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解剖论文-王坤,韦晓娟,李宝财,李开祥,马锦林

叶解剖论文-王坤,韦晓娟,李宝财,李开祥,马锦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叶解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花茶组,叶片解剖结构,气孔特征,抗旱性

叶解剖论文文献综述

王坤,韦晓娟,李宝财,李开祥,马锦林[1](2019)在《金花茶组植物叶解剖结构特征与抗旱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金花茶叶片解剖结构特征与抗旱性的关系,为金花茶的品种选育及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3年生的8种金花茶叶片为试验材料,对其解剖学结构特征及气孔特征进行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塔姆岛金花茶的叶片厚度值最大为422.95μm,与其他金花茶的叶片厚度具有显着差异性,普通金花茶、罗斯曼金花茶、箱田金花茶的栅栏组织厚度值最大,凹脉金花茶的叶片厚度值和栅栏组织厚度值最小,气孔密度值最大的是普通金花茶,最小值为凹脉金花茶;8种金花茶呈现不同的抗旱性。叶片厚度、中脉导管直径、栅栏组织厚度、气孔密度可以作为反映金花茶抗旱能力的叶解剖结构特征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8种金花茶组植物的抗旱能力,结果为抗旱性最强的3个品种为普通金花茶、塔姆岛金花茶、多毛金花茶,抗旱能力最差的为凹脉金花茶。(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王坤,韦晓娟,刘凯,李开祥,马锦林[2](2019)在《越南多毛金花茶的光合特性和叶解剖结构对光照环境的适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越南多毛金花茶(Camellia hirsuta Hakoda et Ninh)为实验材料,开展不同光照处理对多毛金花茶光合特性、叶解剖结构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研究,为越南金花茶引种栽培和抚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年5月上旬,将越南多毛金花茶置于不同光照强度(10%、20%、30%、40%、50%,通过覆盖不同层数的遮荫网获得)的遮荫棚内生长,处理时间2个月。[结果]不同光照处理下,多毛金花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不同,20%、30%光照处理显着提高了多毛金花茶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同时蒸汽压亏缺降低,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达到显着差异(P<0.05);在30%光照处理下,光合色素的含量最高,而叶绿素a/b的值最低,30%光照更有利于多毛金花茶叶片中叶绿素b的合成。20%、30%光照处理下的多毛金花茶叶片具有更发达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更厚的叶片厚度,这2个处理的叶片结构可能有利于其对环境的适应并且光合能力更强。在适当的遮荫条件20%~40%光照处理下,多毛金花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增大。[结论]在20%、30%光照处理下,其叶片具有更发达的叶片厚度和栅栏组织,气孔密度相对较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得到提高,胞间CO_2浓度和蒸汽压亏缺降低,CO_2和水蒸气进出气孔阻力变小,同时在30%光照处理下光合色素的含量最高,说明光合速率得到有效提高。越南多毛金花茶适宜在20%~30%光照强度的环境下生长。(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倪强,马彦军,杨万鹏,杨永义[3](2019)在《NaCl处理对黑果枸杞叶解剖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观察黑果枸杞叶片形态特征的变化,采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叶片解剖结构的变化,分析各参数间的差异及与NaCl处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黑果枸杞叶厚、栅栏组织厚度和中脉厚度也随之增大,表皮细胞厚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海绵组织厚度呈下降趋势,表现出贮盐植物典型特征。当NaCl浓度为100 mmol·L~(–1)时,处理15 d时上下表皮厚度和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分别为67.72μm、 44.39μm和29.90%,处理30 d时分别为79.70μm、 55.99μm和33.54%;当NaCl浓度继续增加,上下表皮厚度和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呈下降趋势,其余指标无明显的规律性变化。黑果枸杞可在NaCl浓度为100 mmol·L~(–1)以下时正常生长,当盐浓度继续增加时,其生长受到抑制。(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陈旭[4](2019)在《山东省滨海盐碱地主要造林树种根叶解剖性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盐碱地植被修复与群落构建是一项系统的林业生态工程。传统盐碱地植被修复中,多通过筛选耐盐碱树种,建立“种-环境”之间的关系。但是树种种类繁多,筛选指标较为繁杂,较难形成统一标准。植物功能性状具有稳定性和保守性,能更好地体现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在植被修复过程中,依据植物功能性状,可能突破树种层面,建立“性状-环境”之间的稳定关系,这对改变传统的植被修复与群落构建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植物根叶器官作为与地上及地下环境连接的重要纽带,寻找根叶器官中对逆境具有强烈的响应的植物性状是植被修复中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以滨海盐碱地不同林地11个树种(皂角、臭椿、白蜡、国槐、欧美杨I-107、旱柳、叁球悬铃木、白榆、枣、桃、白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盐渍环境下树种的叶器官以及细根解剖结构进行观察以及相关解剖指标的测定,探究叶解剖结构以及细根解剖结构对滨海盐碱土壤环境适应性,并筛选出树种在盐逆境中对胁迫发挥重要作用的根叶解剖性状,建立树种叶-根解剖结构对盐胁迫的响应关系,本研究发现:(1)通过对不同树种的叶器官解剖性状比较,发现不同树种的叶解剖性状之间具有显着差异(P<0.05)。在滨海盐逆境中,树种的叶片厚度增厚,上表皮气孔凹陷,形成气孔窝,同时叶肉栅栏组织发达,紧密排列在叶片近轴面,呈3-5层;在叶脉解剖结构中,主脉维管柱直径发达,木质部占比增大,对调节水分运输具有积极作用。主脉直径与木质部厚度及韧皮部厚度,叶厚度与栅栏组织厚度之间存在协同变化。在滨海盐碱土中,不同树种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普遍较高,范围在0.85-1.42之间。(2)通过对不同树种的细根解剖性状比较,发现不同树种相同根序细根解剖结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研究发现,树种低级根起到吸收作用,而高级根在结构上承担运输功能。在滨海盐碱环境下树种的1级根及2级根皮层厚度增大,1级根及2级根表面出现凹凸不平褶皱,以阻止盐离子大量进入细根内部,在内皮层发现凯氏带,具有屏障钠离子进入植物体内以及水分调节功能。皮层随着根序增加总体呈减少趋势并最终消失,高级根维管柱占细根剖面直径更大,树种细根直径与维管柱直径之间呈显着正相关(P<0.05)。(3)不同树种所在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彼此差异显着(P<0.05)。在滨海盐渍环境下,土壤p H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呈较为显着的负相关,其中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r=-0.823,P<0.01),土壤p H与土壤电导率之间也表现出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5),而林地土壤各速效养分之间相关性并不显着。(4)结合测定的不同树种所在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叶解剖结构以及细根解剖结构发现,在滨海盐渍环境中,树种叶片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细根低级根解剖结构与土壤环境关系最为密切,能解释较多树种的差异特性,在树种形态结构变异过程中占主导作用,对盐渍环境表现出较强的响应。这种起主导作用的解剖性状在实际盐碱地绿化中可以用来检测造林地不同树种对环境的适应情况,对盐碱地植被修复以及群落构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5-21)

