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乳化剂论文_许燕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乳化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乳化剂,生物,芽孢,杆菌,微生物,碳源,仔鸡。

生物乳化剂论文文献综述

许燕博[1](2016)在《中间苍白杆菌产生物乳化剂的发酵条件及产物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乳化剂具有环境友好性、生物可降解性、低毒等优点,可应用于多个领域,研究生物乳化剂的发酵条件和产物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环境条件和碳源对Ochrobactrum intermedium 1#生长和生物乳化剂合成的影响,并对所产生物乳化剂的提取方法、组成、特性及相关应用进行研究。菌株1#能在0-45 oC、pH 5-12和1.0-8.0%NaCl环境中生存,其中30 oC、pH 7-8和不添加NaCl的条件最适于菌体生长和生物乳化剂合成。1.0-2.0%NaCl会促进菌体生长,但不利于产物合成。以1.0%蔗糖为碳源的发酵液乳化活性在第6 d高达56%。2.0%蔗糖导致细胞过多过快地生长,不利于生物乳化剂的合成。在1.0%蔗糖基础上添加0.5-1.0%大豆油不能促进菌体生长,而且发酵液乳化活性降低。生物乳化剂的提取方法:调发酵上清液pH 10-12,沉淀去除杂蛋白,上清液用2倍体积冰乙醇沉淀,沉淀用1/10上清液体积的67%乙醇洗3次,用1/10原发酵液体积的去离子水将沉淀溶解,在4 oC放置40 min,得到生物乳化剂结晶。该结晶经化学分析和薄层层析,初步鉴定为糖-蛋白复合物。所产生物乳化剂属于阴离子型乳化剂,无起泡性,可增强鸡蛋清起泡的持续性;在-20-140 oC、pH 2-13和1-30%NaCl条件下的稳定性良好,对植物油和液体石蜡具有良好的乳化活性,对短链烷烃无乳化活性,与液体石蜡形成水包油型乳化层。对原油提取和油渍清洗均具有一定的作用,为其在石油开采和洗涤去污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大连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王志荣,孙俊,辛鑫,许淼,姚志刚[2](2015)在《一株生物乳化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滨州地区石油污染盐碱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具有高产生物乳化活性的菌株SJ,经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RNA测序分析,初步鉴定为该菌株属于沙雷氏菌属,命名为Serratia sp.SJ。对菌株SJ的生长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SJ对NaCl的最适生长范围为0%~4%,生长最适pH值范围是7~10。菌株经发酵培养,测定发酵液对柴油的乳化指数为100%。采用盐沉法从发酵液中提取到生物乳化剂,得率为0.75g/L。经定性和定量分析,该乳化剂由糖类、蛋白质和脂类叁部分组成,比例分别为34.7%、41.5%和16.0%。菌株SJ及其产生的生物乳化剂在石油污染治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5年10期)

王君,王志荣,孙俊,房博,姚志刚[3](2014)在《生物乳化剂产生菌的分离和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4株对柴油、正己烷等烃类具有乳化作用的细菌。对4株菌的耐盐碱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4株菌株均能耐受较高的盐碱环境并产生生物乳化剂,其中菌株FB-8的乳化活性最高。将菌株FB-8进行发酵培养,采用盐沉法从发酵液中提取到生物乳化剂粗品,得率为1.62g/L,该物质能够在高盐碱条件下乳化柴油。分离到的4株菌可用于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的生物修复。(本文来源于《滨州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李国强,纪凯华,李佳斌,刘云,梁凤来[4](2014)在《嗜热解烃菌DM-2产生的生物乳化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生物乳化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大分子生物表面活性物质,从胜利油田中1区N3块地层环境中筛选到一株能产生一种生物乳化剂的嗜热解烃菌DM-2,经鉴定为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研究其产生的生物乳化剂的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方法】采用化学显色、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和氨基酸自动分析等方法确定乳化剂的化学组成;根据乳化剂在不同条件下的乳化指数(EI-24)确定其理化性质。【结果】菌株DM-2产生的乳化剂主要由多糖(71.4%,质量比)和蛋白(27.75%,质量比)组成,对柴油、苯、二甲苯和煤油等石油烃均有很好的乳化效果。理化性质分析显示它是一种耐高温、耐盐、耐酸碱的高效乳化剂。【结论】菌株DM-2产生的乳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生物乳化剂,在石油开采、原油集输、油罐清洗和石油污染治理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4年04期)

