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克隆论文_刘珍妮,李明慧,骆钰,刘秉珲,黄诗杭

导读:本文包含了淋巴细胞克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淋巴细胞,杂交瘤,白血病,泰勒,病毒,单克隆抗体,单细胞。

淋巴细胞克隆论文文献综述

刘珍妮,李明慧,骆钰,刘秉珲,黄诗杭[1](2019)在《利用番鸭整合素α4亚基多克隆抗体对MDRV感染雏番鸭淋巴细胞归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感染鸭后肠淋巴细胞归巢中的细胞定位,本研究通过RT-PCR方法扩增番鸭肠道α4编码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ET-His-α4,将其转化E.coli BL21 (DE3)表达了r His-α4,以其为抗原免疫福建黄兔,制备了抗r His-α4多克隆抗体,该多克隆抗体的间接ELISA和琼扩效价分别为1∶52 000和1∶32。利用制备的多抗对MDRV感染的番鸭淋巴细胞进行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体外淋巴细胞在感染MDRV后,α4蛋白的表达量呈增长趋势;雏番鸭感染MDRV后盲肠的α4+淋巴细胞增加的同时CFSE+淋巴细胞也显着增加,表明MDRV感染后诱导淋巴细胞大量表达了α4整合素,导致淋巴细胞向肠道黏膜组织归巢。本研究制备的番鸭r His-α4兔源多克隆抗体可以用于番鸭整合素α4的检测,同时也为进一步阐明MDRV感染诱导淋巴细胞归巢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宋帅,杨海娇,张梦轩,杨广民[2](2018)在《血清克隆性免疫球蛋白检查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预后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血清克隆性免疫球蛋白检查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初步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全自动电泳仪以及扫描仪观察并记录患者血清克隆性免疫球蛋白(Ig)的表达情况,并探究血清克隆性Ig的表达情况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因素的影响。结果:56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11例为克隆性Ig,克隆性Ig G者6例,Ig M者4例,Ig A者1例;血清克隆性Ig的表达情况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Binet分期、血清TK1的水平及FISH del(11q22. 3)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大部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中存在克隆性免疫球蛋白,通过血清克隆性免疫球蛋白的有无可作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研究指标。(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8年10期)

张丹[3](2018)在《基于单个T淋巴细胞的手工显微分离及TCR基因的克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建立单个T细胞的分离和基因扩增技术,来获取识别特定抗原表位肽的单个T细胞的TCR基因,为特异性TCR的获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为以后获取肿瘤特异性TCR基因并利用特异性TCR基因修饰T细胞进行过继性免疫治疗打下基础。方法:一、单个淋巴细胞的手工显微分离及单细胞水平的RT-PCR扩增利用自制的毛细玻璃管、橡胶管和滤嘴组装成一套完整的单细胞分离工具,通过该分离工具分离出单个T淋巴细胞,然后使用不同的试剂盒进行反转录和GAPDH基因扩增,通过对比确定出扩增效率高的反转录试剂盒,并通过扩增BCL2、STAT1和CD8a基因进一步验证其扩增效率,优化其相应扩增条件,为扩增单个T淋巴细胞的TCR基因奠定实验基础。二、单个T细胞TCRA基因扩增方法的建立通过自制的手工分离单细胞工具分离出单个经特定富集的CD8~+T细胞后,分别采用5’RACE法和多重PCR法扩增单个T细胞的TCRA基因。通过采用不同的扩增条件、不同的特异性引物和不同的PCR扩增酶进行5’RACE法扩增TCRA基因条件的摸索;通过常规PCR和分步PCR法进行多重PCR法扩增TCRA基因的条件摸索。叁、TCR(α和β链)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第二部分单细胞扩增获得的TCR基因核心序列(CDR3)分别与对应的上游V区和下游C区片段通过融合PCR的方法拼接出全长序列。然后根据插入的目的基因和载体序列设计合理的同源重组引物和含酶切位点引物进行TCRα和TCRβ基因的扩增,后与pIRES2-Oligo载体连接,构建出TCR的重组表达载体。结果:一、成功组装单细胞分离工具并建立了手工显微分离单个T淋巴细胞的方法;通过对单个T细胞丰度较高的GAPDH基因扩增,摸索出了稳定的单细胞反转录和扩增方法,并通过扩增单个T细胞的BCL2、STAT1和CD8a基因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为扩增单个T细胞的TCR基因奠定了实验基础。二、5’RACE法扩增单个T细胞的TCRA基因效果不理想。后对多重PCR扩增单个T细胞TCRA基因的方法进行优化,成功扩增出2个CD8~+T细胞各自的TCRA基因:1号细胞的TCRVα16和TCRVα2/3、4号单细胞的TCRVα26和TCRVα1/5。叁、通过融合PCR法成功扩增出TCRβ5、TCRα1/5和TCRα26的全长序列。利用同源重组和酶切的方法成功构建出pIRES2-TCRβ5-TCRα1/5和pIRES2-TCRβ5-TCRα26重组表达载体。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单个T淋巴细胞的手工显微分离和基因扩增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单细胞TCR基因的方法摸索,成功建立了分步多重PCR扩增单个T细胞TCR基因的方法。该技术的建立为快速获取TCR-T细胞免疫治疗所需的特异性TCR基因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为促进TCR-T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广东药科大学》期刊2018-05-25)

