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效应论文_陈旻,王双季

导读:本文包含了催化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效应,微波,黄绿,分解,传感器,大漆,瓷胎。

催化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陈旻,王双季[1](2019)在《大漆+陶瓷创新带来催化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毕业后,“90后”林剑军拉着天南海北的创业伙伴回到家乡德化,创立“此壹漆器”。他返乡创业有两个目标,一是结合大漆,为德化陶瓷市场注入更多文创元素;二是把传统工艺带回农村,提升乡村面貌,为当地人带来更多就业机会。从一块杯垫,思考产业新方向(本文来源于《福建日报》期刊2019-09-12)

王国林,周印佳,金华,孟松鹤[2](2019)在《催化效应对气动热环境影响的流动-传热耦合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高超声速飞行中高温气体效应带来的壁面催化反应可显着增加气动热载荷,在气动热环境与结构热响应的分析与预报中需充分考虑催化反应带来的影响。将简化原子复合催化模型和有限速率催化反应模型嵌入超高速流动-传热耦合分析模型中,建立超高速流动/催化反应/传热多场耦合分析模型。其中,通过高频等离子风洞的催化特性测试获得ZrB_2-SiC超高温陶瓷材料表面催化系数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对比分析耦合计算和非耦合计算、简化原子复合催化模型和有限速率催化反应模型对气动热环境的影响和适应性,结果表明材料表面催化特性对壁面总热流有重大影响。对于具有较高热导率材料的热响应,耦合传热分析能够有效避免非耦合计算带来的过度高估的结果,而有限速率催化反应模型可有效提高计算精度。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耦合传热分析,揭示了催化反应与壁面传热的内在关系,证明了在传热分析中考虑表面催化效应可提升结构热响应精度和防热系统精细化设计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实验流体力学》期刊2019年03期)

苗文博,史可天,欧东斌,曹占伟,艾邦成[3](2019)在《高焓加热实验壁面催化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焓地面加热实验中存在显着的壁面催化复合现象。热防护材料催化性能较低时,如果进行状态标定时不考虑壁面催化效应,将导致地面加热考核实验欠考核。基于平板加热实验,通过结构传热分析与地面实验数据对比,发展了高焓加热实验壁面催化效应分析方法。该方法可以评估加热实验状态典型热防护材料催化效应,从而为地面实验方案改进和完善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分析发现,对于某热防护材料,催化效应使得真实受热仅为标定热流的85%左右,在采用铜制塞式热流传感器进行热流标定时,需要考虑催化效应加严考核条件,才能保证有效考核。(本文来源于《实验流体力学》期刊2019年03期)

薛超[4](2019)在《微波辅助湿式氧化过程的放电和催化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级氧化技术是处理水体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常用办法,但普通高级氧化技术水力停留时间较长造成氧化过程无法集中快速放热,且需要消耗大量的辅助氧化剂,因此寻找一个快速、高效的高级氧化技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微波高级氧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具有高效快速的天然优势,但由于实际应用存在水的能量耗散,制约了其工业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微波高级氧化技术-微波辅助湿式氧化技术(MAWO),该技术融合了微波与传统湿式氧化技术的优势,在高温高压的多相环境下,通过高介电常数催化剂高效吸波实现分散微波场能的定向汇聚形成“高能位点”,由此引发“微区放电”并诱导产生活性氧族自由基实现对有机物高效原位催化降解。其相比于常规湿式氧化技术提高了反应效率和速率,同时由于催化剂的高效定向吸波以及高温高压环境,减少了水吸波和蒸发产生的能量耗散,提升了工艺的经济性。本文主要针对微波辅助湿式氧化过程中的“微区放电”效应和催化效应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微波催化湿式氧化水中有机物的作用机理以及影响因素,旨在通过试验研究来寻找该技术处理有机废水的最佳工艺,为微波在水处理领域的工业化应用提供新思路。首先,利用放电过程稳定的金属材料作为模拟介质,研究了其在气相和液相条件下的放电等离子体光谱和自由基特性,并分析了各变量对放电过程的影响,从而间接得到微波辅助湿式氧化“微区放电”产生活性自由基的作用规律。通过试验发现在气相条件下微波功率、外界压力、环境气氛、介质粒径、放电时间等条件均对放电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产生影响。另外在液相条件下微波诱导介质放电可以产生·OH自由基及·H自由基和·O自由基等对有机物有较好氧化降解效果的活性自由基,外界压力的增加会造成自由基的减少乃至放电过程的湮灭;功率的增加可使得更多的高能电子与水分子发生碰撞,从而产生更多的活性粒子;溶液pH值和电导率也对·OH发射光谱的峰值有一定的影响。放电过程的自由基光谱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能够为该技术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思路。其次,对微波辅助湿式氧化过程的催化降解效应进行了可行性研究。试验中选择对硝基苯酚作为模拟污染物,选择过氧化氢作为辅助氧化剂。结果表明该技术对有机污染物有着很好的催化降解效果,高压、高功率、高浓度的催化剂以及氧化剂可以有效增强对硝基苯酚的降解效率,具体表现为高压可提高沸点、减少蒸发能量损失、提高溶解氧浓度;高功率可提升“高能位点”温度以及加速催化剂与溶液间耦合作用;高浓度的催化剂以及氧化剂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羟基自由基的生成量,从而从氧化剂层面提升反应速率。最后,研制了一种高压微波反应釜对微波辅助湿式氧化过程的催化降解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选取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作为模拟污染物,研究了叁种不同种类催化剂对其催化降解效果,并分析了反应温度、体系压力、微波输出功率、催化剂和氧化剂的浓度等参数对降解效果的影响。随后进行了产物分析,并推测其反应路径为·OH通过进攻DMP的侧链从而将其氧化为邻苯二甲酸,进而氧化成小分子酸,最后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动力学分析证明反应温度的增加可有效提高反应速率常数,而微波则可显着降低体系反应活化能;能效分析则表明该工艺流程能耗相对较高,可通过设置换热器、优化工艺流程等方式来减少能耗,提升经济性。另外,利用该技术处理实际工业焦化废水也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反应5 min后COD含量由4161.8 mg/L降低为1710.5 mg/L。基于上述分析,该技术在化工领域和水资源保护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2)

