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研热透析

大学生考研热透析

一、大学生考研热透析(论文文献综述)

陆小慧[1](2019)在《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考研热”趋势探索——以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改革,社会对医学领域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考研已经成为医学本科生未来发展的积极取向,呈现出报考人数日益增长的"考研热"趋势。结合湖州师范学院口腔医学专业近几年考研情况,通过对考研效果的分析,认为考研成败的主要因素在于目标定位、自我认知、学习基础、心理素质等,并根据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教师、学校各层面提出相应对策,以裨益于地方院校"考研热"的持续"升温",助推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赵阳[2](2018)在《淮阴师范学院舞蹈专业考研热现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自淮阴师范学院舞蹈专业开设以来,学生的扩招直接导致毕业生的数量的增加,本专业学生在面临激烈的就业压力之外也将目光落在了考研上,选择跻身考研大军,随之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文章分析淮师舞蹈专业毕业生考研热的背景、原因,以及发现的问题及针对问题如何解决,来深入地研究探求淮师舞蹈专业考研热。

曹明勋[3](2017)在《《中国青年报》“考研”报道议程设置研究(2004-2015)》文中研究说明选择2004年至2015年间《中国青年报》“考研”报道的议程设置进行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这一阶段考研规模持续扩大,报名人数大幅上升,达到了“百万”级别的新阶段;二是《中国青年报》在此阶段的“考研”报道代表性较强,其议程设置的定位已经趋向成熟;三是《中国青年报》作为团中央机关报,属于中央主流媒体,在广大学生群体中有着较大影响力和公信力。《中国青年报》“考研”报道的议题内容涉及考研基本信息,包括考研报名信息、考研实况信息、考研成绩信息三类子议题;考研政策制度,包括招生计划、考录制度;考研复习备考,包括备考概况、备考指导、考研辅导班;考录公平公正,包括曝光作弊行为以及揭露考研“潜规则”等。考研报道重要议题设置的依据是:为考研群体作出合理判断提供权威依据;呈现改革轨迹,让制度改革更加合理化;关注特殊群体,传递考研百态;针对考研违纪现象进行媒介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重要子议题的框架变迁及原因,与时间因素有关,特别是与历年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相关联。《中国青年报》各议题中报道频次最高的子议题是“考研报名信息”变化及原因;“考录制度”变化及原因;“备考概况”变化及原因;“考录公平公正”变化及原因。《中国青年报》“考研”报道议题显着性的形式特征是:“大小兼顾”的标题字号设置,直接影响议题显着性;“集散分明”的版面安排,突出了读者所关注的先后顺序;中长篇为主的篇幅呈现,从整体上增强了传播的效果。议题显着性的内容特征包括:深度揭露和批判考研乱象;多个视角探讨制度改革;由考研特殊群体反映相关社会问题。《中国青年报》“考研”报道议程设置也存在一定偏颇:在考研辅导班的报道中,成串出现的负面新闻,使读者对考研辅导班形成负面化的刻板印象;在2007年以来“备考指导”报道中,“专家解析”越来越少,几乎濒临消失;在个别问题的报道中,存在内容矛盾的报道框架选择。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完善“考研”报道议程设置的策略与建议:注重传播“正能量”以平衡报道基调;从考生需求角度为出发点设置议程;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报道框架。

