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中西论文_张欢

导读:本文包含了学无中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西,王国维,现代性,学术,北爱尔兰,大不列颠,别集。

学无中西论文文献综述

张欢[1](2016)在《浅析王国维的治学方法——学无新旧,学无中西》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国维作为我国近现代的伟大学者,学贯中西,融会贯通,在我国的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是一位既有历史眼光又具有世界眼光的学者。《人间词话》在表达方式、审美层面、创作体例上充分体现了他在治学过程中所秉承的学无新旧、无中西的治学方法,这种治学方法对当代中国的文学批评与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6年30期)

王路佳[2](2011)在《“学无中西论”——王国维与中国现代学术的创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国维的时代是中国学术走向中西结合的时代。面对中国学术生存的困境,王国维对待中国现代学术,并不是一般的反对学术功利,他以世界视野的眼光对照西方的知识理论体系,以"学无中西论"寻找中国现代学术生存的基奠。(本文来源于《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期刊2011年06期)

戴登云[3](2008)在《王国维“学无中西古今”论的理论困境及其思想史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持续了百余年的中西古今之争似乎已悄然耗尽了当代中国学界的焦虑与思辨力,人们要么沉迷于中西文化论争已经"终结"的虚悬想像中,要么仍深陷种种后殖民主义(后东方主义)、文化(历史)相对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的陷阱。而当代学术研究日益加剧的专业化与细密分化趋向,则使种种学院化和技术化的学术操作获得了天然的合法性,"学术"既已从某种神圣的使命中"祛魅",人们干脆也就放逐了对当代中国学术、思想与文化的创生立场的反省。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提王国维的"学无古今中西"论,究竟还有什么意义呢?其意义在于:首先,王国维"学无古今中西"论的绝对性至今似乎仍隐没不彰;其次,王国维在"学无中西"论与"学无古今"论之间的理论断裂仍考验着当代中国学界的思辨力;第叁,王国维对现代知识谱系与存在视野的重构的理论尝试,至今仍具有极其前沿的思想史命题意义。在这样的前提下,重新梳理王国维"学无古今中西"论的语境及其绝对性、重新裁决"学无中西"论与"学无古今"论的理论断裂、重新彰显王国维重构现代知识谱系与存在视野的理论尝试的思想史意义,无疑能为当代中国学界应对后现代知识谱系的变动和全球体系的变迁找到极有价值的思想史资源和极具中国特色的现实路径。(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08年02期)

戴登云[4](2005)在《现代中国学术的研究立场与“学无中西论”——学术史反思札记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所周知,为了应对当代中国学术所遭遇的学术范式危 机与精神状况危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表现出了 强烈的学术史与思想史反思的问题意识,当代中国学术与思 想言述因而也进入了一个持续的艰难的蜕变时期,某种新的 学术范型与思想范型的兴起似乎便成了指日可待之事。然而 事与愿违的是,学术史反思意识的自觉并不意味着当代中国 学界真的获得了某种学术转型与思想转型的自觉。当代中国 学术持续的细密分化、实证化和学院化趋向与当代中国学术 与思想的问题意识的匮乏和表述方式的千篇一律就是现实的 明证与表征之一。学术似乎已越来越名正言顺地成为一种技 术和名利,而不再是一种志业,更不再是一种文化创造的关 键要素和生命安顿的本源依据。思想似乎也越来越从容地成 为一种话语权力游戏,而不再是一种有生命关怀与真理底蕴 的现实所指。 当代中国学术与思想的非生命化趋向似乎难以抗拒。这 与其说是对当代中国学界的学术范式危机与精神状况危机的 一种疗治,还不如说是一种加剧。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知 识社会学的研究自然可以提供诸多解释。然而,若从学术书 写和思想言述的“内在”理则来看,某种在全球语境中的学 术传统的难以追溯与重建、某种究竟何谓学术与学术传统的 理论反省的匮乏,则是关键所在。 因此,为了给当代学术史反思梳理出一个宏观的参照视 野,笔者不揣浅陋,写作了此系列反思札记,以就教于学界 方家和同仁。(本文来源于《中文自学指导》期刊2005年06期)