李彩风,吴晓玲,刘涛,巴燕,曹嫣镔[5](2014)在《高温产生物乳化剂菌株SL-1的性能评价及物模驱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胜利油田油井产出液中获得一株高温产乳化剂菌SL-1,经形态观察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判定为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耐温性和耐盐性实验显示,菌株SL-1最适生长温度为65~70℃,最高耐受盐度为8%.高温下,该菌能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生长且能有效合成、分泌生物乳化剂,原油乳化现象显着.发酵实验显示该菌发酵液的乳化指数高达99%,乳化效果稳定,发酵62 h后生物乳化剂产量达到最大.高温物模驱油实验结果发现,注入SL-1发酵液后可提高原油采收率8.3%,菌株SL-1有望应用于高温油藏进行微生物驱油试验.(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罗连锋,潘翔[6](2012)在《生物乳化剂—益加能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在追求养殖高效的过程中,为了加快畜禽的生长速度,降低料重比,生产实践中常常使用油脂,添加乳化剂是提高油脂消化率的一个重要手段。乳化剂是一种既能溶解于水,又能溶解于油的两性物质。本试验研究了商业生产条件下饲用乳化剂—益加能对肉鸡生产性能的(本文来源于《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2年03期)

徐爽,黄志勇,路福平,王永莉[7](2011)在《响应面法优化土芽孢杆菌XS2产生物乳化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响应面法对土芽孢杆菌XS2产生物乳化剂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土芽孢杆菌XS2产生物乳化剂的主要培养基成分,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和Design-Expert 7.0软件建立响应曲面模型,来优化土芽孢杆菌XS2产生物乳化剂的发酵培养基。[结果]葡萄糖、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为影响土芽孢杆菌XS2产生物乳化剂的主要因素,土芽孢杆菌XS2产生物乳化剂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68 g/L,硝酸钠2 g/L,磷酸二氢钾5.03 g/L,磷酸氢二钾1.36 g/L,硫酸镁结晶0.2 g/L,硫酸亚铁0.02 g/L,氯化钙0.01 g/L,微量元素液2 ml。在此条件下,生物乳化剂乳化活性的实测值(67.0%)与预测值(66.7%)较为接近,比优化前提高了27%。[结论]响应面法适用于土芽孢杆菌XS2产生物乳化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优化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16期)

徐爽,黄志勇,路福平,王永莉[8](2011)在《高温产生物乳化剂菌的筛选及其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甘肃玉门油田鸭儿峡油藏样品中分离到3株可降解原油并具有很好乳化活性的嗜热菌株,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3株分离菌分别为短小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sp.XS1)和白色土芽孢杆菌(Geobacillus pallidus XS2,XS3)。3株分离菌均可在50℃高温下生长,其中菌株XS2的最适生长温度为60℃,在pH值为5.5—9.5范围内均可生长,有良好适应性,盐浓度对菌株生长影响不大。菌株XS2同时还具有很好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在100℃高温,20%盐浓度下,乳化活性均无明显变化。通过对原油降解过程中色谱特征分析,菌株XS2不仅可降解原油组分中的轻质组分,而且还能很好地降解原油中重质组分,提高原油流动性,原油品质也得到大大改善,可见菌株XS2是一株潜在驱油微生物,在微生物采油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科技导报》期刊2011年15期)