付晓瑞[4](2017)在《师范类院校本科生考研准备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以豫北两所师范院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考研热现象”持续发酵,考研学生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为了增加自己的考研成功几率、提升自我的知识水平,采取了不同的准备策略方式。例如:参加考研培训班、自学备考、联系目标学校的导师、联系目标学校或相关专业的在读硕士研究生及本科院校的专业导师等。据教育部等官方教育网站所统计出来的数据资料来看,近十年来考研人数不断增加。在2014年和2015年的考研年份中,虽然受到“研究生自费”制度的影响,考研人数出现一定的下滑,但是在2016年考研队伍中,人数再度突破百万。这无疑显示出:考研仍是未来本科生择业及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因此探讨本科生考研准备方式的差异及影响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一定的对策性建议,对本科生考研及本科生的人生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选取全国考研大省——河南省两所不同层次的本科院校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参考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与理论,编制出关于本科生考研准备情况以及本科生考研准备方式影响因素两种调查问卷。在问卷中,对河南师范大学和安阳师范学院的本科生考研进行了详细调查,探讨了本科生考研准备方式的基本情况、存在的差异以及影响准备方式的主要因素等,据此提出一定的对策以便提升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师范类本科生考研准备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跨学科考研和报考院校层次对本科生考研准备方式差异显着;研究生必考科目与本科生考研准备方式的回归分析呈正态分布,即本科生考研准备方式的不同是随着研究生考试科目、报考院校的难易度所决定的。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考研学生的深入调查,发现本科生在考研准备策略上无论是参加培训班还是自学备考,都存在一定的应试状态,其准备过程呈现准备时间长、准备内容单一、准备方式多样化的特点,但其目的都是为了在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取得更高的分数。在这一过程中,本科生往往对于学院开设的课程置之不理,甚至逃课备考,对于专业选修课,甚至专业必修课(不属于研究生考试科目)也采取忽视态度,这种为了考研而逃避本科课程学习的态度,不仅不利于本科教育质量的保证,也使其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研究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影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此外,在进一步的调查中,发现本科教育与本科生考研准备之间既存在联系也存在矛盾。总之,通过本研究发现,在考研的准备过程当中,本科生考研准备方式的选择是一种理性选择的结果,但是纯粹为了考研而有意地放弃本科课程的学习,对于本科阶段的教育以及未来研究生阶段的研究学习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当然,出现这种情况,同我国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维模式有很大关系。考研,是一种高尚的人生追求,然而过于功利化的考研目的,不仅有害于研究生的培养,更会违背教育的基本价值。因此,树立正确、合理、科学的考研观,选择合适的备考策略与方式,是转变上述不良局势的重要途径。

徐美慧[5](2017)在《北京市国家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培训市场监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考研热”的升起,一大批考研培训机构应运而生,但当前我国考研培训市场在运营和管理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本文采用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市考研培训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控制策略。研究发现:当前北京市考研培训市场存在着运营模式混乱、市场管理缺位和社会评价低等问题,具体表现为考研培训机构自身存在的过度宣传,虚假名师和盲目扩张现象,市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无证经营,恶性竞争及监管标准缺失现象,公众对培训机构收费标准混乱,培训效果不佳及服务质量差的低评价现象。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考研培训市场发育不完善,培训机构自身管理制度不完善及政府监管力度的缺乏。基于上述原因,针对性地从政府管理制度建设、监管机构建立和培训机构自身竞争力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控制策略,政府部门需要健全考研培训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考研机构建立的指标要求,并加强对考研机构的约束管理;建立第三方监控体系和相应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和认证体系,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管作用,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培训机构应从提高师资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和加强内部制约三个方面提高自身竞争力。本文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北京市考研培训机构可持续发展及保障考研培训市场规范有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郑冬冬[6](2017)在《大学生考研群体的结构分层现状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的理论视角》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本科大学生加入到了考研队伍之中,考研也成为了他们毕业去向的一个重要选择。本文以大学生考研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调查的方法,通过量化研究来分析大学生考研群体结构分层的现状。本文将影响大学生考研群体结构分层的因素按:本科院校(院校类型、专业属性、院校支持度、专业就业前景),家庭背景(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关系、情感支持),个人属性(性别、学习方式、专业满意度、学习能力),共三个维度12个因子进行划分。为具体考察这三个维度、12个因子如何影响考研结果,本文引入了读研群体作为参照研究对象,通过两个群体的差异性分析,确定大学生考研群体结构分层的实际影响因素,并对实际影响因素进行逻辑斯回归分析,得出实际影响因素的具体影响权重及正负相关性。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考研群体与读研群体在院校类型、专业属性、院校支持度、专业就业前景、经济资本、性别、学习方式、学习能力8个因子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大学生考研群体与读研群体在文化资本、社会关系、情感支持、专业满意度4个因子上不具有显着性差异。其中,院校类型、专业属性、院校支持度、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对大学生考研群体结构分层产生正相关影响;专业就业前景、经济资本、性别对大学生考研群体结构分层产生负相关影响;文化资本、社会关系、情感支持、专业满意度对大学考研群体结构分层不产生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大学生考研群体结构分层的合理性与公平性,本文从纯粹公平的角度,构建12个因子对于大学生考研群体结构分层影响性的理想模型,通过每一个因子对大学生考研群体的实际影响性与理想模式下影响性的对比分析,解释和讨论每一因子实际影响性背后的成因。最后,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大学生考研群体结构分层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文凭“热”现象的愈演愈烈;第二,资源的失衡导致高等教育“难言”公平;第三,社会阶层的差异影响着考研竞争资本;第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带来就业形势的严峻。