何显君[4](2018)在《IKZF1基因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克隆演化中的表达及意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目前已经成为可以治愈的血液肿瘤典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成人BCP-ALL整体预后仍然较差,长期生存仅为50%左右;克隆演化是白血病治疗耐药、疾病复发的重要原因。锌指蛋白家族成员IKZF1基因是正常B淋巴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重要调节因子;近年研究发现,IKZF1基因缺失在BCP-ALL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其编码的Ikaros蛋白是正常B淋巴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关键调控因子;IKZF1基因缺失是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和费城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like ALL)中常见的典型分子遗传学特征,在BCP-ALL中具有独立预后意义;但IKZF1基因在BCP-ALL治疗前后,特别是疾病复发的克隆演化中的表达及意义,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研究目的:(1)检测分析IKZF1基因在初发和复发BCP-ALL中的突变比例及亚型分布;(2)分别分析IKZF1基因缺失在初发和复发BCP-ALL中的预后意义;(3)追踪分析患者初发和复发时配对标本中IKZF1基因缺失的变化,探索其在BCP-ALL复发克隆演化中的意义。研究内容及方法:收集104例2011年9月至2017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成年BCP-ALL患者初发DNA标本,采用GAP-PCR检测IKZF1基因外显子缺失,分析IKZF1基因在我国成人BCP-ALL中的缺失分布;回顾性分析IKZF1基因突变与BCP-ALL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筛选其中45组患者初诊-复发配对标本,分析IKZF1基因缺失的变化。研究结果:(1)在初发BCP-ALL患者中,IKZF1基因外显子缺失总体检出率为40.4%(42/104),初发Ph+ALL亚组检出率显着高于Ph-BCP-ALL亚组(57.6%vs17.8%,p<0.001);在复发患者中,IKZF1基因缺失率为51.1%(23/45),主要缺失亚型包括 A4-7(n=17)、A2-7(n=3);复发 Ph+ALL 亚组,IKZF1基因缺失检出率65.2%(15/20),显着高于费城阴性亚组(65.2%vs34.8,p=0.004),主要缺失亚型为 A4-7(n=5);(2)采用SPSS统计软件,根据初诊时IKZF1基因缺失亚组与非缺失亚组进行分析,两组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总生存率(OS)均无显着性差异;Ph+ ALL亚组和Ph-BCP-ALL亚组均无统计学差异。按复发时IKZF1突变状态,分为缺失亚组和非缺失亚组分析,伴有IKZF1基因缺失的Ph+ALL,1年OS(43.7%)显着低于不伴IKZF1基因缺失的Ph+ALL患者(88.9%),(p=0.047);(3)通过对45组初发和复发配对标本的IKZF1基因突变谱分析,结果显示24.4%(11/45)的患者IKZF1基因外显子缺失出现动态变化:在20例Ph+ALL亚组中,5例患者在复发时,原有IKZF1基因缺失克隆消失;在25例Ph-BCP-ALL亚组中,3例在复发阶段发生原有IKZF1基因缺失克隆消失,另3例在复发时出现新的IKZF1基因缺失克隆。结论:IKZF1基因缺失在成人BCP-ALL中检出率高,而且对Ph阳性/阴性、初发/复发BCP-ALL,均具有重要的预后分层意义,IKZF1基因缺失的动态变化是BCP-ALL复发克隆演化的重要分子遗传学特征之一。IKZF1基因缺失参与克隆演化的机制以及如何靶向IKZF1基因缺失,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8-05-15)

