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用户平衡分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配,用户,算法,交通,通流,可信性,模型。
用户平衡分配论文文献综述
凌春梅[1](2017)在《基于改进的Logit型随机用户平衡分配模型及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飞跃式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小汽车的拥有量急剧上升,交通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和普通市民关心的问题。为了解决城市出行拥堵,相关的政府部门从交通供需平衡着手,重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相关的资金投入,提高交通规划与管理水平,已取得一定程度的成效。交通分配模型是交通规划与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部分之一,是进行有效的交通方案决策的辅助手段之一。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应用比较广泛的Logit型的交通分配问题,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分析了交通分配理论以及离散选择模型在交通分配的应用,针对Dial算法在Logit随机配流中对有效路径的选取过于严格,导致一些阻抗小的路径反而没有流量分配的问题,本文重新定义了有效路径,并提出基于相对阻抗的Logit路径选择概率,并运用算例对改进的Dial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Dial比原算法的流量分配结果更合理。(2)阐述了路径尺度修正的路径选择概率的形式及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提出了考虑不同OD对的长度感知系数的路径尺度修正Logit型SUE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等价性证明与解的唯一性证明,用了基于路径的相继平均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算例实验把本文提出的模型与多项式Logit型SUE模型、路径尺度修正的Logit型SUE模型进行流量分配结果的比较,分析了模型参数的变化对路网流量分配的影响。(3)考虑改进Logit型的随机用户平衡模型通常采用相继平均法进行求解,该算法初期收敛快,后期收敛慢。本文提出了基于禁忌搜索-粒子群算法(TS-PSO)对路径尺度修正Logit型的SUE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算例与基于路径的相继平均法进行分析对比,证明算法的有效性。(4)考虑路网的出行者不是同质的,出行者有自己对影响出行阻抗因素的偏好,同时路网路段的通行能力具有不确定性的,在随机因素的影响下,出行者的出行行程时间也具有不确定性,提出基于期望行程时间与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广义出行费用,在此基础上,建立多用户的路径尺度修正的Logit型的随机用户平衡模型,并给出模型的等价性证明与解的唯一性证明,并对给出的算例进行参数灵敏度分析,该模型符合出行者的路径选择行为。(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7-04-05)
张凡[2](2015)在《用户平衡分配模型、拓展模型及算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户平衡分配模型在交通规划及城市交通网络设计中占据重要作用,网络上流量分配结果的准确性对交通决策问题起着关键性作用。用户平衡分配模型的关键部分是对路网用户的行为选择描述的准确性,因此在基本的用户平衡模型上,发展出了较多更能描述实际情况的用户平衡拓展模型。因此本文重点介绍了用户平衡分配模型、其拓展模型及其算法。(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5年06期)
陈坚,杨飞,晏启鹏[3](2012)在《多方式复合城市交通网络弹性需求随机用户平衡分配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目前交通分配模型仅限于某种方式内,并缺少考虑方式划分与交通分配相互影响的问题,描述了多方式复合城市交通网络。网络中涵盖了公交车和小汽车两个子系统,出行总量满足弹性需求,并根据两个子系统效用函数进行随机用户平衡分配,同时子系统内各路径流量分配也满足随机用户平衡,从而建立了两层次叁随机用户平衡的多方式复合城市交通网络弹性需求随机用户平衡分配模型。证明了模型解的等价性及唯一性;提出了综合对角化算法和MSA算法的组合求解算法。最后,设计了一个算例以验证模型有效性,计算结果为:公交车出行量为814.1人次/h,占总出行量3997.8人次/h的20.36%,小汽车出行量占79.64%。表明该模型在计算网络中各路段流量的同时,也可得出各交通方式的比重。(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2年10期)
陈康,杨忠振[4](2012)在《基于用户平衡理论的水陆混合运输网络的交通量分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水陆混合运输网络,提出新的交通量分配方法.借助时空拓展转换以及独特的路段阻抗函数结构,将已知混合运输网络转换为标准运输网络;基于标准网络构建用于计算用户平衡状态的交通量分配模型;利用Frank-Wolf法进行求解,获得用户平衡状态下交通量在混合运输网络上的分布形态.该文旨在为在固定运输路线上由大型运载工具做周期性运营所形成的运输网络提供一种符合实际的用户平衡交通量分配方法.(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周南金[5](2012)在《基于可信性的模糊用户平衡交通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通分配是“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的重要环节,是交通规划方案设计的理论基础。由于出行者的行为选择受到交通网络复杂性以及交通状况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行为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充分考虑这种不确定性,运用模糊可信性理论对交通用户平衡分配进行研究,对于不确定条件下的交通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首先对出行者行为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对多种不确定性度量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明确了运用随机数度量不确定性存在的不足,认为在交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出行者能得到大量辅助信息,出行者的感知并不是纯随机的,具有一定的确定性,只是感知是模糊的。同时,现有基于可能性的出行行为选择分析方法没有考虑行为的必要性,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的偏差。本文充分考虑可信性在度量出行行为不确定性所具有的优势,即同时处理可能性与必要性,以其作为出行行为不确定性的度量指标。采用叁角模糊数度量路段阻抗,以可信性作为路径选择的效用值,构建了基于可信性的模糊最短路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可信性的模糊用户平衡分配模型。以模糊期望最短路为参照,提出模糊有效路径的概念,给出了模糊最短路的求解算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基于MSA的求解算法求解模糊用户平衡分配模型。利用一简单路网,进行了仿真试验,分别采用基于随机性、可能性与可信性叁种分配方法进行计算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合理有效的。本文为研究出行行为的不确定性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研究成果不仅可直接出行行为分析,为不确定交通分配理论提供支撑,而且可拓展应用于公交客流分配以及交通风险分析等领域。(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2-03-26)
