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后盖压环打磨机论文和设计-李铁球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零部件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手表后盖压环打磨机,其包括架体;固设在架体上的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输出轴连接有磨头,所述固定框设于架体上且位于磨头一侧,固定框上开设有圆形的通孔;所述圆环框穿过通孔并与所述固定框转动装配;多个夹持机构沿圆环框的内壁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圆环框的中轴线与架体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磨头的中轴线与架体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圆环框背向磨头的一端固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连接有驱动圆环框转动的转动机构。本实用新型具有避免压环打磨时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手表后盖压环打磨机,包括架体(1);固设在架体(1)上的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输出轴连接有磨头(2),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3)、圆环框(4)、夹持机构(5)以及转动机构(6);所述固定框(3)设于架体(1)上且位于磨头(2)一侧,固定框(3)上开设有圆形的通孔;所述圆环框(4)穿过通孔并与所述固定框(3)转动装配;多个夹持机构(5)沿圆环框(4)的内壁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圆环框(4)的中轴线与架体(1)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磨头(2)的中轴线与架体(1)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圆环框(4)背向磨头(2)的一端固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连接有驱动圆环框(4)转动的转动机构(6);所述固定框(3)与架体(1)之间设置有驱动圆环框(4)朝向或远离磨头(2)运动的横向移动机构;所述横向移动机构与所述架体(1)之间设置有驱动横向移动机构沿垂直于磨头(2)中轴线的方向进行移动的纵向移动机构。

设计方案

1.一种手表后盖压环打磨机,包括架体(1);固设在架体(1)上的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输出轴连接有磨头(2),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3)、圆环框(4)、夹持机构(5)以及转动机构(6);所述固定框(3)设于架体(1)上且位于磨头(2)一侧,固定框(3)上开设有圆形的通孔;所述圆环框(4)穿过通孔并与所述固定框(3)转动装配;多个夹持机构(5)沿圆环框(4)的内壁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圆环框(4)的中轴线与架体(1)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磨头(2)的中轴线与架体(1)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圆环框(4)背向磨头(2)的一端固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连接有驱动圆环框(4)转动的转动机构(6);所述固定框(3)与架体(1)之间设置有驱动圆环框(4)朝向或远离磨头(2)运动的横向移动机构;所述横向移动机构与所述架体(1)之间设置有驱动横向移动机构沿垂直于磨头(2)中轴线的方向进行移动的纵向移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后盖压环打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5)包括圆弧状的夹持板(51)、液压杆(52)以及伺服气缸(53);液压杆(52)一端固设在夹持板(51)靠近圆环框(4)内壁的一侧,液压杆(52)的另一端穿出圆环框(4)连接有伺服气缸(5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表后盖压环打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51)远离圆环框(4)内壁的一侧设置有柔性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后盖压环打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6)包括安装座(61)、内齿套(62)、主动齿轮(63)以及驱动电机(64);安装座(61)固设于横向驱动组件上且位于固定框(3)背向磨头(2)的一侧,驱动电机(64)固设于安装座(61)上;内齿套(62)固设于固定板上,内齿套(62)的中轴线与圆环框(4)的中轴线相重合;主动齿轮(63)固设于所述驱动电机(64)的输出轴上;主动齿轮(63)与内齿套(62)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表后盖压环打磨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圆环框(4)外壁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滑动块(41),所述通孔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滑动块(41)相适配的滑动槽(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后盖压环打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移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架体(1)上的底板(81),横向移动组件固设在底板(81)上方,所述底板(81)朝向架体(1)的一侧设有滑块(82),架体(1)上开设有与滑块(82)相适配的滑槽(83),滑槽(83)中设置有第一丝杆,第一丝杆的布置方向垂直于磨头(2)的中轴线,第一丝杆与滑块(82)螺纹装配,第一丝杆的一端与架体(1)转动装配,第一丝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8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表后盖压环打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与底板(81)滑动装配的中间板(71),所述中间板(71)朝向底板(81)的一侧设有滑移块(72),底板(81)上开设有与滑移块(72)相适配的滑移槽(73),滑移槽(73)中设置有第二丝杆(74),第二丝杆(74)的布置方向平行于磨头(2)的中轴线;第二丝杆(74)与滑移块(72)螺纹装配,第二丝杆(74)的一端与底板(81)转动装配,第二丝杆(74)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伺服电机(7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表后盖压环打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块(72)、所述滑移槽(73)、所述滑块(82)以及所述滑槽(83)均设置为T形或燕尾型。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零部件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表后盖压环打磨机。

