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公共政策制定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公共政策,公民,公共利益,过程,政治,网络,冲突。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袭亮,孙琳玥[1](2019)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分析——以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我国民主政治进程不断推进,社会利益群体和利益结构日趋多元化,公众参与意识愈益强烈。公共政策制定中融入公众参与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满足公众行使当家作主民主权利的必然选择。本文以HZ市YH区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为案例,系统分析当前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公众—环境"角度入手,结合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提出相关建议,探究有效可持续性的公众参与方式。(本文来源于《山东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诗雨[2](2019)在《基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政策制定审计内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实现公共政策最终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审计机关在政策制定的各个环节发挥审计监督、评价、鉴证的功能是实现审计"关口前移"思维和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公共政策制定的全过程,探讨了政策制定审计的理论基础,对政策制定审计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即合规性审计、科学性审计和公正性审计。(本文来源于《产业创新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赵新峰,蔡天健[3](2019)在《美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利益集团的行动逻辑——以全美步枪协会(NRA)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向政府机构提出要求或施加影响,从而使政策最大限度地符合集团自身利益。本文基于利益集团对美国枪支管控政策的影响,沿循"行为动机—行为环境—行为资本—行为选择"的四维分析框架,着重分析利益集团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行动逻辑。以全美最大的单一议题利益集团——全美步枪协会为例,从利益驱动、制度基础、资源结构、策略选择四个方面研究了这一利益集团在枪支管控政策推行中的行动逻辑,并对枪支管控政策推行失败的原因加以了分析。(本文来源于《行政管理改革》期刊2019年05期)
刘芬[4](2017)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间的冲突与调和——基于国家食品安全城市评估指标出台过程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利益的重大问题。为分析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间关系,采取案例分析方法,分析国家食品安全城市评估指标出台过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地方政府间的冲突、协商与讨价还价等现象。各省市出台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可以作为各地方政府食品安全建设指标的直观反映和诉求,政府间的冲突与利益博弈影响国家食品安全城市评估指标的设立及结果。本文探析公共政策制定中府际间冲突与调和,提出对于冲突缓和应对措施,对研究公共政策共识达成、沟通机制等方面有一定价值。(本文来源于《管理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赵思洋[5](2018)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网络参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民主政治进程不断深入,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经逐渐成为公民传达意识形态、表达利益诉求、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多的公民积极地参加到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各个环节上来。公民可以通过广泛参与国家公共决策的制定程序,对政府部门提供意见和动力,这样一方面能够将公众的意志在最终国家出台的公共政策中得以展现,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公共政策制定的合法性,从而保障政府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具有非常深远又重要的含义,因为公民的参与程度既是这些国家政治发展水平的标志,提高了公共政策的质量,又是推动他们持续实现民主化的动力所在。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逐日发展,也带来了学术界对这一新型政治参与行为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对近些年来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特征、现状、问题和对策四个维度,进行综述和分析,以期进一步促进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研究走向深入。公众网络参与作为一种新型的参与形式,有着传统政务环境下公众参与无法比拟的优势,为公民参与增加了崭新的生机和活力,也给公民参与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出现,从根本上打破了信息传递的地域限制和空间限制,公众可以通过网络这一媒介迅速读取到各类政策讯息,对社会公共问题和制定的公共政策发表合理化意见和评论,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形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互联网为公民参与公民政策制定搭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但是由于这种新型公民参与形式在中国还处于起始发展阶段,许多方面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必然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和诸多的挑战,如公众网络参与的非理性化、规范性缺失、政府回应不及时、“数字鸿沟”等的出现导致了大量的不公平现象的出现。所以,究竟如何利用机遇,面对挑战,避免这些原因给政治参与带来负面影响,推动公众网络参与政策制定的效率和良性发展,不断推进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所制定的公共政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使其更加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就成为互联网环境下研究公民参与的重要内容。论文主要包括以下的主要内容,首先通过对互联网环境下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梳理,介绍主要研究对象和相关行政管理理论。其次对我国目前公民网络参政的具体途径进行概括,并采用善治理论、协商民主理论以及公共选择理论对网络参政的特点和现状进行分析,针对互联网环境下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并结合相关案例,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各个环节中公众网络参与的具体影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之后是对国外的美国、加拿大和韩国实行公民网络参与的经验借鉴,最后结合国内外发展的优秀经验,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对策以规范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以期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充分发挥公众通过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优势,同时从制度、法律、政府、公众等不同的层面限制网络参与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探索网络环境下公众如何有效的参与政策制定,实现更深层次的公民参与,促使我国的公共政策不断发展和科学完善。(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8-11-01)
陈酉[6](2018)在《“互联网+”背景下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网络参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对"互联网+"的推动,"互联网+公共政策制定"也成为公民实现个人政治权利的一种新方式,使公共政策制定更符合公民诉求和实际情况。然而,公民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表现出一些非理性、无序性行为,使政府和公民之间的交流沟通无法正常进行。本文从政府和公民两个层面出发,尝试通过法律和道德等路径加以规范,从而实现网络环境下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王连民[7](2018)在《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政治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逐步提高,社会环境总体稳定,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包括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和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直接影响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也一直是学者所研究的重点。公共政策是社会价值选择和多元社会主体利益博弈的结果,它扮演着公共利益的调配角色,在政府调控市场经济与管理社会事务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系统的核心环节。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代表和保证全社会的公共利益,是公民参与的根本所在。在推动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进程的道路上,提高普通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度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公民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能够对公共政策起到良性的影响,且通过这种和政府协商,就关乎公民自身利益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适应现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时代发展。公民应该成为公共政策制定的主要部分,这也是建立良好的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政府赋予公民权利的一种表现。只有积极调动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才能保证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保证地方政府和公民之间的良好的互动关系。本研究首先是从公民、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等概念入手,明确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对概念和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把握研究方向,对目前公民参与不同理论流派基本观点的研究,对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能够为后文解决问题奠定一定的基础。本研究使用文献分析法、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尽可能搜集资料,在对现有的成果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不同时期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现状。