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黑鲈论文-赵荦,李胜杰,白俊杰,梁健辉,韩林强

大口黑鲈论文-赵荦,李胜杰,白俊杰,梁健辉,韩林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口黑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口黑鲈,选育群体,幼鱼,转食

大口黑鲈论文文献综述

赵荦,李胜杰,白俊杰,梁健辉,韩林强[1](2019)在《大口黑鲈选育群体幼鱼转食配合饲料的驯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选育的大口黑鲈"优鲈3号"、"优鲈1号"和非选育群体幼鱼各15 000尾饲养在3个网箱中,初始平均体质量分别为(0.105±0.020)、(0.106±0.017) g和(0.102±0.012) g,进行幼鱼转食配合饲料的驯化。第1 d投喂自池塘中捕捞的枝角类和桡足类,第2 d和第3 d将浮游动物与粉末状配合饲料按质量比5∶1和1∶1搅拌均匀后投喂,第4 d将浮游动物、粉末状配合饲料及直径0.8 mm的颗粒状饲料按质量比1∶2∶1混匀后投喂,第5 d和第6 d投喂颗粒状饲料,饱食投喂。试验结果显示,驯食结束后,"优鲈3号"、"优鲈1号"和非选育群体的体质量分别增长了83.82%、77.16%和61.30%,体长增长率分别为30.73%、31.03%和20.85%;选育群体显着高于非选育群体(P<0.05)。"优鲈3号"和"优鲈1号"的驯食成功率分别为96.67%和92.67%,显着高于非选育群体(74.0%)。"优鲈3号"、"优鲈1号"和非选育群体的养殖成活率分别为88.6%、81.4%和64.2%,叁者间差异显着(P<0.05)。研究结果表明,"优鲈3号"幼鱼的驯食性状优于"优鲈1号"和非选育群体。(本文来源于《水产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王朋,徐钢春,徐跑[2](2019)在《大口黑鲈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溶解氧时空变化及菌群响应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从不同角度(密度、区域、溶氧、季节)分析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溶解氧和水温对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菌群丰富度在9月份最高,在10月份最低。在昼夜变化中,溶解氧最低时的菌群丰富度整体上高于溶解氧最高时。在不同区域中,粪便收集区的菌群丰富度高于养殖区。在7—11月份的季节变化中,变形菌、放线菌、拟杆菌和蓝细菌的相对丰度占据前四位;在属水平上,假单胞菌、黄杆菌和聚球菌为优势物种;几乎每种细菌都具有显着或极显着的月份差异。假单胞菌的相对丰度与溶解氧和水温皆具有极显着的相关性。聚球菌、蓝细菌、CL-500_marine_group和Alpinimonas皆与水温具有极显着相关性。分枝杆菌、MNG7与溶解氧极显着相关。此外,不同菌群之间也具有显着或极显着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放养密度、养殖区域、溶氧浓度和季节变化都会影响水体菌群丰富度。(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3](2019)在《大口黑鲈“优鲈3号” 长速快 易驯食 更适合喂饲料》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口黑鲈"优鲈3号"(品种登记号:GS-01-001-2018)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梁氏水产种业有限公司、南京帅丰饲料有限公司联合选育,是以大口黑鲈"优鲈1号"与大口黑鲈北方亚种引进群体作为亲本,经过连续4年群体选育的新品种。"优鲈1号"是2011年培育出的大口黑鲈选育品种,生长速度比普通大口黑鲈快17.8%~25.3%,但"优鲈1(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渔业》期刊2019年10期)

