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强伸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纤维,强度,耐酸,玄武岩,性能,系数,丝素。
强伸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李亮,杨劲草,胡泽栋,耿长军,刘让同[1](2019)在《水解条件对聚乳酸纤维强伸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不同水解条件下聚乳酸纤维的强伸性能变化情况。分析了聚乳酸纤维的水解机理,讨论了不同条件下聚乳酸纤维水解情况,考察了不同水解程度对聚乳酸纤维强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乳酸纤维无定形区和大分子末端的酯基易发生水解,使大分子平均分子质量降低和聚集态结构破坏;溶液的酸性或碱性越强、处理温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聚乳酸纤维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越低。认为:在聚乳酸纤维的各种处理、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应合理控制酸碱条件、处理温度和时间。(本文来源于《棉纺织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宋铮[2](2018)在《碳纤维单丝强伸性能测试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测试比较,摸索纤维单丝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确定碳纤维单丝的最佳试验条件,为工艺调整提供可靠的碳纤维单丝物理性能表征值。(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期刊2018年06期)
高翼强[3](2017)在《一维编织织物的编织参数与强伸性能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涤/棉(T/C)混纺纱一维线性编织织物的强伸性能与编织工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以T/C纱为原料,在不同的编织节距、编织速度和编织纱线根数条件下进行一维线性织物的编织,并对所编织物进行了强伸性能测试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节距对一维编织织物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有显着的影响;编织速度只对断裂伸长率有显着影响;参与编织的纱线数量对织物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影响显着,总根数从48根增加到96根时,断裂强度下降28.7%,断裂伸长率提高28.2%。(本文来源于《上海纺织科技》期刊2017年10期)
宋均燕,赵阳,何小东,夏代提,唐新军[4](2017)在《集聚纺股线捻系数与强伸性能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改善股线强伸性能为目的,进行两个系列JC 7.3 tex×2集聚纺纱线股线捻系数与强伸性能的试验。测试了股线的线密度、强伸性能及扭结捻回数,总结了测试结果规律。找到了JC 7.3 tex×2集聚纺纱线的断裂强度临界捻系数,并分析了其带来的实际线密度增加、扭结增多及成本增加的原因与解决办法。认为:提高股线捻系数可以改善其强伸性能,但需同时考虑高捻系数带来的扭结增多及线密度变大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棉纺织技术》期刊2017年10期)
王红红,孙润军[5](2017)在《酸碱处理条件下芳纶Ⅲ的强伸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酸碱环境下国产芳纶Ⅲ纤维的强伸性能变化情况。测试分析了国产芳纶Ⅲ纤维原样及其在酸碱处理条件下的强伸性能,并与对位芳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芳纶Ⅲ纤维的断裂强度几乎是对位芳纶的1.5倍,模量也高于对位芳纶。在强酸溶液处理下,其大分子结构中的酰胺键会出现水解现象,但仍表现出较好的耐酸性;在碱溶液处理下,国产芳纶Ⅲ纤维表现出极佳的耐碱腐蚀性能。认为:芳纶Ⅲ纤维适用于高强高模、且有一定耐酸碱腐蚀性要求的场合,是一种较好的过滤材料。(本文来源于《棉纺织技术》期刊2017年02期)
姜志娟,左保齐[6](2016)在《酸碱及碱/氧化剂对丝素强伸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蚕丝丝素耐酸不耐碱,但酸、碱和氧化剂对丝素的作用尚不明确。影响丝素牵伸性能的因素较多,文章采用能够定量分析两个参数联合作用效果的方差分析方法,重点探讨酸碱性、时间、氧化剂体积分数对丝素纤维的强伸性能的影响,从而为实际生产提供合理参考。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p H值、处理时间、双氧水体积分数的改变对丝素纤维强伸性能存在显着的影响。酸、碱和氧化剂使丝素表面形态和内部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导致强伸性能的变化。(本文来源于《丝绸》期刊2016年05期)
