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小麦论文_王康君,郭明明,孙中伟,张广旭,陈凤

导读:本文包含了不同类型小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麦,多样性,系数,土壤,产量,元素,小麦粉。

不同类型小麦论文文献综述

王康君,郭明明,孙中伟,张广旭,陈凤[1](2019)在《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部分营养成分的积累》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中部分营养成分的积累,重点分析了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淀粉、蛋白质及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各营养成分在籽粒灌浆期的积累趋势基本一致,最终含量存在差异。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从花后7 d开始至成熟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且不同类型品种下降速率不同,最终含量也不同,表现为弱筋小麦下降速率较快,成熟期含量低于强筋及中筋小麦;籽粒中淀粉含量从灌浆初期开始迅速增加,至花后21 d增幅开始减缓,到成熟期达最大值;直链淀粉的积累表现为"S"型曲线变化,即在花后7~14 d增加缓慢,花后14~21 d开始迅速增加,之后至成熟有较小增幅;支链淀粉含量与总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积累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在花后21 d左右蛋白质含量最低;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变化趋势相同,即在花后7 d含量最高,之后逐渐下降;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积累表现为花后7 d至成熟逐渐增加的趋势。除色氨酸外,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籽粒中必需氨基酸的积累均为花后7 d含量最高,之后一周迅速下降,至成熟期氨基酸含量最低。(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杨岚,李华奇,何姗,李美霖,秦玉佳[2](2019)在《河南省不同土壤类型耕作区小麦根、茎部内生真菌的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系统地研究小麦根、茎部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筛选到对小麦常见土传病害——纹枯病、茎基腐病有抑制作用的生防菌株,达到菌药联合作用控制小麦土传病害的目的,笔者于2017年3月与5月、2019年3月从河南省不同土壤类型耕作区,共14个地市共22个县区采集健康小麦植株,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共得到426株内生真菌;通过对不同年份、不同土壤类型小麦茎部、根部内生真菌定殖率、分离率进行比较,分析其多样性。结果发现:五种土壤类型耕作区中,黄褐土区小麦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分离率均最低,水稻土区最高。不同土壤类型耕作区小麦茎部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分离率最低为黄褐土区,最高为褐土区;根部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分离率最低也为黄褐土区,最高则为水稻土区。相同土壤类型耕作区小麦根部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分离率与茎部相比均较高;其中褐土区根部与茎部的内生真菌分离结果最为接近,水稻土区分离结果差异最大。2019年采集的小麦植株内生真菌定殖率、分离率与2017年相比较低,这可能是由于越冬期受外界温度影响,真菌的活跃度与繁殖速度降低,后随着温度升高真菌渐渐活跃,2017年包含5月采集的植株,因此较2019年3月植株样本分离率高。由此可以推测,小麦根、茎部内生真菌的定殖、数量受土壤类型、分离部位、生长时期等的影响。本文初步明确了小麦内生真菌的分布多样性,为进一步开展对有益内生真菌的开发利用和潜在病原菌的防治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0)

苏园[3](2019)在《不同类型土壤下镉在小麦和辣椒中的富集与转运》一文中研究指出Cd是一种累积性的剧毒元素,并且在土壤中有着较高的移动能力,容易被植物根部吸收进入到食物链中,并通过食物链的富集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健康。本文针对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农产品安全生产难以保障的现状,以及农田系统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研究中系统性、定量化不足等问题,以我国各省份共19种典型农田土壤为材料,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小麦和辣椒在对照,低浓度镉(0.3 mg/kg,pH<7.5;0.6 mg/kg,pH>7.5)处理和高浓度镉(0.6 mg/kg,pH<7.5;1.2 mg/kg,pH>7.5)处理下,镉在作物各部分中含量以及镉的富集与转运规律。结果表明镉在两种作物各部分中的含量均满足根>茎>籽粒(果实),且根,茎以及籽粒(果实)中的Cd含量均呈极显着相关。在土壤-作物系统中的富集和转运过程中,作物根部积累的Cd含量要远远大于其转移到茎和籽粒(果实)的含量。测定供试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土壤总Cd含量及有效态Cd含量(EDTA和HNO3提取),利用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构建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总Cd、EDTA和HNO3提取态Cd以及作物可食部Cd吸收累积的量化关系模型。各模型均反映出土壤pH是影响作物可食部分中的Cd含量的重要因素,而基于EDTA提取态Cd构建的小麦籽粒Cd吸收模型和辣椒果实Cd吸收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6-01)

