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时间透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透视,时间,未来,大学生,文学作品,自我,理论。
时间透视论文文献综述
张珊珊,杨振芸,吴红彦,胡维明,李玖菊[1](2018)在《大学生时间透视与成就动机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大学生的时间透视与成就动机的关系,本研究利用大学生时间体验量表、成就动机问卷对23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时间透视对未来的希望(t=-2.27,P=0.024)、对现在的激情(t=2.97,P=0.003)、对现在的满足(t=-4.06,P=0.000)、对过去的接纳(t=3.44,P=0.001)因子与成就动机的追求成功的动机(t=2.57,P=0.011)、避免失败的动机(t=-2.64,P=0.009)因子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不同作息时间规律情况的大学生在时间透视(t=1.97,P=0.05)、成就动机(t=3.42,P=0.001)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不同学习成绩的大学生在时间透视(F=3.91,P<0.05)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与时间透视(r=0.153,P<0.05)、对未来的希望、对现在的满足、对时间的计划(r1=0.342、r2=0.209、r3=0.310,P<0.01)呈显着正相关,与对现在的激情(r=-0.270,P<0.01)呈显着负相关;(5)时间透视、是否为学生干部对成就动机有显着预测作用(F=5.765,P1=0.015,P2=0.036)。由此可知,(1)大学生的时间透视、成就动机受性别、作息时间是否规律、学习成绩的影响;(2)时间透视得分越高,成就动机越强。(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21期)
沙振坤[2](2014)在《文学作品中的时间透视现象——读英伽登的《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时间透视是波兰哲学家英伽登提出的最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借助这一理论来分析中国文学,能使我们对文学作品叙述方式的认识更加深刻。(本文来源于《学园》期刊2014年24期)
魏连娣[3](2013)在《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未来时间透视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未来时间透视(FTP)是指一个人概念化的未来以及与未来的关联。未来时间透视是关于未来时间的一种认知结构,它具有独特的动机作用,并能影响学业表现。本文在自我决定理论(SDT)框架下,以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为例,考察未来时间透视与学习动机和学习投入的关系,以及未来时间透视影响学习投入的机制。研究一考察未来时间透视、学习动机和学习投入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问卷法,选取某师范大学大二年级被试共678名,其中男生174名,女生504名。结果发现:(1)未来时间透视与外在调节相关不显着;(2)通过依次检验回归系数单独考察各类调节的中介效应发现,内摄调节的中介效应为4.5%,认同调节的中介效应为10.1%,内部动机的中介效应为14.5%,动机内化的(相对自主指数/动机内化指数RAI)中介效应为8.8%;(3)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综合考察各类调节的中介效应依然发现,内摄调节在未来时间透视和英语学习投入之间不存在中介作用,认同调节和内部动机存在中介效应,而且未来时间透视与认同调节和内部动机之间的路径系数依次递增。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未来时间透视不仅能直接影响个体的英语学习投入,而且能通过促进动机的内化间接影响学习投入。研究二考察高未来时间透视低内部动机大学生在追踪后其英语学习动机是否内化。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从研究一中选取被试,共85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58人。结果发现,两个月后,低未来时间透视低内部动机类型大学生其英语学习相对自主性(相对自主指数/动机内化指数RAI)提高,但差异不显着;高未来时间透视低内部动机类型大学生英语学习相对自主性提高,差异显着。因此得出,未来时间透视能够促进动机内化。(本文来源于《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11-01)
尹鑫海[4](2013)在《“时间透视”——作为英伽登现象学美学中“具体化”的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的影响下,英伽登在文本及其具体化的分析过程中引出了"时间透视"理论。他认为阅读时间作为"透视时间"与作品时间不同,不是作为客观时间,而是作为一种内在时间。这体现在作品描绘事件的过程和整个作品及其具体化已经读过的各个阶段和部分中。(本文来源于《励耘学刊(文学卷)》期刊2013年01期)
朱建君[5](2013)在《阅读过程中的时间透视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英伽登理论中关于时间的一个重要论点就是阅读过程中的时间透视现象。其理论来源是他的老师胡塞尔对内时间意识的分析。时间透视现象就是人们在知觉中歪曲了时间形式。在作品描述的事件中及阅读过程中都存在时间透视现象。文学作品只能在连续的时间透视现象中呈现出来。时间透视缩短现象会给读者把握整部作品带来困难。读者必须努力把握已阅读过的部分,以便更好地理解整部作品。(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3年02期)
魏连娣[6](2012)在《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未来时间透视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未来时间透视(FTP)是指一个人概念化的未来以及与未来的关联。未来时间透视是关于未来时间的一种认知结构,它具有独特的动机作用,并能影响学业表现。本文在自我决定理论(SDT)框架下,以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为例,考察未来时间透视与学习动机和学习投入的关系,以及未来时间透视影响学习投入的机制。研究一考察未来时间透视、学习动机和学习投入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问卷法,选取某师范大学大二年级被试共678名,其中男生174名,女生504名。结果发现:(1)未来时间透视与外在调节相关不显着;(2)通过依次检验回归系数单独考察各类调节的中介效应发现,内摄调节的中介效应为4.5%,认同调节的中介效应为10.1%,内部动机的中介效应为14.5%,动机内化的(相对自主指数/动机内化指数RAI)中介效应为8.8%;(3)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综合考察各类调节的中介效应依然发现,内摄调节在未来时间透视和英语学习投入之间不存在中介作用,认同调节和内部动机存在中介效应,而且未来时间透视与认同调节和内部动机之间的路径系数依次递增。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未来时间透视不仅能直接影响个体的英语学习投入,而且能通过促进动机的内化间接影响学习投入。研究二考察低未来时间透视高内部动机组的动机来源。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从研究一中选取低FTP高内部动机和高FTP高部动机被试,共168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131人。施测基本心理需要问卷。考察低未来时间透视高内部动机与高未来时间透视高内部动机类型大学生在英语学习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上的差异。结果发现:(1)高未来时间透视高内部动机大学生自主需要比低未来时间透视高内部动机大学生高,差异显着,两组大学生在胜任需要和关联需要上差异不显着;(2)高未来时间透视高内部动机和低未来时间透视高内部动机大学生自主需要均高于胜任需要和关联需要,胜任需要与关联需要差异不显着。研究表明对于低未来时间透视高内部动机大学生来说,其胜任和关联需要的满足对动机内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总体而言,自主需要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最大,胜任和关联对学习动机的影响相对较小。