通过分析公共政策制定的环境、公民参与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等,对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进行深入剖析,找出我国地方政府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所面临的困境。通过对这些困境进行比较,比如传统文化环境的影响、公民参与能力的不足、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程度模糊、公民解读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存在一定偏差、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定位不准确等,得出了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需要在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等方面进行完善的结论。因此,要解决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先进理论以及实践经验,并在引进国外先进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论及方法。另一方面,应该尽快构建我国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机制,完善我国公民参与的渠道以及完善制定公共政策的法律制度体系,这也是当前我国实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我国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只是公共政策制定的一个环节,而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系统性的、全员性的工程。在制定公共政策过程中应当注意共同推进各种综合措施,使得强化公民参与能够真正让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定工作科学化、民主化。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地方政府政府向治理型政府转变。(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冯聿炘[8](2018)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网络民意有效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政策是政府等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良好的公共政策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社会利益冲突。公共政策作为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是各利益集团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决定了公共政策必须反映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能使其具有合法性。若没有广泛的公民参与,公民就不可能全面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就无法实现。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传统的公民参与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今公民参与诉求。现今,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众选择借助互联网平台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我国各级政府也愈发重视通过互联网平台表达出的网络民意,通过网络获取民意,制定和调整施政方针,正逐渐成为我国政府施政的新方式。由网络技术迅猛发展所引发的公共政策制定方式的改革必将深刻的影响当今政府公共政策制定方式,所以网络民意的有效表达切实关系到公民利益的分配以及政府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在当前的文献研究中,多从传播学角度出发并以非专业介绍为主,而从政府公共决策视角出发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试图在公共管理学视角下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学习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对公共政策、网络民意等核心概念进行阐释并论述相关理论基础,为之后的网络民意有效表达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叁部分阐述了网络民意对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影响,为后文的研究提供依据。本文第四部分,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和文献资料总结出当前网络民意表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则借鉴他国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网络民意有效表达方面的优秀经验。第六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网络民意有效表达的对策分析。文末部分对此文进行研究总结与展望。本文以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为基点,通过问卷调查和资料收集总结问题,结合他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网络民意表达的有效经验,为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网络民意的有效表达提出一定的建议并最终提升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能力。(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3-15)
李玉艳[9](2018)在《中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西政治思想发展过程中,公民参与都被以不同的话语予以肯定,而政治发展的实践中,公民参与越来越得到重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公共部门管理变革运动席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后公民逐渐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只是不同的社会环境参与的具体程度不同。中国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理论研究稍滞后于参与实践的发展,现代公共治理理论的兴起为公共事务管理打开了多元治理主体或者参与者的思路。建国以来中国公民进行政策参与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动员型参与、具有封闭性特点的精英政策内输入参与、2000年以后的吸纳型参与。伴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经济体量增大,社会发展的水平越来越高,公民的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其参与获得了更多的制度保障、参与范围扩大、参与方式向着多样化发展。通过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价值和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在对公民参与进行肯定的同时,也认识到目前在这个过程中的公民参与仍然存在一定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公民利益诉求表达不通畅,公民参与的非制度性和无序性特征明显,其参与的影响力呈现出不平衡的特点,而且参与的有效程度低。本文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政策制定者对公民参与的重视不足,参与主体的参与能力不同,传统参与模式本身的缺陷,也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因此,本文认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政策制定者能够树立起民主决策的意识以及公民形成良好的参与意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高参与者的参与能力,拓宽参与渠道,规范参与程序以及创新参与模式等来引导公民有序参与政策制定,而最重要的是无论是政策制定者还是参与者都需要在制度的框架内来行使权利、承担责任、履行义务,通过规范化的程序来保证公民参与的可操作性、有效性,保证政府履职承诺以及政策过程的科学性、民主性、规范性。(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期刊2018-03-01)
刘一钊[10](2018)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专家、公众互动模式探究——以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发展脉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退休年龄作为养老保险制度中最重要的参量之一备受社会瞩目,早在2004年有关政府部门释放决策气球透露将延长退休年龄后,政府、专家、公众纷纷就此积极参与到具体政策制度过程,最终形成了政府关于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决定。本文以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出台过程为案例,研究政府、专家、公众叁方政治主体在此中的互动模式,并提出制定高质量的公共政策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经贸实践》期刊2018年03期)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实现公共政策最终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审计机关在政策制定的各个环节发挥审计监督、评价、鉴证的功能是实现审计"关口前移"思维和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公共政策制定的全过程,探讨了政策制定审计的理论基础,对政策制定审计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即合规性审计、科学性审计和公正性审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袭亮,孙琳玥.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分析——以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为例[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9
[2].王诗雨.基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政策制定审计内容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19
[3].赵新峰,蔡天健.美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利益集团的行动逻辑——以全美步枪协会(NRA)为例[J].行政管理改革.2019
[4].刘芬.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间的冲突与调和——基于国家食品安全城市评估指标出台过程的考察[J].管理研究.2017
[5].赵思洋.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网络参与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8
[6].陈酉.“互联网+”背景下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网络参与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
[7].王连民.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8
[8].冯聿炘.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网络民意有效表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9].李玉艳.中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8
[10].刘一钊.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专家、公众互动模式探究——以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发展脉络为例[J].经贸实践.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