更[3](2016)在《梨砧木云南榅桲离体植株再生及OHF333的遗传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梨是我国的重要果树树种之一,选育具有优良性状的矮化砧木对于梨树生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是扩大现有砧木种质资源的重要途径,但首先要建立稳定的再生系统。为此,本研究分别以梨的矮化砧木云南榅桲(Cydonia oblonga Mill.)和OHF333(Pyrus communis)为实验材料,建立了云南榅桲的叶片再生和薄层细胞(Thin cell layer,TCL)再生体系,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参与梨花青苷合成的PbMYB9基因导入OHF333的基因组中。主要结果如下:1.云南榅桲离体叶片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以云南榅桲离体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的TDZ和NAA组合、不同暗培养时间及取材部位对叶片再生不定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榅桲叶片再生不定芽的最适组合为选取试管苗顶部幼嫩叶片,放置于含有0.5 mg/L NAA和1.0 mg/L TDZ的MS培养基上,暗培养20d,叶片再生频率最高为88.9%,平均再生芽数为7.97。叶片再生苗在生根培养基1/2 MS+NAA 0.3 mg/L,暗培养5d,生根率为85.6%,平均生根条数为3.1。2.云南榅桲薄层细胞再生体系的建立以云南榅桲的茎为外植体,横切成1~2 mm的薄层放置在含有不同浓度的TDZ和NAA组合的培养基上,以筛选出可以诱导不定芽形成最适的生长素浓度。结果表明,云南榅桲薄层细胞再生的最适培养基为MS+TDZ 0.5mg/L,最高再生频率为48.3%,平均再生芽数为1.89;并且通过对不定芽的倍性检测表明,再生不定芽没有发生遗传变异。3.OHF333的遗传转化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以切伤的OHF333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将带有目的基因PbMYB9的农杆菌侵染离体叶片10min、共培养2d、延时培养、筛选培养等步骤获得抗性愈伤组织。将抗性愈伤组织进行扩繁,对抗性愈伤组织进行PCR检测,证明外源基因PbMYB9已经成功整合到OHF333基因组中。(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宋时奎[4](2015)在《大豆遗传转化体系优化及过表达AtWUSCHEL基因诱导大豆根再生植株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高蛋白粮饲兼用作物,由于种质资源的限制,传统育种方法在改善大豆品质、提高产量及抗病虫害等方面进展缓慢,需要借助生物技术育种手段加以改进。高效的大豆遗传转化技术是进行生物技术育种的前提,然而,大豆是公认的难转化作物,转化效率低制约着大豆分子育种的发展。本研究通过优化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转化体系,提高了大豆遗传转化效率,同时在大豆中过表达拟南芥AtWUS基因,以期促进大豆根再生植株,为用发根农杆菌转化大豆搭建技术平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优化子叶节转化体系过程中,发现大豆外植体的发芽天数影响转化效果,发芽1d的大豆和发芽5d的大豆作为外植体进行农杆菌侵染,虽然转化效率差异不显着,但发芽1d的大豆可以减少污染、缩短转化流程;划伤次数过多会在划伤部位形成愈伤组织块,抑制丛生芽的产生进而降低转化效率;在筛选培养基或伸长培养基中添加AgNO3可以延缓试管苗的叶片衰老,有利于丛生芽的伸长;培养皿盖下面凝结的水汽过多时,会使叶片黄化脱落,影响伸长苗的健康状况,移栽不宜成活,影响转化效率,通过在培养架上隔层开灯培养和避免冷风直吹可以解决培养皿盖水汽凝结的现象;不同大豆品种对细胞分裂素6-BA的敏感性不同,从而影响转化效率。本研究发现,供试基因型自贡冬豆进行芽诱导时所需细胞分裂素浓度要高于吉林小粒1号和Williams 82;在侵染培养基中添加有机硅表面活性剂Silwet未能增加大豆子叶节转化体系的转化效率。2.根据NCBI数据库中公布的AtWUS基因序列,克隆了拟南芥WUS基因并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用其对大豆植株进行遗传转化,获得过表达拟南芥WUS基因的转基因大豆植株。尽管大部分过表达WUS基因的T0代转基因植株生长发育正常,但外源基因在T1代中的检出率很低。同前人的研究结论相似,有些过表达WUS基因的植株表型发生变化,生长发育缓慢,叶色浓绿,叶片向外翻卷,叶腋处出现成簇生长、不能正常发育的果荚,并有多心皮现象等。WUS基因的过表达提高了大豆CLV3基因的表达水平。部分植株(Williams 82)的离体根在不含任何外源激素的培养基里可以形成叶状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5-06-01)