背景技术

打磨,是表面改性技术的一种,一般指借助粗糙物体(含有较高硬度颗粒的砂纸等)来通过摩擦改变材料表面物理性能的一种加工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特定表面粗糙度。语出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今日在私宅前厅上,收拾军装,打磨兵器。

现有的技术中,在对手表后盖压环内侧进行打磨时,电机驱动磨头转动,人工手持手表后盖压环,使手表后盖压环抵接在磨头上,通过磨头的转动实现对手表后盖压环内侧进行打磨,磨头通常呈圆柱体状。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对手表后盖压环的内侧打磨时,需要人工手持手表后盖压环,但是人工手持手表后盖压环时,手与磨头之间较近,在转动手表后盖压环时,易于碰触到磨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避免压环打磨时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手表后盖压环打磨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表后盖压环打磨机,包括架体;固设在架体上的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输出轴连接有磨头,所述固定框设于架体上且位于磨头一侧,固定框上开设有圆形的通孔;所述圆环框穿过通孔并与所述固定框转动装配;多个夹持机构沿圆环框的内壁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圆环框的中轴线与架体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磨头的中轴线与架体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圆环框背向磨头的一端固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连接有驱动圆环框转动的转动机构;所述固定框与架体之间设置有驱动圆环框朝向或远离磨头运动的横向移动机构;所述横向移动机构与所述架体之间设置有驱动横向移动机构沿垂直于磨头中轴线的方向进行移动的纵向移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压环进行内壁进行打磨时,首先通过夹持机构对压环进行夹持;然后在横向移动机构和纵向移动机构的共同作用下,使圆环框移动至磨头伸入压环内且磨头外壁与压环内壁相抵接;最后,第一伺服电机带动磨头转动,转动机构带动圆环框转动,实现对圆环内壁进行打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的设定,达到了避免压环打磨时存在的安全隐患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圆弧状的夹持板、液压杆以及伺服气缸;液压杆一端固设在夹持板靠近圆环框内壁的一侧,液压杆的另一端穿出圆环框连接有伺服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压环进行夹持时,伺服气缸活塞端的伸长通过液压杆驱动夹持板对压环进行夹持;当解除对压环的夹持时,伺服气缸活塞端的收缩通过液压杆驱动夹持板解除对压环的夹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板远离圆环框内壁的一侧设置有柔性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减轻对压环夹持过程中对压环所造成的碰伤,利于对压环的夹持,以保证压环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安装座、内齿套、主动齿轮以及驱动电机;安装座固设于横向驱动组件上且位于固定框背向磨头的一侧,驱动电机固设于安装座上;内齿套固设于固定板上,内齿套的中轴线与圆环框的中轴线相重合;主动齿轮固设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主动齿轮与内齿套相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工作,驱动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带动主动齿轮的转动,主动齿轮的转动通过齿轮套带动圆环框在固定框上绕自身的中轴线进行自转,进而带动压环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沿所述圆环框外壁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滑动块,所述通孔