徐佳[7](2016)在《大学生考研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形成了一股考研热潮,年报考人数大幅度增加。作为考研主体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存在考研动机不端正、院校和专业选择盲目、学习目标不明确等问题。研究发现,严峻的就业形势及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父母的期望及家庭经济状况、学生缺乏明确的自我意识及自我控制力等多方原因共同加剧了考研热潮,并由此提出了加强教育工作者责任、增强长辈关注度及提高自我认知等应对措施,以促使大学生理性对待考研问题。

贺荟文[8](2015)在《关于大学生“考研热”的思考》文中提出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当今社会本科生越来越多,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考研"逐渐成为莘莘学子的选择,考研大军逐年增加是不争的事实。从正面来说,这种趋势有利于研究生人才的选拔,并且对本科生的学习也是一种促进。然而,在其背后也有值得令人关注的问题:考研是否是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必要,"考研热"出现的因素以及大学生该何去何从,都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值得我们去思考。

韩莉华,戴道明[9](2013)在《当代农村与城市大学生考研动机差异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浩大的"考研大军"中,城市与农村大学生在人数上有显着差异。因此,预测影响城市与农村大学生考研动机因素中可能会存在诸多差异。本课题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所得结果,来揭示这一问题的答案,并对此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考研学生的心理状态,并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考研观念。

郭自超[10](2011)在《关于考研的机会成本研究 ——以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对大学毕业生需求的日趋减少,大学生就业难越来越成为公认的社会事实。与此同时,另一种现象“考研热”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考研日益成为继高考之后的第二种全国性大考。尽管研究生教育在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研究生教育中愈演愈热的报考热却在深层次上隐藏着潜在的风险。很多同学只是将考研当作就业的避风港或者提升自己学历和层次的跳板,而不是出于提高自己的科研和学习的能力,违背了研究生教育的最本质目的。从这个角度去分析考研更多的是一种对稀缺的高等教育资源的争夺,如果不是出于学术深造或者提升科研能力的考研,应该算是对稀缺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考研作为一种“选择”是源自于每个考研者所做出的理性判断,作为一种“被选择”则是出于制度安排的结果和社会环境影响所致。读研的机会成本问题作为一种研究的视角,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关于考研的机会成本研究几乎都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的,而社会学的视角给我们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平台,让我们能够以一种“社会学的想象力”对考研这种教育投资做出更加深入的分析。考研作为一种个人的教育投资,虽然会得到预期的考研收益,但是无形中也会耗费很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这些就是考研的“机会成本”。对于考研者来说所谓的“机会成本”就是指如果不去考研而直接参加工作所能够获得的收益。考研作为一项投资,其收益肯定是考研者做出考研选择时所考虑的重要因素,但是随着进入就业市场的硕士毕业生越来越多,考研的投资回报率是否还有预期的那么高?考研的机会成本是减少还是增加了?这将是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从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出发,结合人力资本理论、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理论框架,对大学生“考研热”现象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对考研热现象及原因做出分析,明确大学生做出考研选择的主要动机与目的。同时通过实证调查,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中对于教育投资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理论基础,对考研的投资收益进行量化的考察和比较,并引入投资回报率和明瑟收益模型对考研和就业的决策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随着研究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本科毕业后考研的收益并没有明显大于本科毕业后就业的收益,考研的机会成本已经开始增加。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本文综合个体理性选择和环境体制层面进行分析,探讨制度作用对于个体选择的影响,分析了考研“个体选择”是如何变为“被选择”的,个体的理性选择是如何导致集体的非理性选择。最后,本文认为让考研回归理性的选择必须通过国家、学校和个人三个层面共同做出努力,从而使硕士研究生教育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大学生考研热透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生考研热透析(论文提纲范文)

