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结构论文_李欣欣

导读:本文包含了液态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液态,结构,动力学,微观,合金,分子,参数。

液态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李欣欣[1](2019)在《Fe基合金液态中程有序结构演变及结构-磁性相关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合金的结构决定其物理性质,因此铁基合金的液态和非晶态结构是研究铁基非晶合金的基础。本文利用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在工业中应用十分广泛的Fe-Si和Fe-Al系二元合金的液态结构随合金成分变化的演变规律以及结构与性能的相关性,并对非晶纯Fe和Fe78Si9B13合金的Fe原子磁矩与局域结构的关系进行研究。采用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液态Fe-Si二元合金在等过热度条件下的结构转变区域。结果表明,30 at.%Si和67 at.%Si(FeSi2)两个点为液态Fe-Si合金的结构转变点。在0~30 at.%Si区间内,液态Fe-Si合金的局域结构是密堆结构;在67~100 at.%Si区间内,液态Fe-Si合金局域结构表现为较开放的结构;30~67 at.%Si区间是结构过渡区,随着Si含量的增加,密堆结构向开放结构过渡。计算得到的形成焓曲线在结构转变成分处存在拐点,从能量的角度说明了结构转变区域划分的合理性。另外,FeSi2合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热电材料,该成分点在1823 KK下的预测混合洽与1585 KK温度下的焓值差别较大,我们推测此处有可能存在液-液结构转变,这为热电材料FeSi2的制备提供了数据参考。此外,可用Si原子网状结构来描述液态Fe-Si合金的结构演变。Fe原子的扩散系数显示,Si原子的网状结构可以有效地限制Fe原子的扩散。通过原子磁矩分析发现Fe的原子磁矩受原子间距和局域结构的共同影响,并在30 at.%Si成分附近达到最大值。研究了液态Fe-Al二元合金在等过热度条件下的中程有序结构演变及相关性质。研究表明,液态Fe-Al合金的结构转变点是66 at.%Al。当Al>66 at.%Al时,形成以Fe为中心的稳定FeAln(n≈9)团簇,并通过Al原子的桥接在叁维空间形成Fe-Fe中程有序结构;当Al<66 at.%A1时,Fe-Fe和Al-Al中程有序结构在液态Fe-Al合金中共存,尤其当Al含量低于50 at.%时,Al-Al中程有序结构占主导地位。结合Voronoi多面体分析,发现FeAln团簇结构主要为<0,3,6,0>多面体,该多面体的含量变化曲线在66 at.%Al成分处出现转折,与之相对应的Fe原子的平均原子磁矩也出现显着降低。另外,Al原子的自扩散系数在该成分点处急剧增加。为了探索原子磁矩与局域结构之间的关系,我们研究了典型非晶Fe78Si9B13合金在不同压力下(0~282.1 GPa)的原子磁矩与局域结构的相关性。随着压力的增加,可将非晶Fe78Si9B13合金的结构演变划分为叁个区域:0.0~20.1 GPa、20.1~60.0 GPa、60.0~282.1 GPa。拟合发现Fe原子平均磁矩随压力增加呈现指数下降规律。为了构建结构与原子磁矩之间的相关性,我们选取0.0 GPa压力下的非晶Fe78Si9B13合金进行研究,提出最小配位多面体模型,发现中心Fe原子的磁矩不仅受原子间距影响同时还受到化学成分的影响:当中心Fe原子周围的Fe原子数增加时,其原子磁矩相应增加;而周围Si原子的存在则使中心Fe原子磁矩降低。非晶态纯Fe的原子构型不仅具有丰富的局部短程有序结构,同时不受化学因素对局部Fe原子磁矩的影响。结果表明,磁矩的绝对值随Voronoi多面体体积减小而降低。利用最小配位多面体模型来描述非晶纯Fe的局域结构,最小配位多面体的配位数为5~10。研究发现局域原子磁矩与最小配位多面体呈现更高相关性,且畸变系数较大的最小配位多面体相应的中心Fe原子的磁矩较大。(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0)

