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酰胺论文_石凌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酰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酰胺,杀虫剂,除草剂,抑制剂,甲酰胺,高效,色谱。

双酰胺论文文献综述

石凌波[1](2019)在《新型杀虫剂溴虫氟苯双酰胺将在全球首登》一文中研究指出澳大利亚农药兽药管理局(APVMA)建议登记基于有效成分溴虫氟苯双酰胺(broflanilide)的7个杀虫剂产品,登记的公示日期截至2019年12月3日,这将是该有效成分在全球的首个登记。溴虫氟苯双酰胺,开发代号:MCI-8007;CAS登录号:1207727-04-5;分子式:C_(25)H_(14)BrF_(11)N_2O_2;分子量:663.3;结构式见图1。(本文来源于《现代农药》期刊2019年06期)

翟浩,王金政,李晓军,于树增,李方杰[2](2019)在《桃小食心虫在苹果免套袋果园发生动态及双酰胺类杀虫剂的防治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免套袋苹果园中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成虫发生动态,探讨双酰胺类杀虫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方法】2017—2018年,在山东威海文登区免套袋栽培苹果园中,采用性诱剂诱捕器对桃小食心虫的种群动态进行系统监测。2018年系统调查桃小食心虫的蛀果率和脱果率,以高效氯氰菊酯为对照,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和四唑虫酰胺对桃小食心虫的田间防效。【结果】桃小食心虫在威海一年发生2代,越冬代高峰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一代高峰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幼虫蛀果高峰期在7月,最高蛀果率为44.4%,幼虫脱果高峰期在8月,最高脱果率为26.4%。氯虫苯甲酰胺50 mg·kg~(-1)、溴氰虫酰胺30 mg·kg~(-1)和四唑虫酰胺40 mg·kg~(-1)对桃小食心虫的幼虫蛀果防治效果低于高效氯氰菊酯22.5 mg·kg~(-1),但幼虫脱果防治效果与高效氯氰菊酯相近。【结论】在免套袋栽培苹果园中,可轮换使用双酰胺类杀虫剂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以保证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何秀玲[3](2019)在《双酰胺类杀虫剂Broflanilide》一文中研究指出Broflanilide为日本叁井农业化学株式会社和巴斯夫公司联合开发的具新颖作用机制的杀虫剂,主要用于果蔬、豆类、棉花、玉米、谷物、花卉及非作物用途,防治鳞翅目、鞘翅目、白蚁、蚁类、蜚蠊、蝇类等害虫[1-2]。1理化性质[2]Broflanilide的IUPAC化学名称:2'-溴-2-氟-3-(N-甲基苯甲酰氨基)-4'-[1,2,2,2-四氟-1-(叁氟甲基)乙基]-6'-(叁氟甲基)苯甲酰苯胺{2′-bromo-2-fluoro-(本文来源于《世界农药》期刊2019年03期)

徐赛,吴亚坚,李保同,石绪根,熊忠华[4](2019)在《溴虫氟苯双酰胺对水稻主要害虫的毒性及对稻田天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新型双酰胺类杀虫剂溴虫氟苯双酰胺对水稻主要害虫的毒性及对稻田天敌的影响,采用点滴法在室内测定了溴虫氟苯双酰胺对水稻主要害虫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毒力,采用叶面喷雾法在大田测定了溴虫氟苯双酰胺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发生及稻田主要天敌蜘蛛、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消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后48 h溴虫氟苯双酰胺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LD_(50)分别为0.88 ng/头和0.31 ng/头,其毒力分别是对照药剂氟苯虫酰胺的1.49倍和1.61倍;而对褐飞虱的毒力较低,其LD_(50)>12.50 ng/头。5%溴虫氟苯双酰胺SC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效,2016年和2017年经有效成分含量为22.50~30.00 g/hm~2的处理防治二化螟后的保苗效果和杀虫效果均在70.84%以上,经有效成分含量为26.25~30.00 g/hm~2的处理防治稻纵卷叶螟后的保叶效果和杀虫效果均在72.97%以上,高于或显着高于有效成分含量为25.50 g/hm~2的对照药剂20%氟苯虫酰胺WDG。有效成分含量为18.75~30.00 g/hm~2的5%溴虫氟苯双酰胺SC对稻飞虱发生无显着影响,药后3~7 d对稻田天敌蜘蛛消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对黑肩绿盲蝽影响较小,药后14 d不同处理的蜘蛛和黑肩绿盲蝽数量均能恢复到空白对照水平。(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乐渊,刘春华,吴南村,赵敏,杨衍[5](2019)在《多壁碳纳米管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瓜菜中双酰胺类杀虫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多壁碳纳米管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同时测定瓜菜中3种双酰胺类杀虫剂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瓜菜样品用乙腈提取后,经多壁碳纳米管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法测定。结果3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在0.005~0.1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定量限均为5μg/kg,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1.7%~99.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6%~3.5%之间。与N-丙基乙二胺和石墨化炭黑吸附剂相比,多壁碳纳米管具有更好的净化性能。结论该方法具有简单灵敏、定量准确等优点,可用于瓜菜中3种双酰胺类杀虫剂残留的检测。(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贺敏,景子伟,贾春虹,靖俊杰,赵尔成[6](2019)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番茄和甘蓝中溴虫氟苯双酰胺的残留》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番茄和甘蓝中溴虫氟苯双酰胺残留量测定的方法。[方法]样品用酸化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分散吸附剂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叁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溴虫氟苯双酰胺在0.0002~0.2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当添加质量分数为0.01~0.5 mg/kg时,溴虫氟苯双酰胺在番茄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1.9%~97.3%,相对标准偏差为3.2%~4.1%;在甘蓝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7.5%~117.5%,相对标准偏差为6.4%~7.6%。[结论]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9年04期)