(1)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考研热”趋势探索——以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考研热”的现状分析
    (一)报考原因
        1. 缓解就业压力
        2. 规培制度的影响
        3. 名校情结
    (二)成败因素
        1. 目标定位
        2. 学习基础
        3. 自我认知
        4. 心理素质
二、考研失利反映出的问题
    (一)立志不够坚定
    (二)自我调整能力较弱
    (三)有效指导不足
    (四)所处环境的差异化现象
三、持续深入“考研热”的对策
    (一)学生层面
        1. 找准个人定位
        2. 关注国家最新政策
        3. 合理规划
        4. 科学学习
    (二)教师(导师、班主任、专业老师、辅导员)层面
        1. 宣传动员
        2. 心理疏导
        3. 分类指导
        4. 搭建平台
    (三)学校学院层面
        1. 全面丰润考研文化的有效渗透
        2. 抓实考研全程的服务保障

(2)淮阴师范学院舞蹈专业考研热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考研热形成的背景
二、舞蹈专业学生考研热的动机与心态
三、舞蹈专业学生“考研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四、舞蹈专业“考研热”的启发
五、结语

(3)《中国青年报》“考研”报道议程设置研究(2004-201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缘起与意义
        0.1.1 研究缘起
        0.1.2 研究意义
    0.2 研究现状
        0.2.1 关于议程设置理论的研究
        0.2.2 关于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研究
        0.2.3 关于研究生招生考试报道的研究
    0.3 研究方法与创新
        0.3.1 研究方法
        0.3.2 研究创新
    0.4 关键概念界定
        0.4.1 对研究生招生考试报道的界定
        0.4.2 对报道时间段划分的界定
第1章《中国青年报》“考研”报道的议程与议题构建
    1.1 《中国青年报》“考研”报道的议题内容分析
        1.1.1 考研基本信息
        1.1.2 政策制度
        1.1.3 复习备考
        1.1.4 考录公平公正
    1.2“考研”报道重要议题设置依据及框架变迁分析
        1.2.1 重要议题设置依据
        1.2.2 重要议题的框架变迁及原因
第2章《中国青年报》“考研”报道议程设置显着性分析
    2.1 议题显着性的形式特征
        2.1.1“大小兼顾”的标题字号设置
        2.1.2“集散分明”的版面安排
        2.1.3 中长篇为主的篇幅呈现
    2.2 议题显着性的内容特征
        2.2.1 深度揭露和批判考研乱象
        2.2.2 多个视角探讨制度改革
        2.2.3 由考研特殊群体反映相关社会问题
第3章《中国青年报》“考研”议程偏颇与完善建议
    3.1 《中国青年报》“考研”议程偏颇的体现
        3.1.1 成串出现的负面新闻
        3.1.2 濒临消失的“专家解析
        3.1.3 内容矛盾的报道框架选择
    3.2 完善有关“考研”报道的议程设置策略与建议
        3.2.1 注重传递“正能量”以平衡报道基调
        3.2.2 从考生需求角度为出发点设置议程
        3.2.3 在开展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报道框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4)师范类院校本科生考研准备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以豫北两所师范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
        (一) 高校扩招及考研人数的增加