张强,陈辉,秦敬玉,王卫健,刘芳[2](2018)在《Ga-Sn合金液态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子动力学计算方法对包括共晶成分Ga_(91.6)Sn_(8.4)在内的GaxSn100-x合金以及叁元共晶合金Ga_(76)In_(14)Sn_(10)的液态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液态GaxSn100-x合金中异类原子之间呈现排斥行为,共晶合金的液体结构没有呈现出特异性;叁元共晶合金Ga_(76)In_(14)Sn_(10)的液体结构与二元共晶合金Ga_(91.6)Sn_(8.4)的相似,In的引入使结构更加趋于无序化,分析认为这是导致熔点进一步降低的原因。同时计算了几种液态合金的扩散系数。(本文来源于《金属功能材料》期刊2018年04期)

陈叔平,高慧毅,陈秋雄,温永刚,姚淑婷[3](2018)在《结构参数对液态甲烷-丙烷喷射混合器混合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优化液化天然气气质,探究结构参数对喷射混合器内部流场的影响,优化其结构,基于不同沸点低温液体互溶混合机理,以液态甲烷、液态丙烷为工质,分析了不同引射角度和喷嘴直径喷射混合器内两股流体的流动特性和混合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液态甲烷和丙烷可互溶,引射角度发生变化时,速度核心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偏移,随着引射角度的增加速度核心偏移程度逐渐得到改善。压降随着引射角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混合流体出口压力呈增大的趋势,两股流体混合后引射流体质量分数沿中心轴线方向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当引射角度为90度时,两股流体混合后流场分布相对其它引射角度均匀,速度核心偏移现象较不明显,且压力降、混合流体出口压力及引射流体的质量分数最大。喷嘴直径过大时,喷射混合器出口位置出现了回流现象。随着喷嘴直径的增加喷射混合器内两股流体达到均匀混合所需的距离增大,压力降、混合流体出口压力及混合后引射流体质量分数逐渐减小,当喷嘴直径为13 mm时,压力降、混合流体出口压力和两股流体混合后引射流体的质量分数最大。(本文来源于《低温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陈茜,陈庆,梁永超,高廷红,郭笑天[4](2018)在《冷速对液态GaAs快速凝固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液态GaAs在六种不同冷速下的快速凝固过程进行模拟,并采用双体分布函数、平均配位数、键角分布函数、二面角分布和可视化等方法对凝固过程的微观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凝固过程中部分As原子发生偏聚,冷却后形成γ砷(简单立方结构As8),当冷速为1×10~(10) K/s和2×10~(10) K/s时,富Ga区域主要是以闪锌矿和纤锌矿为主的晶体结构;当冷速高于5×10~(10) K/s时,富Ga区域形成以Ga-Ga-Ga和Ga-As-Ga叁元环结构为主的非晶无规网络结构。(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8年14期)