王芳,陈凯溆[6](2011)在《考虑燃油消耗的广义用户平衡分配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交通分配中考虑燃油消耗的重要性及路段燃油消耗费用与路段流量的关系,将燃油消耗费用考虑到路段阻抗中,建立了相应的广义出行费用函数;假定固定需求情况下出行者以广义出行费用最小作为路径选择的准则,构建了考虑燃油消耗费用的广义用户平衡分配模型(GUE);证明了模型解的等价性和唯一性,给出了求解模型的F-W算法;最后给出一个简单的测试网络,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实现不同交通阻抗的均衡。(本文来源于《公路与汽运》期刊2011年06期)
周和平,周南金,郭玮娜[7](2011)在《基于可信性测度的模糊用户平衡交通分配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出行行为选择的模糊性以及可信性测度,同时兼顾可能性与必要性的优势,采用叁角模糊数作为路段阻抗,建立了基于可信性的模糊多路径分配模型以及模糊用户平衡分配模型.以期望最短路为参照,提出了模糊有效路径的概念,给出了模糊多路径分配算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模糊用户平衡分配的MSA算法.运用一简单算例进行了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证明了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左丹[8](2010)在《区间不确定需求下的交通用户平衡分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通需求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繁多,交通研究者很难给未来交通需求量做出精确的预测,而传统的交通需求预测仅给出单一值,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与实际值存在很大的差异,引发较高的决策风险。为此,作者充分考虑需求的不确定性,运用不确定理论,对不确定需求下的交通用户平衡分配进行研究。本论文主要针对不确定需求条件下的用户平衡交通分配模型及算法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对交通需求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明确其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现有不确定性度量方法的对比分析,明确了不确定交通需求的区间度量的优势。然后,针对区间不确定需求,分析了道路使用者的路径选择行为。考虑道路使用者的主观价值对其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区间行程时间的可靠度及阻抗计算方法,建立了区间不确定需求下的用户平衡分配模型,给出了基于MSA的改进算法。最后,采用MATLAB软件给出求解程序,利用两个简单路网进行了分析验证。本论文通过区间分析法的应用,对不确定需求条件下的交通分配问题进行研究,既考虑了传统分配方法忽略不确定需求的不足,又考虑了道路使用者主观价值对其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区间需求的交通分配结果包含不确定信息,为决策者提供了合理的考虑界限,可有效提高评价的可靠性,降低决策的风险。本论文提出的理论方法对于丰富现有交通分配理论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对于交通项目的决策风险分析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0-03-02)
杜波,邵春福[9](2009)在《基于蚂蚁算法的用户平衡分配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介绍蚂蚁算法基础上给出了基于蚂蚁算法的用户平衡分配模型算法设计,并结合算例讨论了蚂蚁算法应用于用户平衡分配的可行性。最后进行了与F-W算法的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蚂蚁算法求得的结果满足用户平衡分配的要求,同时表现出求解结果合理和寻优能力强的特点。(本文来源于《物流技术》期刊2009年12期)
史峰,罗端高[10](2009)在《停车收费影响下的多用户多方式混合交通平衡分配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停车收费对城市交通分配的影响,把出行者划分为拥有自用车的出行者和无车的出行者两类.在公交优先策略实施的前提下,分析了拥有自用车出行者选择驾车或公交车出行,无车的出行者选择搭乘出租车或公交车出行的多用户多方式混合交通平衡配流问题,运用数学规划理论,建立了停车收费影响下的多用户多方式混合交通平衡分配模型,证明了模型解的等价性与唯一性.计算结果表明:当停车收费水平提高时,路网中的出行者选择驾车的出行需求显着减少,而选择出租车和公交的出行需求都明显增加.(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2009年03期)
用户平衡分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户平衡分配模型在交通规划及城市交通网络设计中占据重要作用,网络上流量分配结果的准确性对交通决策问题起着关键性作用。用户平衡分配模型的关键部分是对路网用户的行为选择描述的准确性,因此在基本的用户平衡模型上,发展出了较多更能描述实际情况的用户平衡拓展模型。因此本文重点介绍了用户平衡分配模型、其拓展模型及其算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用户平衡分配论文参考文献
[1].凌春梅.基于改进的Logit型随机用户平衡分配模型及算法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7
[2].张凡.用户平衡分配模型、拓展模型及算法综述[J].科技风.2015
[3].陈坚,杨飞,晏启鹏.多方式复合城市交通网络弹性需求随机用户平衡分配模型[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
[4].陈康,杨忠振.基于用户平衡理论的水陆混合运输网络的交通量分配方法[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2
[5].周南金.基于可信性的模糊用户平衡交通分配[D].长沙理工大学.2012
[6].王芳,陈凯溆.考虑燃油消耗的广义用户平衡分配模型[J].公路与汽运.2011
[7].周和平,周南金,郭玮娜.基于可信性测度的模糊用户平衡交通分配模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8].左丹.区间不确定需求下的交通用户平衡分配方法[D].长沙理工大学.2010
[9].杜波,邵春福.基于蚂蚁算法的用户平衡分配方法研究[J].物流技术.2009
[10].史峰,罗端高.停车收费影响下的多用户多方式混合交通平衡分配模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9