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论文_饶旭鹏,何芳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群众,乡村,福祉,中心,改革开放,报刊。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论文文献综述

饶旭鹏,何芳芳[1](2019)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及其在中国的丰富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坚守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鲜明的标志,是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坚持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就宣告为人民而奋斗,之后在漫长的革命实践中,历届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不断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彰显为民情怀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论断。(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汪艳琴[2](2019)在《艺术“留白”手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设计——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矛盾,如过程与结果的矛盾、形式与内容的矛盾、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的矛盾。为了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应吸收和借鉴艺术"留白"手法,在课堂、课后、课外,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看、去想、去做,在知行合一中深刻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本文来源于《黄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赵立艳[3](2019)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布局》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并结合本国具体国情实际,创造性地形成了符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智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人民群众主体论,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价值诉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主体面向和实践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新时代的坚持和发展。(本文来源于《党政干部学刊》期刊2019年07期)

刘乐,白启鹏[4](2019)在《乡村有效治理的理论基石、价值归宿和实现路径——基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有效治理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国家发展的全局。人民群众参与乡村有效治理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内在要求,群众观点为乡村有效治理确立了价值归宿,提供了力量源泉。基于此,乡村有效治理的实现路径要从群众中来,着重畅通乡村有效治理的群众利益表达机制与建构乡村有效治理的群众共建共治机制;到群众中去,着重构建乡村有效治理的群众价值评价与利益共享机制。(本文来源于《宁夏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赵俊凤[5](2019)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内涵及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群众观将群众视为历史的缔造者,并将政治工作视为服务群众的主要途径,在其经济理论中,马克思更加倾向于扩大群众利益。基于这一认知,本文分析当前社会中仍然存在的错误观念,以及由此带来的工作问题。同时也将针对这部分问题,以宏观视角探究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实践路径。(本文来源于《宿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玄龙[6](2019)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群众观为前提,充分认识和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中的价值和作用,并紧跟时代进步的潮流对其进行不断补充和发展。(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12期)

卢进丽,刘尊旭[7](2018)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新闻观的缘起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群众观点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必然反应,其核心要义就是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新闻观的形成历经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在办报实践和总结中的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其发展过程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紧密相连。(本文来源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童贤东[8](2018)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历任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恢复、发展、创新了毛泽东思想基本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力恢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到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切实践行和深入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再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清晰展现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发展进程和辉煌成就。对这一历程及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系统总结,对于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重庆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韩东海,侯淑芳,国雨龙[9](2018)在《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脱贫攻坚实践中的践行》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发展中群众问题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决胜期。通过阐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涵及意义以及在脱贫攻坚实践中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意义,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于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脱贫攻坚实践中的践行方法进行了探索。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科学的思想指导,明确了我们的工作目标和服务对象,并为我们指明了工作的方法,确保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本文来源于《边疆经济与文化》期刊2018年12期)

钱镇[10](2018)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传承与创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传承与创新,是理论、政治与实践叁重逻辑的有机统一,蕴含了发展的基本立场、依靠力量、价值目标与价值评价等丰富的思想内容,它们相互联系、互为支撑、相互促进,构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这一思想赋予了党执政宗旨的时代新内涵,适应了新时代人民需求的新变化,拓展了"人民"内涵的新维度,开辟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中国化的新境界。(本文来源于《宁夏党校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矛盾,如过程与结果的矛盾、形式与内容的矛盾、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的矛盾。为了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应吸收和借鉴艺术"留白"手法,在课堂、课后、课外,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看、去想、去做,在知行合一中深刻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论文参考文献

[1].饶旭鹏,何芳芳.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及其在中国的丰富与发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汪艳琴.艺术“留白”手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设计——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学为例[J].黄山学院学报.2019

[3].赵立艳.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布局[J].党政干部学刊.2019

[4].刘乐,白启鹏.乡村有效治理的理论基石、价值归宿和实现路径——基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视角[J].宁夏党校学报.2019

[5].赵俊凤.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内涵及实践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6].玄龙.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J].戏剧之家.2019

[7].卢进丽,刘尊旭.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新闻观的缘起与发展[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

[8].童贤东.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发展[J].重庆社会科学.2018

[9].韩东海,侯淑芳,国雨龙.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脱贫攻坚实践中的践行[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

[10].钱镇.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传承与创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J].宁夏党校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党员干部培育机制模型课题研究报告2003年重庆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课题研究报告2003年重庆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课题研究报告2003年重庆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课题研究报告2003年重庆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课题研究报告2003年重庆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

标签:;  ;  ;  ;  ;  ;  ;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论文_饶旭鹏,何芳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