宋铭琪,钟云飞,郭佳玲,陈拥军,罗莉[4](2019)在《饲料脂肪水平对大口黑鲈CPT1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脂肪水平对大口黑鲈鱼体组织中肉碱棕榈酰转移酶I (CPT1)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不同生长阶段的表达规律。实验设计6%(低脂)、12%(中脂)和18%(高脂)3种脂肪水平的等氮不等脂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23.60±1.26)g的大口黑鲈,分别在饲养第30、60和90天取肝脏、肠道、肾脏和肌肉等组织样品,以18S为内参基因,用CPT1特异性引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实验,使用2~(-__C_T)法得到CPT1基因的相对表达数据。结果显示,CPT1基因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在肠道和肾脏中次之,在鳃丝、心脏、肌肉、胃、脑以及脾脏中表达量较低;在不同脂肪水平处理下,CPT1表达量随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在不同生长阶段中,CPT1表达量随饲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研究表明,饲料脂肪水平及饲养时间会诱导大口黑鲈组织CPT1基因的表达,表明CPT1可能参与机体脂肪的分解代谢。(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改改,李向,蔡修兵,张圣鑫,华雪铭[5](2019)在《酶解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肝脏功能及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旨在探究酶解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肝脏抗氧化能力以及代谢率的影响,以植物蛋白复合物(酶解豆粕:玉米蛋白粉=10:1)替代部分鱼粉,酶解豆粕的添加量分别为0 (E0组)、15%(E15组)、20%(E20组)、25%(E25组)和30%(E30组),各组替代鱼粉的量分别为0、23.64%、30.91%、40%和47.27%,并在E20组(替代30.91%的鱼粉)的基础上,将添加量为20%的酶解豆粕改用豆粕(SBM组)或发酵豆粕(FSBM组)等蛋白替代鱼粉,配制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将初始体重为(17.17±0.14) 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为7组,分别投喂7种不同的试验饲料,养殖周期为67d。结果显示:(1) E25和E30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各组的饲料系数无显着性差异。E25和E30组的存活率较低,可能与摄食不均衡,小个体被残杀有关,这也可能造成E25和E30组的生长性能显着高于其他组。随着酶解豆粕添加量的增加,脏体比、肝体比、全鱼脂肪含量显着降低(P<0.05);豆粕、酶解豆粕、发酵豆粕分别替代30.91%鱼粉时, FSBM组的特定生长率显着低于E20组(P<0.05),脏体比、肝体比显着高于其他两组(P<0.05)。(2)随着酶解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不断增大,肠道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高于对照组;E20和E30组的胃蛋白酶活力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 3种豆粕分别替代30.91%的鱼粉时, FSBM组肠道淀粉酶活力显着高于其他两组(P<0.05),肠道脂肪酶活力的变化趋势则相反。(3)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除E30组肝脏ALT外),肝脏丙二醛(MDA)呈下降趋势;E20、SBM与FSBM叁组中, FSBM组的肝脏MDA、ALT显着低于其他两组(P<0.05),肝脏AST活力依次为E20>FSBM>SBM;(4)在酶解豆粕替代鱼粉后,各组的耗氧率有显着升高的趋势(P<0.05), E20、E25和E30组的排氨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 E20和E30组肌肉氮的保留率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酶解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血清的游离脂肪酸(NEFA)、总胆固醇(T-CHO)、甘油叁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都有显着的影响。3种不同豆粕分别替代30.91%鱼粉时, FSBM组的耗氧率显着低于E20和SBM组(P<0.05),排氨率显着高于其他两组(P<0.05);豆粕组(SBM组)的血清T-CHO显着高于其他两组,而血清LDL-C与肌肉脂肪含量呈相反的结果; E20组的血清TG显着低于其他两组。综上所述,饲料中酶解豆粕的添加量小于30%时,对大口黑鲈的生长无不利影响,但有利于减轻肝脏氧化应激负担,并提高代谢水平。普通豆粕、酶解豆粕与发酵豆粕均可以替代30.91%鱼粉,且酶解豆粕的替代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胜杰,姜鹏,白俊杰,樊佳佳,费志平[6](2019)在《大口黑鲈生长相关标记的聚合及其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与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状相关分子标记优势基因型的聚合效果,研究选择先前已获得的13个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位于PCK1、HSBP1、FOXO3b、MYH、HSC70-1、CTSB、HBP、POU1F1、PACAP、IGF-I、ghrelin、ApoproteinA1和MSTN基因上。在40尾亲本群体中对各标记的基因型进行检测,选择可聚合优势基因型最多的2对亲本分别构建家系。在9月龄时,从2个家系子代中分别采集305尾和266尾个体进行生长性状测量和各标记的基因型分析。家系1子代个体中含生长相关优势基因型的数量为0—6个,对应的个体数依次为8、26、75、74、76、35和11,对应的平均体质量依次为185.03、196.46、198.73、212.59、222.66、235.54和261.27 g。家系2子代个体中含生长相关优势基因型的数量为1—6个,对应的平均体质量依次为184.43、213.17、243.77、249.98、252.11和266.00 g。个体中生长相关优势基因型聚合数量多少与生长性状呈正相关,提示通过对生长相关优势基因型进行聚合可获得生长性状优良的大口黑鲈,为大口黑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7](2019)在《大口黑鲈“优鲈3号”》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品种名称大口黑鲈"优鲈3号"二、品种来源大口黑鲈"优鲈1号"和2010年美国引进的大口黑鲈北方亚种。叁、审定情况2018年12月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GS-01-001-2018)。四、特征特性1.生长快,在人工配合饲料喂养时一龄大口黑鲈"优鲈3号"生长速(体重)比大口黑鲈"优鲈1号"平均提高17.1%,比大口黑鲈引进群体提高33.92%~38.82%。(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渔业》期刊2019年09期)