李海涛,张铁鹰,姜建宏,刘志伟,孙杰[9](2009)在《天然生物乳化剂在肉仔鸡日粮中应用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生物乳化剂能够提高畜禽对日粮中脂肪的消化及利用率。本试验利用一种具有独特表面活性的天然生物乳化剂(利舒宝)替代不同脂肪比例日粮中的油脂1.1%(约418.68kJ/kg的代谢能),共计6种日粮。选取1008只1日龄AA肉仔鸡(公母各半),随机分成6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公母各半),分别饲喂上述6种日粮。结果表明:在高比例添加油脂的日粮中利用乳化剂替代1.1%的油脂,可以保持肉仔鸡生产性能不变,同时降低饲料成本。在低油脂比例日粮中,利用乳化剂替代1.1%油脂后,料肉比降低(P<0.05),但对体重影响不显着(P>0.05)。由结果可见,在基础日粮中保留一定油脂水平的情况下,利用乳化剂可以替代日粮中1%左右的脂肪(约相当于418.68J的能量)。(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09年08期)

薛峰,刘瑾[10](2009)在《喜热噬油芽胞杆菌产生的生物乳化剂的组成与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喜热噬油芽胞杆菌(Geobacillus thermo leovorans str5366T)以正十六烷为碳源55℃培养的发酵液中分离获得了一种生物乳化剂,经鉴定为糖-肽-脂复合物。该乳化剂中糖、肽、脂和烃的含量分别为29.4%、15.8%和35.8%。利用肽水解结合氨基酸分析、糖醇乙酰化结合GC-MS、脂肪酸甲脂化结合GC-MS等技术手段鉴定乳化剂中糖主要为D-甘露糖;主要氨基酸为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构成脂的主要脂肪酸为十六烷酸、十八烯酸和十八烷酸。该菌及其代谢产生的乳化剂乳化性能良好,具有高温条件下应用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杂志》期刊2009年01期)

生物乳化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滨州地区石油污染盐碱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具有高产生物乳化活性的菌株SJ,经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RNA测序分析,初步鉴定为该菌株属于沙雷氏菌属,命名为Serratia sp.SJ。对菌株SJ的生长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SJ对NaCl的最适生长范围为0%~4%,生长最适pH值范围是7~10。菌株经发酵培养,测定发酵液对柴油的乳化指数为100%。采用盐沉法从发酵液中提取到生物乳化剂,得率为0.75g/L。经定性和定量分析,该乳化剂由糖类、蛋白质和脂类叁部分组成,比例分别为34.7%、41.5%和16.0%。菌株SJ及其产生的生物乳化剂在石油污染治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乳化剂论文参考文献

[1].许燕博.中间苍白杆菌产生物乳化剂的发酵条件及产物分离[D].大连工业大学.2016

[2].王志荣,孙俊,辛鑫,许淼,姚志刚.一株生物乳化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J].绿色科技.2015

[3].王君,王志荣,孙俊,房博,姚志刚.生物乳化剂产生菌的分离和特性分析[J].滨州学院学报.2014

[4].李国强,纪凯华,李佳斌,刘云,梁凤来.嗜热解烃菌DM-2产生的生物乳化剂[J].微生物学通报.2014

[5].李彩风,吴晓玲,刘涛,巴燕,曹嫣镔.高温产生物乳化剂菌株SL-1的性能评价及物模驱油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6].罗连锋,潘翔.生物乳化剂—益加能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J].浙江畜牧兽医.2012

[7].徐爽,黄志勇,路福平,王永莉.响应面法优化土芽孢杆菌XS2产生物乳化剂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

[8].徐爽,黄志勇,路福平,王永莉.高温产生物乳化剂菌的筛选及其功能分析[J].科技导报.2011

[9].李海涛,张铁鹰,姜建宏,刘志伟,孙杰.天然生物乳化剂在肉仔鸡日粮中应用效果的研究[J].饲料工业.2009

[10].薛峰,刘瑾.喜热噬油芽胞杆菌产生的生物乳化剂的组成与性质[J].微生物学杂志.2009

论文知识图

生物乳化剂气质联用的气相色谱结...生物乳化剂的红外吸收图谱生物乳化剂生物乳化剂的1H谱注c1netobacter 5p.wp02421生物乳化5 高温产生物乳化剂菌的筛选及其...

标签:;  ;  ;  ;  ;  ;  ;  

生物乳化剂论文_许燕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