王硕,王敏丽,刘培智,杨庆斌[7](2015)在《酸碱和湿热条件对聚乳酸纤维强伸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充分验证聚乳酸纤维优良的可降解性,本文测试分析了聚乳酸纤维在常温干态和湿态下的力学性能,并对比分析了经过酸碱处理以及湿热处理后聚乳酸纤维力学性能的改变。实验选用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溶液对纤维进行酸碱处理,并使用水浴加热法对纤维进行湿热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聚乳酸纤维在经过碱性溶液或酸性溶液处理后,其力学性能发生明显衰减;经过湿热处理后,聚乳酸纤维的断裂强力显着下降,断裂伸长率明显增加,说明聚乳酸纤维具有优良的可降解性,是符合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纤维。(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期刊2015年04期)
张玉清,王宁,张元明[8](2015)在《纳米银抗菌涤纶纱线强伸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捻系数和混纺比对纳米银抗菌涤纶纯纺纱及纳米银抗菌涤纶精梳棉混纺纱成纱强伸性能的影响。将纳米银抗菌涤纶纤维以不同的捻系数纯纺,并与精梳棉以不同的混纺比混纺成纱,对其成纱强伸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当纳米银抗菌涤纶/精梳棉混纺比分别在41/59和44/56时,混纺纱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达到最低值;纳米银抗菌涤纶纤维纯纺纱的临界捻系数在372.3附近。认为:在实际工艺设计中,应参照临界捻系数372.3合理配置细纱捻度;应从最终功能及成本出发,综合考虑选择纳米银抗菌涤纶精梳棉混纺纱的混纺比。(本文来源于《棉纺织技术》期刊2015年10期)
孔凡栋,赵乐庚,吴金涛,孙银银,孔庆泉[9](2015)在《混纺比对丝维尔与莱赛尔混纺纱强伸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混纺比对丝维尔与莱赛尔混纺纱强伸性能的影响。运用混纺纱强度预测理论预测混纺纱强力,并对不同混纺比的混纺纱进行了拉伸性能试验,分析了混纺比与纱线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用理论模型预测的混纺纱强力变化曲线与实际测试曲线基本相符;混纺纱的断裂强度随着丝维尔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当丝维尔纤维的含量达到80%左右时,混纺纱线的断裂强度达到最低值。认为,实际生产中,可根据混纺比对强伸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调温要求和混纺纱的强度综合考虑,合理选用混纺比,混纺纱中丝维尔纤维的含量控制在50%左右比较适宜。(本文来源于《棉纺织技术》期刊2015年05期)
高翼强[10](2015)在《玄武岩纤维不同拉伸形式下的强伸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玄武岩纤维脆性大的弱点,利用单纱强力机分别对玄武岩长丝束纤维及玄武岩/棉包芯纱线进行了直接拉伸和对折以后拉伸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直接拉伸和对折以后再拉伸的强度损失值达43.6%;而玄武岩纤维与棉纺制的不同捻系数的纱线的直接拉伸强度与对折以后的拉伸强度的差异在30%以上,最多达60%;可见:不同拉伸形式下的强度损失除了与玄武岩纤维有关外,还与纺纱工艺有关。(本文来源于《上海纺织科技》期刊2015年01期)
强伸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测试比较,摸索纤维单丝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确定碳纤维单丝的最佳试验条件,为工艺调整提供可靠的碳纤维单丝物理性能表征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强伸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李亮,杨劲草,胡泽栋,耿长军,刘让同.水解条件对聚乳酸纤维强伸性能的影响[J].棉纺织技术.2019
[2].宋铮.碳纤维单丝强伸性能测试方法研究[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8
[3].高翼强.一维编织织物的编织参数与强伸性能关系研究[J].上海纺织科技.2017
[4].宋均燕,赵阳,何小东,夏代提,唐新军.集聚纺股线捻系数与强伸性能的关系[J].棉纺织技术.2017
[5].王红红,孙润军.酸碱处理条件下芳纶Ⅲ的强伸性能研究[J].棉纺织技术.2017
[6].姜志娟,左保齐.酸碱及碱/氧化剂对丝素强伸性能的影响[J].丝绸.2016
[7].王硕,王敏丽,刘培智,杨庆斌.酸碱和湿热条件对聚乳酸纤维强伸性能的影响[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5
[8].张玉清,王宁,张元明.纳米银抗菌涤纶纱线强伸性能的研究[J].棉纺织技术.2015
[9].孔凡栋,赵乐庚,吴金涛,孙银银,孔庆泉.混纺比对丝维尔与莱赛尔混纺纱强伸性能的影响[J].棉纺织技术.2015
[10].高翼强.玄武岩纤维不同拉伸形式下的强伸性能[J].上海纺织科技.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