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一、论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杜兴强[1](2021)在《葛家澍教授学术思想研究——纪念葛家澍教授诞辰100周年》文中研究表明2021年是我国着名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诞辰100周年。葛家澍教授提出了会计对象的"资金运动论",发表了"必须替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与"论会计理论的继承性",对我国会计界的"思想破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进而,葛家澍教授发展和完善了关于会计本质的"会计信息系统论",针对会计基本假设进行了拓展性的研究,围绕"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基本会计准则的关系、会计目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会计确认与计量等问题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此外,葛家澍教授还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会计学科人才培养理念。本文旨在围绕上述领域,对葛家澍教授的学术思想进行回顾与研究。

彭爱武[2](2020)在《基于资源配置战略视角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一贯是资本市场研究的重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工业为主向以服务业和信息技术为主的新经济中,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受到严重挑战。一方面是由于现有的会计核算无法反映公司商业模式的变化、信息技术使得信息可获得性日益提高;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现有价值相关性研究仍然是从会计本身出发,从数字到数字的分析,并没有挖掘影响会计数字背后的实质来加以探究。基于此,本文以Burgstahler and Dichev(1997)的期权理论、战略管理理论以及财务报表的战略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基于资源配置战略视角,以盈余持续性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并以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视角来检验资源配置战略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经营主导型公司盈余持续性显着强于投资主导型公司;在进一步区分盈余构成之后,经营主导型公司的核心利润持续性显着强于投资主导型公司,但其投资收益的持续性要显着弱于投资主导型公司。该结果表明资源配置战略显着影响利润生成的方式,进而影响盈余持续性。第二,资源配置战略能够显着影响盈余公告反应,研究发现:从净利润来看,相对于投资主导型公司,经营主导型公司的净利润价值相关性更强;从利润构成来看,核心利润的价值相关性在经营主导型公司中最强,投资收益的价值相关性在投资主导型公司中最强。这一结果表明资源配置战略显着影响利润和利润结构的价值相关性。第三,资源配置战略能够显着影响会计信息的估值效应,研究发现:会计盈余与权益面值的相对估值效应在经营主导型公司和投资主导型公司中不存在差异,即会计盈余的估值效应均高于权益面值;但会计盈余、权益面值的绝对估值效应在两类资源配置战略下存在显着差异,即经营主导型公司的会计盈余估值效应强于投资主导型公司,而投资主导型公司的权益面值估值效应强于经营主导型公司。这一结果充分表明了资源配置战略会改变投资者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赋予的估值权重,即投资者在使用会计信息所做出的投资决策方式需充分依赖于资源配置战略信息。本文研究的创新:第一,找到了会计信息背后的内涵是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才是影响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存在差异的根源。其基本逻辑是:资源配置战略决定资产结构,资产结构决定了利润的生成模式,由此就有了不同利润的构成,不同的利润构成直接导致利润持续性存在差异,利润持续性的差异导致盈余价值相关性存在差异,从而进一步导致盈余与权益面值的估值效应存在差异;第二,基于资源配置战略视角的研究,为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因素找到了新的证据,并进一步拓展了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文献。本文研究的意义:第一,为投资者更准确解读企业的盈余信息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应结合资源配置战略来理解当期利润及其各构成部分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与价值的意义;第二,对金融分析师和投资者的一个暗示是,专注于价格对账面倍数的估值方法更适合于投资主导型的公司,而专注于价格对盈余倍数的估值方法更适合于经营主导型的公司。即对于投资主导型公司,应该更多地考虑公司的权益面值(企业的底子),对于经营主导型公司,更多地考虑公司的盈余信息(企业的面子);第三,对于准则制定部门也有一定的启示。因为企业特定的战略是影响会计信息特征的重要因素,因此准则制定部门可以鼓励公司披露更多更全面的战略信息,从而有助于投资者更为准确地理解和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更有效地对企业进行估值分析以及做出正确的决策。

