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乡,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宜春,城镇化,要素。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李晓琴[1](2019)在《我国经济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地理和政策上的得天独厚的便利,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区域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因此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就是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只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农业经济》期刊2019年04期)

刘小凤,彭文武,张亨溢[2](2019)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湖南县域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及其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经济新常态"是在准确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判断。经济新常态下的湖南省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如何用更合理的方式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从而促进湖南省经济健康协调发展,是摆在每一个湖南人面前的时代难题。本文试从经济新常态下湖南经济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其成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湖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及其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9年11期)

曾于珈[3](2019)在《重庆市巴南区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协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与城乡发展的快速转型,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不断加强。经济社会发展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结构及空间格局,城乡建设用地转型又反作用于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改变区域发展环境,影响其发展进程与质量。但由于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与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开发式、粗放型用地方式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重庆市主城九区之一的巴南区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未来重庆市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主战场,但当前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布局不合理、利用效益低下,城乡经济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因此,开展巴南区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有助于破解当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调的关键问题,提升城乡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促进巴南区持续协调发展。基于此,本文以重庆市巴南区22个镇街为研究单元,首先从转型数量、转型幅度、转型速度以及相对变化率等方面入手,分析巴南区1997-2017年城乡建设用地显性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典型指标的时空演变特征。其次,从理论上剖析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空间迭加,剖析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数量关系。最后,构建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耦合协调评价模型,探索巴南区1997-2017年两系统的综合水平与耦合协调水平时空演变特征,并划分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类型。通过综合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经济社会发展演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准巴南区持续协调发展的障碍与瓶颈,提出巴南区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巴南区1997-2017年城镇用地持续增长,转型幅度与速度“先增后减”,整体呈高速扩张态势,农村居民点用地小幅波动变化,城乡建设用地以较小转型速度逐年增长。转型最剧烈区域集中分布于西北角中心城区及其拓展区域;次剧烈区域分布于东北角;一般剧烈区域分布于西南部及中南部;转型最不剧烈区域则为东部地区并向东南角延伸。经济社会发展典型指标呈持续增长趋势,人口城镇化率转型强度中部地区最大;人均GDP转型强度西部高于东部;二叁产业GDP占比转型强度中南部相对较大;人均社会消费品总额转型强度空间分布规律相对不明显。(2)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支撑与驱动的相互作用关系。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市场力、政策力和社会力共同驱动城乡建设用地综合转型;另一方面,城乡建设用地在转型过程中逐渐实现生产功能、承载功能到资产增值功能的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空间支撑与物质条件。回归分析中,城乡建设用地比重、城镇用地比重与人均GDP、二叁产业GDP占比呈正相关,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与人口城镇化率、二叁产业GDP占比、人均社会消费品总额呈负相关。空间迭加分析中,不同镇街表现出不同的匹配程度与作用关系,部分匹配呈同步高效的发展状态,部分匹配呈不相适应的失调状态。(3)巴南区1997-2017年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综合水平“先减后增”,逐渐从中等偏下水平提高到中等水平;效率转型与功能转型水平的变化对转型综合水平的影响更显着;空间上先分散后集聚、同质性增强,高值区沿西北-东南走向逐渐向西北地区转移。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持续增长,但整体水平仍较低;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生活水平2个子系统的提高对综合水平提升作用更大;空间上异质性增强,整体分异、局部趋同,经济建设重心集中于西北地区,逐渐形成西北角较高水平、西北地区中等水平、西南角及东部地区低等水平的发展格局。(4)巴南区1997-2017年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持续提高,但整体协调发展水平仍较低,两极分化与空间分异现象显着。耦合度高值区由西北角逐渐沿西北-东南走向向中部地区拓展,最终集聚于西北地区;耦合协调度高值区始终集中于西北地区,且远大于其他地区。中心城区城市经济带协调发展水平最高,表现为中度协调发展城乡建设用地滞后型;中心城区拓展区次之,表现为同步型;麻柳沿江开发区木洞镇属于低度协调发展同步型,麻柳嘴镇、双河口镇表现为中度失调经济社会发展损益型;中南部及东部镇街则表现为中度失调经济社会发展损益型与中度失调发展共损型。(5)中心城区城市经济带应不断提高城镇建设质量,加强精细化城市管理,实现城镇用地综合效益提升与城镇建设、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中心城区拓展区应不断完善基础建设工作,优化城镇用地结构与布局,实现城镇用地规模的合理扩张与人口、经济增长及产业调整的协调发展。麻柳沿江开发区应不断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合理扩张、优化布局与产业升级、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生态休闲经济区应不断加大政策倾斜与对口帮扶力度,适当投入城镇用地指标,加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力度,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与产业兴旺、集体经济创收增效的协调发展。(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08)

王琼[4](2018)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下的城乡协调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下的城乡协调发展应该以农业和非农产业的现代化为基础。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要推动农业和非农产业现代化、实现高度城镇化、实现城乡居民福利均等化。(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8年36期)

