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的名称为一种铸焊模具型腔结构。属于铅酸蓄电池制造极板与汇流排铸焊技术领域。它主要是解决现有蓄电池在极板与汇流排铸焊成型后边缘极板掉片现象。它的主要特征是:包括可容纳汇流排的铸焊模具型腔;在所述铸焊模具型腔内靠近汇流排所在位置的模具型腔边缘位置设有倒角机构;所述的倒角机构与极群组最外侧的板耳插入汇流排的部分相配合;所述的倒角机构上部为弧形顶部,下部垂直延伸至模具型腔底部。使极板板耳位置在插入后通过受力产生向内形变,改变最外层极板板耳的插入位置。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可有效防止板耳铸焊后极板掉片、提高生产效率和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的特点,主要用于电池极板板耳与汇流排的铸焊成型。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铸焊模具型腔结构,包括可容纳汇流排(3)的铸焊模具型腔(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铸焊模具型腔(1)内靠近汇流排(3)所在位置的模具型腔边缘位置设有倒角机构(2);所述的倒角机构(2)与极群组最外侧的板耳(5)插入汇流排(3)的部分相配合;所述的倒角机构(2)上部为弧形顶部,下部垂直延伸至模具型腔底部;所述的倒角机构(2)的弧形顶部上端与汇流排(3)所在位置的上端平齐。
设计方案
1.一种铸焊模具型腔结构,包括可容纳汇流排(3)的铸焊模具型腔(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铸焊模具型腔(1)内靠近汇流排(3)所在位置的模具型腔边缘位置设有倒角机构(2);所述的倒角机构(2)与极群组最外侧的板耳(5)插入汇流排(3)的部分相配合;所述的倒角机构(2)上部为弧形顶部,下部垂直延伸至模具型腔底部;所述的倒角机构(2)的弧形顶部上端与汇流排(3)所在位置的上端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焊模具型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角机构(2)的弧形顶部下端与汇流排(3)所在位置的侧部边缘之间的距离>1mm。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铅酸蓄电池板耳与汇流排铸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铅酸蓄电池极板与汇流排铸焊结合的铸焊模具型腔结构。
背景技术
启动铅酸电池作为现代汽车启动动力和储能电源,在市场上运用广泛。这种电池在生产组装制造过程中极板与汇流排需要进行铸焊连接,保证各单格中正负极板能够串联在一起,组成一个单格。生产过程使用铅泵通过输液管将熔融铅合金浇注至铸焊模具型腔中,浇注结束的同时将极耳插入汇流排型腔液态合金中,当液态铅合金温度降至固相温度以下,液态铅合金凝固,从而建立了极耳与汇流排的连接。生产过程中由于最外层极板与汇流排最外层在铸焊时靠近模具型腔边缘,最外层极板铸焊不完整导致极板掉片,在后期会影响蓄电池容量及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防止板耳铸焊后极板掉片的铸焊模具型腔结构,确保铸焊完成后最外层极板与汇流排边缘距离最少>1mm,防止后续极板掉片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铸焊模具型腔结构,包括可容纳汇流排的铸焊模具型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铸焊模具型腔内靠近汇流排所在位置的模具型腔边缘位置设有倒角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倒角机构与板耳排最外侧的板耳插入汇流排的部分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倒角机构上部为弧形顶部,下部垂直延伸至模具型腔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倒角机构的弧形顶部上端与汇流排所在位置的上端平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倒角机构的弧形顶部下端与汇流排所在位置的侧部边缘之间的距离>1mm。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铸焊模具型腔内靠近汇流排所在位置的模具型腔边缘位置设有倒角机构,倒角机构与板耳排最外侧的板耳插入汇流排的部分相配合,倒角机构倒角后上部为弧形顶部,因而在极耳与汇流排的铸焊过程中,使极板板耳位置在插入后通过受力产生向内形变,改变最外层极板板耳的插入位置,使铸焊过程中最外层板耳与汇流排融合效果更好,更不影响汇流排成型及脱模过程,解决了铸焊后汇流排边缘极板掉片现象,便于生产的同时达到的提高生产效率,避免了电池使用过程中的极板掉片现象,蓄电池性能也得到提高。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可有效防止板耳铸焊后极板掉片、提高生产效率和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电池极板板耳与汇流排的铸焊成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倒角机构、板耳和汇流排的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1. 铸焊模具型腔;2. 倒角机构;3. 汇流排;4. 极板;5. 板耳。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为一种铸焊模具型腔结构,包括可容纳汇流排3的铸焊模具型腔1,在铸焊模具型腔1内靠近汇流排3所在位置的模具型腔边缘位置设有倒角机构2。倒角机构2与极群组最外侧的板耳5插入汇流排3的部分相配合。倒角机构2上部为弧形顶部,下部垂直延伸至模具型腔底部。弧形顶部上端与汇流排3所在位置的上端平齐,下端与汇流排所在位置的侧部边缘之间的距离>1mm。在极板4通过插入进入铸焊模具型腔1,使板耳5最外边缘极板与铸焊模具倒角结构2插入接触,在板耳5受力后产生形变,改变了板耳5插入汇流排的位置,使板耳5运动轨迹位置向内移动,保证了边缘板耳5能够更好的与汇流排结合成型,在铸焊模具型腔1内铸焊结束后,汇流排3在脱模过程中铸焊模具倒角结构2不会干涉整个过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4分别如图2-图4所示。倒角结构2可应用在每个实施例的汇流排成型模具型腔内,作用与实施例1相同。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1491.2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2(湖北)
授权编号:CN209849865U
授权时间:20191227
主分类号:B22D25/04
专利分类号:B22D25/04;B22D19/04
范畴分类:25D;
申请人:骆驼集团襄阳蓄电池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骆驼集团襄阳蓄电池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41000 湖北省襄阳市高新区深圳大道6号
发明人:张林;王军安;徐建刚;夏诗忠;刘长来
第一发明人:张林
当前权利人:骆驼集团襄阳蓄电池有限公司
代理人:严崇姚
代理机构:42217
代理机构编号:襄阳嘉琛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