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氯乙烯膜修饰电极论文-汤英童

聚氯乙烯膜修饰电极论文-汤英童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氯乙烯膜修饰电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氯乙烯(PVC)膜修饰电极,电化学方法,表面活性剂,环境水样

聚氯乙烯膜修饰电极论文文献综述

汤英童[1](2007)在《聚氯乙烯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和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新研制一种新型聚氯乙烯(PVC)膜修饰电极,研究了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和表面活性剂对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并用该修饰电极直接测定环境水样中的痕量表面活性剂。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用循环伏安法对所制备的PVC膜修饰电极进行连续不断的扫描。开始时电极的响应电流较小,当连续扫描数次后,PVC膜溶胀达到一定程度的饱和,膜孔径变大,基质扩散速度加快,电流增大,并逐渐趋于稳定,表现为电极/膜界面的反应特征,故可推测PVC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反应主要属于电极/膜界面的反应。同时也表明该PVC膜修饰电极有很好的稳定性。(2)在不同pH值的支持电解质中进行循环伏安法扫描,发现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氧化峰和还原峰的电位均负向移动,峰电流降低。在pH=12~14范围内,其式量电位E0与pH值呈线性关系(E0= [Epa+Epc]/2),表明PVC膜修饰电极中的活性物发生的是一步氧化还原反应。因此PVC膜修饰电极的电极过程可能为:进一步的实验发现,△E p随扫描速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即反应的可逆性随扫描速率的增加而降低;并且氧化峰电流(Ipa)高于还原峰电流(Ipc)。表明此电极过程为准(半)可逆过程。峰电流与扫描速率的平方根成正比,Ipa = (0.0201v1/2+0.9711)A,R2=0.9711,说明该电极反应的过程为扩散控制的过程。(3)用循环伏安法、计时库仑法、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法分别考察了阳离子(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阴离子(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非离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叁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PVC膜修饰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CTAB或SDS后,PVC膜中Ag[B(ph)4]的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扩散系数分别比电极在0.1mol/LKOH支持电解质中的扩散系数小,PVC膜修饰电极的反应过程受扩散控制的特征变得更明显,表明在此条件下膜中的电子转移速度加快,CTAB或SDS对PVC膜修饰电极的电极反应过程有增敏作用。而加入AEO9后,PVC膜中的Ag[B(ph)4]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扩散系数比电极在0.1mol/LKOH支持电解质中的扩散系数大,并使电极反应的控制步骤从扩散控制转向含电子转移控制的扩散控制,表明在此条件下膜中的电子转移速度变慢,AEO9对PVC膜修饰电极的反应有抑制作用。(4)以PVC膜修饰电极作为工作电极,根据微分脉冲伏安曲线的还原峰电流与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直接测量表面活性剂的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AEO9的浓度表示)线性范围为0.4235nmol/L~22.86nmol/L,检出限为2.12×10-2nmol/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SDS的浓度表示)线性范围为13.2nmol/L~269.911nmol/L,检出限为7.639nmol/L;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以CTAB的浓度表示)线性范围为0.802nmol/L~18.211nmol/L,检出限为0.508nmol/L。并考察了环境水样中可能共存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共存离子都有很高的允许量。用PVC膜修饰电极直接测量表面活性剂的量的方法具有简便、灵敏、选择性好等特点,实际环境水样中表面活性剂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07-06-30)

汤英童,朱振中,许芳萍[2](2007)在《表面活性剂对聚氯乙烯膜修饰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所制备的聚氯乙烯(PVC)膜修饰电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性能稳定,电极反应过程为扩散控制的过程。以循环伏安法、计时库仑法、稳态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法分别考察了阳离子(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MAB)、阴离子(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非离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3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PVC膜-Ag[B(ph)4]修饰电极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CT-MAB或SDS后,PVC膜中Ag[B(ph)4]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扩散系数分别比电极在0.1mol/LKOH支持电解质中的扩散系数小,PVC膜修饰电极的反应过程受扩散控制的特征变得更明显,表明在此条件下膜中的电子转移速度加快,CTMAB或SDS对PVC膜修饰电极的电极反应过程有增敏作用。而加入AEO9后,PVC膜中的Ag[B(ph)4]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扩散系数比电极在0.1mol/LKOH支持电解质中的扩散系数大,并使电极反应的控制步骤从扩散控制转向含电子转移控制的扩散控制,表明在此条件下膜中的电子转移速度变慢,AEO9对PVC膜修饰电极的电极反应过程有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07年01期)

但德忠,陈文,龚峰景,徐峰,王正猛[3](2000)在《聚氯乙烯膜修饰碳微电极的研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浸涂流延法制得PVC膜修饰碳微电极,用 K3 Fe(CN)6的循环伏安图考察了电 极的电化学性能,并用此电极建立了环境水样中痕量汞的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在0.06 mol/L KSCN+ 0.01 mol/L KCI介质中,富集电位-0.80V,搅拌富集时间 300s,扫描电压范围 -0.20~0.40V,扫描速率314 mV/s,溶出峰电流与 Hg2+浓度在 0.01~ 2.0 mg/L的范围内有 良好的线性关系,本电极成本低廉、制做简单、使用方便、性能稳定,工作电位范围宽、无汞污 染,是一种可用于阳级溶出伏安法的新型电极。(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00年09期)

聚氯乙烯膜修饰电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所制备的聚氯乙烯(PVC)膜修饰电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性能稳定,电极反应过程为扩散控制的过程。以循环伏安法、计时库仑法、稳态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法分别考察了阳离子(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MAB)、阴离子(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非离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3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PVC膜-Ag[B(ph)4]修饰电极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CT-MAB或SDS后,PVC膜中Ag[B(ph)4]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扩散系数分别比电极在0.1mol/LKOH支持电解质中的扩散系数小,PVC膜修饰电极的反应过程受扩散控制的特征变得更明显,表明在此条件下膜中的电子转移速度加快,CTMAB或SDS对PVC膜修饰电极的电极反应过程有增敏作用。而加入AEO9后,PVC膜中的Ag[B(ph)4]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扩散系数比电极在0.1mol/LKOH支持电解质中的扩散系数大,并使电极反应的控制步骤从扩散控制转向含电子转移控制的扩散控制,表明在此条件下膜中的电子转移速度变慢,AEO9对PVC膜修饰电极的电极反应过程有抑制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氯乙烯膜修饰电极论文参考文献

[1].汤英童.聚氯乙烯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和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7

[2].汤英童,朱振中,许芳萍.表面活性剂对聚氯乙烯膜修饰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J].分析化学.2007

[3].但德忠,陈文,龚峰景,徐峰,王正猛.聚氯乙烯膜修饰碳微电极的研制及应用[J].分析化学.2000

标签:;  ;  ;  ;  

聚氯乙烯膜修饰电极论文-汤英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