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圣经翻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圣经,路德,苗族,景教,剑桥,西方文化,基督教。
圣经翻译论文文献综述
龙吉星[1](2019)在《翻译与神话——苗族创世神话传说与《圣经》创世纪的文化阐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苗族有着丰富多彩的创世神话传说,英国传教士克拉克翻译了苗族的《洪水滔天》和《开天辟地》等几则神话传说。本文基于人类学文化阐释的思想,对克拉克翻译的苗族创世传说和《圣经》创世纪进行比较研究,阐释翻译对民族文化身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上海翻译》期刊2019年06期)
孙冬梅[2](2019)在《浅谈圣经翻译史与西方文化史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圣经在西方历史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圣经的研究也是一直从未间断。圣经对西方文化影响深远,笔者从《圣经》出发,想要探讨其翻译史与西方文化史之间的关系。在西方历史中,《圣经》的翻译主要集中于叁个时期:希腊-罗马时期、宗教改革时期和现代。笔者从这叁个角度对比圣经翻译和西方文化的发展状况,以此发掘圣经翻译史和西方文化史的关系。笔者最终得出:在圣经翻译集中的叁个主要时期,西方文化也经历着繁荣发展,也就是说,二者的发展高峰期惊人的相似,可以说,圣经翻译史在某种程度上是西方文化史的缩影。(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2期)
侯春林[3](2019)在《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编剑桥圣经史》翻译与研究”启动仪式在河南大学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7月,河南大学圣经文学研究所所长梁工教授获批当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编剑桥圣经史》翻译与研究"(编号18AZJ006),该项目的启动仪式于2018年11月3至4日在河南大学中州国际金明酒店成功举行。河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展龙教授、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宏林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着名圣经学者黄根春教授、(本文来源于《圣经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刘璨[4](2019)在《西方《圣经》翻译史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圣经》被联合国公认为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书籍,也是世界上印数最多、发行最广、翻译语种最多的书籍。《圣经》翻译经历了希腊罗马、宗教改革以及现代翻译叁个时期。《圣经》翻译体现了翻译的目的性、创造性、集体性以及时代性的特点。西方《圣经》翻译史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有重要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袁露[5](2019)在《社会符号学翻译法视角下《圣经和合本》汉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圣经》是西方文化的载体,影响了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达。在众多《圣经》汉译本中,《圣经和合本》以《英语修订版圣经》(English Revised Version)为翻译蓝本,是迄今为止在华语区使用最为广泛的《圣经》汉译本之一。本文旨在通过运用社会符号学翻译法,从语言符号的"指称意义、言内意义、语用意义"来探究《圣经和合本》的汉译。通过分析发现《圣经和合本》较好地传递了原文的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但在传递原文指称意义上还有待改进。(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18期)
乔珂[6](2019)在《《圣经》翻译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圣经》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一部名着,它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对西方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圣经》的大量译本不但在基督教教义的理解和推广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对西方世界语言,政治体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因此,本文拟从政治体系,文学,英语语言,艺术,这四个大方面来分别阐释圣经翻译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以期从不一样的视角来阐释圣经翻译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索南多杰[7](2019)在《吐蕃时期的佛经翻译和古代西方圣经翻译的若干相似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现代中西翻译理论比较法,对吐蕃时期的佛经翻译、古代西方圣经翻译的历史过程和两种宗教翻译的理论形成以及具体的翻译方法作了对比分析,认为藏族佛经的翻译和西方圣经的翻译在实践上和理论的形成中有其相似性,都经过了由偏论、散论到主论、专论的过程;方法上都经过了直译到意译的过程;另外从译者身份来看,他们在各自国家也都居于崇高位置。(本文来源于《西部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傅敬民[8](2019)在《国家翻译实践的规范化问题——以景教汉译《圣经》实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翻译种类多种多样,翻译现象纷繁复杂,但都无法逃避宰制特定语境的规范制约。国家翻译实践作为对外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规范化问题的探讨无疑是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应有之义。本文以我国唐朝时期景教汉译《圣经》为案例,着重研究景教翻译的语言规范、译者规范及制度规范。研究表明,景教翻译在语言规范、译者规范及制度规范层面的不力,直接关系到景教在中国的最后失利。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加强国家翻译实践相关层面的规范化,直接关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成败,对于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翻译界》期刊2019年01期)
王伟均[9](2019)在《西方传教士与近代贵州少数民族语言圣经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贵州少数民族的近代历史上,基督教的传入影响重大。西方传教士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西方传教士特别是基督新教传教士,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圣经翻译活动,以及建立教会学校、创制文字等活动,不仅促使基督教在近代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兴盛发展,成为贵州近代宗教事业中一个突出的特点,而且促进了基督教对于贵州少数民族社会的改良,使贵州少数民族社会的传统文化在与西方基督新(本文来源于《东方翻译》期刊2019年01期)
田海华[10](2018)在《路德的圣经诠释与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诉求与神学主张,都是围绕着圣经展开的。通过探讨路德早年对《诗篇》的注释,以及他后来对律法与福音辩证关系的关注,对"因信称义"的强调,尤为重要的是,通过讨论他的德语圣经的翻译,本文呈现了路德的圣经经验与文本诠释的实践,以及它们对16世纪宗教改革的重要意义。同时,本文试图将路德的圣经诠释置入圣经诠释的历史而进行述评,突出他承前启后的影响力。(本文来源于《宗教学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圣经翻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众所周知,圣经在西方历史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圣经的研究也是一直从未间断。圣经对西方文化影响深远,笔者从《圣经》出发,想要探讨其翻译史与西方文化史之间的关系。在西方历史中,《圣经》的翻译主要集中于叁个时期:希腊-罗马时期、宗教改革时期和现代。笔者从这叁个角度对比圣经翻译和西方文化的发展状况,以此发掘圣经翻译史和西方文化史的关系。笔者最终得出:在圣经翻译集中的叁个主要时期,西方文化也经历着繁荣发展,也就是说,二者的发展高峰期惊人的相似,可以说,圣经翻译史在某种程度上是西方文化史的缩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圣经翻译论文参考文献
[1].龙吉星.翻译与神话——苗族创世神话传说与《圣经》创世纪的文化阐释研究[J].上海翻译.2019
[2].孙冬梅.浅谈圣经翻译史与西方文化史的关系[J].青年文学家.2019
[3].侯春林.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编剑桥圣经史》翻译与研究”启动仪式在河南大学举行[J].圣经文学研究.2019
[4].刘璨.西方《圣经》翻译史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启示[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5].袁露.社会符号学翻译法视角下《圣经和合本》汉译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9
[6].乔珂.《圣经》翻译对西方文化的影响[J].传播力研究.2019
[7].索南多杰.吐蕃时期的佛经翻译和古代西方圣经翻译的若干相似性[J].西部学刊.2019
[8].傅敬民.国家翻译实践的规范化问题——以景教汉译《圣经》实践为例[J].翻译界.2019
[9].王伟均.西方传教士与近代贵州少数民族语言圣经翻译[J].东方翻译.2019
[10].田海华.路德的圣经诠释与翻译[J].宗教学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