郭丹丹,刘亮,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4](2019)在《剪叶对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不同土壤条件下剪叶对不同品种小麦植株性状、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在土壤肥力较高的黑土和土壤肥力较低的潮土条件下,以强筋春小麦品种津强8号和中筋春小麦农麦5号为供试品种,于小麦旗叶展开时,进行不同叶位剪叶处理。结果表明,在其他处理相同时,黑土条件下小麦株高、穗长、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显着(P<0.05)优于潮土条件下的小麦,其中产量提高44.8%,说明土壤肥力对小麦植株性状和产量有重要影响;剪叶处理的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低于不剪叶(CK)处理,其中剪旗叶的产量较CK降低25.4%,剪倒2叶的产量较CK降低21.8%,且差异显着(P<0.05),说明剪叶对小麦产量性状有不利影响。黑土条件下籽粒总蛋白质及组分含量均高于潮土,其中总蛋白质含量、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分别较潮土条件下高出1.88个百分点、0.34个百分点、1.06个百分点,且均达到显着水平(P<0.05),说明土壤肥力对小麦品质有重要影响;津强8号的总蛋白质含量、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高于农麦5号,其中谷蛋白含量显着高出1.38个百分点(P<0.05);而农麦5号的清蛋白含量较津强8号显着高出0.68个百分点(P<0.05),说明强筋小麦品种并非每项品质指标都优于中筋小麦品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小麦优质高产栽培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胡铁柱,冯素伟,丁位华,姜小苓,于红彩[5](2018)在《镉对不同镉积累类型小麦幼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镉对小麦幼苗的影响,以镉高积累小麦品种辉县红和低积累小麦品种周麦28幼苗为材料,分析不同Cd~(2+)浓度Hoagland's培养液条件下Ca、Fe、K和Mg元素积累、根系、过氧化物酶及光合作用等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液Cd~(2+)浓度增加,辉县红中Ca、Fe、K和Mg元素含量均增加,周麦28中4种元素含量则无明显规律变化。在含Cd~(2+)培养液中,辉县红的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大于周麦28,平均根直径小于周麦28。辉县红幼苗叶片MDA含量呈升高趋势,而POD活性呈降低趋势;周麦28幼苗叶片MDA含量在处理Ⅰ最大,处理0和处理Ⅱ差异不显着,POD活性则随Cd~(2+)浓度增加而升高。2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均随Cd~(2+)浓度增加而降低。结果为了解镉的毒性效应以及解决镉污染与矿质营养利用之间的矛盾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9期)