钟凤鸾,张红宇,张倩,冯佳,张文丽[5](2017)在《成人EB病毒相关淋巴细胞增殖病克隆性转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成人EB病毒相关淋巴细胞克隆性转化的实验方法,为EB病毒相关淋巴细胞增殖病的早期诊断、分类、预测转归提供客观的判断指标。方法:采集5例成人EB病毒相关的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V+LPD)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另采集4例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外周血标本作为阴性对照,3例急性NK细胞白血病(ANKL)的外周血标本作为阳性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淋巴细胞免疫表型、RT-PCR检测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Southern blot方法鉴定EBV末端重复序列(TR)多态性,对患者外周淋巴细胞进行了克隆性分析。结果:在5例EBV-LPD患者中,FCM仅检测出1例TCRVβ表型呈克隆性;RT-PCR检测TCRVβ时在IM患者均检测出TCR受体基因重排阳性,在5例EBV-LPD患者中检测出4例阳性;在5例EBV+LPD患者中1例检测有单克隆条带,2例检测有寡克隆条带。结论:流式细胞术表型分析的敏感性较差;TCRVβ重排不能区分反应性克隆和转化型克隆;而EB病毒末端重复序列克隆性鉴定的方法,能够更客观特异地反应EB病毒相关淋巴细胞增殖的克隆性转化,有助于改善疾病的早期诊断、分类及预测临床转归。(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范从红,李根,廖晓燕,辜定钎,曹丽丽[6](2017)在《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排卵及卵巢颗粒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2和兔抗人单克隆抗体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二甲双胍(MET)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排卵及卵巢颗粒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2(Bcl-2)和兔抗人单克隆抗体(Bax)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来曲唑(LTZ)皮下埋植方法诱导PCOS。称量大鼠体质量和卵巢质量,HE染色卵巢并在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方法检测血清中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孕酮(P)和睾酮(T)含量水平。最后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颗粒细胞中Bcl-2和Bax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PCOS SD雌性大鼠出现体质量增长减慢、卵巢组织质量增加、血清中LH和T含量水平增加、E_2和P含量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457、54.052、24.341、162.981、62.593、172.848,均P<0.05),具有PCOS典型症状。然而PCOS+MET组大鼠的上述症状均较PCOS组大鼠明显缓解。PCOS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中Bcl-2的表达下降,Bax的表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179、13.375,均P<0.05);MET上调PCOS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中Bcl-2的表达,下调Bax的表达。结论 MET通过增加PCOS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中Bcl-2的表达和降低Bax的表达,抑制颗粒细胞的凋亡,从而促进PCOS大鼠的排卵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7年24期)

杨武晨,彭贤贵,王平,邓小娟,李佳[7](2017)在《双克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造血系统的一种小淋巴细胞惰性淋巴瘤,免疫表型主要为CD5~+和CD23~+。其临床特征表现为克隆性B淋巴细胞在外周血、淋巴结、骨髓和脾脏等淋巴组织大量积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要求,CLL定义需要外周血至少存在高至5×10~9/L的单克隆B细胞群~([1]),并且3个月以上,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幼稚淋巴细胞小于55%。白血病细胞限制性表达κ或者λ,呈单克(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7年09期)