张莹莹,吴连成,张赛赛,安允权,崔新建[5](2014)在《农杆菌介导的玉米愈伤组织遗传转化影响因子和植株再生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HiⅡ、HiⅡB、HiⅡA、H99玉米材料的幼胚诱导的胚性愈伤为转化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的方法,将抗粗缩病RNA干扰基因导入玉米愈伤组织,并对影响转化的因素进行研究,以优化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继代3次的4种玉米材料的抗性愈伤率最高,且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HiⅡ的抗性愈伤率最高,为31.25%,其次为HiⅡB(26.56%)、HiⅡA(24.45%),H99的抗性愈伤率最低,仅为10.26%;预培养6 d的愈伤组织适于转化,其中HiⅡ的抗性愈伤率最高,为27.70%;结果还表明,菌液浓度D600 nm=0.5~0.6是最佳的转化条件。通过优化后的条件对得到的抗性愈伤用除草剂进行筛选,HiⅡ、HiⅡB、HiⅡA、H99材料分别得到10、5、4、3块抗性愈伤组织;标记基因为bar基因,通过PCR检测分别得到5、2、2、1块阳性愈伤组织,再进一步用bar基因试纸条检测,分别得到4、1、2、1株阳性植株。(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11期)

张明华,陈钰辉,刘富中,张映,连勇[6](2014)在《茄子遗传转化植株再生体系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个茄子品种的下胚轴和子叶为外植体,通过不同外源激素种类和浓度组合筛选,对茄子遗传转化过程中外植体脱分化诱导、植株再生及生根培养基进行优化,探索建立较为通用完善的茄子遗传转化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茄子下胚轴的再生能力要显着高于子叶,不同茄子品种间的分化能力差异明显;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ZT 2.0 mg/L+6-BA 1.0 mg/L+IAA 0.2 mg/L,最佳植株再生分化培养基为MS+ZT 0.5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1 mg/L。(本文来源于《长江蔬菜》期刊2014年14期)

马晓晓[7](2014)在《橡胶树HbHMGR1基因克隆、易碎胚性愈伤组织遗传转化和植株再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对于橡胶树转化来说,主要的手段是以农杆菌为介导的遗传转化。在目前橡胶树遗传转化研究的报道中,转化一般采用组织培养的方式进行。而以橡胶树的易碎胚性愈伤组织作为侵染的外植体,是由于橡胶树的易碎胚性愈伤组织,具备胚性、能长期继代、结构上松散且易碎等特点,所以成为橡胶树良好的遗传转化材料。本实验成功的克隆了HbHMGR1基因,并且构建了HbHMGR1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并将该载体转入农杆菌EHA105中。利用农杆菌转化法,以橡胶树优良品种热研8-79的易碎胚性愈伤组织作为受体材料,进行遗传转化,研究了农杆菌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pH以及共培养温度与共培养时间对于转化的影响。并对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用替卡西林抑菌,硫酸卡那霉素筛选之后获得了抗性的易碎胚性愈伤组织,抗性胚状体和拟转化的植株。通过GUS染色、分子检测(PCR、RT-PCR和Southern blotting),证明HbHMGR1基因已经转化到了橡胶树的基因组中。实验的主要结果如下所示:1.通过对影响转化效率因素的进行单因子研究,以GUS基因瞬时表达率及其细胞的存活率作为标准,确定根癌农杆菌菌液的最佳浓度为OD600值0.4,侵染时间为4-8min,共培养温度为20℃-26℃,最佳的共培养时间为4d,最佳的共培养pH为5.7。2.转化后筛选的过程中,替卡西林(抑菌)200mg/L,硫酸卡那霉素(筛选抗性愈伤)75mg/L为最佳的浓度。最后获得了15个抗性易碎胚性愈伤组织,2944个抗性胚状体,拟转化的再生植株8棵。3.分子检测:经过对抗性易碎胚性愈伤组织材料的GUS染色、PCR检测、序列分析、RT-PCR检测及其Southern blotting等的检测,证明目的基因HbHMGR1已经成功的转入到橡胶树的基因组DNA中。(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4-06-01)