储忝江,冯晓宇,张高丽,潘明杰[8](2019)在《大口黑鲈工厂化苗种培育技术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俗称加州鲈,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太阳鱼科(Perciformes),黑鲈属(Micropterus),是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种淡水肉食性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无肌间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江浙地区,目前传统的大口黑鲈苗种培育除常规室外池塘繁殖,大棚早繁、反季(本文来源于《杭州农业与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李锐,李胜杰,白俊杰,姜鹏[9](2019)在《大口黑鲈IGFBP1基因SNPs的筛选及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使用PCR技术扩增得到2 743 bp长度的大口黑鲈IGFBP1基因序列,序列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编码263个氨基酸。采用直接测序法在IGFBP1基因上筛选到4个SNPs位点,分别位于该基因核苷酸序列中的第147个、第791个、第2 436个和第2 676个碱基,其中2个位点位于外显子上,A-141C位点发生了同义突变,C-791T发生了错义突变,随机检测同批430尾实验个体中4个位点的基因型,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其中A-2436G和C-2676T位点完全连锁,组成单倍型标记H1。分析H1标记中的AB和AA基因型实验群体,显示两者在尾柄长、全长指标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综合分析表明,H1标记可用于大口黑鲈分子辅助育种研究。(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9年08期)

朱旺明,蓝汉冰,谭永刚,韩正东,陈玉敏[10](2019)在《不同水平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体成分组成以及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水平复合蛋白源在大口黑鲈配合饲料中等量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体成分组成以及肝脏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用复合蛋白源分别等量替代0%、5%、10%、15%、20%、30%的鱼粉,配置成6种配方成本逐步下降的试验饲料,饲养初始体重约为100 g/尾的大口黑鲈60 d。结果显示:①大口黑鲈配合饲料中使用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的存活率没有显着影响(P>0.05);各替代组的增重率、饲料系数与对照组均没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以5%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鱼粉组的增重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②随着饲料中复合蛋白源替代鱼粉水平的上升,大口黑鲈的肥满度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以20%替代组的最高,但各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不同含量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鱼粉各组的脏体比、肝体比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③饲料中不同水平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鱼粉对各试验组大口黑鲈肌肉中的水分、灰分、粗脂肪、粗蛋白质、必需氨基酸、非必须氨基酸、单一氨基酸以及总氨基酸含量均没有显着影响(P>0.05)。④各试验组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30%含量替代组较对照组提高77.5%(P<0.05)。随着饲料中复合蛋白源替代鱼粉水平的上升,试验鱼肝脏的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下降,当替代水平达到10%~30%时,肝脏的MDA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15%、20%、30%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鱼粉后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较对照组提高72.2%、170.2%、69.6%(P<0.05)。各替代组的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但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利用5%~30%的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大口黑鲈配合饲料中的鱼粉,对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体成分组成和氨基酸组成没有显着影响,但可以提高肝脏SOD、POD活性,降低肝脏MDA含量,同时也会提高肝脏谷草转氨酶活性。(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19年16期)

大口黑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基于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从不同角度(密度、区域、溶氧、季节)分析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溶解氧和水温对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菌群丰富度在9月份最高,在10月份最低。在昼夜变化中,溶解氧最低时的菌群丰富度整体上高于溶解氧最高时。在不同区域中,粪便收集区的菌群丰富度高于养殖区。在7—11月份的季节变化中,变形菌、放线菌、拟杆菌和蓝细菌的相对丰度占据前四位;在属水平上,假单胞菌、黄杆菌和聚球菌为优势物种;几乎每种细菌都具有显着或极显着的月份差异。假单胞菌的相对丰度与溶解氧和水温皆具有极显着的相关性。聚球菌、蓝细菌、CL-500_marine_group和Alpinimonas皆与水温具有极显着相关性。分枝杆菌、MNG7与溶解氧极显着相关。此外,不同菌群之间也具有显着或极显着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放养密度、养殖区域、溶氧浓度和季节变化都会影响水体菌群丰富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口黑鲈论文参考文献

[1].赵荦,李胜杰,白俊杰,梁健辉,韩林强.大口黑鲈选育群体幼鱼转食配合饲料的驯食研究[J].水产科学.2019

[2].王朋,徐钢春,徐跑.大口黑鲈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溶解氧时空变化及菌群响应特征[J].水生生物学报.2019

[3]..大口黑鲈“优鲈3号”长速快易驯食更适合喂饲料[J].海洋与渔业.2019

[4].宋铭琪,钟云飞,郭佳玲,陈拥军,罗莉.饲料脂肪水平对大口黑鲈CPT1表达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9

[5].张改改,李向,蔡修兵,张圣鑫,华雪铭.酶解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肝脏功能及代谢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19

[6].李胜杰,姜鹏,白俊杰,樊佳佳,费志平.大口黑鲈生长相关标记的聚合及其效果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2019

[7]..大口黑鲈“优鲈3号”[J].海洋与渔业.2019

[8].储忝江,冯晓宇,张高丽,潘明杰.大口黑鲈工厂化苗种培育技术初探[J].杭州农业与科技.2019

[9].李锐,李胜杰,白俊杰,姜鹏.大口黑鲈IGFBP1基因SNPs的筛选及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

[10].朱旺明,蓝汉冰,谭永刚,韩正东,陈玉敏.不同水平复合蛋白源等量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体成分组成以及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9

标签:;  ;  ;  ;  

大口黑鲈论文-赵荦,李胜杰,白俊杰,梁健辉,韩林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