周渝阳[8](2017)在《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GP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隶属于沙粒病毒科家族,自然宿主是啮齿类动物,常见的如家鼠、宠物鼠、仓鼠等都是它的天然携带者。它可以通过唾液、鼻分泌物、乳汁、精液、尿液和粪便使病毒得以传播,也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如皮肤、粘膜伤口、胎盘甚至病毒粒子气溶胶的形式传播。宿主感染了LCMV病毒后大都无明显的症状,这就成为了LCMV可以大面积地隐匿性传播的前提条件。人们很容易低估了LCMV感染的广泛性。通过对LCMV的研究,人类在诸如T细胞的MHC限制性、CD8+T细胞和CD4+T细胞在清除病毒过程中作用、T细胞耗竭、免疫耐受等方面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其中的Armstrong和Cl-13两个亚型因为基因组的微小差异而引起宿主急慢性感染的巨大差异被众多实验室作为模式病毒,深入地研究免疫系统对急慢性感染的病理变化以及对慢性感染的深入研究。目前对LCMV慢性感染的认识也已经扩展到了HIV、结核病、乙肝、丙肝、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的领域。而LCMV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动物-人的传播。由于人类感染了LCMV病毒通常无明显症状,或者出现轻微的非特异性症状而自愈,故导致人们很容易忽视它的存在。而在特定条件下,如妊娠、免疫功能低下或者器官移植时出现机会感染,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GP2是LCMV穿膜蛋白,位于LCMV粒子表面,同GP1共同起修饰病毒表面的作用,同时它在病毒感染宿主细胞时担负了通过变构而触发病毒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功能。但目前国内外实验室对于LCMV的检测仍在使用免疫血清或者RT-PCR法,到目前为止暂未出现抗LCMV GP2的单克隆抗体的商品,因此研发抗LCMV GP2的mAb在科研和临床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制备针对LCMV GP2的m Ab,为开发酶标或者荧光标记的检测抗体打下基础,为以后的免疫治疗提供可能;也可以利用该抗体亲和纯化GP2,从而进一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LCMV疫苗的开发做好物质准备。实验方法采用杂交技术获得并筛选出杂交瘤细胞,收集含mAb的培养上清行免疫荧光(IFA)、dot-blot、ELISA法鉴定抗体重链类型和测定mAb的免疫效价。用蛋白G Sepharose亲和层析填料纯化抗体,纯化后的抗体采用SDS-PAGE检测纯化效果,并进一步用Western-blot检查抗体对LCMV的作用部位。实验结果成功获得能稳定分泌抗LCMV的特异性杂交瘤细胞株,顺利获得纯化的mAb。IFA、dot-blot结果均证实获得的mAb能识别LCMV抗原。用ELISA法鉴定出该mAb重链类型为IgG2b,培养液免疫效价约为1.35×103。蛋白G亲和层析填料纯化抗体后经SDS-PAGE考马斯亮蓝R250检测证实纯化抗体纯度高。Western-blot提示该m Ab对LCMV的作用部位为病毒颗粒表面糖蛋白抗原GP2。结论成功制备出了针对LCMV病毒颗粒表面糖蛋白抗原GP2高亲和力的m Ab,抗体类型是IgG2b。(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17-05-01)