饶礽[8](2014)在《紫花苜蓿GSTP1-L105V和CYP2A6基因转化植株再生体系诱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粗放式制造业的极度扩张,我国的土壤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由于土壤问题与人们的日常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妥善治理该项污染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P1-l105V和细胞色素抗氧化酶基因CYP2A6分别是已证实的与重金属和有机物相关的基因。虽然,野生紫花苜蓿具有一定的累积重金属和分解有机物的作用,但该作用不足以用于治理土壤污染,本文旨在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上述两种基因导入紫花苜蓿中以提高其抗重金属和有机物能力。研究中,我们先构建含单个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pBI121-GSTP1-l105V。将其导入农杆菌后,再用冻融法将另一目的基因CYP2A6转入农杆菌中。之后,以“金皇后”紫花苜蓿下胚轴作为受体,经过预培养、浸染、共培养、一次脱菌、二次脱菌、继代培养、分化培养、生根培养最终得到具有重金属和有机物抗性的转基因植株共100株。经PCR和RT-PCR检测和转基因植株对CdSO4和TCE的耐受性试验,我们确认外源基因GSTP1-l105V和CYP2A6被成功地整合到苜蓿基因组上的共有27株,转基因植株对重金属和有机物的耐受性提高显着。(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4-04-08)

张惠莹,张黎,李嵘,肖吉,刘永胜[9](2013)在《西南地区4个籼稻恢复系遗传转化植株再生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效遗传转化体系是研究籼稻分子设计育种和功能基因的基础。文章以西南地区4个重要籼稻恢复系乐恢188、万恢88、Q2和蜀恢527成熟胚为外植体,NB(Nutrient Broth)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改变激素配比,研究4个籼稻恢复系的愈伤组织诱导、转化和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添加3.0mg/L 2,4-D是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处理条件,出愈率达75.4%~93.3%;添加3.0g/L山梨醇、5.0mg/L KT、1.0mg/L NAA、3.0mg/L6-BA和3.0mg/L 2,4-D可明显提高万恢88、乐恢188的分化率;添加10mg/L KT和0.4mg/L NAA能显着增强Q2的分化能力;以N6、N6D培养基组合后再添加10mg/L KT和0.4mg/L NAA是蜀恢527的最佳分化培养基。采用上述培养基进行遗传转化,4种籼稻材料植株再生率可达到38.5%~65.9%,转基因阳性率70%~90%。在此基础上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拟南芥热激蛋白基因HSP101导入万恢88,获得了耐热性比其野生型提高的转基因籼稻植株。(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12期)

