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诱变论文_崔金娜,胡建华,王峰,李永丽,刘占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生物诱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生物,等离子体,芽孢,油脂,离子,电子流,曲霉。

微生物诱变论文文献综述

崔金娜,胡建华,王峰,李永丽,刘占英[1](2019)在《重离子对微生物诱变机理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重离子诱变因具有损伤轻、突变率高、突变谱广、传能线密度大,典型Bragg峰和较小的氧增比等优点而较多的应用在微生物育种中,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由于重离子对微生物细胞作用的复杂性,以及微生物的个体差异性,目前对这种新型辐射诱变源的作用机理研究并不十分透彻,阻碍了其与基因工程等定向菌种改造技术的结合以及在反向代谢工程中的应用。介绍了重离子对微生物诱变机理的研究进展,以期对重离子在菌种改造中的应用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李翔[2](2017)在《等离子体诱变微生物育种》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新型诱变育种技术——等离子体诱变育种。首先对等离子体诱变的机理作了详细地阐述;其次分析了气体组分、气压、功率、气流速率和诱变时间五个影响等离子体诱变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后简单论述了在生物学领域中,等离子体诱变取得的成果,并展望其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7年35期)

李翔[3](2017)在《微生物诱变育种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微生物诱变育种的各种方法,对经典的诱变技术、复合诱变和新型的诱变技术等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对离子注入法和等离子体诱变育种等新型诱变育种技术的机理进行了阐述,并对其优缺点以及潜在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论述。(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7年34期)

刘敏,李姿,秦光和,杨希良,胡嘉想[4](2017)在《一种微生物絮凝剂急性毒性和诱变毒性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一种微生物絮凝剂受试物的急性毒性和诱变毒性作用。方法分别对微生物絮凝剂进行了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该微生物絮凝剂的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_(50)≥5000 mg/(kg BW);Ames试验中,各剂量组回复突变菌落数均未见明显增加,亦无剂量-反应关系;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中,微生物絮凝剂各剂量组微核细胞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结论该微生物絮凝剂对昆明种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属实际无毒,在Ames试验中未呈现致突变作用,未见诱导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的能力。(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杨小冲,陈忠军[5](2017)在《新型物理诱变技术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在我国的食品、医疗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物理诱变技术是微生物育种中获得高效、高产菌株的重要途径之一。将超高压、高能电子流、磁场、热诱变及超声波等一些新型物理诱变技术的作用特点与诱变机制,并结合近年来相关的应用案例进行了阐述,旨在为微生物诱变育种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7年03期)

钟琦[6](2016)在《高产油脂酵母的诱变选育及工业化生产微生物油脂的工艺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油脂主要从动植物中提取,但因产量不稳定、生长周期长且经济成本高等原因,严重制约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因此,世界各国开始致力于开发可替代的再生资源。微生物油脂作为绿色环保的新型可再生资源,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目的:采用诱变方法从大量油脂酵母菌中选育出一株遗传性质稳定的高产油脂酵母,通过单因素、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条件。同时,利用马铃薯淀粉生产中的废水经酶解后作为碳源培养油脂酵母,为利用马铃薯淀粉废水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微生物油脂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利用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对实验室保存的油脂酵母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将筛选得到的高产油脂酵母菌进行稳定性测试,并将此菌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发酵产脂培养基上优化发酵条件。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将诱变菌株接种于马铃薯淀粉酶解液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研究其生物量、油脂产量和脂肪酸组成。研究结果:(1)通过诱变技术筛选到一株遗传性质稳定的高产油脂酵母菌株EAM-AC16,经分子鉴定为毛孢子菌属粘性丝孢酵母菌(Trichosporon mucoides) (CGMCC 7429)。(2)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葡萄糖浓度82.37g/L,接种量9.45%,培养时间为146.4h,pH6.0,培养温度30-℃,空气量(装液量mL/叁角瓶mL)70mL/250mL和硫酸铵浓度1g/L时,菌株EAM-AC16的油脂产量达5.204g/L。(3)确定最优酶解条件为:马铃薯淀粉浓度20mg/mL,加酶量为干淀粉质量的3.2%,α-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的质量添加比例为2.17g:1g,初始pH4.06,酶解时间4.28h,葡萄糖含量为15.161mg/mL。(4)菌株EAM-AC16接种于以马铃薯淀粉酶解液为碳源的发酵产脂培养基,在250mL摇瓶中,其生物量为15.135g/L,油脂产量为5.261g/L;在5.0L发酵罐中,生物量为14.276g/L,油脂产量为5.105g/L,且生物量和油脂产量均略高于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的生物量和油脂产量。(5)菌株EAM-AC16在以两种不同碳源的培养基中合成油脂的主要成分基本相同,都含有较高比例的C16和C18系列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C16:0)、亚油酸(C18:2)、γ-亚麻酸(C18:3)和反油酸(C18:3)等。(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期刊2016-05-01)

