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地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军事地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军事地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军事,地理,历史,陇海铁路,吐蕃,鄂尔多斯,地形学。

军事地理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张岩松[1](2019)在《点与线的争夺——从军事地理角度看抗战第1年》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卢沟桥战事发动前夕,日本便动员全国,首批派遣30个师团同时分途进犯。用闪电战方式,主力由平汉、津浦两路南下,另以一路出西北,实行战略上大迂回,占领兰州,一举切断中苏的交通,并与沿陇海铁路西进的部队相呼应,夹攻陕西,占领西安,得陇望蜀,威胁成都。同时利用海道运输的便利,向长江、珠江两流域西进攻击,与其南下的主力军相呼应,使西(本文来源于《军事文摘》期刊2019年15期)

王茹楠[2](2019)在《军事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践微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如今,先进技术在军事地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而军事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是军事领域研究的重点。本文简单叙述了军事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分析了网络服务的Web Services,并探讨了Web Services在军事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9年06期)

王耀科[3](2019)在《明代山西军事地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明一代,北方蒙古诸部始终是明王朝的重大边患,对明王朝的政治、军事、社会等各方面均造成极大影响。为了防范北方瓦剌与鞑靼等蒙古部落的侵扰,明政府极为重视长城防御体系的建设。在其漫长的长城军事防御体系中,山西北部的大同以及内外叁关防线是重中之重,是拱卫京师安全的门户。明代后期农民起义蜂起,太行井陉的固关、内叁关成为防范农民军进入京畿地区的战略屏障,晋西南、晋中地区的战略地位又凸显出来。总之,有明一代山西在国家安全保障体系中具有重要军事战略地位,这种重要性在相关战争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这些战争的结局又对明王朝的历史命运产生了重要影响。本论文从山西地理环境与军事地理价值、山西军事布局、地理环境对战争的影响、山西军事战略地位演变等几个方面对明代山西军事地理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研究。以期揭示明代山西军事战略的地理环境基础以及这一时段山西地理环境对其境内战争活动的综合影响。(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乌恩,汪俊祥[4](2019)在《在军事地理教学过程中开展研讨式教学的设想》一文中研究指出研讨式教学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以教学问题为导线,让学员们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员们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能力。军事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综合知识应用性较强,在军事地理教学过程中开展研讨式教学非常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本文就研讨式教学在军事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作一番简单的分析。(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教育》期刊2019年08期)

乌恩,汪俊祥[5](2019)在《军事地理课程与军事地形学课程联合教学之设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军事地理与军事地形,目前均属于军队院校通用基础课程。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两门课程分属不同的教学系负责,承担教学任务的也是专业完全不同的两类教员,导致在这两门课程教学过程存在各行其是、互不联系的问题,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简要分析这两门课程在教学之间的横向联系,对于不断提高学员的识图能力和指挥谋略水平等方面浅谈自己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教育》期刊2019年03期)