王霞霞[10](2013)在《萱草植株再生及农杆菌介导的CHS基因转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萱草为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根茎表现出极强的抗寒、抗旱、抗盐碱、抗病虫害等优点。萱草在我国种质资源丰富,由南到北均可种植,既具观赏性,又易栽培管理。萱草可丛植于草坪、花坛、路旁等,是优良的园林绿地宿根花卉,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萱草种植大多为国外品种,缺少我国独有的品种。萱草花色单一,难以满足人们对观赏的需求。本研究选用大花萱草“香宝”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和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法进行了萱草植株再生和基因转化的研究,建立了“香宝”植株再生体系,找到组织生长过程中各阶段所需的不同激素种类及其适宜浓度。并建立了香宝的基因转化体系,并优化了影响转化的各种因素,提高转化效率。为萱草的大规模扩繁、培育萱草转基因新品种提供参考数据,奠定研究基础。1建立了萱草优良再生体系以萱草“香宝”的花托为外植体,用正交试验法研究萱草组织培养各阶段适合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外植体用70%的酒精消毒20s,0.1%升汞消毒10min消毒,花托启动率为68.24%,花梗启动率为77.87%;愈伤组织诱导中,6-BA是影响香宝愈伤诱导的主要因素,各因素影响的主次关系为6-BA>2,4-D>NAA>KT,最适愈伤诱导的培养基为MS+1mg/L BA+3mg/L2,4-D+0.3mg/L NAA,愈伤诱导率可高达81.28%;6-BA也是影响愈伤增殖的主要因素,各因素影响的主次关系为6-BA>NAA>KT>2,4-D,愈伤增殖的最佳配方为MS+1mg/L BA+1mg/L KT+0.2mg/L2,4-D+0.05mg/L NAA,愈伤增殖倍数为5.27倍;在不定芽诱导中,GA是影响不定芽诱导的主要因素,各因素影响的主次关系为GA>6-BA>NAA,最适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为MS+1mg/L BA+0.1mg/LNAA+0.5mg/L GA,不定芽诱导率为78.21%;IAA是影响不定根诱导的主要因素,因素影响的主次关系为IAA>MS>蔗糖>NAA,最适不定根诱导的培养基为1/2MS+0.3mg/L NAA+20g/L蔗糖,不定根诱导率为94.4%。组培苗炼苗移栽光照是影响组培苗移栽的主要因素,因素影响的主次关系为光照>温度>浇水间隔,最适外界条件遮一层遮阳网,遮光60%-70%,浇水间隔为4d,温度为25℃,成活率为98.3%。2研究了影响萱草基因转化的适宜条件和因素,优化了基因转化体系以萱草“香宝”愈伤组织为外植体,以10d为继代周期,将携有PSN1301-CHS的农杆菌EHA105菌株侵染受体材料,使CHS基因导入到萱草“香宝”中。建立了萱草遗传转化的适宜条件:抑菌剂以浓度为350mg/L的羧苄青霉素为宜;潮霉素为转化子的筛选剂,25mg/L为适宜的作用浓度;转化中宜选择预培养时间为2d;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在0.6左右,选用重悬液为MS+3%糖;侵染时间为15min;在菌液和共培养基中同加100μmol/L的乙酰丁香酮;共培养基时间为2d。(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转化再生植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甜瓜(Cucumis melo L.)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营养丰富,瓜味甜美,原产热带,我国各地普遍栽培。转基因操作是开展过量表达、RNAi等基因功能研究的基础。为此,本试验以甜瓜子叶为材料,获得了稳定的甜瓜再生体系,并对其由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甜瓜再生体系的建立:通过对种子发芽培养基、子叶诱芽培养基、苗龄、伸长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及驯化基质的研究,得出了甜瓜以子叶为外植体的最佳再生体系:去除种皮后置于1/2MS培养基中培养最适于种子发芽,最佳的芽诱导培养基为MS+1.0mg/L6-苄基腺嘌呤(6-BA),最适苗龄为4-5天,约28天后,再生芽转入最佳伸长培养基(MS+0.05 mg/L 6-BA+0.2 mg/L赤霉素(GA3))中培养,约14天后,将其转入最佳生根培养基(1/2MS+0.1 mg/L吲哚丁酸(IBA))中进行生根培养,约20天后,再生植株开始驯化,发现商品化基质(购于镇江兴农有机肥有限公司的蔬菜育苗基质)优于混合基质(草炭:蛭石:珍珠岩=2:1:1)。统计结果显示,整个再生过程需要62天左右。2、甜瓜子叶转化体系的建立:将苗龄5天子叶在上述最佳诱芽培养基上预培养1天(或苗龄4天子叶预培养2天),以LBA4404(含质粒pCAMBIA2301)菌液侵染后黑暗条件下共培养3天,转入选择培养基(最佳诱芽培养基+100 mg/L卡那霉素(Kan)+500 mg/L头孢霉素(Cef))在16小时光周期、27-C条件下培养,25天左右将抗性芽转入伸长培养基(MS+0.05 mg/L 6-BA+0.2 mg/LGA3+500mg/L Cef)中培养。抗性芽2 cm左右时转入生根培养基(1/2MS+0.1 mg/L IBA++200 mg/L羧苄青霉素(Carb)),获得抗性株系。结果显示,以子叶为外植体,从选择培养开始到转化苗生根需要60天左右。若以RT-PCR阳性作为判断最终转化成功的标准,子叶转化体系的转化率为0.6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化再生植株论文参考文献

[1].邓叶,阳淑金,杜新平,董彬,任丽萍.菊花高效瞬时转化体系建立及稳定遗传植株再生[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7

[2].宋星星.甜瓜植株再生和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6

[3].孟更.梨砧木云南榅桲离体植株再生及OHF333的遗传转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4].宋时奎.大豆遗传转化体系优化及过表达AtWUSCHEL基因诱导大豆根再生植株的探索[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

[5].张莹莹,吴连成,张赛赛,安允权,崔新建.农杆菌介导的玉米愈伤组织遗传转化影响因子和植株再生条件[J].江苏农业科学.2014

[6].张明华,陈钰辉,刘富中,张映,连勇.茄子遗传转化植株再生体系的优化[J].长江蔬菜.2014

[7].马晓晓.橡胶树HbHMGR1基因克隆、易碎胚性愈伤组织遗传转化和植株再生研究[D].海南大学.2014

[8].饶礽.紫花苜蓿GSTP1-L105V和CYP2A6基因转化植株再生体系诱导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4

[9].张惠莹,张黎,李嵘,肖吉,刘永胜.西南地区4个籼稻恢复系遗传转化植株再生体系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10].王霞霞.萱草植株再生及农杆菌介导的CHS基因转化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3

论文知识图

染色反应图不同浓度激素对“中蔬6号”番茄下胚轴...抗性丛生芽和转化再生植株巧转化再生植株总DNA的PCR分析经农杆菌转化后在筛选培养基上获得的...针刺法和涂抹法对转化再生植株的...

标签:;  ;  ;  ;  ;  ;  ;  

转化再生植株论文_邓叶,阳淑金,杜新平,董彬,任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