周渝阳,李秉首,李芝蓉,何艳艳,沈桂林[9](2017)在《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GP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单克隆抗体(m Ab)。方法采用杂交技术获得并筛选出杂交瘤细胞,收集含单克隆抗体的培养上清行免疫荧光(IFA)、dot-blot、ELISA法鉴定抗体重链类型和测定单克隆抗体的免疫效价。用蛋白G Sepharose亲和层析填料纯化抗体,纯化后的抗体采用SDS-PAGE检测纯化效果,并进一步用Western blot检查抗体对LCMV的作用部位。结果成功获得能稳定分泌抗LCMV的特异性杂交瘤细胞株,顺利获得纯化的单克隆抗体,命名为anti-GP2。免疫荧光、ELISA结果均证实获得的单克隆抗体能识别LCMV抗原。用ELISA法鉴定出该单克隆抗体重链类型为Ig G2b,培养液免疫效价大约为1.35×10~3。蛋白G Sepharose亲和层析填料纯化抗体后经SDS-PAGE检测证实纯化抗体成功。Western blot提示该单克隆抗体对LCMV的作用部位为病毒颗粒表面糖蛋白抗原GP2。结论成功制备出了针对LCMV病毒颗粒表面糖蛋白抗原GP2的单克隆抗体(anti-GP2 m Ab)。(本文来源于《免疫学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赵帅阳,刘军龙,李有全,刘爱红,李四通[10](2016)在《环形泰勒虫裂殖体感染淋巴细胞转化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兔源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形泰勒虫病是一种由环形泰勒虫引起的蜱传性血液原虫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高热、贫血等。其裂殖体阶段虫体能够感染宿主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DC)细胞及B淋巴细胞,直接影响宿主动物的免疫功能。在体外培养过程中,被感染的淋巴细胞能够无限增殖(转化特性),表现出癌细胞特性,因而对于这种生物学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本研究依据当前环形泰勒虫基因组及蛋白组数据,并结合小泰勒虫、疟原虫及癌症相关研究数据,选择裂殖体阶段虫体的SVSP2、EMM(erythrocyte membrane-associated malaria antigen-like),GLU(glutaredoxin)3个可能参与宿主细胞转化的基因,并制备它们的兔源多克隆抗体,为后续蛋白功能的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以感染的淋巴细胞总RNA为模板,扩增目的片段,构建p ET30a重组载体,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载体导入BL21(DE3)进行原核表达。以anti-His标签蛋白的抗体为一抗进行的Western blot分析。为获得大量纯度较高的抗原,通过蛋白切胶回收、电洗脱及丙酮沉淀的方法纯化重组蛋白,按照每只兔子1mg的剂量,与佐剂混合乳化后,进行皮下多点注射免疫,第叁次免疫后心脏采血,进行抗体检测。结果:3个蛋白都获得了正确表达,最终获得的重组蛋白浓度分别为1mg/ml(SVSP2),1.5mg/ml(EMM)和2.3mg/ml(GLU)。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天然蛋白及3个纯化重组蛋白均能与相应的多克隆抗体发生反应。结论:制备的兔源多克隆抗体为后续蛋白功能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生物学材料:一方面可用于亚细胞定位;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抗体纯化后开展co-ip实验,经过质谱分析,获得可能与SVSP2、EMM及GLU发生相互作用的分子,为其功能的深入分析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全国寄生虫学青年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08-08)

淋巴细胞克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血清克隆性免疫球蛋白检查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初步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全自动电泳仪以及扫描仪观察并记录患者血清克隆性免疫球蛋白(Ig)的表达情况,并探究血清克隆性Ig的表达情况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因素的影响。结果:56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11例为克隆性Ig,克隆性Ig G者6例,Ig M者4例,Ig A者1例;血清克隆性Ig的表达情况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Binet分期、血清TK1的水平及FISH del(11q22. 3)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大部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中存在克隆性免疫球蛋白,通过血清克隆性免疫球蛋白的有无可作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研究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淋巴细胞克隆论文参考文献

[1].刘珍妮,李明慧,骆钰,刘秉珲,黄诗杭.利用番鸭整合素α4亚基多克隆抗体对MDRV感染雏番鸭淋巴细胞归巢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9

[2].宋帅,杨海娇,张梦轩,杨广民.血清克隆性免疫球蛋白检查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预后价值研究[J].吉林医学.2018

[3].张丹.基于单个T淋巴细胞的手工显微分离及TCR基因的克隆[D].广东药科大学.2018

[4].何显君.IKZF1基因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克隆演化中的表达及意义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

[5].钟凤鸾,张红宇,张倩,冯佳,张文丽.成人EB病毒相关淋巴细胞增殖病克隆性转化的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7

[6].范从红,李根,廖晓燕,辜定钎,曹丽丽.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排卵及卵巢颗粒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2和兔抗人单克隆抗体表达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7

[7].杨武晨,彭贤贵,王平,邓小娟,李佳.双克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

[8].周渝阳.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GP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D].第叁军医大学.2017

[9].周渝阳,李秉首,李芝蓉,何艳艳,沈桂林.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GP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J].免疫学杂志.2017

[10].赵帅阳,刘军龙,李有全,刘爱红,李四通.环形泰勒虫裂殖体感染淋巴细胞转化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兔源多克隆抗体的制备[C].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全国寄生虫学青年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6

论文知识图

的成熟过程及主要作用方式经抗CD8磁珠抗体分选的CD8+T淋巴细胞...比较转染不同mimic的CD8+T淋巴细胞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Fig.1-8P...细胞的分化验证miRNA-15b在CD8+Te和CD8+...

标签:;  ;  ;  ;  ;  ;  ;  

淋巴细胞克隆论文_刘珍妮,李明慧,骆钰,刘秉珲,黄诗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