陈朗,袁善奎,姜辉,周艳明,周欣欣[7](2019)在《双酰胺类杀虫剂环境风险问题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双酰胺类杀虫剂是一类优势明显的新型杀虫剂,防效卓越,持效期长,且与传统农药无交互抗性。然而,这类高生物活性杀虫剂的缺点也很明显:对环境中特定种类的非靶标生物毒性很高,在环境介质中的残留期很长,对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较高。本文综述了双酰胺类杀虫剂的主要品种及其作用特点,国内外登记情况,及其对环境生物的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等。双酰胺类杀虫剂对水生无脊椎动物、家蚕的潜在风险,乃至脊椎动物(鸟类、鱼类)的慢性风险均有待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与评估。同时,今后应继续加强双酰胺类农药使用后的环境风险监测,在发挥杀虫优势的同时避免或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本文来源于《农药科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03期)

张家昊[8](2019)在《两种双酰胺杀虫剂抗性品系小菜蛾肠道细菌的研究及氟苯虫酰胺降解菌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菜蛾是全球范围内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生产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它对合成杀虫剂的抗性发展迅速,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研究其抗药性机制对于有效进行害虫的综合治理以及新型药剂的开发至关重要。最近的研究表明昆虫肠道微生物与杀虫剂抗性之间存在潜在的联系。双酰胺类杀虫剂作为一种主要以胃毒方式发挥作用的药剂,到目前还没有小菜蛾肠道微生物与双酰胺杀虫剂抗性之间关系的研究报道。本文我们选择了2种双酰胺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小菜蛾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抗性品系、氟苯虫酰胺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小菜蛾幼虫肠道细菌菌群结构的差异;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具有双酰胺杀虫剂的降解能力的菌进行了初步筛选。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分离纯培养的方法共得到18个菌种,分为3个门,分属于厚壁菌门(Firmi 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在两种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中厚壁菌门均为优势菌。2.通过高通量16S rRNA测序,15个样品共得到了38个OTUs,分属于7个门,主要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蓝菌门(Cya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 ides)。3个品系小菜蛾优势菌属均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肉杆菌属(Carnobact eri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沙雷氏菌属(Serratia)、葡萄球菌属(Staphy lococc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3.两个抗性品系肠道细菌群落较敏感品系表现出相同的变化。抗性品系较敏感品系变形菌门丰度上升,厚壁菌门丰度下降;抗性品系中肠杆菌属、沙雷氏菌属、芽孢杆菌属(Bacillus)、厌氧芽孢杆菌属(Anoxybacillus)、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根瘤菌属(Rhizobium)含量增多,肉杆菌属、葡萄球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孢菌属丰度下降。变形菌门肠杆菌属在敏感品系中占总菌量的62.61%,而在氯虫苯甲酰胺抗性品系和氟苯虫酰胺抗性品系中分别占74.36%和73.65%;厚壁菌门的肉杆菌属占敏感品系总菌量的24.70%,占氯虫苯甲酰胺抗性品系的11.30%占氟苯虫酰胺抗性品系的6.00%。肠杆菌丰度的上升和肉杆菌丰度的下降,是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变化的主要原因。4.利用来自氟苯虫酰胺抗性品系小菜蛾肠道细菌,检测了其对氟苯虫酰胺的耐受性以及生物降解能力,发现沙雷氏菌(Serratia liquefaciens)、肠杆菌(Enterobacter xiangfangensis)、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和肉杆菌(Carnobacterium maltaromaticu m)能够在氟苯虫酰胺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肠杆菌(E.xiangfangensis)、肠球菌(E nterococcus casseliflavus)、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uccinus)、芽孢杆菌(B.pumi lus)、沙雷氏菌(S.liquefaciens)和肉杆菌(C.maltaromaticum)组成的混合菌对氟苯虫酰胺具有生物降解功能,证实肠道微生物在小菜蛾的抗药性中发挥了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01)