袁红[3](2019)在《会计准则制订程序与国际会计准则应用 ——以SFAS的制订为例》文中认为2019年初,我国财政部就“商誉及其减值”议题征求咨询委员的意见,我国对商誉的会计处理或将由当前国际上通行的减值法改为摊销法,引起了社会上广泛关注和讨论。财政部的这一行动或许预示着我国对准则国际化趋同的别样思考;更一般地,这一思考背后涉及到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合理性与现实性。会计准则的性质是什么,技术性属性还是政治性属性占主导?进而,会计准则的制订,能否集中由某一个或少数几个组织来完成?各个国家/经济体是否有必要自行设立会计准则制订机构、并独立制订会计准则?对于这些问题,学术界并没有普遍接受的主流结论或充分的思考。本文尝试从准则制订的角度对这些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角度和证据。本文以美国FASB自1973年成立后、至2009年会计准则体系改革这36年间的准则制订活动为研究对象:对这36年间发布的171条准则的游说情况作了全面的描述和比较,然后进一步探究了游说压力与FASB决策的关系,分组检验的结果表明游说压力与准则全票通过率和后续修订次数存在负向显着差异。文章进一步选取股份支付准则的制订作为重点分析案例,该项目是FASB有史以来争议巨大的项目之一,本文着重分析了项目进展的时代背景、外界争议,以及FASB在游说压力面前的妥协和应对。结论认为:会计准则是在特定地社会和经济背景下,不同的群体出于自身的利益互相博弈与妥协达成的相对稳定的一套规则;会计准则的制订是一个充分政治化的过程。国际范围内,国家与地区数量众多,文化渊源、政治经济体制各异,利益矛盾与冲突相较于一国而言更甚,再者,国际范围内缺乏正当的强制力保证准则的推行,这给IASB推行的“全球范围内单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这一愿景的正当性和现实性提出了质疑,也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准则国际化策略提出了反思。

尉然[4](2012)在《会计目标:逻辑起点还是终点——兼议如实反映是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文中提出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是研究会计理论体系的最高层次。本文研究了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应具备的条件、特征、作用、对各种逻辑起点的观点进行回顾、评述,并创新提出会计目标应该是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终点而不是起点的观点。

尉然[5](2012)在《会计目标:逻辑起点还是终点》文中指出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是研究会计理论体系的最高层次。本文研究了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应具备的条件、特征及其作用,对各种关于逻辑起点的观点进行回顾和评述,并提出会计目标应该是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终点而不是起点的观点。

李国栋,刘瑞文,姚桂根,束美仙[6](2009)在《论会计职业层次与会计职能的协调》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从会计定义入手,阐述会计职能分歧源于会计认识的阶段性,并基于"信息系统论"的认识,将会计职能定位为表象职能和衍生职能的联结体;同时从会计职业特性对会计岗位设置的要求出发,将会计职业划分为会计项目层次、会计综合层次和会计管理层次。指出会计职业能力培养和提升必须与会计岗位相结合,会计职业层次必须与会计职能层次相协调。

