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RPC预制电缆槽防护板,包括一体成型的防护墙、竖墙、边墙和底板,防护墙和边墙垂直设置在底板的两端,竖墙垂直设置在底板的中部,在防护墙、底板和边墙内部设置有受力钢筋,受力钢筋在底板位置垂直设置有横向布置的分布筋,分布筋与受力钢筋绑扎。本实用新型在防护板内设有受力钢筋和分布筋,提高了抗弯强度,同时获得了良好的韧性和延展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RPC预制电缆槽防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防护墙(1)、竖墙(2)、边墙(3)和底板(4),所述防护墙(1)和所述边墙(3)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4)的两端,所述竖墙(2)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4)的中部,所述防护墙(1)、所述竖墙(2)和所述边墙(3)相互平行;所述防护墙(1),所述底板(4),所述边墙(3)内部设置有受力钢筋(5),所述受力钢筋(5)水平部分设置于所述底板(4)内部,所述受力钢筋(5)竖直部分分别设置于所述防护墙(1)和所述边墙(3)内部,所述受力钢筋(5)贯通所述防护墙(1),所述底板(4),所述边墙(3);所述受力钢筋(5)在所述底板(4)位置垂直设置有横向布置的分布筋(6),所述分布筋(6)与所述受力钢筋(5)绑扎。
设计方案
1.一种RPC预制电缆槽防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防护墙(1)、竖墙(2)、边墙(3)和底板(4),所述防护墙(1)和所述边墙(3)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4)的两端,所述竖墙(2)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4)的中部,所述防护墙(1)、所述竖墙(2)和所述边墙(3)相互平行;所述防护墙(1),所述底板(4),所述边墙(3)内部设置有受力钢筋(5),所述受力钢筋(5)水平部分设置于所述底板(4)内部,所述受力钢筋(5)竖直部分分别设置于所述防护墙(1)和所述边墙(3)内部,所述受力钢筋(5)贯通所述防护墙(1),所述底板(4),所述边墙(3);所述受力钢筋(5)在所述底板(4)位置垂直设置有横向布置的分布筋(6),所述分布筋(6)与所述受力钢筋(5)绑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PC预制电缆槽防护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护墙(1),所述竖墙(2),所述边墙(3),所述底板(4)内部均匀设置有钢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PC预制电缆槽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墙(1)和所述边墙(3)内侧下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放置人行步道板的加宽平台(7),所述竖墙(2)和所述加宽平台(7)水平位置等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PC预制电缆槽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墙为上窄下宽结构,所述防护墙板的内侧面倾斜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10度,所述底板(4)的顶面的倾斜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5度,所述底面设置有所述防护墙一侧高于所述底面设置有所述边墙(3)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RPC预制电缆槽防护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护墙(1),所述竖墙(2),所述边墙(3)与所述底板(4)连接处设置有倒角(8)。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共交通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RPC预制电缆槽防护板。
背景技术
水泥混凝土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其在土木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生产水平不断发展,对水泥混凝土的综合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既需要减少生产能耗和污染,又需要满足高耐久,耐腐蚀等需求。活性粉末混凝土即RPC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抗渗性、高耐久性以及能有效地阻止有害介质的侵入等特性,同时具有重量小、省材料、绝缘、防火、总体成本低、总体成本低、环保效益明显等优点。
现有防护板多为树脂基复合材料制作,其自重小,通常需要使用金属连接件将平台板与支架固定起来。支架为复合材料或钢材,其结构和材质造成支架的支撑强度不够。相对现有防护板需要一种重量适中,强度足够的防护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RPC预制电缆槽防护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护板结构不稳定,损坏率加高,材质强度不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RPC预制电缆槽防护板,包括一体成型的防护墙、竖墙、边墙和底板,防护墙和边墙垂直设置在底板的两端,竖墙垂直设置在底板的中部,防护墙、竖墙和边墙相互平行,防护墙,底板,边墙内部设置有受力钢筋,受力钢筋水平部分设置于底板内部,受力钢筋竖直部分分别设置于防护墙和边墙内部,受力钢筋贯通防护墙,底板,边墙,受力钢筋底板位置垂直设置有横向布置的分布钢筋,分布钢筋与受力钢筋绑扎。