        (二) 国家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增加
    二、问题的提出
        (一) 把认真准备和不认真准备的人进行对比,分析考研准备的作用
        (二) 学生在考研准备中得到提升的素质与能力与研究生培养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三、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创新点
    四、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 概念界定
        (二) 理论基础
    五、文献综述
        (一)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二)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三)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六、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二) 研究假设
        (三) 研究思路
        (四) 研究方法
        (五) 调查工具
第二章 对两所师范类院校本科生考研准备的调查结果分析
    一、河南省两所师范院校本科生考研准备的基本情况
        (一) 调查对象专业分布情况
        (二) 本次调查样本整体分类统计情况
        (三) 本科生考研动机的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二、本科生考研准备的调查结果与差异分析
        (一) 本科生考研准备时间的调查统计结果
        (二) 本科生考研准备方式的调查统计结果
        (三) 本科生在考研准备方式的差异分析
    三、本章小结与思考
        (一) 小结
        (二) 思考
第三章 本科生考研准备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本科生考研准备方式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探究
    二、本科生考研准备方式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一) 考研准备方式与研究生考试科目之间的相关分析
        (二) 考研准备方式与外部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三) 内部因素与本科生考研准备方式之间的相关关系
    三、各因素之间与本科生考研准备方式的回归分析
    四、本章小结与思考
        (一) 小结
        (二) 思考
第四章 师范类院校本科生考研准备的特点及价值分析
    一、师范类院校本科生考研准备过程及其特点
        (一) 准备时间长
        (二) “考什么复习什么”凸显应试教育的特征
        (三) 准备方式多样化
    二、师范类院校本科生考研准备的价值分析
        (一) 本科生考研准备的功利价值和非功利价值
        (二) 本科生考研准备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
    三、本科生考研准备与本科教育之间的关联及其分析
        (一) 本科教育目标与本科生考研准备之间相互联系
        (二) 关于本科教育与考研准备之关系的思考
        (三) 考研市场的火爆对本科教育的影响
第五章 师范类院校本科生考研准备的问题及对策
    一、师范类院校本科生考研准备的相关问题
        (一) 本科生考研准备过程是一种应试学习过程
        (二) 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偏离导致本科生考研准备时间越来越长
    二、本科生应建立合理的考研准备方式
        (一) 对学生而言,改变学生应试教育学习模式,提高学习效率
        (二) 对学校而言,树立正确人才观,进行合理的考研引导
        (三) 改革研究生招生制度,改变本科生应试准备的恶性循环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致谢