胡苏捷,庄越[5](2018)在《如何激发协同创新的催化效应——基于新型研发组织的案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推进协同创新取得理想的创新绩效一直是困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难题。借鉴催化动力学原理构建协同创新的创新催化理论,并解释其加速创新的内在机理,通过引入某新型研发组织的成功实践说明其加速创新的具体模式,进而验证创新催化理论。结果表明:以新型研发组织为代表的协同创新平台必须满足实现催化效应的两个前提条件:其一是具备切实可行的管理运行机制,使组织成为能够集聚外部优质资源的创新"磁场",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其二是按照多级催化、要素匹配的要求,根据实际需要为创新项目提供适宜的加速环境,以激发协同创新的潜能,实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目标。(本文来源于《财会月刊》期刊2018年22期)

徐文涛,周继承[6](2018)在《微波催化高效直接分解NO、分解H_2S及其微波催化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接催化分解NO是最理想的脱硝方法,然而,直接分解NO反应存在反应温度高、脱硝率低和明显的氧阻碍等挑战性难题。另一方面,目前工业上采用传统克劳斯工艺处理H2S废气,将氢转化为水,造成了大量的氢资源浪费。直接分解H_2S同时回收氢和硫磺以取代克劳斯工艺,是H2S资源化、实现变害为宝的理想途径。但现有H2S分解方法普遍存在分解温度过高以及分解效率低等挑战性难题(比如:1010°C时平衡转化率仅为20%)。同时,尽管使用微波辐照加速化学反应研究报道的文献在快速增长,但是目前仍然没有认识清楚微(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8-07-20)