胡铁柱,孙海燕,杨靖,游晴晴,茹振钢[6](2018)在《铅对不同铅积累类型小麦幼苗生理生化特性和根系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铅(Pb)对小麦的毒性效应及Pb积累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利用Hoagland's营养液水培法,选用Pb低积累型小麦品系CL0442和高积累型品系MSK39分析不同浓度(0、3.86、7.72mol/L) Pb(NO_3)_2对两品系光合特性、根系生长、抗氧化特性及Ca、Fe、K、Mg元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Pb对CL0442和MSK39幼苗光合特性、根系生长、必需矿质元素含量及抗氧化特性等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对于CL0442,低浓度(3.86 mol/L) Pb条件下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和蒸腾速率受影响不显着,高浓度(7.72 mol/L) Pb条件下上述参数则显着下降; Pb对根系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根系POD、CAT活性和MDA含量均高于对照;低浓度Pb条件下,Ca、Fe、Mg含量较对照和高浓度Pb处理分别提高34.39%~39.23%和2.99%~31.07%。对于MSK39,低浓度Pb条件下其光合参数均显着增加,根系生长受到促进;高浓度Pb条件下光合参数受到抑制,根系生长也受到抑制; 2种Pb浓度条件下,植株Ca、Fe、Mg含量均较对照降低11.78%~35.16%。2个Pb浓度下,2个小麦品系植株K含量均较对照显着降低,降幅为17.10%~29.75%。在高浓度Pb条件下,2种Pb积累类型小麦的光合作用和根系生长均受到抑制,在低浓度Pb条件下二者表现差异较大; Pb抑制小麦对K的吸收,对Ca、Fe、Mg吸收的影响因品种和Pb浓度而异。(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李瑞珂,汪洋,安志超,武庆慧,王改革[7](2018)在《不同产量类型小麦品种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氮高效且高产的小麦品种,于2016-2017年综合运用籽粒产量和氮素收获指数2项指标将河南省38个主推小麦品种划分为4种类型(高产高效型、高产低效型、低产高效型和低产低效型),分析比较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子、干物质积累和氮素的吸收转运特征。结果表明,高产水平下,氮高效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显着高于氮低效品种,穗粒数都显着低于氮低效品种;低产水平下,氮高效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与氮低效品种的差异均未达到显着水平。高产小麦品种花前干物质积累速率较低产(效)小麦高24.8%,花后干物质的转移量和转运效率最大,分别是低产低效型小麦的2.1倍和1.6倍。高产水平下,氮高效品种的干物质转移量较氮低效品种增加16.2%,但在干物质转移效率上与不同氮效率品种差异不显着;低产水平下,氮高效品种的氮素转移效率是氮低效品种的1.1倍。高产型小麦品种的氮素积累量显着高于低产型小麦品种,小麦花后氮素积累速率最高,在该时期,同等产量水平下,HYHE型小麦氮素积累量速率较HYLE型高28.8%,LYHE型小麦的氮素积累速率较LYLE型高66.0%,且花后氮素积累速率与氮素收获指数呈显着正相关。较高的花前干物质转移量和氮素积累量是小麦高产的基础,相同产量水平下,氮高效小麦品种的干物质转移量和氮素积累速率显着高于氮低效品种。(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张强涛,周玲,曹阳,贾祥祥,丁卫星[8](2018)在《不同类型小麦粉吹泡仪指标与品质指标间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24种不同类型的小麦粉进行品质特性测定,通过对小麦粉吹泡仪指标与理化指标、粉质仪指标和拉伸仪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吹泡P值、W值均对水分呈极显着负相关,对吸水率、稳定时间呈极显着正相关,但P值对最大拉伸阻力、最大拉伸比呈显着正相关,W值对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呈极显着正相关;吹泡L值和G值仅对延伸度呈极显着正相关,对粗蛋白和湿面筋呈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现代面粉工业》期刊2018年04期)

郭瑞,李正玲,张煜,赵明忠,胡琳[9](2018)在《30a来河南省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演变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981—2012年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参加生产试验的数据为分析依据,研究不同冬春发育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包括生育期、株高、产量及要素)的演变规律,为河南省小麦品种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近30 a内河南省小麦产量大幅提高,生育期缩短,株高降低,但不同冬春性品种产量要素变化规律不同。对于半冬性品种,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增加,穗数减少,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对于春性品种,穗数大幅增加,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持平或略有增加,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因此,半冬性品种选育上应保持当前穗数,注重提高千粒质量,增加穗粒数,以增加单穗质量;春性品种选育上应以增加穗数为主,协同提高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郭鹏燕,任杰成,赵吉平,许瑛,任超[10](2018)在《不同生态类型小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对近年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从各地征集及自主选育的主推57份小麦品种为研究材料,通过分析不同种质资源在山西的种植表现,来解决种质资源丰富与育种亲本贫乏的矛盾,有目的地选择亲本,加快小麦种质资源的利用,有效地进行小麦种质创新,为今后的栽培育种工作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变异系数最大的是穗粒重,为23.70%,最小的是每穗小穗数,为7.98%,这说明了穗粒重的遗传基础丰富,每穗小穗数则相对稳定。相关分析表明:穗粒重、穗粒数、每穗小穗数与产量呈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506、0.471、0.405,相关性达到极显着水平;穗粒重与穗粒数呈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56。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要有意识的加强穗粒数这一性状的选择,从而达到提高小麦单产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8年03期)