严明,柏亚罗[9](2019)在《双酰胺类等五大类热点农药的市场概况及产品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了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其他PPO抑制剂类除草剂、双酰胺类杀虫剂、新烟碱类杀虫剂、SDHI类杀菌剂等五大类农药热点产品的市场概况、主要品种、研发产品及前景展望。(本文来源于《现代农药》期刊2019年01期)

陈平平,王文琛,裴学海,莫丽,陈治明[10](2019)在《BINOL双酰胺绿色催化吲哚与硝基烯烃的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3种BINOL双酰胺(Ⅰ~Ⅲ),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 HR-MS(ESI)和元素分析确证。研究了I~III对取代吲哚和硝基烯烃的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CH_2Cl_2为溶剂,Ⅰ为催化剂,于40℃反应12 h)下,吲哚及取代吲哚与硝基烯烃均能有效的进行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收率和ee值最高可达88%和90%。(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9年02期)

双酰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免套袋苹果园中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成虫发生动态,探讨双酰胺类杀虫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方法】2017—2018年,在山东威海文登区免套袋栽培苹果园中,采用性诱剂诱捕器对桃小食心虫的种群动态进行系统监测。2018年系统调查桃小食心虫的蛀果率和脱果率,以高效氯氰菊酯为对照,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和四唑虫酰胺对桃小食心虫的田间防效。【结果】桃小食心虫在威海一年发生2代,越冬代高峰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一代高峰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幼虫蛀果高峰期在7月,最高蛀果率为44.4%,幼虫脱果高峰期在8月,最高脱果率为26.4%。氯虫苯甲酰胺50 mg·kg~(-1)、溴氰虫酰胺30 mg·kg~(-1)和四唑虫酰胺40 mg·kg~(-1)对桃小食心虫的幼虫蛀果防治效果低于高效氯氰菊酯22.5 mg·kg~(-1),但幼虫脱果防治效果与高效氯氰菊酯相近。【结论】在免套袋栽培苹果园中,可轮换使用双酰胺类杀虫剂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以保证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酰胺论文参考文献

[1].石凌波.新型杀虫剂溴虫氟苯双酰胺将在全球首登[J].现代农药.2019

[2].翟浩,王金政,李晓军,于树增,李方杰.桃小食心虫在苹果免套袋果园发生动态及双酰胺类杀虫剂的防治效果[J].果树学报.2019

[3].何秀玲.双酰胺类杀虫剂Broflanilide[J].世界农药.2019

[4].徐赛,吴亚坚,李保同,石绪根,熊忠华.溴虫氟苯双酰胺对水稻主要害虫的毒性及对稻田天敌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19

[5].乐渊,刘春华,吴南村,赵敏,杨衍.多壁碳纳米管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瓜菜中双酰胺类杀虫剂[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6].贺敏,景子伟,贾春虹,靖俊杰,赵尔成.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番茄和甘蓝中溴虫氟苯双酰胺的残留[J].农药.2019

[7].陈朗,袁善奎,姜辉,周艳明,周欣欣.双酰胺类杀虫剂环境风险问题浅析[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9

[8].张家昊.两种双酰胺杀虫剂抗性品系小菜蛾肠道细菌的研究及氟苯虫酰胺降解菌的筛选[D].山东农业大学.2019

[9].严明,柏亚罗.双酰胺类等五大类热点农药的市场概况及产品研发[J].现代农药.2019

[10].陈平平,王文琛,裴学海,莫丽,陈治明.BINOL双酰胺绿色催化吲哚与硝基烯烃的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J].合成化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化合物4晶体结构热椭球图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12%)分离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16%)分离纯...化合物2、化合物3、化合物4以及化合...草酰胺的两种构型具有两种(个)桥基结构的单核片断

标签:;  ;  ;  ;  ;  ;  ;  

双酰胺论文_石凌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