王孟珂,郭平平,杨勇强,蔡凯旭,周爽爽[5](2019)在《洛阳市大气污染对女贞叶解剖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洛阳市常见绿化树种女贞为研究对象,研究叶片解剖结构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由郊区向市中心方向,叶片厚度变化不大,上表皮厚度增加,栅栏细胞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下表皮变小,叶片栅栏细胞所占比例和组织结合度减小,叶片细胞组织离散度略有增加,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与空气污染程度的变化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吉林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叶晓霞,赵仕花,方振名,宾敏良,温玉婷[6](2018)在《不同分布区地枫皮叶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不同分布区地枫皮叶片解剖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采用冷冻切片和叶表皮离析法,对广西靖西、马山、平果3个自然分布区地枫皮叶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地枫皮叶为典型异面叶,叶片中脉发达,平均厚度为546.67μm,木质部所占比例约50%;栅栏组织2~3层,第1层排列整齐且紧密;海绵组织3~4层,细胞疏松;上表皮由1层细胞组成,外侧具有角质层,厚度为靖西>马山>平果;下表皮角质层较薄,有气孔器分布,气孔器为平列型,密度为197~288个/mm~2,气孔指数为13.53%~17.37%,气孔器长25.77~26.44μm,宽15.75~18.50μm,3个分布区地枫皮的气孔数目、大小及数量随海拔的变化趋势并非呈线性。3个分布区地枫皮叶片的组织成分差别不大,仅一些成分数量和部分组成区域有差别。地枫皮叶的解剖特点显示出其具有旱生植物的特点,随着海拔增加及光照强度增大,主要表现在上表皮细胞变小及角质层增厚、栅栏组织较紧密、下表皮气孔器密度增大,从而适应干旱、光照强、土层浅的石灰岩裸露山顶的恶劣环境。(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梁晓静,梁海英,梁文汇,李开祥[7](2018)在《中国肉桂与越南清化肉桂叶解剖结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石蜡切片法和光学显微观察,对中国肉桂9个家系以及越南清化肉桂2个家系的叶片解剖结构进行对比,并对测定的10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2个肉桂品种的叶片横切面均由上表皮、下表皮、栅栏组织以及海绵组织构成,清化肉桂家系的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51.69μm和170.09μm,显着大于中国肉桂家系。中脉横切面均由厚角组织、维管束以及维管束鞘组成,维管束主要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清化肉桂家系的木质部厚度和中脉厚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34.49μm和1 077.29μm,显着大于中国肉桂家系。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1个家系分为2大类,一类是清化肉桂家系,一类是中国肉桂家系,表明清化肉桂和中国肉桂和遗传距离较远的种。(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张敏娟,李昭良,焦锋,苏超[8](2018)在《8个桑品种的植株茎叶解剖结构及与耐旱性的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干旱、半干旱和湿润地区来源的8个桑品种的植株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和光学显微镜技术对其茎、叶进行解剖结构观察,根据桑树的解剖结构特征分析不同桑品种对干旱的耐受能力差异及桑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变化,并筛选出能表征桑树耐旱能力的重要解剖结构特征性状。不同桑品种植株叶片的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下表皮厚度均存在显着差异,植株茎的导管孔径、导管密度、木质部厚度、韧皮部厚度、茎直径和髓直径等在各桑品种间也有显着差异。对桑品种间具有显着差异的解剖结构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12项茎、叶解剖结构性状指标作为桑树耐旱能力评价的代表性性状指标,进一步将这些指标数据转换为隶属函数值,8个桑品种的耐旱性相关解剖结构特征性状的隶属函数值从大到小,即显示的耐旱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吴堡桑、白桑、新一之、甜桑、育2号、育711号、湖桑32号、陕桑305。