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视网膜脱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视网膜,玻璃体,巩膜,并发症,裂孔,黄斑,术后。
视网膜脱离论文文献综述
高荣玉,于春霞,黄旭东,徐鑫彦[1](2019)在《25G内定位联合微创巩膜外加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Resight非接触广角镜辅助下25G光纤内照明联合微创巩膜外加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5/2015-03入院的视网膜脱离患者43例43眼,术前散瞳后前置镜、叁面镜检查裂孔定位不明确,术中25G套管穿刺光纤内照明,Resight非接触广角镜下顶压查找裂孔,进行微创巩膜外加压。对所有患者在手术后第1wk,1、3、6mo各随访1次,采用手术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记录视力、眼压,观察视网膜复位和裂孔封闭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41例41眼一次性复位,复位率为95.3%。1例1眼患者视网膜未完全复位,视网膜下积液残留,加压嵴位置欠佳,再次巩膜外加压手术复位;1例1眼发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形成裂孔,采取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完全复位。结论:对于术前检查裂孔不明确的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25G内定位联合微创巩膜外加压术可以做到微创、定位准确,并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张熙楠[2](2019)在《综合性护理在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综合性护理在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5月~2019年2月期间接受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80例,采用摸球法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B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后1个月开展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护理满意评分及术后心理健康评分。结果 A组并发症发生率2.50%,低于B组的22.5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护理满意评分高于B组,术后心理健康评分低于B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在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的效果显着,可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并改善其预后,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22期)
张艳琼,竺珂[3](2019)在《内界膜翻转覆盖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一文中研究指出1 病例资料及诊断患者女性,71岁。因右眼视物模糊2周入院。2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自觉右眼视物模糊,伴眼前黑影飘动,无眼红、眼胀及眼痛等,遂至我院门诊就诊,诊断为"右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双眼高度近视,双眼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植入术后",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术前眼科检查如下。视力:右眼裸眼眼前指数,矫正无助;左眼裸眼0.3,-3.00 DS矫正至0.5。眼压:右眼8.0 mmHg(本文来源于《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张芳霞,马卫国,朱瑞红,何利东,虎学君[4](2019)在《巩膜扣带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FEVR相关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巩膜扣带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巩膜扣带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的7例(8只眼)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术后7只眼视网膜复位良好,经激光光凝封闭裂孔及治疗无灌注区,随访病情稳定;1例患者术后视网膜未复位,改行玻璃体切割及硅油填充术。结论对于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大部分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C2级以下的病例行巩膜扣带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宁夏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肖潇,杜兆江,杨格强,张雯,王晟宇[5](2019)在《最小量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最小量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8-09在我院行最小量巩膜扣带术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54例54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mo,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眼轴、角膜散光等眼部参数情况,并根据术前视网膜脱离时间、脱离范围、是否累及黄斑和术后是否存在持续性视网膜下液(PSF)对术后BCVA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初次手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49眼(91%),其中29眼术后存在PSF。至末次随访时12眼(22.2%)BCVA提高,38眼(70.4%)BCVA无变化,4眼(7.4%)BCVA下降。术前视网膜脱离时间、脱离范围、是否累及黄斑和术后是否存在PSF对术后BCVA改善情况均有一定影响。结论:最小量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但是术后视力改善与诸多因素有关。(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陈震,夏沁韵[6](2020)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超广角眼底自发荧光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非外伤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手术前后超广角眼底自发荧光(UWAF)的表现及其变化,评估视网膜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RRD行巩膜外加压或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共21例21只眼纳入研究。分为2组,病灶范围累及黄斑的RRD为A组,未累及黄斑的为B组。所有患眼术前1 d和术后1月分别进行Optos 200Tx超广角彩照和UWAF检查以及光相干断层检查(OCT)。结果:所有RRD患眼术前脱离区域均表现为低荧光;脱离边界表现为高荧光,A组占76%,B组占50%;A组12%患眼黄斑区荧光正常,35%患眼表现为高荧光,53%患眼表现为低荧光,B组黄斑区荧光均表现正常。术后1月,A组59%患眼和B组所有患眼脱离复位区域均表现为正常荧光;A组29%患眼脱离复位区表现为低荧光,12%患眼表现为高荧光;A组35%患眼脱离边界变成不连续高荧光线;A组47%患眼黄斑区荧光正常,18%患眼表现为高荧光,35%患眼表现为颗粒状荧光。结论:UWAF检查可以更加全面观察RRD患眼手术前后自发荧光表现及变化,结合OCT的使用,可客观评估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功能恢复情况,进而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进行术后随访。(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20年01期)
吕青骏[7](2019)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取2015年10月~2018年12月我院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评估手术前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眼轴长度、屈光度、黄斑裂孔径与并发症率。结果:术后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眼轴长度、屈光度与黄斑裂孔径的指标改善优异,(具统计学差异),术后发生并发症有4例,所占比例是6.45%。结论:对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能提高最佳矫正视力水平,将眼轴长度、屈光度与黄斑裂孔径控制在合理范围,提高手术效果,安全性高,值得借鉴。(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21期)
宋小玲,李敏,刘希[8](2019)在《循证护理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循证护理。通过简化舒适状况量表、焦虑抑郁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并统计术后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心理/精神、生理、社会文化、环境评分以及总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 d观察组负性情绪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角膜水肿、角膜上皮损伤以及高眼压等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患者术后舒适度,同时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9年31期)
张君[9](2019)在《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复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92例(92眼),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组,观察组46例(46眼)采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对照组46例(46眼)采用20G玻璃体切割术,对两组视网膜复位、视力及眼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手术前的视力、眼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后的视力、眼压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视网膜一次性复位率、最终复位率分别为97.83%、100.00%,与对照组84.78%、91.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4.78%,明显低于对照组58.70%(P <0.05)。结论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用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可改善视力,平稳控制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且视网膜复位率高,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30期)
林丽[10](2019)在《体位护理干预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功能复位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体位护理干预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功能复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92例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6年7月~2017年6月接受常规护理的4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7年7月~2018年5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体位护理的4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功能复位成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及护理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功能复位成功率及护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实施体位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视网膜功能复位及心理状态改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30期)
视网膜脱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综合性护理在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5月~2019年2月期间接受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80例,采用摸球法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B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后1个月开展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护理满意评分及术后心理健康评分。结果 A组并发症发生率2.50%,低于B组的22.5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护理满意评分高于B组,术后心理健康评分低于B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在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的效果显着,可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并改善其预后,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视网膜脱离论文参考文献
[1].高荣玉,于春霞,黄旭东,徐鑫彦.25G内定位联合微创巩膜外加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J].国际眼科杂志.2019
[2].张熙楠.综合性护理在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19
[3].张艳琼,竺珂.内界膜翻转覆盖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9
[4].张芳霞,马卫国,朱瑞红,何利东,虎学君.巩膜扣带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FEVR相关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9
[5].肖潇,杜兆江,杨格强,张雯,王晟宇.最小量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9
[6].陈震,夏沁韵.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超广角眼底自发荧光特征[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
[7].吕青骏.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分析[J].人人健康.2019
[8].宋小玲,李敏,刘希.循证护理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
[9].张君.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
[10].林丽.体位护理干预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功能复位效果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