蔡传里,冉明东,许家林[7](2009)在《会计改革三十年的会计理论发展(下)》文中指出三、会计理论研究的繁荣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21世纪初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胡成[8](2007)在《会计制度弹性:存在、影响及其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制度既是参与人博弈均衡的结果,又是博弈的规则。制度通过提供一系列规则界定人们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空间,约束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减少交易活动过程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保护既定制度下的产权。因此,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不断寻求更好的制度的历史。由于交易环境和交易活动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以及人类具有有限理性等原因,任何制度都只能是不完全契约,制度既具有刚性又具有弹性。制度弹性对于制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制度弹性是当前广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会计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低成本的信任机制,其有效运行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减少交易成本,促进信任与合作,保护交易各方的合法产权。为了保证会计充分有效地发挥上述功能,就必须有高质量的会计制度对会计的运行机制进行规范。与任何制度一样,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会计制度必然具有弹性。会计制度弹性的性质和弹性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会计行为、会计信息以及基于会计信息各产权主体的利益分配,最终影响到整个市场经济的运行。因而,会计制度弹性就成为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争论和关注的焦点之一。研究会计制度弹性存在的原因、类型、会计制度弹性的本质、影响及其优化的途径,对于完善会计制度,充分发挥会计制度对会计的规范功能,保证会计机制有效运行,保障市场经济中各交易主体的产权,促进公平竞争,形成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本文的研究思路,全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导论。本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会计制度作为博弈规则,为博弈参与人提供行为的预见性和行为秩序,深深地影响到博弈参与人的利益。首先以日常生活中两个典型的制度弹性案例直观地展示了制度弹性的影响,明确指出制度弹性是影响制度效果以及制度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当前社会生活中广为关注的话题。其次,回顾了当前关于会计制度弹性问题的争论,会计制度弹性通过财务报告这一中介对企业利益相关者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当前社会生活中饱受争论的焦点。接着又先后回顾和评析了美国、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包括其前身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及我国会计制度弹性规范的历程,提出了会计制度弹性研究的现实意义。最后,阐明本文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方法,指出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会计制度弹性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问题通常是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上,对于关键概念予以明确地界定,运用一定的分析工具来进行。本部分主要是阐明本文研究理论基础与关键概念。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新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关于人类行为的基本假设、制度理论、委托代理与不对称信息理论、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以及会计学相关的理论。本文的关键概念是会计制度弹性,本部分对其进行了明确地界定,即会计制度弹性是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制定的会计制度中允许财务报告的提供者在财务报告决策过程中(通常指会计处理过程和会计处理结果方面,但也包括为达到特定财务报告目标的交易设计)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判断或自由选择。第三部分:会计制度弹性的存在性研究。本部分研究会计制度弹性存在的原因、会计制度弹性的类型、会计制度弹性的本质以及会计制度弹性大小的衡量,并对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弹性的状况作了一个概略的考察。按照表现形式的不同会计制度弹性可以分为五种具体类型,不同类型的会计制度弹性有着共同的产权本质,即会计制度弹性实质上是一个赋予了财务报告提供者、审计人员、会计制度的制定者、会计信息使用者甚至法院等会计信息产权主体一定权利的产权空间,产权空间的产权主体之间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报告。会计制度弹性的存在既有客观因素的影响,又有主观因素的影响。会计制度弹性的大小既表现为会计制度弹性点的多少,更表现为会计制度弹性对于财务报告内容和形式的影响程度。第四部分:会计制度弹性的影响研究。本部分系统地回顾了会计文献中关于会计制度弹性影响的规范研究情况和实证研究研究情况,在此基础上又运用产权和交易成本分析工具对于会计制度弹性的影响作了进一步的分析,从而提出会计制度弹性影响状况主要受制于会计制度弹性区域产权、责任和风险的配置状况,会计制度弹性是委托代理与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道德风险行为的促成因素。第五部分:会计制度弹性的优化研究。本部分对会计制度弹性优化的内涵与具体优化思路进行研究。首先,明确提出了会计制度弹性优化的概念以及会计制度弹性优化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分析了会计制度弹性优化的思路:分类优化与整体优化。运用产权与交易成本作为分析工具论证了每一类会计制度弹性优化的具体措施。通过对于不同导向会计制度制定模式下会计制度弹性特点的分析,提出要实现会计制度功能的整体优化,必须实施目标导向的会计制度制定模式,因为目标导向的会计制度对于会计制度弹性空间的产权、责任与风险进行了合理配置,实现了产权、责任与风险的统一。第六部分:会计制度弹性影响的优化研究。本部分是对于会计制度弹性的执行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优化会计制度弹性影响的具体思路。会计制度弹性优化只是解决会计制度本身质量方面的问题,实质上是实现“有法可依”的问题,与其密切相关的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问题,即要实现会计制度弹性影响的优化,还必须有有效的执行机制,既能使会计制度弹性的积极效应充分发挥出来,又能有效遏制会计制度弹性的滥用或机会主义行为。本部分从财务报告提供者(管理当局)、公司治理结构、外部审计责任、政府监管机构、社会监督机制以及会计制度弹性信息的披露等方面提出优化会计制度弹性影响的具体途径。本文的主要创新表现在:1.从会计制度弹性的成因、本质、影响以及优化等方面,系统地研究会计制度弹性问题以往对于会计制度弹性的研究多是从某一个具体方面研究会计制度弹性,而且多限于对会计制度弹性大小的争议,然而会计制度弹性的优化并不仅仅体现为会计制度弹性的大小,关键是要实现会计制度弹性空间产权、责任与风险的合理配置。本文从会计制度弹性的成因、本质、影响以及优化方面进行综合地研究,形成了会计制度弹性研究的一个完整体系。2.提出会计制度弹性的产权本质,结合不同类型会计制度弹性的产权状况提出分类优化和整体优化相统一的会计制度弹性优化思路通过会计制度弹性域产权、责任与风险的优化配制,使会计制度弹性域成为权利、责任和风险相统一的区域,而不是或难以成为公共域或者财务报告提供者的私有产权域,从而为遏制机会主义行为的危害,减少会计制度的外部性和生产出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3.从会计制度弹性本身的优化与其执行机制的优化两个方面研究会计制度弹性影响优化问题会计制度的最终效果就体现在会计制度执行的结果上,而会计制度执行结果既受到会计制度本身质量的影响,又取决于执行机制的有效性。会计制度弹性优化实现了产权、责任与风险的合理配置,但是具体的产权利益的实现,责任和风险的约束都要通过会计制度以外有效的执行机制来实现。本文从产权的配置和产权的保护两个方面综合地研究会计制度弹性影响的优化问题。