潘春辉,吴晓非[6](2018)在《历史军事地理研究的创新之作——《吐蕃王朝历史军事地理研究》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军事地理是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分支,自史念海先生等前辈学者奠定其理论与基础后,相关成果不断涌现,历史时期区域军事地理的研究呈纵深发展的态势。然学术界对一些特定地区,如环青海地区、青藏高原地区等系统的军事地理的研究还不充分,从历史军事地理视角对吐蕃王朝军事地理方略、布局、规(本文来源于《地理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孟洋洋[7](2018)在《战国秦汉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军事地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战国秦汉时期鄂尔多斯高原独特的地理区位和自然环境,使这里成为农牧交错地带,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碰撞和交融的前沿地带。此区域地缘政治格局复杂、战略地位重要。各政权在此争夺激烈,军事活动频繁。特别是农耕民族进入此区域后,纷纷依托自然地理形势构建军事驻防体系。诸如构筑长城防御工程体系、创置地方军事机构、在军事价值较高之地建筑军事驻防城、进行区域交通道路建设等。各政权在鄂尔多斯高原的军事活动不但关系着各自兴衰,更是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对战国秦汉时期发生在鄂尔多斯高原及其毗邻区七场重大战争的军事地理考察,对重要地理节点有了明确判断。诸如,原阳骑邑,即今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黄合少镇二十家村古城;赵国榆中,即今鄂尔多斯高原东部丘陵沟壑区;阳山,即今狼山;卫青所循榆溪旧塞,在今乌拉山西段以南、黄河以北区域;梓岭,即今狼山东段摩楞河口以东的分水岭;牧师城,为西汉增山县故城,即今东胜区泊江海子镇城梁村古城;大城塞,即今杭锦旗敖楞布拉格古城;满夷谷,实际是秦汉高阙的别称,即今狼山两狼山谷;定襄郡桐过县黄河津渡,北魏称作“君子津”,即今准格尔旗牛龙湾西侧黄河渡口;西河属国故城,即今达拉特旗吉格斯太镇城圪梁古城;虎泽即今东胜区泊江海子镇的阿日善音淖尔;南匈奴句龙部叛乱始发地在雁门郡;谷城,为西汉谷罗县故城,即今伊金霍洛旗莫日古庆古城;天山,亦称祁连山,即今山西管涔山东北部支脉;桥门,即今安塞县鸦行山的垭口;走马水,即今大理河;奢延泽,即今靖边县海则滩乡北部洼地;落川,即今宁夏苦水河;令鲜水,当今宁夏红柳沟;灵武谷,非唐以降贺兰山灵武谷,在今同心县预旺镇山间谷地。军事驻防城是历史军事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战国秦汉时期在鄂尔多斯高原有众多驻防城。其中,战国时期有云中城、九原城、肤施城、阳周城等;秦代在沿用战国时期驻防城基础上,又沿黄河设置富平、渠搜、河阴等驻防城;西汉在鄂尔多斯高原重要的军事驻防城可分为叁类,即边郡部都尉府治城、属国都尉府治城和其它都尉府治城;东汉则有使匈奴中郎将府、度辽将军府和右校尉府治城等驻防城。这些驻防城位于战略要地,扼守交通要冲,发挥着重要军事作用。构筑长城军事防御工程体系是鄂尔多斯高原重要的军事活动。赵国阴山南麓长城是集墙体、障城、烽燧、塞墙、塞壕为一体,又有云中城、九原城等城镇作为后方基地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战国秦长城鄂尔多斯高原段分为两支:一支构筑于秦惠文王时期,由靖边县南部循白于山向东延伸至绥德县黄河附近终止,并未循无定河延伸至肤施县城附近。另一支构筑于秦昭襄王叁十六年及其后数年,由靖边县南循分水岭、河川台地向东北延伸至达拉特旗敖包梁终止,并未抵达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黄河附近。由敖包梁循东胜梁分为东西两支的长城遗迹应是赵国构筑。秦朝在鄂尔多斯高原及其毗邻区,修缮战国北长城、“城河上为塞”、构筑桌子山和阴山长城。“城河上为塞”即在榆中至北河的黄河东岸建筑县城,利用黄河天险进行防御。桌子山长城也是“河上塞”组成部分。秦朝在狼山、查石太山和大青山新筑长城作为鄂尔多斯高原的外围防线,至汉代也被利用。秦汉阴山长城沿线的障城及其南侧的众多郡县城镇是该防御工程体系的重要支撑点。交通路线对于军事行动和驻防体系具有支撑作用。鄂尔多斯高原交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经历叁个阶段。战国时期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区域的交通路线初步形成,而西部和中部偏西区域却未形成明显大道。秦朝开凿直道等,大力开发鄂尔多斯高原交通,奠定了此区域交通网络基本格局。汉代鄂尔多斯高原道路更加密集,形成四条东西向、叁条南北向交通大道的交通网络骨架。在此骨架内,又有诸多以郡城或重要军政据点为节点、通向各方的道路。此区域交通网络的形成与演变,受各政权军事活动、自然地理环境、政区地理分布、民族地理分布和军事地理格局等因素综合影响。战国秦汉时期尔多斯高原军事驻防体系既是一个因应军事对抗、政治形势、民族关系诸多因素而构建的中长时段动态过程,也是一个依托自然地理环境和军事地形不断变化的空间进程。赵国攻取“榆中”占据鄂尔多斯高原东部丘陵沟壑区;进取“阴山”,并在其南麓构筑长城防御工程体系。秦国亦在鄂尔多斯高原东部构筑长城防御工程体系。秦朝击退匈奴后,凭借黄河天险“城河上为塞”,依托阴山山脉筑长城,形成鄂尔多斯高原的外围防线;又开凿直道,将沿途郡县、战国秦长城防线紧密衔接,形成具有层次和战略纵深的军事驻防体系。汉初,利用赵国北长城和战国秦长城防御工程体系,并在战略高地和河川谷道置城屯戍,控扼交通,形成以防御为主的军事驻防体系。汉武帝时期,在鄂尔多斯高原形成外围有诸长城防御工程体系屏障,内地有边郡部都尉府和属国都尉府驻于军事要地协助,攻守兼顾、以攻为主的军事驻防体系,实现此区域战略地位的转变。其后,除汉宣帝罢塞外列城外,该军事驻防体系并无太大变化。至新莽时期,该军事驻防体系受匈奴冲击和新室放弃双重影响而逐渐消亡。东汉时期,经光武重构、明帝完善,至和帝永元年间,在鄂尔多斯高原形成以使匈奴中郎将府和度辽将军府为领导核心,以右校尉府、上郡属国都尉府和西河郡属国都尉府为辅助,以南匈奴为“捍戍”的军事驻防体系。至东汉后期在诸多民族武力冲击下走向解体。通过对战国秦汉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军事驻防城、长城防御工程体系、交通网络和重大战争诸军事地理要素的微观剖析,对该时段此区域军事驻防体系建构与演变的宏观研究,可见战国秦汉时期此区域的军事活动规模具有由小趋大的阶段性,军事驻防体系具有明显的空间演变性。此区域的军事活动深受自然地理环境、地缘政治、军事形势和民族地理分布等因素综合影响。(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12-01)