(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邓冬丽[9](2018)在《叁种罗汉松雌雄株茎叶解剖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短叶罗汉松(P.macrophyllus var:maki)和海南罗汉松(P.annamiensis)的雌雄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它们茎和叶的切片、离析、表面微结构、能谱分析和超微结构的研究,从微观结构阐明不同罗汉松植物雌雄株的性别差异,从解剖结构特征的变异度探讨罗汉松生态适应性,为罗汉松优树筛选、种植推广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叶片形态参数指标上,3种罗汉松之间存在显着差异,海南罗汉松在叶长、叶宽、叶柄长、叶面积、叶体积和叶质量上都是最大,短叶罗汉松的最小;海南罗汉松雌雄株间所有叶形态参数均存在显着差异,罗汉松和短叶罗汉松中大多数参数也存在显着差异。2.3种罗汉松的结构特征中,叶的横向切面、主脉、叶缘的背腹面的形态上,种间和雌雄株间均存在差异,正反不同。韧皮部形态上,罗汉松和短叶罗汉松呈弧形种间无差异,海南罗汉松呈“V”形种间差异较大,而雌雄株间均无明显差异。3.在大部分叶解剖指标和全部茎解剖指标上,3种罗汉松都存在显着差异,海南罗汉松在栅栏组织厚度、转输组织的长和宽度、叶中厚度、P/S、CTR和茎直径都是最大,短叶罗汉松最小;海南罗汉松和罗汉松雌雄株间大部分茎叶解剖指标都存在显着差异;3种罗汉松雌雄株间髓直径和髓比例参数差异极显着。4.在大部分叶和茎的离析结构参数上,3种罗汉松存在非常显着的差异,海南罗汉松在气孔长度、气孔器长度、上和下表皮长细胞长、上表皮短细胞宽、下表皮短细胞长和宽、纹孔长和宽中都是最大,短叶罗汉松最小;罗汉松雌雄间大部分指标差异都显着。5.扫描电镜中,3种罗汉松气孔器都光滑、全缘且具伏罗林环;蜡质纹饰、叶脉、叶缘、上表皮皱脊形态、下表皮细胞及茎表皮的微形态结构中,雌雄植株之间具有明显差异。6.叶和茎细胞结构中,3种罗汉松指标中除线粒体和叶绿体长度外都存在显着差异,海南罗汉松在叶细胞壁厚、叶细胞长和宽、叶线粒体和叶绿体宽、茎细胞长和宽、茎线粒体数目中都最大,短叶罗汉松最小;叁种罗汉松雄株叶片的叶绿体数量都大于雌株。7.茎叶解剖特征变异度主成分分析中,罗汉松展示出较强的生态适应性,海南罗汉松和短叶罗汉松则出现了雄株的适应能力比雌株更强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张永福,刘成明[10](2016)在《荔枝、龙眼与其属间杂种的茎、叶解剖结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比较荔枝(Litchi)和龙眼(Dimocarpus)与其属间杂种的茎、叶解剖结构,采用徒手切片法、组织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对茎、叶片结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杂种A’和‘杂种B’的髓率、树皮率均居于父母本之间,而木质部率、导管总面积/木质部面积的比值、导管分子内径则表现出显着的超亲优势;‘杂种C’和‘杂种D’的树皮率和射线宽度均小于父母本。‘杂种A’和‘杂种B’导管分子无尾和两端水平的频率居于父母本之间,‘杂种C’和‘杂种D’的导管分子形态特征较接近其母本‘石峡’,‘杂种D’的导管分子长度显着大于父母本。4个杂种的叶主脉厚均居于父母本之间,‘杂种D’的叶脉突起度和‘紫娘喜’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值均显着大于其他试材。4个属间杂种叶片表皮细胞的大小、垂周壁的形态均居于父母本之间;荔枝和龙眼叶片表皮特征差异明显,可以作为两属的鉴别特征。4个属间杂种的解剖结构总体上呈现出较明显的偏母遗传效应。(本文来源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叶解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以越南多毛金花茶(Camellia hirsuta Hakoda et Ninh)为实验材料,开展不同光照处理对多毛金花茶光合特性、叶解剖结构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研究,为越南金花茶引种栽培和抚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年5月上旬,将越南多毛金花茶置于不同光照强度(10%、20%、30%、40%、50%,通过覆盖不同层数的遮荫网获得)的遮荫棚内生长,处理时间2个月。[结果]不同光照处理下,多毛金花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不同,20%、30%光照处理显着提高了多毛金花茶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同时蒸汽压亏缺降低,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达到显着差异(P<0.05);在30%光照处理下,光合色素的含量最高,而叶绿素a/b的值最低,30%光照更有利于多毛金花茶叶片中叶绿素b的合成。20%、30%光照处理下的多毛金花茶叶片具有更发达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更厚的叶片厚度,这2个处理的叶片结构可能有利于其对环境的适应并且光合能力更强。在适当的遮荫条件20%~40%光照处理下,多毛金花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增大。[结论]在20%、30%光照处理下,其叶片具有更发达的叶片厚度和栅栏组织,气孔密度相对较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得到提高,胞间CO_2浓度和蒸汽压亏缺降低,CO_2和水蒸气进出气孔阻力变小,同时在30%光照处理下光合色素的含量最高,说明光合速率得到有效提高。越南多毛金花茶适宜在20%~30%光照强度的环境下生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叶解剖论文参考文献