张欣[9](2006)在《论会计信息供求矛盾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是社会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然而由于会计信息的外在环境和内在属性的原因使得会计信息的供求之间存在矛盾,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并严重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笔者认为导致信息供求矛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产权关系不明晰和寻租行为以及会计理论本身存在的问题造成。解决这一问题,有着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对于这一问题,要从根源入手,运用经济学原理和会计理论和管制来解决。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二章分析了会计信息的性质,提出了会计信息是兼备商品与公共产品的双重属性并借鉴整理了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理论;第三章从经济学供需模型出发分析了会计信息的需求与供给,并进行了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分析,提出了我国会计信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并提出了我国目前会计信息供求不均衡的类型与随之导致的危害;第四章分别从会计学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会计信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产生的原因;第五章是笔者就会计信息供给矛盾提出的解决方案。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规范研究的方法,以经济学分析为平台,运用会计原理,挖掘当前会计信息供求矛盾存在的原因,探讨如何解决会计信息供求矛盾的问题,希望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尽上微薄之力

吴寿建[10](2006)在《论需求导向的会计目标》文中认为会计目标是会计概念框架体系首要层次的概念,对会计目标的正确理解是建立正确概念框架体系的前提。本文从需求论会计目标的理论基础、会计目标的发展、市场有效性3方面论述了惟需求论会计目标的局限性,得出了应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理解会计目标的结论。

二、论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葛家澍教授学术思想研究——纪念葛家澍教授诞辰100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葛家澍教授简介(4)
三、会计对象的“资金运动论”
    (一)“资金运动论”的提出
    (二)“资金运动论”的确立
    (三)会计反映对象与会计处理对象
四、必须替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
    (一)思想破冰及历史意义
    (二)从记账方法、记账方法应用与记账方法理论概念的厘清论述“记账方法没有阶级性”
    (三)借贷记账法没有阶级性
    (四)学术争鸣中的研究方法
五、会计理论的继承性
    (一)会计学性质与会计的主要属性
    (二)基于大历史观阐述会计发展的继承性
    (三)推动中国学术界对西方会计理论进行继承与发展
六、“会计信息系统”论
七、会计基本假设
    (一)市场价格作为一项会计基本假设
    (二)暂时性作为一项会计基本假设
    (三)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作为一项会计基本假设
八、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问题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二)基本会计准则的定位与内容
    (三)会计目标
        1.会计目标本就是一项会计基本假设
        2.中国制度环境下的会计目标
        3.推动会计目标进入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
    (四)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辩证认识
    (五)会计确认与计量
        1.会计确认内涵的厘清
        2.初次确认与再确认
        3.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
九、教育理念
十、小结