防护墙主要承受内侧列车脱轨后的水平碰撞力,起到阻挡与导向作用、边墙承受栏杆或声屏障水平和竖向荷载,竖墙承受人行道步板竖向荷载,防护墙、竖墙、边墙将承受的横、竖向载荷传递给底板,底板将承受的横、竖向载荷通过连接构件传递给结构下方的桥梁翼缘板,受力钢筋在混凝土构件内沿长方向布置,主要在构件中承受拉力或压力,分布钢筋作为辅助钢筋与受力钢筋绑扎成钢筋网,使板上的集中载荷在较大范围内传布。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RPC预制电缆槽防护板,作为一种优选方式,防护墙,竖墙,边墙,底板内部均匀设置有钢纤维,加入抗拉强度高、极限延伸率大、抗碱性好的纤维,可以克服抗拉强度低、极限延伸率小、性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RPC预制电缆槽防护板,作为一种优选方式,防护墙和边墙内侧下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放置人行步道板的加宽平台,竖墙和加宽平台水平位置等高,用于设置人行步道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RPC预制电缆槽防护板,作为一种优选方式,防护墙为上窄下宽结构,防护墙板的内侧面倾斜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10度,底板的顶面的倾斜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5度,底面设置有防护墙一侧高于底面设置有边墙一侧既能够保证构件的使用强度,又能够减少活性粉末混凝土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RPC防护板的生产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RPC预制电缆槽防护板,作为一种优选方式,防护墙,竖墙,边墙与底板连接处设置有倒角,避免在交接处产生应力集中,从而提高了RPC预制电缆槽防护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RPC预制电缆槽防护板,根据密实堆积原理剔除了粗骨料,使得基体具有很高的密实度和抗压强度;又通过掺入钢纤维来克服高强混凝土材料的脆性,提高了抗弯强度,同时获得了良好的韧性和延展性。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可以解决目前的高性能混凝土抗拉强度低、脆性大、体积稳定性不良等缺点,减少结构物的截面尺寸,减轻自重。同时还具有防火性能高、抗腐蚀等特点,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嵌设在各部件内的加强钢筋,能够有效提高桥面附属设施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并使桥面附属设施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RPC预制电缆槽防护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防护墙;2、竖墙;3、边墙;4、底板;5、受力钢筋;6、分布筋;7、加宽平台;8、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RPC预制电缆槽防护板,包括防护墙1,竖墙2,边墙3,底板4,防护墙1,竖墙2,边墙3竖直设置,相互平行,底板4水平设置,防护墙1和边墙3分别垂直设置于底板4的两端,竖墙2垂直设置于防护墙1和边墙3之间的底板4上。防护墙1,底板4,边墙3内部设置有受力钢筋5,受力钢筋5呈“凵”型,受力钢筋5“凵”型水平部分设置于底板4内部,受力钢筋5竖直部分分别设置于防护墙1和边墙3内部,受力钢筋5贯通防护墙1,底板4,边墙3。受力钢筋5底板4位置垂直设置有横向布置的分布筋6,分布筋6与受力钢筋5绑扎。防护墙1,竖墙2,边墙3,底板4内部均匀设置有钢纤维。防护墙1和边墙3内侧下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放置人行步道板的加宽平台7,竖墙2和加宽平台7水平位置等高。防护墙为上窄下宽结构,防护墙板的内侧面倾斜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10度,底板4的顶面的倾斜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5度,底面设置有防护墙一侧高于底面设置有边墙3一侧。防护墙1,竖墙2,边墙3与底板4连接处设置有倒角8。
防护板采用活性混凝土粉末制成,其原材料包括水泥,石英砂,矿物掺合料,化学增强剂,高强钢纤维,水;配比为水泥600-800kg\/m3<\/sup>,石英砂1100-1300kg\/m3<\/sup>,矿物掺合料150-250kg\/m3<\/sup>,化学增强剂50-80kg\/m3<\/sup>,高强钢纤维80-160kg\/m3<\/sup>,水110-130kg\/m3<\/sup>。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4997.8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389625U
授权时间:20190913
主分类号:H02G 3/04
专利分类号:H02G3/04
范畴分类:37D;
申请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惠诚基业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申请人地址: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枊树路2号二区303幢
发明人:苏永华;尹京;班新林;牛斌;魏峰;韩晓强;刘文荐;石龙;杨心怡;尹会军;王壮
第一发明人:苏永华
当前权利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惠诚基业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赵洋
代理机构:11673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巨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