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重唇论文-王双成

轻重唇论文-王双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轻重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安多藏语,轻唇音,重唇音,分化

轻重唇论文文献综述

王双成[1](2007)在《安多藏语轻重唇音的分化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界一般认为安多藏语至今还没有轻唇音,f只是一个借词音位。然而在安多藏语久治、阿坝、红原等地口语和书面语中已出现可以单独作声母的f,其来源主要是藏文复辅音声母sp-。sp-在书面语传统拼读时基本辅音-p-在久治、阿坝、红原藏语中不是双唇塞音p而是唇齿擦音f,sp-在玛曲话中又是hw。汉语方言也有类似的情况,有些汉语方言如湘、粤、闽、赣等都有f、xu相混的现象,有的是xu并入f而有的则是f并入xu,从中可以看到汉藏语言唇音演化的一些共性。(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期刊2007年01期)

张洁[2](2002)在《论《切韵》时代轻、重唇音的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切韵》以及与《切韵》时代相近的一些重要反切资料中轻重唇音混切的实质进行全面考察,指出所谓的轻重唇音混切,实质上是轻唇字大量地作为重唇字的反切上字,而重唇字很少作为轻唇字的反切上字,因此当时轻重唇音已经分化。根据词汇扩散理论,这些作为反切上字的轻唇字,在当时可能有轻重唇两读。(本文来源于《汉语史学报》期刊2002年00期)

梁光华[3](1990)在《《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卷》的唇音反切和汉语轻重唇音的分化完成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我国晚清着名学者莫友芝(1811—1871)同治二年在安徽安庆考鉴发现的《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卷》,是我国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说文解字》的最早写本。关于这个最早写本的成书年代,莫友芝在其《唐写本说文木部笺异·引言》中考证介绍说:同治改元初夏,舍弟祥芝自祁门来安庆,言黟县宰张廉臣有唐人写《说文解字·木(本文来源于《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90年03期)

张世禄,杨剑桥[4](1986)在《汉语轻重唇音的分化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问题的提出自清代着名学者钱大昕提出“古无轻唇音”一说以来,汉语音韵学界绝大多数人是信奉其说的,但是由于钱氏只是证明轻、重两类唇音上古合为一类,而没有证明上古唇音声母究竟读如重唇还是读如轻唇,换言之,钱氏只是论证了音类,而没有论证音值,因此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长期以来仍有不少学者怀疑此说,批评此说。比如符定一的《联绵字典》就曾针锋相对地提出“古有轻唇音”,近两年王健庵、敖小平二位学者又相继强调“古无轻唇音之说不可信”,而提倡“古无重唇音”之说。有鉴于此,我们也想详细地探讨这一问题,并在某些地方提出一些新的材料和观点。(本文来源于《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86年02期)

杨剑桥[5](1984)在《轻重唇音的标注》一文中研究指出语音演变是有规律的,中古时期从重唇音中分化出轻唇音的,只限于《广韵》的“东叁、锺、微、虞、废、文、元、阳、尤、凡”(举平以赅上去入)十韵,这十韵的“帮滂并”一律变成“非敷奉”,“凡、元、阳、虞、微,文”六韵的“明”一律变成“微”(“东叁、尤”两韵的“明”一律不变,“锺、废”两韵无“明”母).对于常用字,更可以用普通(本文来源于《辞书研究》期刊1984年01期)

轻重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对《切韵》以及与《切韵》时代相近的一些重要反切资料中轻重唇音混切的实质进行全面考察,指出所谓的轻重唇音混切,实质上是轻唇字大量地作为重唇字的反切上字,而重唇字很少作为轻唇字的反切上字,因此当时轻重唇音已经分化。根据词汇扩散理论,这些作为反切上字的轻唇字,在当时可能有轻重唇两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轻重唇论文参考文献

[1].王双成.安多藏语轻重唇音的分化趋势[J].语言研究.2007

[2].张洁.论《切韵》时代轻、重唇音的分化[J].汉语史学报.2002

[3].梁光华.《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卷》的唇音反切和汉语轻重唇音的分化完成期[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

[4].张世禄,杨剑桥.汉语轻重唇音的分化问题[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

[5].杨剑桥.轻重唇音的标注[J].辞书研究.1984

标签:;  ;  ;  ;  

轻重唇论文-王双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