(2)基于资源配置战略视角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
    1.3 研究创新与意义
        1.3.1 研究创新
        1.3.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会计盈余公告反应研究
        2.1.1 国外文献
        2.1.2 国内文献
        2.1.3 文献述评
    2.2 会计信息的估值效应研究
        2.2.1 国外研究
        2.2.2 国内文献
        2.2.3 文献述评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价值相关性理论
        3.1.1 决策有用的信息观
        3.1.2 决策有用的计量观
    3.2 实物期权理论
        3.2.1 实物期权的核心思想
        3.2.2 实物期权理论代表观点
        3.2.3 实物期权理论的经验证据
    3.3 战略管理理论
        3.3.1 战略管理的内涵
        3.3.2 战略管理的经典框架
    3.4 基于财务报表的战略理论
        3.4.1 资源配置理论
        3.4.2 从报表到战略
        3.4.3 资源配置战略指标构建
        3.4.4 不同资源配置战略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企业资源配置战略与盈余持续性
    4.1 引言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3 研究设计
        4.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3.2 模型设定
        4.3.3 变量选取
    4.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
        4.4.2 相关性分析
        4.4.3 多元回归结果
    4.5 稳健性检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企业资源配置战略与盈余价值相关性
    5.1 引言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3 研究设计
        5.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3.2 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5.3.3 变量选取
    5.4 实证结果与分析
        5.4.1 描述性统计
        5.4.2 相关性分析
        5.4.3 多元回归结果
    5.5 稳健性检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企业资源配置战略与会计估值效应
    6.1 引言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3 研究设计
        6.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3.2 模式设定
        6.3.3 变量选取
    6.4 实证结果与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
        6.4.2 相关性分析
        6.4.3 多元回归分析
    6.5 稳健性检验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7.1 结论
    7.2 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会计准则制订程序与国际会计准则应用 ——以SFAS的制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 研究背景与选题动机
    (二) 主要内容和结构框架
    (三) 主要研究成果与不足
二、FASB准则制订:制度背景
    (一) 美国会计准则制订机构的变迁
    (二) FASB准则制订程序介绍
        1. 议题准备
        2. 项目研究
        3. 准则发布
    (三) 小结
三、文献综述
    (一) 会计准则及其制订
        1. 准则制定者
        2. 准则执行者
        3. 其他国家与国际会计准则
    (二) 会计准则的质量
    (三) 会计准则的性质
    (四) 会计准则国际化:经验研究
    (五) 总结与评述:会计准则的性质——技术性还是政治性?
四、会计准则的制订:以FASB为例
    (一) 会计准则的制订与游说:数据描述
        1. 评论函
        2. 听证会
        3. 游说来源
        4. 游说压力的时间纵向比较
    (二) 准则游说压力与准则的发布
        1. 准则投票情况及后续修订
        2. 游说压力与准则投票及修订
        3. 游说力度与准则质量的关系
    (三) 准则制订过程中的利益博弈——以股份支付准则为例
        1. 股份支付项目的重新启动
        2. 第123R号准则评论函的再分析
        3. FASB的回应
    (四) 会计准则的性质
五、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思考:会计准则制订的角度
    (一)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与“国家化”之争
    (二) 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历史与未来
六、结论与总结
附录:若干123R号准则的格式化评论函
    (一) 来自于Cisco公司雇员的评论函
    (二) 来自于Intel公司雇员的评论函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致谢

(5)会计目标:逻辑起点还是终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理论研究逻辑起点文献回顾及评价
    (一) 会计假设起点论
    (二) 会计目标起点论
    (三) 会计本质起点论
    (四) 会计对象起点论
    (五) 会计环境起点论
    (六) 会计职能论
    (七) 产权关系论
    (八) 会计动因论
    (九) 双点理论
二、会计理论逻辑起点应具备的条件、特征及其作用
    (一) 会计逻辑起点条件
        1. 逻辑起点必须是客观的。
        2. 逻辑起点必须具有开放性。
        3. 逻辑起点必须具有证实性。
        4. 逻辑起点必须具有逻辑性。
        5. 逻辑起点应具有唯一性。
    (二) 会计逻辑起点的特征
        1. 唯一性。
        2. 稳定性。
        3. 普遍性。
    (三) 会计逻辑起点的作用
三、会计理论逻辑的起点和终点
    (一) “如实反映”具有天然客观性
    (二) “如实反映”具有开放性
    (三) “如实反映”具有证实性
    (四) “如实反映”具有逻辑性
    (五) “如实反映”具有唯一性
四、结语