(5)北京市国家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培训市场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论文的选题背景
    二、论文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四、论文研究方案
        (一) 研究内容
        (二) 采用研究方法
        (三)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点
第二章 考研培训的相关概念及形成背景、条件
    一、基本概念
        (一) 考研培训的定义
        (二) 考研培训市场的定义
        (三) 市场监管
    二、考研培训机构的定义和分类
        (一) 考研培训机构的定义
        (二) 考研培训机构的分类
    三、考研培训市场形成的背景和条件
        (一) 供给方面
        (二) 需求方面
第三章 北京市考研培训市场现状调查及存在的问题
    一、考研培训市场需求现状
    二、考研培训市场运营现状
        (一) 考研培训市场运营模式
        (二) 考研培训机构运营存在问题
    三、考研培训市场管理缺失
        (一) 市场准入角度
        (二) 市场监管角度
    四、考研培训市场社会评价调研分析
        (一) 培训质量
        (二) 收费状况
        (三) 服务质量
第四章 北京市考研培训市场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一、考研培训市场发育不完善
        (一) 考研培训机构偏于追求经济利益
        (二) 考研培训机构师资力量薄弱
        (三) 考生自身选择盲目
    二、培训机构自身管理制度不完善
    三、政府监管力度不足
        (一) 考研培训市场缺乏门槛
        (二) 考研培训市场运行缺乏监管
        (三) 考研培训市场缺乏反馈平台
        (四) 考研培训市场法律法规和制度缺失
第五章 北京市考研培训市场发展策略
    一、政府加强宏观管理
        (一)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二) 提高考研培训市场的准入门槛
        (三) 加强对考研培训市场的监督管理
    二、社会发挥监管作用
        (一) 建立第三方监管体系
        (二) 建立社会评价指标和认证体系
    三、考研培训机构自我管理和完善
        (一) 提高师资水平
        (二) 创新教学模式
        (三) 加强内部制约
    四、建立公共信息平台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6)大学生考研群体的结构分层现状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的理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1.1 基于个人:难忘的考研经历
        1.1.2 基于研究生教育:举足轻重的社会价值
    1.2 几个核心概念的界定
        1.2.1 群体的概念界定
        1.2.2 社会结构的概念界定
        1.2.3 社会分层的概念界定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考研热”现象成因的研究
        1.3.2 关于不同类型本科院校考研群体的研究
        1.3.3 关于考研群体性别差异的研究
        1.3.4 关于社会分层与教育关系的研究
        1.3.5 已有研究的不足
第2章 研究设计与思路
    2.1 关于考研群体结构分层的论证
        2.1.1 社会分层问题的研究意义
        2.1.2 考研群体结构分层的理论依据
        2.1.3 考研群体结构分层的指标和要素的择定依据
    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方法
    2.4 研究对象的选择
    2.5 研究工具
        2.5.1 问卷的内容与结构
        2.5.2 问卷的处理与分析
        2.5.3 问卷的效度和信度
    2.6 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
    2.7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第3章 大学生考研群体结构分层现状的实证调查——基于考研群体与读研群体的对比分析
    3.1 大学生考研群体与读研群体的总体概况
        3.1.1 样本基本信息的统计
        3.1.2 考研群体与读研群体总体情况的分析
    3.2 大学生考研群体内部结构分层现象的验证
    3.3 大学生考研群体内部结构分层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和读研群体的差异对比
        3.3.1 本科院校的因素差异分析
        3.3.2 家庭背景的因素差异分析
        3.3.3 个人属性的因素差异分析
    3.4 大学生考研群体内部纵向结构分层的实际结果
        3.4.1 基本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3.4.2 基本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第4章 大学生考研群体结构分层影响因素的合理性分析
    4.1 公平视角下的理想模型构想
    4.2 大学生考研群体本科院校影响因素的合理性分析
    4.3 大学生考研群体家庭背景影响因素的合理性分析
    4.4 大学生考研群体个人属性影响因素的合理性分析
    4.5 大学生考研群体结构分层结果的总结与反思
第5章 大学生考研群体结构分层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5.1 文凭“热”现象的愈演愈烈
    5.2 资源的失衡导致高等教育“难言”公平
    5.3 社会阶层的差异影响着考研竞争资本
    5.4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带来就业形势的严峻
结语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7)大学生考研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生考研存在的问题
    (一)考研动机不端正
    (二)院校和专业的选报存在盲目性
    (三)学习目标不明确
    (四)考研课与学校课程学习难两全
    (五)备考中缺乏坚定的信念与毅力
    (六)备考中难以做到劳逸结合
二、大学生考研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方面
        1. 社会就业形势严峻
        2. 城市、城乡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
    (二)家庭方面
        1. 父母的期望和要求
        2. 家庭的经济状况
    (三)学生自身
        1. 缺乏明确的自我意识
        2. 意志薄弱,缺乏自我控制力
三、解决大学生考研问题的措施
    (一)高等学校相关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1. 帮助学生树立符合自身特点的选择
        2. 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压力排解
    (二)学生家庭中长辈的悉心关注
    (三)学生个体的自我认知
        1. 树立正确的考研观
        2. 树立目标、坚定信念
        3. 加强身体锻炼,注重劳逸结合
        4. 统筹安排时间