王正齐[5](2018)在《樟芝多糖的液态发酵、结构分析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樟芝是我国台湾特有的珍稀药食两用真菌,已发现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其中多糖是极具开发潜力和研究价值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对于樟芝多糖的研究多在抗癌保肝等活性,而系统的对比其细胞壁多糖和胞外多糖结构与活性差异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首先优化樟芝液态发酵产胞外多糖的工艺条件,然后分析两种来源的樟芝多糖结构上的差异,最后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为提高樟芝液态发酵胞外多糖产量,本实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首先对11种氮源和5种碳源进行初选;然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显着影响胞外多糖产量的因素;最后采用四因素叁水平的响应面法优化胞外多糖的产量。优化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60 g·L~(-1)、酵母浸粉16 g·L~(-1)、维生素B_1 1 g·L~(-1)、KH_2PO_4 0.75 g·L~(-1)、MgSO_4·7H_2O 0.77 g·L~(-1)、初始pH=5.0、装液量120 mL、接种量18%、27℃、100 r·min~(-1)、10d。该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为1.23 g·L~(-1),较优化前提升了71%。针对多糖的不同来源分别采取不同的分离纯化方法共得到热水提(MHW)、冷碱提(MCA)、热碱提(MHA)叁种细胞壁多糖和EPS-1、EPS-2两种胞外多糖,并分别进行了单糖组成、红外光谱、甲基化、分子量和溶液构象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五种多糖均不含糖醛酸,为中性杂多糖,具有较高的支化度和较小的分子尺寸。MHW是以1,4-D-葡萄糖为主链,半乳糖、甘露糖和岩藻糖为侧链,分子量为1.528×10~7 g·mol~(-1);MCA和MHA是以1,3-D-葡萄糖为主链,甘露糖和木糖为侧链,分子量超过10~7 g·mol~(-1);EPS-1和EPS-2是以1,6-D-半乳糖为主链,其它类型单糖为侧链,分子量分别为7.263×10~6和1.180×10~5 g·mol~(-1)。在0.1 mol·L~(-1) NaNO_3溶液中MHW、MCA和MHA主要表现为球形构象,而EPS-1和EPS-2则是以多分支的线性聚合物形式存在。为分析樟芝多糖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本文以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1,1-二苯基-2-叁硝基苯肼(DPPH)和羟自由基叁种自由基为对象,V_c为阳性对照对五种樟芝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碱溶性细胞壁多糖(MCA和MHA)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远强于叁种水溶性多糖(MHW、EPS-1和EPS-2),其IC_(50)值与V_c比较接近,表现出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一步结合二者的结构分析发现,1,3-和1,6-葡萄糖残基在MCA和MHA中含量较高,而在其他多糖中只有少量出现,初步推断这两种残基数与樟芝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有一定关系。(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06-01)

丁国华[6](2018)在《温度诱导液态金属铋的结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温度对液态铋(Bi)结构的影响,初步探讨纯元素液态结构对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方法:通过液态纯Bi结构的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300~900℃温度范围内液态Bi的结构因子、偶分布函数、径向分布函数,计算不同温度下的配位数、原子团簇尺寸、有序度参量、双体相关熵等。凝固试验是把纯Cu加入到结构变化前、后的Bi熔体,制备了Bi-2wt%Cu合金,试样经打磨、抛光后运用4%硝酸酒精溶液进行腐蚀,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合金微观形貌特征。结果:在300℃和475℃的结构因子曲线第一峰右侧均存在一个明显的肩膀。当温度高于700℃时,结构因子和偶分布函数的第一峰高度、原子团簇尺寸、有序度参量随温度升高而急剧下降;而双体相关熵则突然增加。凝固试验表明结构未改变的Bi熔体凝固后的Cu相呈方块状;而结构改变的Bi熔体凝固所得的Cu相呈树枝状。结论:Bi的液体结构在700~762℃范围内发生了重组,温度诱导Bi熔体结构转变具备有序-无序转变特征。Bi熔体的结构变化可用于调控Bi-2wt%Cu合金的熔体状态,进而改变其凝固组织。该研究有望为探索研究新的过热处理技术,进一步深化液态遗传效应的研究深度和广度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马卫国,牟荻,彭平生[7](2018)在《基于CFD的液态CO_2密闭混砂器结构参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保持液态CO_2低温高压状态,基于文丘里原理建立了CO_2密闭混砂器模型。在处理量和携砂比等工艺参数确定的情况下,研究喉管直径、喉管长度和扩散角等3种结构参数对CO_2密闭混砂器混砂效果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下混砂器内压力分布和出口端砂粒体积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参数对CO_2密闭混砂器的混砂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当喉管直径比为0.7、喉管长度比为3、扩散角度为5°时混砂效果最佳,并且明显优于工程实际中T形管结构混砂器。研究结果可为液态CO_2密闭混砂器设计和使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石油机械》期刊2018年04期)