(6)论会计职业层次与会计职能的协调(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职能定位
    (一) 会计定义及其相应会计职能
    (二) 会计演进及其会计定义分析
        1.“工具论”是感性具体阶段的会计认识
        2.“管理活动论”是理性抽象阶段的会计认识
        3.“信息系统论”是理性具体阶段的会计认识
    (三) 会计职能分类及其科学定位
        1. 会计职能的分类
        2. 会计职能的科学定位
二、会计职业特性与会计岗位设置意见
    (一) 会计职业特性
        1. 会计人员分工遵从会计岗位分工
        2. 会计规范标准与会计职业判断共存
        3. 会计专业水平与会计职业道德并重
    (二) 会计岗位设置意见
        1. 以会计职能框定会计岗位总职责
        2. 以会计业务处理环节设定会计岗位
        3. 以《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制定会计岗位分职责
        4. 以内部会计环境适度调整会计岗位分职责
        5. 以会计岗位分职责决定会计职业判断权限
三、会计职能的层次性分析与会计职业层次
    (一) 会计职能的层次性分析
    (二) 会计职业层次
        1. 会计项目层次
        2. 会计综合层次
        3. 会计管理层次
四、会计职业能力框架与会计职能的履行保证
    (一) 会计职业能力框架
        1. 会计职业品格
        2. 会计职业知识
        3. 会计职业经验
    (二) 会计职能的履行保证
        1. 构造会计职能层次与会计职业层次的对应关系
        2. 打造与会计职业层次相适应的会计职业能力
        3. 建立会计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五、结束语

(7)会计改革三十年的会计理论发展(下)(论文提纲范文)

三、会计理论研究的繁荣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21世纪初
    (一) 会计理论研究呈现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方面:
    (二) 会计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
四、会计理论研究的体系创新阶段:21世纪以来
    (一) 会计理论研究呈现的主要特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二) 会计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