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滑动块相适配的滑动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块以及滑动槽的设定为圆环框在固定框上的转动建立基础;当圆环框转动时,滑动块在滑动槽中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纵向移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架体上的底板,横向移动组件固设在底板上方,所述底板朝向架体的一侧设有滑块,架体上开设有与滑块相适配的滑槽,滑槽中设置有第一丝杆,第一丝杆的布置方向垂直于磨头的中轴线,第一丝杆与滑块螺纹装配,第一丝杆的一端与架体转动装配,第一丝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伺服电机工作时,其输出轴的正反转带动第一丝杆的正反转,第一丝杆的正反转带动滑块在滑槽中纵向往返滑动,滑块的滑动带动圆环框沿垂直于磨头中轴线的方向进行移动,以调整压环内壁与磨头外壁相抵接,进而扩大手表后盖压环打磨机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与底板滑动装配的中间板,所述中间板朝向底板的一侧设有滑移块,底板上开设有与滑移块相适配的滑移槽,滑移槽中设置有第二丝杆,第二丝杆的布置方向平行于磨头的中轴线;第二丝杆与滑移块螺纹装配,第二丝杆的一端与底板转动装配,第二丝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伺服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伺服电机工作,其输出轴的正反转带动第二丝杆的正反转,第二丝杆的正反转带动滑移块在滑移槽中横向往返滑动,滑移块的滑动带动中间板的运动,中间板的运动带动圆环框朝向或远离磨头运动,以使磨头伸入由圆环框中或使磨头从圆环框中抽离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块、所述滑移槽、所述滑块以及所述滑槽均设置为T形或燕尾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制滑移块在滑移槽中滑动时以及滑块在滑槽中滑动时产生的晃动,以提高滑移块在滑移槽中滑动时的稳定性以及滑块在滑槽中滑动时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当对压环进行内壁进行打磨时,首先通过夹持机构对压环进行夹持;然后在横向移动机构和纵向移动机构的共同作用下,使圆环框移动至磨头伸入压环内且磨头外壁与压环内壁相抵接;最后,第一伺服电机带动磨头转动,转动机构带动圆环框转动,实现对圆环内壁进行打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的设定,达到了避免压环打磨时存在的安全隐患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架体;2、磨头;3、固定框;31、滑动槽;4、圆环框;41、滑动块;5、夹持机构;51、夹持板;52、液压杆;53、伺服气缸;6、转动机构;61、安装座;62、内齿套;63、主动齿轮;64、驱动电机;71、中间板;72、滑移块;73、滑移槽;74、第二丝杆;75、第三伺服电机;81、底板;82、滑块;83、滑槽;84、第二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手表后盖压环打磨机,包括:架体1、第一伺服电机、磨头2、固定框3、圆环框4、夹持机构5、转动机构6、横向移动机构以及纵向移动机构。架体1呈矩形体状,第一伺服电机通过螺栓安装在架体1上,第一伺服电机输出轴连接有呈圆柱体状的磨头2;纵向移动机构安装在横向移动机构与架体1之间,纵向移动机构驱动横向移动机构沿垂直于磨头2中轴线的方向进行运动;横向移动机构安装在纵向移动机构上方,横向移动机构驱动夹持机构5以及转动机构6沿平行于磨头2中轴线的方向朝向或远离磨头2进行运动;固定框3呈矩形体状,固定框3安装在横向移动机构背向架体1的一侧,固定框3上开设有通孔,通孔的中轴线与磨头2的中轴线相平行,通孔的中轴线与架体1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磨头2的中轴线与架体1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圆环框4呈圆环体状,圆环框4穿过通孔且与固定框3的通孔处转动装配,圆环框4的中轴线与通孔的中轴线相重合;圆环框4靠近磨头2一侧的内壁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四个夹持机构5,夹持机构5对压环进行打磨;圆环框4远离磨头2的一侧焊接有呈圆柱体状的固定板,固定板背向圆环框4的一侧连接有驱动圆环框4转动的转动机构6。

