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吊运装置,应用于在山体中吊运管道,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支架组件;支架组件中第一支撑脚包括多根依次固定连接的直杆,且底部固定于山体地面;第二支撑脚包括伸入山体地面内部的桩基;横梁水平设置,且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的顶端固定连接;电动葫芦设置在横梁上,用于吊起管道。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吊运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安装,能够很好的适应山体复杂的吊运环境,降低吊运管道的施工难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管道吊运装置,应用于在山体中吊运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脚和所述第二支撑脚的顶端固定连接的横梁;以及设置在所述横梁上且可在所述横梁上滑动,用于吊起待吊运的管道的电动葫芦;所述第一支撑脚包括多根依次固定连接的直杆,且所述第一支撑脚底部固定于山体地面;所述第二支撑脚包括伸入山体地面内部的桩基,底部和所述桩基顶部固定连接的混凝土支架,竖直安装在所述混凝土支架顶端的立杆;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脚的高度小于所述混凝土支架和立杆的高度,所述第一支撑脚和所述第二支撑脚顶端在同一高度设置。
设计方案
1.一种管道吊运装置,应用于在山体中吊运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
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脚和所述第二支撑脚的顶端固定连接的横梁;以及设置在所述横梁上且可在所述横梁上滑动,用于吊起待吊运的管道的电动葫芦;
所述第一支撑脚包括多根依次固定连接的直杆,且所述第一支撑脚底部固定于山体地面;
所述第二支撑脚包括伸入山体地面内部的桩基,底部和所述桩基顶部固定连接的混凝土支架,竖直安装在所述混凝土支架顶端的立杆;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脚的高度小于所述混凝土支架和立杆的高度,所述第一支撑脚和所述第二支撑脚顶端在同一高度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直杆的一端焊接有的连接管套;所述直杆未设置有所述连接管套的一端可套接于所述连接管套内,并和所述连接管套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杆为钢管,壁厚为8mm至12mm,长度为1.0m至1.5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脚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于山体地面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脚的连接管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的底端焊接有卡座,所述卡座可卡接在所述混凝土支架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为横截面为H型的钢杆。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架组件之间平行设置相对距离小于所述管道的长度,以便相邻的至少两个所述支架组件的所述电动葫芦能够同时对所述管道进行吊运。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道吊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大型机械工具的发展,在建筑工程中各种大小型的起重装置得以广泛的运用。对于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或松散固体的管道往往体积重量巨大,导致管道安装一般依靠大型起重设备或三角支撑架配手拉葫芦等工具配合。但是在山体环境中进行施工时,受山体林业、运输道路、周边地形等因素的限制,大型起重设备无法到达管道安装点,三角支撑架在山体坡面无法安装,使得管道这种重量大体积大的施工对象,无法运送至施工点,给施工造成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道吊运装置,解决了山体环境中大型建筑材料运输困难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道吊运装置,应用于在山体中吊运管道,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包括:
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脚和所述第二支撑脚的顶端固定连接的横梁;以及设置在所述横梁上且可在所述横梁上滑动,用于吊起待吊运的管道的电动葫芦;
所述第一支撑脚包括多根依次固定连接的直杆,且所述第一支撑脚底部固定于山体地面;
所述第二支撑脚包括伸入山体地面内部的桩基,底部和所述桩基顶部固定连接的混凝土支架,竖直安装在所述混凝土支架顶端的立杆;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脚的高度小于所述混凝土支架和立杆的高度,所述第一支撑脚和所述第二支撑脚顶端在同一高度设置。
其中,各个所述直杆的一端焊接有的连接管套;所述直杆未设置有所述连接管套的一端可套接于所述连接管套内,并和所述连接管套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直杆为钢管,壁厚为8mm至12mm,长度为1.0m至1.5m。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脚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于山体地面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脚的连接管套。
其中,所述立杆的底端焊接有卡座,所述卡座可卡接在所述混凝土支架上。
其中,所述横梁为横截面为H型的钢杆。
其中,相邻两个所述支架组件之间平行设置相对距离小于所述管道的长度,以便相邻的至少两个所述支架组件的所述电动葫芦能够同时对所述管道进行吊运。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管道吊运装置包含有多组支架组件,该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的顶端固定连接的横梁;以及设置在横梁上且可在横梁上滑动,用于吊起待吊运的管道的电动葫芦。所述第一支撑脚的高度小于第二支撑脚的高度,所述第一支撑脚和所述第二支撑脚顶端在同一高度设置,因此混凝土支架的设定点可以是在山体海拔较低的地面,而第一支撑脚的设定点可以设置在海拔较高的地面,以适应山体的坡面地形;所述第二支撑脚包括伸入山体地面内部的桩基,底部和所述桩基顶部固定连接的混凝土支架,竖直安装在所述混凝土支架顶端的立杆,采用混凝土支架和桩基共同支撑立杆,减小立杆的总长度,从而增强支架组件的稳固性。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吊运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安装,能够很好的适应山体复杂的吊运环境,降低吊运管道的施工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管道吊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脚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管道吊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包括:
