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藻胶裂合酶论文_王怀玉,古静燕,李天东,韩文君,罗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褐藻胶裂合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褐藻,弧菌,色谱,基因,法制,海洋,论文。

褐藻胶裂合酶论文文献综述

王怀玉,古静燕,李天东,韩文君,罗英[1](2008)在《假单胞菌褐藻胶裂合酶活性片段的基因克隆及重组表达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假单胞菌(Pseudomonas)膜周质中褐藻胶裂合酶(alginate lyase,AlgL)的最小活性单元,进行了活性片段的初步研究.用简并引物克隆MY01菌株中AlgL基因的片段,用特异引物扩增目的序列并克隆入pBAD gⅢ/A载体,转化大肠杆菌并筛选阳性克隆.进行L-阿拉伯糖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超声破碎重组菌体并分离水溶性组分作为粗酶,以褐藻酸钠为底物进行酶解反应,在235 nm测定产物的吸收值.结果该基因片段300 bp大小,GenBank收录号为AY736133,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基序"NNHSYW",且在系统发育树中与假单胞菌的AlgL聚类.在优化条件下获得粗酶,酶解反应产物在235 nm有显着吸收,表明重组融合蛋白具有褐藻胶裂合酶活性.褐藻胶裂合酶的研究较多,但其活性片段的重组表达研究少见报导.(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张真庆,于广利,赵峡,王远红,吕志华[2](2006)在《一种海洋弧菌(Vibrio sp.WYA)褐藻胶裂合酶降解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海洋弧菌(Vibriosp.WYA)中得到一种褐藻胶裂合酶,将其分别作用于寡聚甘露糖醛酸和古罗糖醛酸纯品(dp5~7)以及褐藻胶,采用HPTLC和FPLC等技术对产物进行分析,并应用ESI-MS和NMR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酶最小识别片段为六糖,终产物主要为叁糖,且识别和切割位点为甘露糖醛酸残基.(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胡晓珂[3](2004)在《褐藻胶裂合酶工程化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褐藻胶裂合酶的研究与应用是开发新型海洋工具酶、提高海洋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随着海藻低聚糖的生理学活性研究的日益深入,海藻特异性酶制剂的开发和商业化也受到人们的关注。本论文以褐藻胶裂合酶的工程化为目的,利用一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褐藻胶裂合酶高产菌株Vibrio sp.510-64为生产菌株,进行基本酶学性质和酶蛋白结构分析,确定其发酵和产酶工艺参数,为褐藻胶裂合酶制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论文以从海洋环境中筛选到的一株具有褐藻胶裂合酶活性的菌株Vibrio sp.510为出发菌株,进行复合诱变和选育,获得了一株酶活力显着提高、生物学性状稳定的突变株Vibrio sp.510-64,其发酵液产酶活力从136.4EU/ml提高到了289.1EU/ml(紫外法测酶活)。实验确定Vibrio sp.510-64菌株的最佳产酶培养基为:AlgNa 5‰,NaCl 20‰,CaCl_2 0.1‰,KH_2PO_4 1‰,NH_4Cl 3‰,pH值为6。经过68代传代实验,未发现有菌种退化现象。液体发酵制备出褐藻胶裂合酶液,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和两步Superdex 75凝胶过滤技术对褐藻胶裂合酶进行纯化和精制,SDS-PAGE确定此褐藻胶裂合酶的分子量为34.6kDa,采用Edman降解法测得此酶的N端氨基酸序列为AEILATDDAD,与已有的褐藻胶裂合酶N端不同,初步确定为新酶。此酶在35℃以下稳定,最适温度为35℃;在pH7~9范围内稳定,最适pH7.5,金属离子Mg~(2+)、Ca~(2+)、Li~+、Na~+、K~+对酶活有促进作用;而EDTA、Ba~(2+)、Zn~(2+)、Hg~(2+)、Sn~(2+)则对该酶的活力有抑制作用。用EDTA完全抑制酶活后,发现Ca~(2+)、Mg~(2+)和Sn~(2+)对此酶有不同程度的复活作用,推测这些离子是酶活力必需的离子。 确定了应用此酶酶解裙带菜分离、制备原生质体的最佳酶解条件为28℃,时间为2h;酶量为213.36EU/0.5g藻体;NaCl浓度为50‰;转速为150rpm。在此条件下,每0.5g藻体的原生质体产量可达2.62±0.09×10~6个。酶解过程可被不同褐藻胶裂合酶工程化研究与应用浓度的reZ+,MnZ+(0.05,0.05,o一oM)激活,可被eaZ+完全抑制。 酶解褐藻寡糖及其磺化衍生物的体内抗实体瘤5180和体外tsFTZ10细胞毒实验显示:重均分子量3798Da,磺化度1 .3,剂量100和50m叭g时,褐藻寡糖A显示出较高抑瘤作用,抑瘤率可达65.98和70.38%。流式细胞仪测定的褐藻寡糖及其衍生物对tsFTZ10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显示出这些寡糖没有细胞毒作用,推测寡糖抗肿瘤作用是通过调节宿主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而间接发挥抗肿瘤作用。 重均分子量为1445Da的褐藻寡糖混合物在一定的剂量范围(0.5~1.25%o)内可以提高种子活力,促进玉米种子的萌发,增加芽和根的长度,提高种子内部淀粉酶的活力,其中,浸种浓度为0.75喻的褐藻寡糖组显示了最高的促进萌发和提高淀粉酶活力的作用。 中试试验最终确定了发酵控制参数,显示vibrio sP.5 10一64是一株发酵周期短、产酶性能稳定、发酵条件易于控制、成本低廉的优良菌种,适合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4-06-01)