当对压环内壁进行打磨时,首先通过夹持机构5将压环进行夹持,使压环的中轴线与圆环框4的中轴线相重合;之后,通过横向移动机构和纵向移动机构的作用驱动压环移动至压环内壁与磨头2外壁相抵接的位置;转动机构6驱动压环绕自身的中轴线自转,同时第一伺服电机驱动磨头2自转;进而实现实现以机械的方式对压环进行固定打磨。

参照图2,夹持机构5包括:夹持板51、液压杆52以及伺服气缸53。夹持板51的竖直截面呈圆弧状,夹持板51背向液压杆52的一侧安装有柔性垫,以预防在对压环进行夹持时对压环进行磕伤;液压杆52的一端焊接在夹持板51外壁上,液压杆52的另一端穿过圆环框4与伺服气缸53的活塞端相焊接,伺服气缸53的活塞端朝向圆环框4的中轴线,伺服气缸53共四个并沿圆环框4的外壁周向均匀间隔布置。对压环进行夹持时,四个夹持机构5同时在四个方向对压环进行夹持,使压环的中轴线与圆环框4的中轴线重合。

参照图1,纵向移动机构包括:底板81、滑块82、滑槽83、第一丝杆以及第二伺服电机84。底板81呈矩形体状,底板81下部焊接有滑块82,架体1上开设有纵向设置的滑槽83,滑槽83与滑块82相滑动适配;第一丝杆纵向布置在滑槽83中,第一丝杆的一端转动装配在架体1上,第一丝杆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二伺服电机84的输出轴相连,第一丝杆的中轴线与第二伺服电机84输出轴的中轴线重合相连。第二伺服电机84工作,第二伺服电机84输出轴的正反转带动滑块82在滑槽83中纵向往返滑动,滑块82的滑动带动横向移动机构沿垂直于磨头2的中轴线进行滑动,当对不同直径压环的内壁进行打磨时,通过纵向移动机构驱动圆环框4运动,使压环的内壁与磨头2外壁相抵接。

参照图1,横向移动机构包括:中间板71、滑移块72、滑移槽73、第二丝杆74以及第三伺服电机75。中间板71呈矩形体状,中间板71与底板81相平行,中间板71朝向底板81的一侧焊接有滑移块72;滑移槽73横向开设在底板81的上部表面,滑移槽73与滑移块72相滑动适配;第二丝杆74横向布置在滑移槽73中,第二丝杆74的一端转动装配在底板81上,第二丝杆74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三伺服电机75的输出轴相连,第二丝杆74的中轴线与第三伺服电机75输出轴的中轴线重合相连。当需要对夹持后的压环进行打磨时,第三伺服电机75工作,驱动滑移块72在滑移槽73中朝向磨头2滑动,直至磨头2伸入圆环框4中并位于压环处。

本实施例中,滑移块72、滑移槽73、滑块82以及滑槽83均设置为T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滑移块72、滑移槽73、滑块82以及滑槽83均还可以设置为燕尾型。

参照图1,转动机构6包括:安装座61、内齿套62、主动齿轮63以及驱动电机64。安装座61呈矩形体状并安装在中间板71上,安装座61位于固定板背向圆环框4的一侧;驱动电机64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座61的上表面处;主动齿轮63与驱动电机64的输出轴相焊接,主动齿轮63的中轴线与驱动电机64输出轴的中轴线相重合;内齿套62固定在固定板背向圆环框4的一侧,内齿套62呈圆环体状,内齿套62的内壁上设有一周齿,内齿套62的中轴线与圆环框4的中轴线相重合,内齿套62与主动齿轮63相啮合。当对压环夹持后,驱动电机64工作,驱动主动齿轮63转动,主动齿轮63转动通过齿轮套带动圆环框4在固定框3上转动,从而使压环自转并在自转的过程中与磨头2外壁相摩擦。

参照图1,圆环框4外壁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四个滑动块41,固定框3上通孔处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滑动块41相适配的滑动槽31,滑动槽31呈圆环形。当圆环框4转动时,滑动块41在滑动槽31中转动;滑动块41与滑动槽31的设定为圆环框4的转动建立基础。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对压环内壁进行打磨时;第一步:通过夹持机构5对压环进行夹持,伺服气缸53工作,通过液压杆52驱动夹持板51从压环外壁处对压环进行夹持;第二步:通过纵向移动机构驱动圆环框4移动至压环内壁与磨头2外壁相抵接的位置,第二伺服电机84工作,第二伺服电机84输出轴的正反转带动滑块82在滑槽83中纵向往返滑动,滑块82的滑动带动横向移动机构沿垂直于磨头2的中轴线进行滑动,从而实现对圆环框4的位置进行调整;第三步:通过横向移动机构驱动圆环框4移动至磨头2伸入圆环框4内;第四步:第一伺服电机驱动磨头2转动,驱动电机64驱动圆环框4转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手表后盖压环打磨机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7297.6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477921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B24B 19/11

专利分类号:B24B19/11;B24B41/06;B24B41/04

范畴分类:26F;

申请人:金三维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金三维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122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坑梓办事处金沙社区金康路57号

发明人:李铁球;余长春;吴国彬

第一发明人:李铁球

当前权利人:金三维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手表后盖压环打磨机论文和设计-李铁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