研究叁考察高未来时间透视低内部动机大学生在追踪后其英语学习动机是否内化。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从研究一中选取被试,共85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58人。结果发现,两个月后,低未来时间透视低内部动机类型大学生其英语学习相对自主性(相对自主指数/动机内化指数RAI)提高,但差异不显着;高未来时间透视低内部动机类型大学生英语学习相对自主性提高,差异显着。因此得出,未来时间透视能够促进动机内化。(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甘怡群[7](2011)在《未来取向应对的双阶段序列模型及其时间透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的研究表明,未来取向应对对于应激管理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预先应对和预防应对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一直是困扰应对研究者的重要问题。我们的前期工作显示,序列模型比平行模型能更好地表征预先应对和预防应对的内在关系,时间透视比威胁知觉更能解释预防应对的前因。本项目首次以时间知觉和内隐态度为切入点,探索未来取向应对机制的理论模型。研究内容拟包括:(1)以大学生就业为情境,构建未来取向应对的双阶段序列模型;(2)以大学生入学适应为情境,用内隐认知充实和验证未来取向应对的序列模型;(3)用时间折扣模型的任务范式,探讨未来取向应对不同阶段的时间透视机制:(4)用威胁性和中性的阈下面孔作情绪启动,验证未来取向应对不同阶段的时间透视机制。本研究为发掘预先应对和预防应对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及基于未来取向应对的干预在心理健康和教育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11年11期)
戴必兵,张国华[8](2011)在《大学生时间透视与焦虑的关系:应对方式的完全中介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考查大学生的时间透视与焦虑的关系,并探讨应对方式是否在时间透视和焦虑间起中介作用。采用《时间透视简式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对319名大学生进行测试,运用SPSS17.0和Amos4.0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多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1)现在定向与焦虑和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显着正相关,与解决问题显着负相关;(2)未来定向与焦虑和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显着负相关,与解决问题显着正相关;(3)应对方式在时间透视和焦虑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现在定向和未来定向都无法直接预测焦虑,两者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地预测焦虑。该研究表明,不同时间透视占优的大学生通过应对方式影响其焦虑状况,为今后进行焦虑的心理治疗和干预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中国特殊教育》期刊2011年08期)
王孟成,杨忍,戴晓阳[9](2009)在《大学生拖延行为倾向与时间透视的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大学生拖延行为倾向与时间透视的关系。方法:采用Aitken拖延行为问卷和青少年时间透视量表对456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测试。结果:①在拖延量表上的得分不存在显着的性别、学历等人口学差异;②Aitken拖延行为问卷分与未来时间透视的长度因子呈中等程度的显着正相关(r=0.55,P<0.01),与现在时间透视分量表的态度和清晰度因子存在的显着负相关(r=-0.27,-0.43,P<0.01),与过去时间透视量表各因子相关较弱;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未来时间长度和现在时间清晰度两个因子均对男女生拖延得分有重要的预测作用,两个回归方程的解释力基本相当均在40%上下。结论:个体在时间透视上的差异是造成拖延行为倾向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09年05期)
戴雅玲,张运红,郑安云,苗丹民[10](2009)在《网络成瘾青少年时间透视、生活事件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影响成瘾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重要变量。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通过网瘾讲座、学校和社区调查,从324名学生中用Young的网络成瘾10项诊断标准问卷筛选出从小学六年级到高叁的网络成瘾者60名,年龄12~19岁。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问卷、时间透视简式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进行测查。结果:具有扮演动机的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得分高于没有扮演动机的青少年[(55.3±2.5)vs.(48.1±1.4),P=0.012];现在时间定向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呈正相关(r=0.38,P(0.01);生活事件中人际关系因子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具有较高相关(r=0.42,P(0.01),可直接预测病理性互联网使用(R2=17.5,P<0.001)。结论:上网动机、人际关系和现在定向对网瘾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期刊2009年03期)
时间透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时间透视是波兰哲学家英伽登提出的最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借助这一理论来分析中国文学,能使我们对文学作品叙述方式的认识更加深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间透视论文参考文献
[1].张珊珊,杨振芸,吴红彦,胡维明,李玖菊.大学生时间透视与成就动机的关系[J].文教资料.2018
[2].沙振坤.文学作品中的时间透视现象——读英伽登的《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J].学园.2014
[3].魏连娣.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未来时间透视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C].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
[4].尹鑫海.“时间透视”——作为英伽登现象学美学中“具体化”的结构特征[J].励耘学刊(文学卷).2013
[5].朱建君.阅读过程中的时间透视现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
[6].魏连娣.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未来时间透视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7].甘怡群.未来取向应对的双阶段序列模型及其时间透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1
[8].戴必兵,张国华.大学生时间透视与焦虑的关系:应对方式的完全中介效应[J].中国特殊教育.2011
[9].王孟成,杨忍,戴晓阳.大学生拖延行为倾向与时间透视的相关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
[10].戴雅玲,张运红,郑安云,苗丹民.网络成瘾青少年时间透视、生活事件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