(8)会计制度弹性:存在、影响及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制度弹性的影响:从两则案例说起
        1.1.2 会计制度弹性:争论与研究意义
        1.1.3 会计制度弹性问题的规范状况
        1.1.4 会计制度弹性研究的现实环境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
        1.4.1 主要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会计制度弹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人类行为的基本假设
    2.2 制度
    2.3 委托代理问题与不对称信息
        2.3.1 委托代理问题
        2.3.2 不对称信息
    2.4 外部性
    2.5 交易成本
    2.6 产权问题
        2.6.1 产权的内涵与功能
        2.6.2 产权的弱化与分割
    2.7 会计:一项低成本的信任机制
    2.8 会计制度
        2.8.1 会计制度的界定
        2.8.2 会计制度与会计信息产权
        2.8.3 会计制度的特征:刚性与弹性
3. 会计制度弹性的存在性研究
    3.1 会计制度弹性本质的透视
        3.1.1 会计制度弹性的类型
        3.1.2 会计制度弹性的本质
    3.2 会计制度弹性存在的原因分析
        3.2.1 客观原因分析
        3.2.2 主观原因分析
    3.3 会计制度弹性的现实存在:以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为例
        3.3.1 《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制度弹性
        3.3.2 新会计准则中的制度弹性——以资产减值准则为例
    3.4 会计制度弹性的衡量
        3.4.1 文献描述
        3.4.2 评析:不完美性与会计制度弹性的相对性
4. 会计制度弹性的影响研究
    4.1 会计制度弹性与会计职业判断
    4.2 会计制度弹性的影响:规范研究状况
    4.3 会计制度弹性的影响:实证研究状况
    4.4 会计制度弹性的影响:总结与进一步分析
        4.4.1 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总结
        4.4.2 会计制度弹性影响的产权与交易成本分析
5. 会计制度弹性的优化研究
    5.1 会计制度弹性优化的内涵和意义
    5.2 会计制度弹性优化的思路
        5.2.1 会计制度弹性优化的总体思路:分类优化与整体优化相结合
        5.2.2 会计制度弹性分类优化
        5.2.3 会计制度弹性整体优化
6. 会计制度弹性影响的优化研究
    6.1 会计制度弹性影响优化的内涵
    6.2 会计制度弹性优化与会计制度弹性影响优化的关系
        6.2.1 会计制度弹性优化是会计制度弹性影响优化的基础
        6.2.2 会计制度弹性优化的最终目标是会计制度弹性影响优化
    6.3 优化会计制度弹性影响的具体思路
        6.3.1 对于财务报告编报者: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与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相结合
        6.3.2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充分发挥会计制度弹性赋予企业产权的效率
        6.3.3 强化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一个博弈分析
        6.3.4 整合政府监管力量,建立精干高效的会计信息监管队伍,强化对外部审计的监督
        6.3.5 充分发挥会计制度制定机构对会计制度弹性域的解释权
        6.3.6 建立有效的社会舆论监督机制
        6.3.7 强化会计制度弹性信息的披露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9)论会计信息供求矛盾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意义
2 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理论
    2.1 会计信息的概念
        2.1.1 会计信息的定义
        2.1.2 会计信息的属性
    2.2 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基础理论
        2.2.1 会计信息披露的新古典理论
        2.2.2 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理论
        2.2.3 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理论
3 会计信息的供求理论基础
    3.1 会计信息需求
        3.1.1 会计信息的需求主体
        3.1.2 会计信息的需求的影响因素
        3.1.3 会计信息需求的特点
    3.2 会计信息供给
        3.2.1 会计信息的供给主体
        3.2.2 会计信息供给的影响因素
        3.2.3 会计信息供给的特点
    3.3 会计信息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3.3.1 会计信息供给与需求的相互关系
        3.3.2 会计信息供求矛盾的表现
        3.3.3 会计信息供求矛盾引发的结果
4 会计信息供需不均衡的原因
    4.1 会计信息本身固有的不足之处
        4.1.1 会计信息产生的基础性的缺陷
        4.1.2 会计信息基础性缺陷产生的后果
    4.2 产权不明晰造成的会计信息供求失衡
        4.2.1 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产权的一般分析
        4.2.2 对我国产权是否明晰的讨论
        4.2.3 产权不明晰产生的影响
    4.3 会计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会计信息供求矛盾
        4.3.1 信息不对称的含义
        4.3.2 会计信息不对称的表象
        4.3.3 会计信息不对称性对会计信息供求均衡的消极影响
5 会计信息供求矛盾的解决方案
    5.1 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以满足会计信息需求者的需要
    5.2 会计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方案
        5.2.1 会计信息不对称的产生原因
        5.2.2 利用激励约束机制解决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
    5.3 强化会计信息监管,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市场
        5.3.1 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目标
        5.3.2 加强我国会计信息监管的途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论需求导向的会计目标(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目标
二、惟需求论会计目标
三、惟需求论会计目标的局限性
四、结论

四、论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葛家澍教授学术思想研究——纪念葛家澍教授诞辰100周年[J]. 杜兴强. 会计研究, 2021(01)
  • [2]基于资源配置战略视角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D]. 彭爱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3]会计准则制订程序与国际会计准则应用 ——以SFAS的制订为例[D]. 袁红. 厦门大学, 2019(08)
  • [4]会计目标:逻辑起点还是终点——兼议如实反映是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A]. 尉然. 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八届中国财务学年会论文集, 2012
  • [5]会计目标:逻辑起点还是终点[J]. 尉然.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2(10)
  • [6]论会计职业层次与会计职能的协调[J]. 李国栋,刘瑞文,姚桂根,束美仙. 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9(11)
  • [7]会计改革三十年的会计理论发展(下)[J]. 蔡传里,冉明东,许家林. 财会通讯, 2009(04)
  • [8]会计制度弹性:存在、影响及其优化研究[D]. 胡成. 西南财经大学, 2007(04)
  • [9]论会计信息供求矛盾及对策[D]. 张欣. 山西财经大学, 2006(10)
  • [10]论需求导向的会计目标[J]. 吴寿建.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6(04)

标签:;  ;  ;  ;  ;  

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