江晓路,刘岩,胡晓珂,管华诗[4](2004)在《Vibrio sp. 510产褐藻胶裂合酶的底物专一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Vibrio sp.51 0具有很强的产生褐藻胶裂合酶的能力。本实验对该菌发酵产生的褐藻胶裂合酶经疏水色谱除去杂蛋白 ,再经灌注色谱分离得到 3个酶组分峰。经底物专一性检测 ,峰 1和峰 3对聚甘露糖醛酸和聚古罗糖醛酸均具降解作用 ,峰 2只对聚甘露糖醛酸有降解作用。园二色谱测定酶的二级结构 :峰 1结构最为复杂 ,以β-转角为最高 ,占 31 .5% ,无规线团占 2 7% ,α-螺旋占 2 5.8% ;峰2为β-折迭 ,占 95.5% ;峰 3以 60 %的α-螺旋和 40 %的无规线团形式存在。 3个分离峰的底物专一性和二级结构的差异证明了褐藻胶裂合酶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1期)

褐藻胶裂合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海洋弧菌(Vibriosp.WYA)中得到一种褐藻胶裂合酶,将其分别作用于寡聚甘露糖醛酸和古罗糖醛酸纯品(dp5~7)以及褐藻胶,采用HPTLC和FPLC等技术对产物进行分析,并应用ESI-MS和NMR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酶最小识别片段为六糖,终产物主要为叁糖,且识别和切割位点为甘露糖醛酸残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褐藻胶裂合酶论文参考文献

[1].王怀玉,古静燕,李天东,韩文君,罗英.假单胞菌褐藻胶裂合酶活性片段的基因克隆及重组表达条件的优化[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2].张真庆,于广利,赵峡,王远红,吕志华.一种海洋弧菌(Vibriosp.WYA)褐藻胶裂合酶降解特性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

[3].胡晓珂.褐藻胶裂合酶工程化研究与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4

[4].江晓路,刘岩,胡晓珂,管华诗.Vibriosp.510产褐藻胶裂合酶的底物专一性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论文知识图

聚甘露糖醛酸的GC图裙带菜细胞降解情况B ioCAD 700E灌注色谱纯化酶曲线聚甘露糖醛酸寡糖酶解产物的ESI一MS图一1褐藻寡糖电离喷雾质谱图

标签:;  ;  ;  ;  ;  ;  ;  

褐藻胶裂合酶论文_王怀玉,古静燕,李天东,韩文君,罗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