不同类型小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系统地研究小麦根、茎部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筛选到对小麦常见土传病害——纹枯病、茎基腐病有抑制作用的生防菌株,达到菌药联合作用控制小麦土传病害的目的,笔者于2017年3月与5月、2019年3月从河南省不同土壤类型耕作区,共14个地市共22个县区采集健康小麦植株,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共得到426株内生真菌;通过对不同年份、不同土壤类型小麦茎部、根部内生真菌定殖率、分离率进行比较,分析其多样性。结果发现:五种土壤类型耕作区中,黄褐土区小麦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分离率均最低,水稻土区最高。不同土壤类型耕作区小麦茎部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分离率最低为黄褐土区,最高为褐土区;根部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分离率最低也为黄褐土区,最高则为水稻土区。相同土壤类型耕作区小麦根部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分离率与茎部相比均较高;其中褐土区根部与茎部的内生真菌分离结果最为接近,水稻土区分离结果差异最大。2019年采集的小麦植株内生真菌定殖率、分离率与2017年相比较低,这可能是由于越冬期受外界温度影响,真菌的活跃度与繁殖速度降低,后随着温度升高真菌渐渐活跃,2017年包含5月采集的植株,因此较2019年3月植株样本分离率高。由此可以推测,小麦根、茎部内生真菌的定殖、数量受土壤类型、分离部位、生长时期等的影响。本文初步明确了小麦内生真菌的分布多样性,为进一步开展对有益内生真菌的开发利用和潜在病原菌的防治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同类型小麦论文参考文献

[1].王康君,郭明明,孙中伟,张广旭,陈凤.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部分营养成分的积累[J].江西农业学报.2019

[2].杨岚,李华奇,何姗,李美霖,秦玉佳.河南省不同土壤类型耕作区小麦根、茎部内生真菌的多样性[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3].苏园.不同类型土壤下镉在小麦和辣椒中的富集与转运[D].浙江大学.2019

[4].郭丹丹,刘亮,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剪叶对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9

[5].胡铁柱,冯素伟,丁位华,姜小苓,于红彩.镉对不同镉积累类型小麦幼苗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8

[6].胡铁柱,孙海燕,杨靖,游晴晴,茹振钢.铅对不同铅积累类型小麦幼苗生理生化特性和根系生长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8

[7].李瑞珂,汪洋,安志超,武庆慧,王改革.不同产量类型小麦品种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特征[J].麦类作物学报.2018

[8].张强涛,周玲,曹阳,贾祥祥,丁卫星.不同类型小麦粉吹泡仪指标与品质指标间相关性分析[J].现代面粉工业.2018

[9].郭瑞,李正玲,张煜,赵明忠,胡琳.30a来河南省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演变规律[J].河南农业科学.2018

[10].郭鹏燕,任杰成,赵吉平,许瑛,任超.不同生态类型小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8

论文知识图

不同类型小麦胚乳SBE基因表达...图不同类型小麦粉损伤淀粉变化趋...不同类型的小麦种质在徐州和南京试点病...不同类型的小麦种质对纹枯病反应Fig.3R...不同类型小麦籽粒淀粉粒体积分...不同类型小麦籽粒淀粉粒数目分...

标签:;  ;  ;  ;  ;  ;  ;  

不同类型小麦论文_王康君,郭明明,孙中伟,张广旭,陈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