魏建飞,丁志伟[5](2018)在《我国中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城乡经济联系、城乡经济增长、城乡经济差异叁个方面构建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中部地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时序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中部地区市域、县域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借助2016年县域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探索空间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2001—2016年中部地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趋势呈现波动上升,中部六省发展曲线则不尽相同,河南、江西城乡经济协调曲线走势十分相似,呈现波动上升状态;湖南、安徽城乡经济协调曲线发展趋势异同参半,安徽在2010年之后波幅较大;湖北、山西城乡经济协调曲线在2007年之前波动趋势近乎相反;且城乡增长率差异系数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但性质为负. 2)就空间特征而言,自2000年以来中部地区的城乡经济协调水平总体由核心城市向外围边缘区减弱,且这种规律逐渐显着;空间关联类型则以显着HH区和显着LL区为主,其中市域尺度下的显着HH区在湖南省西部有稳定集中分布区,显着LL区在湖北武汉附近有稳定分布区,且集中分布区呈现扩大趋势.县域尺度下的显着HH区主要分布在湖南西部和山西西部,其中湖南西部的面积逐渐减少,显着LL区主要有两个集中分布区,一个是河南中北部,另一个是湖北西部和长株潭城市群地区形成的连绵区. 3)从空间特征影响因素看,信息化水平、第一产业水平、农业机械化程度、现代服务业水平的提升,以及社会零售品市场的扩大有助于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工业化进程和教育水平的提升及财政支出的增加对缩小城乡差距方面的作用不明显.(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郝桂林[6](2018)在《浅谈中国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城乡发展不协调,是新中国城乡二元制度、工业体系沿海布局以及东中西部资源禀赋差异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乡要协调发展,首先要发展产业,实现充分就业。目前中国实施的精准扶贫、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以及户籍制度、劳动保障制度等政策,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为实现农业人口的城镇化、市民化提供了制度保障。"一带一路"倡仪的推进,带动了西北部地区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的解决。(本文来源于《理论观察》期刊2018年09期)

李雪松[7](2018)在《以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2018年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建设现代化经济(本文来源于《区域经济评论》期刊2018年04期)

徐琪琪[8](2018)在《广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在面临“中高速、优结构、多挑战、可持续、新驱动”等一系列复杂多变新格局的同时,也进入了转型升级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针对过去高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日益凸显的诸如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乡生态环境恶化、城乡要素流动受碍、城乡国土空间无序利用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结构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对广西经济在提质增效过程中,振兴农村经济,加快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广西城乡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首先依托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探析广西城乡经济发展的内在互动机制规律,然后据此构建广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通过熵值法、耦合模型及因子分析法等模型实证分析了广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趋势、空间格局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等,并从城乡收入、消费、产业发展、城镇化与工业化等方面明确广西城乡经济学协调发展的主攻方向。得出如下几点结论:首先,广西城乡经济发展指数、城乡经济协调度及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总体上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经济协调状态、协调动力、协调保障等系统的统筹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整体水平仍处于初级水平。然后,从空间格局特征上看,广西市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呈现出显着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其中南宁、柳州和防城港形成了高水平集聚区,而贵港、河池、百色和贺州成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低水平集聚区。从演进趋势上看,南宁、柳州和桂林叁市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较高且增长较快,而百色、贺州、河池、来宾、崇左、梧州、等市的城乡经济协调水平较低,但提升较快。其次,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收入比、城乡居民消费比、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非农产值占GDP比重等城乡经济和公共服务的发展差距是影响广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依托广西城乡经济发展的实际,并结合广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政策导向,分别从城乡要素流动、城乡产业融合、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等方面提出促进广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吕丹,汪文瑜[9](2018)在《中国城乡一体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在对城乡一体化程度测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东中西及东叁省四大区域的城乡一体化水平影响因素分析;运用VAR模型对全国城乡一体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城乡一体化水平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区域差异;城乡经济、人口、社会生活和资源环境一体化对各区域城乡一体化综合水平的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中国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协整、互为因果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软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刘勇[10](2018)在《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利好消息不断》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一季度经济增长依然保持了6.8%的增长速度,与去年四季度持平,令人喜出望外。事实上,进入2018年,中国经济突然面临美国威胁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大幅度提高关税带来的罕见的巨大外部压力,虽然中国政府作出了有理有力的反击,但这样前所未有的中(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期刊2018-04-20)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经济新常态"是在准确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判断。经济新常态下的湖南省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如何用更合理的方式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从而促进湖南省经济健康协调发展,是摆在每一个湖南人面前的时代难题。本文试从经济新常态下湖南经济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其成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湖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及其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晓琴.我国经济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9

[2].刘小凤,彭文武,张亨溢.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湖南县域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及其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

[3].曾于珈.重庆市巴南区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协调研究[D].西南大学.2019

[4].王琼.现代化经济体系下的城乡协调发展[J].人民论坛.2018

[5].魏建飞,丁志伟.我国中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研究[J].河南科学.2018

[6].郝桂林.浅谈中国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理论观察.2018

[7].李雪松.以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J].区域经济评论.2018

[8].徐琪琪.广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8

[9].吕丹,汪文瑜.中国城乡一体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8

[10].刘勇.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利好消息不断[N].中国经济时报.2018

标签:;  ;  ;  ;  ;  ;  ;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