[5](2005)在《何兆武教授提出:“学”无中西之分》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末中国思想界有一场争论,就是中学和西学之争。所谓中学就是传统的孔孟之道,西学具体内容是“声光化电”,就是今天的自然科学。现在又有人用“中学”“西学”的概念来谈中西方之间的学术交流。其实,“学”本身无所谓中和西几何学中国历史上没有过,它在埃及出现,(本文来源于《政工研究动态》期刊2005年09期)

康梅钧[6](2003)在《王国维文学批评:学无中西的现代性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9与20世纪相互交替之际,中国的思想文化已经走到了中西、古今的交汇点上,充满了新与旧的剧烈的思想文化矛盾冲突,学术争论异常活跃。然而,面临着这场新学必将压倒旧学的社会思潮,王国维凭借其开阔的文学理论视野、自由平和的学术心态,冷静(本文来源于《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期刊2003-06-30)

康梅钧[7](2002)在《学无中西与文学的现代性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初,现代性发展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王国维开放的文学批评视野主要是建立在他的“学无中西”的跨文化的学术基础之上。对学术无新旧、无中西的洞见,进一步确立了他的文学批评的世界性和人类性的特质,展示了中国文学批评的开放性思维,也体现了王国维文学批评的先锋性。 出于对文学批评的人文关怀,王国维提出了文学批评的人格理论。它强调批评家在对文学进行批评时,必须具有“超功利”的自由独立的品格。这一人格理论将激励作家全身心地面向真理,摆脱文学活动中的功利性困扰,并将造就伟大的艺术家和批评家。 从总体上看,王国维文学批评的学术成果,已经具有了文学批评的学科性特征。在约二十多篇的研究论文及论着中,他反复阐述了文学及文学批评的本体意义,提出了文学批评的一系列基本范畴,并且运用跨学科和跨文化的文学批评方法进行文学批评活动。虽然他与建立一门完备的文学批评学学科还有一段距离,但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雏形在他那里显然是呼之欲出。 在全球化文化发展的语境中,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建设应该汲取王国维文学批评的成功经验,在具体的文学实践基础上寻求中西文学批评思想的平等对话,提升中国文学批评自身的生命力。在全球文学批评的文化探索中发出国人的声音。(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02-04-25)

王小雯[8](1991)在《“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国维30年的学术生涯中,历来主张对古今中外的学术成就应兼收并蓄。在对待古今、新旧学问的问题上,他认为,“新”,即研究当前问题;“旧”,即研究历史问题。两者出发点不同,立论也不同。从现实出发,“虽圣贤言之有所不信焉,虽圣贤行之有所不慊焉。”从史学上看,“其因存于邃古,而其果及于方来,故材料之足资参考者,虽至纤悉不(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91年04期)

学无中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王国维的时代是中国学术走向中西结合的时代。面对中国学术生存的困境,王国维对待中国现代学术,并不是一般的反对学术功利,他以世界视野的眼光对照西方的知识理论体系,以"学无中西论"寻找中国现代学术生存的基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无中西论文参考文献

[1].张欢.浅析王国维的治学方法——学无新旧,学无中西[J].名作欣赏.2016

[2].王路佳.“学无中西论”——王国维与中国现代学术的创立[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1

[3].戴登云.王国维“学无中西古今”论的理论困境及其思想史意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

[4].戴登云.现代中国学术的研究立场与“学无中西论”——学术史反思札记之一[J].中文自学指导.2005

[5]..何兆武教授提出:“学”无中西之分[J].政工研究动态.2005

[6].康梅钧.王国维文学批评:学无中西的现代性视角[C].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2003

[7].康梅钧.学无中西与文学的现代性批评[D].暨南大学.2002

[8].王小雯.“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

论文知识图

黄宾虹<%山爽气图)纸水设色30.6x3

标签:;  ;  ;  ;  ;  ;  ;  

学无中西论文_张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