赵玉奎,龚成功,李晶,包莹,岳武[8](2018)在《小批量液态金属保温用新型结构电炉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实验室小批量金属熔炼和保温过程中坩埚和金属液冷却快的问题,设计并制造了适用于大尺寸或形状不规则的熔炼坩埚及液态金属整体转运和保温的电炉。电炉采用对开式结构,炉膛空间完全开放,坩埚可顺利放入炉膛内。电炉既可以作为保温炉,也可用作熔化炉。(本文来源于《铸造》期刊2018年03期)

卞健,王凤江[9](2018)在《液态回流时间对Cu/Sn-0.7Cu/Cu焊点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器件的小型化发展使得焊点尺寸变小,导致焊点中界面化合物的比例增加,甚至整个焊点转变为全化合物焊点。文中通过改变液态回流时间、温度,研究了厚度为50μm的焊点的组织、拉伸载荷下的形变与断裂。结果发现,随着液态回流时间的延长、回流温度的升高,化合物焊点由焊料/IMC结构转变为全IMC结构;焊点强度降低;断裂形貌由脆性主导的混合断口转变为化合物脆性断口。(本文来源于《焊接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何帆,张晋敏,高廷红,梁永超,田泽安[10](2017)在《压强对液态InGaAs快速凝固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不同压强下液态InGaAs的快速凝固过程,并采用径向分布函数、键角分布函数、配位数统计以及可视化等方法,从微观结构的不同层面分析了压强对凝固过程微观结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对于InGaAs体系,压强对最近邻和次近邻的原子排布都有影响,但对次近邻原子排列的影响更为明显,通过次近邻原子键角的调整,使得原子排列更加紧密,体系的短程有序度增强.在原子的配位数结构上,随着压强的增加,部分叁配位向四配位发生转变,从而使整个体系达到致密的结构.(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液态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分子动力学计算方法对包括共晶成分Ga_(91.6)Sn_(8.4)在内的GaxSn100-x合金以及叁元共晶合金Ga_(76)In_(14)Sn_(10)的液态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液态GaxSn100-x合金中异类原子之间呈现排斥行为,共晶合金的液体结构没有呈现出特异性;叁元共晶合金Ga_(76)In_(14)Sn_(10)的液体结构与二元共晶合金Ga_(91.6)Sn_(8.4)的相似,In的引入使结构更加趋于无序化,分析认为这是导致熔点进一步降低的原因。同时计算了几种液态合金的扩散系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态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李欣欣.Fe基合金液态中程有序结构演变及结构-磁性相关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9

[2].张强,陈辉,秦敬玉,王卫健,刘芳.Ga-Sn合金液态结构研究[J].金属功能材料.2018

[3].陈叔平,高慧毅,陈秋雄,温永刚,姚淑婷.结构参数对液态甲烷-丙烷喷射混合器混合特性的影响[J].低温工程.2018

[4].陈茜,陈庆,梁永超,高廷红,郭笑天.冷速对液态GaAs快速凝固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8

[5].王正齐.樟芝多糖的液态发酵、结构分析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8

[6].丁国华.温度诱导液态金属铋的结构变化[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8

[7].马卫国,牟荻,彭平生.基于CFD的液态CO_2密闭混砂器结构参数设计[J].石油机械.2018

[8].赵玉奎,龚成功,李晶,包莹,岳武.小批量液态金属保温用新型结构电炉的设计[J].铸造.2018

[9].卞健,王凤江.液态回流时间对Cu/Sn-0.7Cu/Cu焊点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J].焊接技术.2018

[10].何帆,张晋敏,高廷红,梁永超,田泽安.压强对液态InGaAs快速凝固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的影响[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7

论文知识图

涂层合金区显微裂纹((a)低倍,...涂层合金区与Q235基体冶金结合...液态结构的多度域分形模型用液态结构的多度域分形模型计...电场作用前后液态结构平衡态变...Cu液态结构在600K下演变过程中...

标签:;  ;  ;  ;  ;  ;  ;  

液态结构论文_李欣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