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支架组件;
该支架组件具体可以包括:
第一支撑脚1;第二支撑脚2;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脚1和所述第二支撑脚2的顶端固定连接的横梁3;以及设置在横梁3上且可在所述横梁3上滑动,用于吊起待吊运的管道5的电动葫芦4;
所述第一支撑脚1包括多根依次固定连接的直杆10,且所述第一支撑脚1底部固定于山体地面;
所述第二支撑脚2包括伸入山体地面内部的桩基21,底部和所述桩基21顶部固定连接的混凝土支架22,竖直安装在所述混凝土支架22顶端的立杆23;
其中,第一支撑脚1的高度小于第二支撑脚2中混凝土支架22和立杆23的高度之和,第一支撑脚1和第二支撑脚2顶端在同一高度设置,使得横梁3能够水平设置。
目前,对各种体积重量较大的建筑工程材料,一般均采用吊机等起重设备进行吊运。但是起重设备的使用对地形环境等都存在限制。在山体、陡崖等类似环境中,起重机往往难以达到施工环境,使得某些人工无法搬运的建筑材料无法吊运。
为此,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种专门用于山体等复杂环境的吊运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支撑脚1和第二支撑脚2,第一支撑脚1为多个直杆10相互拼接而成,直杆10可以由人工运输,结构简单,易于拼接;第二支撑脚2由桩基21、混凝土支架22以及立杆23组成,其中,桩基21是完全没入山体地面内部的,桩基21的顶部恰好可以和山体地面相平齐,并和混凝土支架22底端固定,以增强混凝土支架22的稳固性。
考虑到山体实际环境,山体地面一般为斜坡地面,第一支撑脚1的总长度要小于第二支撑脚2中混凝土支架22和立杆23的总高度,那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将第一支撑脚1底端的在山体地面的固定点高于第二支撑脚2中混凝土支架22在山体地面的固定点。另外,第一支撑脚1和第二支撑脚2的顶端高度相同,即可保证横梁3的水平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不同高度的第一支撑脚1和第二支撑脚2,以适应山体的斜坡地面,并将较长的第二支撑脚1的一部分由桩基21和混凝土支架22组成,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支架组件的支撑强度;且通过采用拼接式的第一支撑脚1,降低装置的安装难度。本实用新型中的管道吊运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安装,能够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山体环境,完成建筑重物的吊运任务。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可以包括:
各个直杆10的一端焊接有的连接管套11;直杆10未设置有连接管套的一端可套接于连接管套内,并和连接管套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具体地,对于第一支撑脚1中的各个直杆,是通过连接管套11套接连接的。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脚结构示意图,图2中,连接管套11和一个直杆10的一端焊接,且连接管套11的内径大小和直杆10的外径大小相等,当另一个直杆10的一端插入连接管套11内部之后,还可以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管套11和直杆10,保证二者之间紧固连接。
可选地,该直杆10具体地可以为圆形的钢管或者为方形钢管,钢管的壁厚为8mm~12mm,具体可以是8mm、9mm、10mm、11mm、12mm;钢管的长度为1.0m~1.5m,具体可以是1.0m、1.1m、1.2m、1.3m、1.4m、1.5m,该规格的直杆10可以便于人工搬运。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
第一支撑脚1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于山体地面的底座12,底座12上设有用于固定连接第一支撑脚1的连接管套11。
因为第一支撑脚1为杆状结构,为了第一支撑脚1能够更紧固的固定于地面,可以在第一支撑脚1底端设置底座12,如图1所示,直杆和底座11的也可以采用连接管套11连接。通过底座12增大第一支撑脚1底部和地面的接触面积每从而增强第一支撑脚1固定的稳固性。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
立杆23的底端焊接有卡座6,卡座6可卡接在混凝土支架22上。
如图3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座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3中卡座3的两个卡板卡在混凝土支架22上,并和卡板通过螺栓和混凝土支架23固定连接。且该卡座3两个卡板之间的间距可调,以便适应不同尺寸的混凝土支架23。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横梁3为横截面为H型的钢杆。
如图4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横梁的结构示意图,H型钢杆的承载力较强,保证整个支架组件的承载能力,并且横梁3上还设置有连接管套11,便于和第一支撑脚1以及第二支撑脚2的顶端固定连接;另外,第一支撑脚1和立杆23也可以采用钢材管。
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组件在吊运管道时,是多组支架组件配合工作。因此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支架组件之间平行设置相对距离小于管道5的长度,以便相邻的至少两个支架组件的电动葫芦4能够同时对管道5进行吊运。
本实施例中采用多组支架组件配合共组,有利于减小每个支架组件的所需要的承载的负荷,相应地,构成支架组件的直杆10、立杆23以及横梁3等部件的质量也可以适当减小,进而便于支架组件的组装和运输。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9403.2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635749U
授权时间:20191115
主分类号:B66C 11/00
专利分类号:B66C11/00;B66C5/04
范畴分类:32F;
申请人:上海宝冶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宝冶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702 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联民路1881号11幢2层A区226室
发明人:李文峰;龚丽辉;史和国
第一发明人:李文峰
当前权利人:上海宝冶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代理人:罗满
代理机构:1122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