[1].王坤,韦晓娟,李宝财,李开祥,马锦林.金花茶组植物叶解剖结构特征与抗旱性的关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

[2].王坤,韦晓娟,刘凯,李开祥,马锦林.越南多毛金花茶的光合特性和叶解剖结构对光照环境的适应[J].林业科学研究.2019

[3].倪强,马彦军,杨万鹏,杨永义.NaCl处理对黑果枸杞叶解剖结构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9

[4].陈旭.山东省滨海盐碱地主要造林树种根叶解剖性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D].山东农业大学.2019

[5].王孟珂,郭平平,杨勇强,蔡凯旭,周爽爽.洛阳市大气污染对女贞叶解剖结构的影响[J].吉林林业科技.2019

[6].叶晓霞,赵仕花,方振名,宾敏良,温玉婷.不同分布区地枫皮叶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J].贵州农业科学.2018

[7].梁晓静,梁海英,梁文汇,李开祥.中国肉桂与越南清化肉桂叶解剖结构对比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

[8].张敏娟,李昭良,焦锋,苏超.8个桑品种的植株茎叶解剖结构及与耐旱性的关联分析[J].蚕业科学.2018

[9].邓冬丽.叁种罗汉松雌雄株茎叶解剖结构研究[D].广西大学.2018

[10].张永福,刘成明.荔枝、龙眼与其属间杂种的茎、叶解剖结构比较[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6

标签:;  ;  ;  ;  

叶解剖论文-王坤,韦晓娟,李宝财,李开祥,马锦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