(8)关于大学生“考研热”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近年来出现考研热现象分析
    1.1 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视
    1.2 为了提高个人竞争力
2. 影响大学生考研意愿的因素
    2.1 就业形势
    2.2 个人学习成绩
    2.3 盲目跟风
3. 社会及高校应帮助大学生理性选择考研
    3.1 正确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考研与就业
    3.2 为考研、就业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

(9)当代农村与城市大学生考研动机差异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 调查对象。
    (二) 调查方法。
    (三) 统计与处理。
二、城市与农村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城市和农村大学生考研动机因素的差异 (见表2) 。
        1. 主观因素。
        2. 客观因素。
    (二) 专业型与学术型硕士选择的对比分析。
    (三) 考研学校所在地的选择。
三、对大学生考研的讨论与建议
    (一) 对政府相关部门的建议。
    (二) 对学校及家庭的建议。
    (三) 对考研大学生自身的建议。

(10)关于考研的机会成本研究 ——以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假设
        1.4.3 研究方法
        1.4.4 创新之处
        1.4.5 框架结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考研热
        2.1.2 机会成本
    2.2 理论基础
        2.2.1 社会分层理论
        2.2.2 理性选择理论
3 关于就业与考研的调查
    3.1 就业现状调查
        3.1.1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
        3.1.2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
        3.1.3 小结
    3.2 考研现状调查
        3.2.1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本科生考研意向调查
        3.2.2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研究生考研成本调查
        3.2.3 小结
4 考研机会成本分析
    4.1 研究说明
    4.2 考研机会成本的测量方法
        4.2.1 成本法
        4.2.2 收益法
    4.3 考研的机会成本-收益分析
        4.3.1 考研机会成本的计算
        4.3.2 考研收益的计算
    4.4 小结
5 "考研热"原因分析
    5.1 国家层面
        5.1.1 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过快发展
        5.1.2 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学历要求的提高
        5.1.3 我国社会精英阶层标准的提升
    5.2 学校层面
        5.2.1 高校对考研率的追求
        5.2.2 高校就业指导的欠缺
        5.2.3 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脱节
    5.3 个人层面
        5.3.1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缺失
        5.3.2 个体理性导致的集体非理性
        5.3.3 对机会成本考虑的缺失
6 让考研回归理性的选择
    6.1 国家:控制扩招规模,弱化分层标准
    6.2 学校:合理设置专业,注重因材施教
    6.3 个人:准确定位自我,理性选择出路
7 结论与决策
    7.1 结论
    7.2 理性选择下的决策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大学生考研热透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考研热”趋势探索——以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为例[J]. 陆小慧.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12)
  • [2]淮阴师范学院舞蹈专业考研热现状分析[J]. 赵阳. 戏剧之家, 2018(26)
  • [3]《中国青年报》“考研”报道议程设置研究(2004-2015)[D]. 曹明勋. 湘潭大学, 2017(02)
  • [4]师范类院校本科生考研准备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以豫北两所师范院校为例[D]. 付晓瑞. 云南大学, 2017(05)
  • [5]北京市国家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培训市场监管研究[D]. 徐美慧.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6]大学生考研群体的结构分层现状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的理论视角[D]. 郑冬冬.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4)
  • [7]大学生考研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 徐佳.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08)
  • [8]关于大学生“考研热”的思考[J]. 贺荟文. 才智, 2015(05)
  • [9]当代农村与城市大学生考研动机差异的调查分析[J]. 韩莉华,戴道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18)
  • [10]关于考研的机会成本研究 ——以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为例[D]. 郭自超. 东北财经大学, 2011(07)

标签:;  ;  ;  ;  ;  

大学生考研热透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