朱瑞敏,邱晨曦,韩悦,丁延芹,杜秉海[7](2016)在《微生物育种物理诱变技术ARTP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物理诱变育种技术广泛应用于改善微生物菌种特性、提高微生物产品产量与质量,并且在生物燃料和生物修复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重点介绍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物理诱变技术在微生物诱变育种方面的应用,其对具有重要工农业应用价值的产芽孢菌种具有明显的诱变优越性。进一步分析了微生物物理诱变育种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重要应用前景,为微生物物理诱变育种工作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世界》期刊2016年04期)

张丽娜,明有山,肖艺,魏双,王振宁[8](2016)在《紫外诱变黑曲霉微生物转化甘草皂苷》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草皂苷是甘草的主要药效成分。但由于其结构上的特点,在机体中的运输和药效发挥上受到一定限制。微生物转化方法可以定向脱去一个单葡萄糖醛酸基以改变分子的极性,转化后的产物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皂苷元可以更好地为机体所利用。本文对微生物转化甘草皂苷所用黑曲霉进行了改性研究,通过紫外诱变使黑曲霉产生变异。从致死率曲线中选取黑曲霉变异几率最大的时间范围,再进行初筛、复筛和发酵,最后选出对甘草皂苷转化较高的变异菌株。实验筛选出的变异黑曲霉菌株对甘草皂苷的转化率为原始菌株的6.5倍。(本文来源于《辽宁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郝建安,杨波,姜天翔,张爱君,张晓青[9](2015)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微生物絮凝剂高产菌株》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诱变海洋地衣芽孢杆菌DHS-40,选育微生物絮凝剂高产菌株。方法:10μL发酵液(D600nm值为0.5~0.7),辐射距离为2 mm,气流速度为10.0 SLPM,辐射功率为100 W。结果与讨论:辐射时间60~240 s为菌株DHS-40的最佳诱变照射时间,共分离得到396株诱变株;经过初筛、复筛,共计筛选得到8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诱变菌;经DHS-40突变菌株与原始菌株同步培养,比较生长状态与絮凝活性,获得2株絮凝活性较高的突变菌株90-102与120-24,同期絮凝活性优于原始菌株。(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15年06期)

黄小云,林娟,林小洪,王国增,叶秀云[10](2015)在《产木聚糖酶海洋微生物的筛选与诱变育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自制木聚糖为初筛培养基的唯一碳源,从多个海洋来源样品中一共筛到60株有透明圈且形态各异的菌株,摇瓶发酵结果显示,38株具有产木聚糖酶能力,其中B659菌株产酶能力最高,酶活力为525.3 U·m L-1.结合B659菌株的形态特征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Bacillus属.对B659菌株进行紫外诱变,筛选得到酶活提高13.9%且稳定遗传的突变菌株G3-17;对G3-17菌株进一步进行微波诱变得到酶活较G3-17菌株高出11.6%且稳定遗传的突变菌株W1-40.对B659菌株和W1-40突变菌株进行发酵试验,72 h时W1-40菌株的酶活力达到645.2 U·m L-1,比B659菌株(517.9 U·m L-1)提高24.6%.(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微生物诱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一种新型诱变育种技术——等离子体诱变育种。首先对等离子体诱变的机理作了详细地阐述;其次分析了气体组分、气压、功率、气流速率和诱变时间五个影响等离子体诱变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后简单论述了在生物学领域中,等离子体诱变取得的成果,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生物诱变论文参考文献

[1].崔金娜,胡建华,王峰,李永丽,刘占英.重离子对微生物诱变机理的研究进展[J].生物学杂志.2019

[2].李翔.等离子体诱变微生物育种[J].现代商贸工业.2017

[3].李翔.微生物诱变育种技术[J].现代商贸工业.2017

[4].刘敏,李姿,秦光和,杨希良,胡嘉想.一种微生物絮凝剂急性毒性和诱变毒性作用的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

[5].杨小冲,陈忠军.新型物理诱变技术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J].食品工业.2017

[6].钟琦.高产油脂酵母的诱变选育及工业化生产微生物油脂的工艺条件优化[D].西北民族大学.2016

[7].朱瑞敏,邱晨曦,韩悦,丁延芹,杜秉海.微生物育种物理诱变技术ARTP的应用进展[J].生物技术世界.2016

[8].张丽娜,明有山,肖艺,魏双,王振宁.紫外诱变黑曲霉微生物转化甘草皂苷[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6

[9].郝建安,杨波,姜天翔,张爱君,张晓青.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微生物絮凝剂高产菌株[J].生物技术通讯.2015

[10].黄小云,林娟,林小洪,王国增,叶秀云.产木聚糖酶海洋微生物的筛选与诱变育种[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论文知识图

微生物诱变超声波装置原理结构...一种微生物失活动力学研究系统一2诱变前混合微生物在9K培养基中生长菌...名诱变后混合微生物在黄铜矿培养基中生...并诱变前混合微生物在gK培养基中生长菌...诱变后以水解液为底物制备的微生物油...

标签:;  ;  ;  ;  ;  ;  ;  

微生物诱变论文_崔金娜,胡建华,王峰,李永丽,刘占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