张盼[7](2018)在《类石墨烯二维材料与铌酸钾复合界面的光催化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供应与环境污染的矛盾已成为当前世界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大问题,而光催化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力方法之一。近年来,铌酸钾已被开发为一种高效的光催化剂,而二维材料的复合已证实为一种有效的增强光催化能力的手段。因此,本文运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铌酸钾与类石墨烯二维材料复合界面的光催化性质,对已有的实验成果进行解释,并设计全新的高效光催化剂。更重要的是,探索增强光催化效果的影响因素和二维材料在增强光催化效应中的作用。首先,研究叁个具有不同还原性的RGO单层与KNb O_3(KNO)表面的复合界面,发现更高的RGO还原程度增强KNO/RGO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的能力越强。与Ce O_2/RGO纳米复合材料相比,RGO的O原子通过抑制由C 2p态电子引起的相应光催化吸收光谱的红移的影响来抑制KNO/RGO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与g-C_3N_4/RGO复合材料观察到的结果相反,RGO还原性的增强将使其吸收边延伸到可见光区并且还促进从KNO表面到RGO单层的电荷转移。这项工作为以前获得的有争议的实验结果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其次,研究Mo S_2单层在Sr Ti O_3(STO)/Mo S_2异质结中在作为光催化制氢中的敏化剂、助催化剂和电荷载体的作用,并通过对KNO/Mo S_2异质结构的探索进行了验证。Mo 4d态电子对导带底或价带顶的贡献使STO/MoS_2和KNO/Mo S_2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吸收分别比STO和KNO表面提高2~3倍,证明单层Mo S_2是一种有效的敏化剂。与STO/GR或KNO/GR纳米复合材料相比,STO/MoS_2或KNO/MoS_2纳米复合材料的电荷转移增加,这源于较小的平衡距离。单层Mo S_2的作用成功验证了前人的实验结果。最后,探索KNO/IV(IV=Si,Ge,St)复合材料的电子结构和光催化性质。Si、Ge和St的复合将KNO/IV(IV=Si,Ge,St)复合材料的光学吸收区域成功扩展到可见光区域,有效增强复合材料的光催化能力。此外,Si、Ge、St层的电荷载体作用,将成功降低光催化过程中的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有效促进光催化反应的进行。可以预测KNO/IV(IV=Si,Ge,St)复合材料可能在光催化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刘峰[8](2018)在《H_2O_2钙黄绿素催化效应的生物传感器测定鼠李糖》一文中研究指出钙黄绿素(R)能发射强而稳定的荧光,在H_2O_2的氧化下,R被氧化为无荧光化合物(R')使R的荧光信号猝灭.实验以鼠李糖(Rha)催化H_2O_2氧化R,发现体系的荧光信号剧烈猝灭,表明催化反应对荧光信号有显着的放大效应.据此,开发了一种测定痕量鼠李糖的催化生物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检出限(LD)为1.9×10~(-17)g mL~(-1)),灵敏度高,使用方便,检测结果与HPLC相吻合.同时,文章对钙黄绿素与鼠李糖反应缩合物(R-Rha)的组成和痕量鼠李糖(Rha)检测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刘峰[9](2018)在《基于H_2O_2钙黄绿素催化效应的生物传感器测定鼠李糖》一文中研究指出钙黄绿素(R)能发射强而稳定的荧光,在H_2O_2的氧化下,R被氧化为无荧光化合物(R’)使R的荧光信号猝灭。实验以鼠李糖(Rha)催化H_2O_2氧化R,发现体系的荧光信号剧烈猝灭,表明催化反应对荧光信号有显着的放大效应。据此,开发了一种测定痕量鼠李糖的催化生物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检出限(LD)为1.9×10~)(?17)g m L~(?1)),灵敏度高,使用方便,检测结果与HPLC相吻合。同时,文章对钙黄绿素与鼠李糖反应缩合物(R-Rha)的组成和痕量鼠李糖(Rha)检测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易承志[10](2018)在《催化效应还是替代效应:互联网使用对农民参与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基于全国性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研究对互联网使用与突发群体性事件参与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主要有催化论与替代论两种观点。基于CGSS2010的全国性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农民的互联网使用对其参与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频率的提高并没有显着增加农民参与突发群体性事件的概率,也就是说,互联网使用没有对农民参与突发群体性事件发挥催化效应;相反,互联网使用频率的增加显着降低了农民参与突发群体性事件的概率,显示出了互联网使用对突发群体性事件参与的替代效应。基于研究发现,考虑到当前农村网民占比和网民规模均远低于城市,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促进农村互联网使用的普及,缩小城乡信息鸿沟,对于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催化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鉴于高超声速飞行中高温气体效应带来的壁面催化反应可显着增加气动热载荷,在气动热环境与结构热响应的分析与预报中需充分考虑催化反应带来的影响。将简化原子复合催化模型和有限速率催化反应模型嵌入超高速流动-传热耦合分析模型中,建立超高速流动/催化反应/传热多场耦合分析模型。其中,通过高频等离子风洞的催化特性测试获得ZrB_2-SiC超高温陶瓷材料表面催化系数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对比分析耦合计算和非耦合计算、简化原子复合催化模型和有限速率催化反应模型对气动热环境的影响和适应性,结果表明材料表面催化特性对壁面总热流有重大影响。对于具有较高热导率材料的热响应,耦合传热分析能够有效避免非耦合计算带来的过度高估的结果,而有限速率催化反应模型可有效提高计算精度。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耦合传热分析,揭示了催化反应与壁面传热的内在关系,证明了在传热分析中考虑表面催化效应可提升结构热响应精度和防热系统精细化设计的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催化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陈旻,王双季.大漆+陶瓷创新带来催化效应[N].福建日报.2019

[2].王国林,周印佳,金华,孟松鹤.催化效应对气动热环境影响的流动-传热耦合数值分析[J].实验流体力学.2019

[3].苗文博,史可天,欧东斌,曹占伟,艾邦成.高焓加热实验壁面催化效应分析[J].实验流体力学.2019

[4].薛超.微波辅助湿式氧化过程的放电和催化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9

[5].胡苏捷,庄越.如何激发协同创新的催化效应——基于新型研发组织的案例研究[J].财会月刊.2018

[6].徐文涛,周继承.微波催化高效直接分解NO、分解H_2S及其微波催化效应[C].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2018

[7].张盼.类石墨烯二维材料与铌酸钾复合界面的光催化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8].刘峰.H_2O_2钙黄绿素催化效应的生物传感器测定鼠李糖[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

[9].刘峰.基于H_2O_2钙黄绿素催化效应的生物传感器测定鼠李糖[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易承志.催化效应还是替代效应:互联网使用对农民参与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基于全国性数据的实证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论文知识图

不同铂基纳米催化剂的CO脱除(strip...不同催化剂催化生物柴油产物的效果代表性的双齿膦配体原位光催化在TiO2薄膜表面合成PbS量子...上向流电场效应与催化湿式氧化一体化...Cuo-H2O2催化效应

标签:;  ;  ;  ;  ;  ;  ;  

催化效应论文_陈旻,王双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