赵春阳[8](2018)在《话说天下大势:叁国军事地理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英雄史观认为,东汉末年之所以天下叁分是因为曹操、刘备、孙权叁位英雄人物的出现。我们引入地缘史观的概念,提出品字模型,从地形与兵种的角度解释了叁国叁分天下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引入军事地理单元的概念,提出中字模型,从地理封闭性和资源自足性两方面解释了汉末群雄割据的深层原因。由此,反映叁国天下大势的1-3-1模式可以升级为1-11-3-1模式。(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8年11期)

卢允雷[9](2018)在《《读史方舆纪要》历史军事地理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读史方舆纪要》是明末清初顾祖禹的代表作,着述目的在于经世致用,警醒谋国者重视地理的军事价值。历史军事地理学思想贯穿全书,在目次和体例安排中均有所体现。顾祖禹又以两京十叁布政使司为全书的脉络,分区域论述历代疆域形势对用兵攻守的作用,对建都选址的考量也涉及历史、军事、地理等因素,兼及经济地理和交通地理等方面对战争带来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滨州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贾文丽,李仪[10](2018)在《基于历史军事地理视角的河西与汉匈战争》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汉时期,河西因地处关中、西域、内蒙、河湟四大区域之间,道路汇集、地形险要、农牧业发达,战略区位价值较高,是汉朝与匈奴激烈争夺的军事要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河西归汉后,汉朝采取诸多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经过初建、发展和成熟叁个阶段,逐步提高和完善其防御能力,继而以河西为基地不断地北伐和西征,始终掌握着对匈奴交战的主动权,为汉朝最终战胜匈奴起了重要作用。但河西的重要性不是一成不变的,明显呈现由低到高、由高到低循环往复的变化特点,除地缘因素外,还受王朝综合国力、对外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军事地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如今,先进技术在军事地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而军事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是军事领域研究的重点。本文简单叙述了军事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分析了网络服务的Web Services,并探讨了Web Services在军事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军事地理论文参考文献

[1].张岩松.点与线的争夺——从军事地理角度看抗战第1年[J].军事文摘.2019

[2].王茹楠.军事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践微探[J].数字通信世界.2019

[3].王耀科.明代山西军事地理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9

[4].乌恩,汪俊祥.在军事地理教学过程中开展研讨式教学的设想[J].内蒙古教育.2019

[5].乌恩,汪俊祥.军事地理课程与军事地形学课程联合教学之设想[J].内蒙古教育.2019

[6].潘春辉,吴晓非.历史军事地理研究的创新之作——《吐蕃王朝历史军事地理研究》评介[J].地理学报.2018

[7].孟洋洋.战国秦汉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军事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8].赵春阳.话说天下大势:叁国军事地理模型[J].智富时代.2018

[9].卢允雷.《读史方舆纪要》历史军事地理述论[J].滨州学院学报.2018

[10].贾文丽,李仪.基于历史军事地理视角的河西与汉匈战争[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标签:;  ;  ;  ;  ;  ;  ;  

军事地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